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南京外圍戰
字數:6514 加入書籤
隨著淞滬戰場撤下來的各支國軍部隊陸續到達南京,以及從內地調往南京增防的國軍部隊,南京衛戍部隊不斷擴大。
最終含第2集團軍徐源泉部(下轄第41師丁治磐部,第48師徐繼武部;實為兩師乙種軍編製)。
第66軍葉肇部(粵軍),第71軍王敬久部(僅第87師一個師),第72軍孫元良部(僅第88師一個師),第74軍俞濟時部(日後威震日本的虎賁王牌軍),第78軍宋希濂部(僅第36師一個師),第83軍鄧龍光部(粵軍),中央教導總隊桂永清部(唯一達標的德械速成師),第103師何知重部(黔軍),第112師霍守義部(黔軍),憲兵部隊蕭山令部,陸軍裝甲兵團戰車連(杜聿明部),共計13個師又15個建製團(教導總隊11個團,憲兵部隊4個團),約15萬餘人。
1937年12月5日,國民政府又任命羅卓英(羅店戰役英雄),劉興為南京衛戍副司令。
蔣曾電令李宗仁,白祟禧桂軍支援南京。但被李白以桂軍在淞滬會戰傷亡慘重為由拒絕,實際桂軍尚有二十餘萬大軍。
12月初開始,唐生智對南京衛戍部隊不斷調整,充實。已在外圍陣地與複廓陣地兩個層次配備了兵力,據《南京衛戍軍戰鬥詳報》記載:
1.主陣地,板橋至淳化鎮之線,以第74軍之兩個師(第51師,第58師馮聖法部)擔任,孟塘至龍潭之一線,以第83軍擔任。
2.複廓陣地,獅子山及城北一帶,由第78軍擔任,安德門至雨花台由第72師擔任,河定橋至工兵學校由第71軍擔任,其北經紫金山前峰至蔣正廟,由教導總隊擔任。
這樣的兵力配置,表明了南京衛戍部隊指揮國軍守土奮戰,破釜沉舟的決心。
但是台麵上,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中央教導總隊,第74軍,第66軍都是淞滬會戰表現最為優異的國軍部隊。
其中第36師,87師,88師,中央教導總隊名為德械精銳,但都經過淞滬大血戰,戰前精銳損失慘重。
補充上的都是新兵,這些新兵連基本訓練都沒有就上了戰場;另外武器裝備數量少,特別是重武器與日軍差距巨大,彈藥又匱乏;空軍海軍則基本打光。這造成了南京保衛戰自始至終,國軍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麵。
新編入的地方部隊武器裝備就更差,如粵軍第83軍,是新組建的新軍;毫無對日作戰經驗,武器基本以漢陽造為主,根本無法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對抗。
至於黔軍第103師,第102師更別提了,連漢陽造都沒有,都裝備些“老爺槍”。
但是國軍官兵,戰鬥意誌堅定;個個抱著必死決心。南京保衛戰初期,他們確實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
遺憾的是,這一切卻毀於蔣介石的決策,唐生智的指揮。
南京保衛戰一開始,中日雙方就打得難解難分。
這裏是湯山鎮國軍防禦陣地。
攻占句容的日軍另一部,自6日起向湯山鎮國軍陣地發起攻擊。國軍官兵與敵整日血戰,殊死拚鬥。
第二天,國軍第一線陣地多處被日軍優勢兵力突破;國軍守軍被迫撤至第二線陣地,固守湯山及湯山鎮。
8日,日軍主力在大炮,戰車掩護下又撲向湯山第二道防線。國軍第66軍與剛調至湯山後方的第83軍,協力阻擊日軍突擊。
在湯山附近一個山頭上,雙方經連日激戰,湯山國軍奉命撤退。湯山淪陷。
湯山激戰正酣時,另一支日軍於12月6日上午10時繞過九華山,抵達龍潭至湯山間的孟塘,並向西直逼大胡山。
大胡山位於國軍第2軍團和第66軍的防地之間,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於當天決定發起反攻,電令:第2軍團第41師由北,第66軍第160師由南,合力向孟塘,大胡山之敵進攻。
同時,宋希濂第36師第2補充團,配備戰車防禦炮,馳援麒麟門外。
剛剛從武漢抵達堯化門不久的第41師丁治磐部,迅速由棲霞山向龍潭,拜經台,射烏山,孟塘一線推進。
該部第246團,242團經反複衝殺,成功收複射烏山,丁家山,雞籠山,東山頭等處,斃敵甚多,但自己亦傷亡過半。
