第866章平型關大捷③
字數:5600 加入書籤
9月15日15時,687團從東側、685團從西側圍上來,686團從老爺廟高地發起攻擊,而獨立團則頑強阻擊淶源援敵。
當686團完全控製了興莊至老爺廟之間的山溝以後,又馬上按師首長戰前的指示,向西麵的東泡池方向發起進攻。
經過反複衝殺,將敵2000人包圍在東泡池一帶,但因東跑池防線的正麵防守未按預定計劃向東出擊,致使東泡池一帶的日軍向北側團城口方向逃竄。
據時任國民黨第十七軍第八十四師第二五一旅旅長高建白在《晉綏抗戰.在團城口抗戰的第十七軍》中寫道:
這時,八路軍已在關外東泡池蔡家峪一帶阻擊敵應援部隊,給敵以巨大打擊,取得輝煌勝利,給我部以莫大鼓舞,官兵為之振奮,不料晉綏軍十六個團一直沒有出擊。
在楊得誌六八五團的陣地上,戰鬥開始後,人稱‘猛子’的二營五連連長曾賢生,指揮全連戰士首先用手榴彈炸翻了日軍行進在最前麵的十餘輛汽車,然後率20名大刀隊員衝入敵群,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
曾賢生先後用大刀砍倒了十幾個鬼子,自己也多處負傷。在身疲力盡之時,被五六名敵人團團包圍,曾賢生毅然拉響身上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在喬溝伏擊戰中,被圍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軍搶先占領了老爺廟前高地,居高臨下向處於溝底的八路軍進行反擊,給八路軍造成很大威脅。
六八六團團長李天佑命三營奪回老爺廟高地,敵我雙方拚殺在一起。
此時6架敵機前來助戰。三營戰士不怕敵機威脅,奮勇作戰,副團長楊勇和營長鄧克明先後負重傷。三營傷亡過半,九連最後隻剩下十餘人仍在堅持戰鬥。
在六八五團、六八七團各一部的配合下,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血戰,終於奪回了老爺廟高地,聚在該地區的400多名敵人全部被殲。
日軍後續部隊步兵和輜重車隊大部進入喬溝之後,埋伏在小寨村西喬溝入口處的六八七團第三營,向溝內外敵人發起猛烈攻擊,截斷敵人的退路。
溝口有40餘名敵人衝上溝邊西側山地,向三營九連進行反擊,四五名戰士中彈犧牲。
二排長秦二楞帶領全排戰士衝向敵人陣地,他連甩手榴彈炸掉敵人的一挺重機槍,然後和戰士們衝上去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當他刺倒兩個敵人後,被日軍包圍起來。已經渾身是傷的秦二楞身處險境,端著刺刀同敵人左右周旋,後麵敵人的刺刀刺進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紅的眼睛,猛一側身還了身後敵人一刺刀,與敵人一起倒在地上。
在六八七團伏擊戰鬥中,副團長田守堯與戰士們一起向敵人衝殺,身負重傷。
擔任阻援任務的楊成武獨立團,驛馬嶺(腰站)阻擊戰打得很艱苦。
獨立團兩個營阻擊占據有利地形的日軍約一個聯隊的進攻,遭到隘口兩側敵人七八挺機槍的猛烈射擊,張德仁和十幾名戰士當即犧牲。
教導員張文鬆和副營長袁升平指揮部隊向敵機槍陣地發動進攻,張文鬆中彈犧牲。
此時,二連一排“麻”排長帶領十幾名戰士秘密地攀上一座懸崖,發現敵人在隘口東側的窪地裏支滿了帳篷,有數百名日軍正在吃幹糧。
“麻”排長和戰士們向敵群甩出一批手榴彈,幾十名敵人被炸死炸傷,敵軍大亂。
“麻”排長和戰士們乘機跳下隘口衝進敵營和敵人拚起刺刀,終因敵眾我寡,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
“麻”排長腹部和腿上多處負傷,仍然死戰不退,結果他和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毛主席在講演中再次肯定了平型關大捷。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
抗日以前,沒有抗日的政治動員,這是中國的大缺陷,已經輸了敵人一著。抗日以後,政治動員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說深入。
人民的大多數,是從敵人的炮火和飛機炸彈那裏聽到消息的。這也是一種動員,但這是敵人替我們做的,不是我們自己做的。
偏遠地區聽不到炮聲的人們,至今還是靜悄悄地在那裏過活。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平型關大捷的勝利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對敵後根據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
時任686團組織處股長的歐陽文撰文回憶到:“平型關一戰我們八路軍、115師一下就打出名氣了,戰後我們到晉南招兵。我們團的招兵處和國民黨的緊挨著,他們那邊根本沒人去,我們用了一個星期就招了3000多人。”
這才是鮮明的對比!
