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不能讓敵人恣意妄為!”
字數:5852 加入書籤
彭林生的教導旅在劉家行血戰中損失殆盡,結果在向南京轉進的過程中被軍長葉肇取消了部隊番號,餘部並入160師。
葉肇此舉並不是貶低教導旅和彭林生,而是為了戰鬥的需要。這從兩個方麵可以看出來。
一、葉肇提拔了彭林生,讓他當160師的副師長。
二、他將教導旅的餘部並入160師,卻沒有拆散開來,而是另外組成一個團一一九五八團,並仍由上官若雲當團長。
葉肇不止在一個場合說過這樣的話:“沒有教導旅提前趕到防線,就沒有我們66軍和83軍的長達十幾天的阻擊戰;沒有教導旅的浴血拚殺換取了寶貴的時間,就沒有我們粵軍抗戰的光榮曆史。”
大撤退開始後,粵軍在蘇州、錫澄、江陰、湯山等線與敵作過短時阻擊戰鬥。但即使在這些短暫戰鬥中,九五八團也打得有聲有色。
這一天,66軍接到統帥部的命令,率部馳援常熟城。
當時常熟城是由中央軍第五十八師駐守。五十八師也是參加淞滬之戰的主力部隊之一,打過很多硬仗、惡仗,損失慘重。
特別是該師吳繼光副師長在11月11日與日軍的拚殺中中彈壯烈犧牲,五十八師147旅傷亡殆盡(吳兼任147旅旅長)。
大撤退開始後,五十八師奉命擔任掩護任務。他們一路掩護友軍撤退,自己卻多次陷入日軍重圍。
他們兵陷常熟城,就是出於此種情況。
其實,六十六軍曾經一度與五十八師在寶山並肩戰鬥過。當六十六軍和八十三軍在劉家行浴血苦戰的時候,五十八師也曾向寶山方向增援。
更巧的是,五十八師也和六十六軍一樣,經鎮江到南翔然後抵達淞滬戰場。隻不過五十八師八月就南下,六十六軍九月中旬才東進。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拉開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序幕。
當時五十八師駐軍漢口,負責監視租界日軍動態,每日以日租界為目標,進行戰鬥演練,以壯國人軍威。時時激勵官兵同仇敵愾,誓死殺敵報國。
抗戰剛剛爆發,五十八師就主動上書軍事當局,為國請纓,誓死殺敵。
8月2日五十八師副師長吳繼光奉命率部北上,在石家莊與二十九軍宋哲元部會師。剛投入戰鬥與日寇接火時,忽然接到軍部命令,要求部隊火速開往上海。
於是吳繼光當即率五十八師轉頭南下。
1937年8月13日,著名的淞滬抗戰打響。第五十八師日夜兼程,乘火車抵浦口,渡江後行軍至鎮江,再上火車,於8月15日抵達上海南翔車站。
此時陳誠的十五集團軍已奉命進入上海市區,立即參戰,攻擊閘北、虹口機場、楊樹浦等戰略要地。
五十八師一到上海即歸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陳誠指揮,先布陣於新市區馬玉山路,向竄入公大沙廠之敵進攻,隨後調往寶山――月浦一線作戰。
守衛寶山的是吳繼光曾經服役過的九十八師,著名的姚子青烈士是吳繼光任該師二九二旅旅長時的部下,曾受到吳繼光的良好影響和嚴格訓練。
8月31日,時任九十八師二九四旅五八三團第三營營長姚子青在守衛寶山縣城戰役中,指揮一營官兵,孤軍堅守陣地,奮力抵抗,與武裝到牙齒的日寇頑強奮戰七天七夜,全營將士血戰到底,誓死抵抗。
9月7日寶山失陷,營長姚子青與團長路景榮、團副李馨遠及全營五百名官兵壯烈殉國,無一人投降退縮,表現了中國軍人誓死為國的崇高民族氣節。
吳繼光副師長率領一四七旅進入上海到達大場時,曾在江灣機場附近一所學校的地下室裏,晉見了京滬警備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張治中中將。張命令吳繼光立即向寶善路日本租界進攻。
吳接受任務後立即指揮部隊進攻竄至閘北重要據點八字橋的強敵,進攻部隊首先肅清外圍之敵,然後兵分三路進攻,率先攻克通往寶山的鐵路橋。
得手後又繼續挺進,很快又恢複了數條馬路和橋梁。
因敵我相距隻有200米,戰鬥異常激烈,沒有製空權,白天無法抵擋敵人每日數百架飛機、數百門大炮的輪番轟炸,進攻傷亡慘重,進展緩慢,處境十分困難。
於是吳繼光就指揮官兵白天隱蔽在陣地內,晚上,當夜幕降臨後,吳繼光親臨第一線,指揮部隊向敵人發起強攻。
經過反複肉搏戰,五十八師一舉攻克八字橋,並且很快攻進日租界,很好地完成了前敵指揮部交給的任務。
此戰五十八師一四七旅雖然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但此舉大揚軍威,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八字橋被攻克後,吳繼光立即將其移交給友軍六十七師駐防。
8月18日上午,一四七旅遂奉命增援吳淞,阻擊瀏河登陸之敵。
部隊尚未到達目的地,駐守的保安總隊(淞滬警備司令楊虎的部隊)已支持不住,撤退下來,丟失陣地。
日寇已從瀏河登陸,吳繼光鎮定自若,從容指揮部隊,迎頭痛擊來犯之敵。
經過一天一夜戰鬥,以劃歸一四七旅指揮的五八三團第二營營長程海山帶領第四、五、六連官兵奮勇當先,勇往直前,一鼓作氣,浴血奮戰,在炮兵第八旅的火力掩護下,一舉攻克羅店,繳獲4000餘件戰利品。
