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板垣師團

字數:4903   加入書籤

A+A-


    板垣師團是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曾創下在中國戰場與中國70餘個師先後對陣的紀錄,有“鋼軍”之稱。

    1940年以後改編為日軍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

    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是第19任②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

    該師團由原來的六個鎮台(明治時期的戰略單位)之一的廣島鎮台改編成為第五師團①(廣島師團),那時是1888年的春天。

    該師團當初是由步兵第11、12、21、22,這四個聯隊組成的。

    最後確定了由步兵第11聯隊(廣島縣),第21聯隊(濱田縣),第41聯隊(福山市),第42聯隊(山口縣)組成步兵第9旅團、第21旅團的基幹。

    其中士兵都來自日本本州西部中國山地地區的廣島、島根、山口的子弟兵部隊。

    1894年7月甲午戰爭(日方稱之為:日清戰爭)爆發。

    為此,從第五師團抽調了兩個步兵聯隊,以此為基礎組成了大島混成旅團(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改編之後立即奔赴了朝鮮半島。

    1894年7月27日,在朝鮮的漢城南麵約100公裏處一個名叫成歡的地方與清朝的淮軍打了個遭遇戰。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清軍不力,潰敗退入牙山。

    這場戰役被日本人高度重視,它因為是日本現代陸軍創立以來首次與外國的陸軍對陣,而且運用了現代化的戰術,就是在世界作戰史上也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之後,大島混成旅團攻陷平壤,參加了鴨綠江渡河戰役、牛莊戰役等等。

    十年後的日俄戰爭,第五師團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日俄戰爭之後被命令在滿洲駐屯,直到1911年。

    1919年到1920年出兵西伯利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五師團立即在板垣征四郎④指揮下被調入中國華北地區。

    1937年7月27日自日本本土出發登陸大沽加入中國駐屯軍,於昌平以南集結,隨即作為北支那派遣軍預備隊於8月16日投入南口作戰。

    在平綏路東段作戰攻占張家口、蔚縣等地,遵照日本大本營的命令,第9旅團抽出派往平漢鐵路主戰場後又調往上海,參加了金山衛登陸。

    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率21旅團於9月下旬在平型關作戰。10月上旬至忻口作戰,11月8日攻占太原。

    其中第五師團另一部分支隊參與淞滬會戰,還參與南京大屠殺。

    1937年底第五師團一路擊潰30幾個中國師,創下了板垣師團的“赫赫威名”。

    1938年1月轉隸第二軍③,用於青島、膠濟路。

    1938年3月參加徐州會戰的臨沂、台兒莊戰鬥。

    1938年7月4日轉隸北支那派遣軍,9月19日轉隸21軍,被調入華南,攻陷廣東周邊地區。

    11月29日回山東休整。

    1939年9月5日調入關東軍,9月29日轉入大本營預備隊,在大連待機。

    10月16日再次乘船機動到海南島,參與攻陷南寧作戰。

    1939年12月參與昆侖關戰役,以21旅團長中村正雄以下死傷5000人的代價打殘了擁有4萬人編製的國軍唯一一個機械化軍第五軍。(昆侖關戰役是正麵戰場自武漢失守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攻堅戰的重大勝利。中國軍隊共斃傷日軍8100餘人,擊斃日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中國軍隊陣亡27000餘人)。

    1940年9月非法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現在的越南)駐屯,導致師團長中村明人被解職。

    1940年10月變更大本營直轄,12月編組為三單位師團,成為日本首批4個機械化步兵師之一。

    第9、21旅團部撤銷,41聯隊抽出。全師團仍有2.5萬人。在九州島和第5飛行集團一起參加陸空合成登陸演習。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鬥。