此後,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建立和擴大,八路軍開始逐步取代國民黨軍隊,成為華北戰場的主力。
平型關大捷,首先,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在開辟敵後根據地時,走到哪裏都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大批青年積極報名參加八路軍。
防守平型關的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鼓舞下,增強了鬥誌。
在國際上,平型關大捷鼓舞了東南亞各國的愛國華僑,紛紛捐錢捐物支援祖國抗戰。
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成立援華組織,集合遊行,抵製日貨、拒絕出口鋼鐵給日本用來製造武器,聲援中國抗戰。
驕橫狂妄的日軍不得不調整部署,采取迂回進攻的策略,從而延緩了軍事進攻的速度。上述種種,無不緣於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據《解放軍報.平型關:出師抗日第一捷》報道:“平型關大捷的意義還在於進一步統一了黨內的戰略思想。”
戰後,115師師長林彪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中寫道:我軍在目前兵力與技術條件下,基本上應以在敵後襲擊其後路為主,斷敵後路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這一認識符合毛主席反複強調的‘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
思想的統一,為日後共產黨領導的各支部隊深入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象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平型關戰鬥結束後,蔣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給朱德、彭德懷的賀電中說:25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征戰。
著名愛國誌士、老同盟會會員、時任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續範亭先生戰後所著之文寫道:
謹按平型關戰役,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於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
在敵人方麵,從南口戰役以來,日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在平型關忽然受到慘重的打擊與包圍被殲,使日寇知道中國大有人在,銳氣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樣的長驅直進。
續範亭老先生的這段話,代表了當時全國人民對平型關大捷的高度評價。
朱德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中寫道,就日軍而言:一是武器較好並善於發揚火力;二是作戰頑強,不肯繳槍;三是能按計劃行事,退卻快,援軍也能很快開來。
朱德在《八路軍半年來抗戰的經驗與教訓》中講到,就八路軍而言:以劣勢武器要戰勝現代化的強敵,在戰術上就必須善於靈巧機動地使用自己的兵力和武器,發揮自己旺盛的攻擊精神,選擇有力陣地與時機,抓住敵人的弱點,集中最優勢的兵力與兵器,采取秘密、迅速的動作,出敵不意,突然襲擊,進行肉搏,堅決消滅之,否則,即難於成功。
林彪在率領115師撤出平型關戰場後,針對伏擊敵二線部隊和與敵一線增援部隊交鋒時的戰鬥,一直在沉思和總結。
他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一文第3條寫到:敵人的彈藥和糧食要靠日本從後方輸來,切斷他們的後方線,在敵後方發展遊擊戰是非常重要的。
第5條說:戰鬥開始後,要迅速接近敵人,投入肉搏,使敵人的炮不好放。
第7條指出:過去戰鬥中還不曾碰過這樣強的敵人,強是說他們的步兵能各自為戰,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
第9條強調:夜襲是戰勝日寇的重要作戰手段。
第10條提到:斷敵後路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林彪在第12條特別提出:我們的軍事技術特別是戰鬥員技術與戰術的教育還需大大的努力。
從中文史料看,日軍在平型關之戰中的狀況,是一個典型的口袋之戰,也就是日軍鑽進中國軍隊布置的口袋陣,然後被全部殲滅。
但是日本方麵的記載,這個口袋卻是有兩個進口的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據日軍《第十一聯隊戰史》記錄,平型關之戰在八路軍的伏擊圈中,有兩個戰場,日軍是從兩個不同方向鑽進八路軍伏擊圈(平型關以東的關溝峽穀)的。
這兩支敵軍部隊,一支是從平型關返回靈邱的“新莊自動車隊”,搭載其他日軍部隊一部,屬於日軍第六兵站汽車隊,從西向東進入八路軍伏擊圈,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新莊淳中佐。
另一支是攜帶大批彈藥、衣物、糧食等物資,從靈邱向平型關前線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聯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