剛占領羅店,吳繼光就打電話給程營長予以表揚。
這一重大勝利消息頃刻傳遍上海。次日,全國各大報紙均以顯著版麵刊登了我軍攻克羅店戰績,人心振奮,官兵士氣高漲。
日寇不甘心羅店失敗,再次增援,調來重炮參戰。敵人在戰車、大炮、飛機的掩護下,猛撲過來。
吳繼光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他沉著應戰,指揮士兵機智躲過敵人的飛機和大炮,專門針對敵人步兵作戰,硬是用大刀、手榴彈同敵人進行肉搏,擊退敵人多次衝鋒。
敵人遺屍遍地,數以千計。在反複爭奪戰中,羅店已成為一片焦土。
但因五十八師部隊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於是軍部將一四七旅調出羅店,向東線轉移至約七華裏處的新橋補充整休待命。
8月23日羅店陣地交由吳繼光學生、同鄉,六十七師二○一旅蔡炳炎部(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接防。
8月25日敵人再次向羅店陣地猛烈反撲,用聯珠炮猛烈轟擊羅店,借助所謂空中王牌木更津航隊反複轟炸羅店,激戰至次日中午,蔡炳炎旅長率一個營及一個排向日寇衝擊,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八十六團團長楊勃接任旅長,率領全旅官兵繼續與日寇激戰於羅店一帶,全旅官兵多數為國捐軀,血染羅店。
待我軍增援部隊奉命趕來時,敵人已占領羅店,並越過羅店數裏,我炮兵八旅陣地胡家祠堂附近,也落入敵手,敵人正沿公路,自羅店向大場進攻。
淞滬大戰前敵總指揮張治中派十一師彭善部由大場北上,迎頭堵擊,同時又命十四師霍揆彰部增援。
形勢己然極為嚴峻,正在休整中的吳繼光果斷決定投入戰鬥。他慷慨激昂地說:“不能讓敵人恣意妄為!”指揮部隊率先衝向敵人。
經過頑強拚搏,終於把凶惡的敵人殺回羅店。
隨後我軍憑借河流挖壕固守。敵人多次依仗空中優勢和大炮掩護渡河進犯,均被擊退。
期間吳繼光也曾指揮部隊向敵人發動數次攻擊,均未得手。
就這樣,一四七旅全體官兵在吳繼光指揮下堅守羅店一帶,與強敵相持三個月之久,極大的牽製了敵人,在淞滬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徹底地粉碎了日寇“三個月消滅中國”的狂言。
但是一四七旅也付出了沉重代價,部隊傷亡過半,且一直來不及補充。
日寇在羅店、楊行、月浦、寶山一線,投入大量兵力,利用空中優勢狂轟濫炸,但一直未能前進一步。
因日寇在其他戰線已連連得手,對上海的抗日軍隊形成包圍之勢。10月25日,日軍占領大場,閘北、江灣、廟行一線側翼,形勢萬分危急,中國軍隊被迫作戰略撤退。
因五十八師一四七旅以軍紀嚴明,素養較高,戰鬥力強著稱,遂奉命承擔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艱巨任務。
接受任務後,吳繼光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經周密考慮後對部隊作了精心部署。
他指揮大部隊向青浦轉移,做好掩護準備,留下一小部分部隊布下疑陣,幹擾敵機襲擊,層層堵擊尾追之敵。
11月5日,日寇從杭州灣金山衛、金公亭登陸,兵分兩路向北推進,上海、鬆江相繼淪陷,敵人從兩翼包抄上海,集中兵力,實施鉗形攻勢,夾攻青浦。
一四七旅處境異常險峻,後果不堪設想。但吳繼光堅持以大局為重,毅然決定堅持完成後衛任務,與數倍之敵血戰晝夜,直至友軍全部順利撤退。
但此時完成使命的一四七旅已沒有退路,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
吳繼光雖連日勞累過度,麵色灰黃,臉龐消瘦,雙眼深陷,布滿血絲,隨時有倒下去的可能,但仍然指揮若定,沒有絲毫慌亂。
11月7日,日寇再次加強鉗形攻勢,猛撲一四七旅陣地,青浦已不能堅守。
11月9日,吳繼光隻好指揮部隊向白鶴港轉移。但卻再次主動擔負掩護白鶴港附近友軍撤退的任務。
白鶴港對岸日寇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強行架橋渡河,與一四七旅發生激戰,戰鬥異常殘酷。
吳繼光身先士卒出沒於槍林彈雨之中,親自帶隊多次擊退敵人進攻。
全旅官兵雖鬥誌益堅,但終因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雖已多次擊退敵人進攻,但已實在無力抵禦兩路強敵的夾攻。
11月11日21時,戰功卓著的五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兼一四七旅旅長吳繼光在指揮部隊突圍時不幸被日寇炮彈擊中,當場殉國。
一名富有軍事素養和指揮才能的黃埔精英,為捍衛祖國領土,為抗擊日寇入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吳繼光犧牲時年僅34歲。吳繼光犧牲後,一四七旅被打散,隻有小部分官兵突出重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