    1941年12月8日在師團主力在泰國領地的辛格拉,而由步兵第42聯隊為基幹而組成的安藤支隊在帕塔尼一舉登陸。

    這兩支部隊沿著馬來半島的西海岸南下,合圍並攻陷了吉隆坡。

    1942年2月25日,在新加坡的英軍投降,英國在遠東最大的軍事據點:新加坡淪陷了。

    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蕩。

    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

    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

    師團主力1943年1月轉隸19軍,1945年3月19軍解散,轉隸日本第2軍。在第8方麵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新幾內亞。

    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接到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電報,師團長山田清一悲憤地切腹自盡。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第5師團中國事記:1937年8月16日南口戰役;1937年9月編入華北方麵軍後參與平型關戰;1937年10月忻口戰役;1938年3月臨沂戰鬥、台兒莊戰役;1938年10月攻占佛山,廣州;1939年12月攻占南寧。

    注②第五師團曆屆師團長:1、野津道貫中將:明治21年(1888年)5月14日-明治27年11月29日;

    2、奧保鞏中將:明治27年(1894年)11月29日-明治29年10月14日;3、山口素臣中將:明治29年(1896年)10月14日-明治37年3月17日;4、田有沢中將:明治37年(1904年)3月17日-明治37年11月2日;5、木越安綱中將:明治37年(1904年)11月2日-明治42年9月3日;6、大穀喜久蔵中將:明治42年(1909年)9月3日-大正4年5月24日;7、小原伝中將:大正4年(1915年)5月24日-大正6年8月6日;8、福田雅太郎中將:大正6年(1917年)8月6日-大正7年10月10日;9、山田隆一中將:大正7年(1918年)10月10日-大正8年3月8日;10、鈴木莊六中將:大正8年(1919年)3月18日-大正10年6月15日;11、山田陸槌中將:大正10年(1921年)6月15日-大正12年8月6日;12、岸本鹿太郎中將:大正12年(1923年)8月6日-大正15年7月28日;13、牧達之中將:大正15年(1926年)7月28日-昭和3年8月10日;14、原口初太郎中將:昭和3年(1928年)8月10日-昭和5年8月1日;15、寺內壽一中將:昭和5年(1930年)8月1日-昭和7年1月9日;16、二宮治重中將:昭和7年(1932年)1月9日-昭和9年3月5日;17、小磯國昭中將:昭和9年(1934年)3月5日-昭和10年12月2日;18、林桂中將:昭和10年(1935年)12月2日-昭和12年3月1日;19、板垣征四郎中將:昭和12年(1937年)3月1日-昭和13年5月25日;20、安藤利吉中將:昭和13年(1938年)5月25日-昭和13年11月9日;21、今村均中將:昭和13年(1938年)11月9日-昭和15年3月9日;22、中村明人中將:昭和15年(1940年)3月9日-昭和15年10月15日;23、鬆井太久郎中將: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昭和17年5月11日;

    24、山本務中將:昭和17年(1942年)5月11日-昭和19年10月2日;

    25、山田清一中將:昭和19年(1944年)10月2日-昭和20年8月15日;26、小堀金城少將(師團長代理):昭和20年(1945年)8月15日。

    注③部隊歸屬:歩兵第11聯隊(廣島市):佐佐木五三大佐;歩兵第21聯隊(濱田市):佐佐木慶雄大佐;歩兵第42聯隊(山口市):吉川章大佐野;炮兵第5聯隊:中平峰吉大佐;捜索第5聯隊:藤村信吉大佐;工兵第5聯隊:後藤之敏中佐;輜重兵第5聯隊:上木隆之大佐;第5師團通信隊:後藤好夫大尉;第5師團兵器勤務隊:守田晟大尉;第5師團衛生隊:寺鬆芳鬆少佐;第5師團第2野戰醫院:呉羽新次軍醫少佐;第5師團第4野戰醫院:鬆下勲雄軍醫中佐;第5師團經理勤務隊。

    注④板垣征四郎,日本岩手縣人,1885年1月21日生。他是日本甲級戰犯之一,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元凶,炮製偽“滿洲國”的主謀,日本陸軍的悍將,畢生效忠於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