1937年12月7日夜12時,南京衛戍軍總部又發出“衛參作命第二十五號”命令:第66軍以有力部隊,展開於棘山至空山一線,截斷孟塘附近敵之退路,增調戰車隊給第36師補充2團,並展開於崗山至馬基山之線,向當麵之敵發起反攻。
而第41師除守備龍潭,拜經台部隊外,應展開於射烏山,木山,龍山一線,向當麵之敵發起進攻。
各進攻部隊,接到命令後連夜動員,自次日拂曉起,即向日軍發起猛烈反攻。
第160師第956團,於是日清晨全力進攻複興橋日軍,殲其一部,但未能攻克複興橋。
8時許,日軍主力轉向大胡山、峴山、龍山陣地,企圖進攻白家場,以切斷國軍守軍後路。
但國軍第956團官兵拚死抵抗,成功擋住了日軍進攻;不過湯水仍被日軍突破。後958團過來支援,陣地得於恢複。
戰至當天下午2時,防守孟塘國軍全部殉國;營長劉厚犧牲。
第2軍團第41師,於8日午前6時開始攻擊,與配有30餘門大炮的數千日軍血戰。
當天9時許,日方又增派飛機、重炮、戰車發動猛烈反攻。
雙方終日肉搏,第41師則以守備龍王山的第245團由左翼出擊,在東西鬥山,丁家山一帶與敵反複爭奪。
據國軍戰史記載:“......終日肉搏,旋失旋得”。
戰至下午6時,第41師各部傷亡甚眾,但仍拚死堅守原陣地。
經過一天的搏鬥,損失慘重,當晚,第41師殘部奉命撤往烏龍山至楊坊山一線。
第36師補充2團,在7輛戰車配合下。也於8日拂曉,向複興橋及大、小胡山之敵發起攻擊。
戰至10時許,經過數次連續衝鋒,攻克馬基山。
但是日軍增援部隊到達,並在5輛戰車配合下,發起反攻;國軍2輛戰車被擊毀②。
雙方展開激戰,補充2團團長李牧良率部奮勇拚殺,屢次突破日軍包圍。
可惜終因所部基本都是新兵,又未經過正規訓練,戰鬥力不強,傷亡近半,隻得且戰且退。其第2營官兵幾乎全部犧牲。
南京衛戍軍總部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於當晚下達命令,停止反攻。於是重整外圍陣地部署,撤守孟塘、大胡山一線陣地。
湖熟,淳化為南京東南方向的戰略要地。1937年12月5日下午,日軍精銳第9師團第36聯隊2000餘人,配以火炮10餘門,向淳化發起進攻。
防禦淳化的是第74軍第51師王耀武部。
是日,國軍戰車部隊一排參加淳化保衛戰,該部撞碾斃傷日軍40餘人,但損毀3輛。
12月6日晨,由土橋前進日軍已進至索墅鎮,並派隊向淳化鎮掃蕩,大批日機輪番轟炸。淳化正麵陣地戰鬥更加殘烈。
據檔案記載:“我軍沉著應戰,並派隊向索墅鎮反攻;繳敵旗數麵,槍十餘支,斬獲頗多。”
至下午,守衛湖熟鎮陣地的一個連大多犧牲,僅剩20餘人成功突圍。
自1937年12月7日晨,由湖熟北進的日軍500餘人,由鹹墅,李墅攻擊宋墅,下王墅,並向方山迂回。
日軍與第51師第302團激戰,又以一部200餘人向上莊攻擊。企圖由左翼進攻,迂回包抄淳化國軍。
戰鬥異常激烈,第51師機槍排掩體被擊毀10餘座,但國軍官兵仍奮勇拚殺,斃敵甚多;陣地也屢失屢得。
戰鬥進行至8日,雙方戰鬥到白熱化,日軍先後發起十餘次進攻,均被國軍擊退。
此戰日軍傷亡五百餘人,國軍傷亡九百餘人,另繳獲戰旗十餘麵,地圖2幅。
當天清晨,日軍從湖熟方麵增派2000餘人,火炮10餘門,向下王墅至淳化間陣地發起進攻。
同時,敵主力由上莊抄襲破口山,企圖切斷國軍守軍退路。
據第51師“戰鬥詳情”記載:“戰況之烈,炮火之密,前所未有。我部在硝煙彈雨中仍拚死撐持,與敵肉搏衝鋒,殺聲震天。”
該師經終日戰鬥,損失嚴殆。第301團代團長紀鴻儒負重傷,被抬下火線。該團連長傷亡9人,排長以下傷亡1400餘人。
日軍第9師團第36聯隊戰史記載:“血戰之日猛烈攻擊”“部隊多有傷亡,疲憊至極。”
至1937年12月8日晚,第51師奉唐生智命令,放棄淳化向河定橋、麻田之線轉移。
在撤退中,第51師第305團在管頭,上坊鎮之間,與敵激戰甚烈。團長張靈甫負傷,連排長以下傷亡600餘名。
第51師其他各部,在撤退中有六十多名官兵誤入日軍進攻部隊中,遭到殘殺。
第74軍第58師馮聖法部,則在牛首山、將軍山與日軍最精銳的第6師團第13聯隊岡本保之部,第45聯隊竹下義晴部及第114師團一部苦戰。
牛首山陣地原築有永久國防工事,但第74軍官兵剛接防時發現:由於工事管理不善,有些碉堡被土埋著,有些大門緊鎖無法打開;還有些機槍掩體槍眼太大,很容易被發現。馮聖法將軍見狀,率部緊急修築臨時工事。
1937年12月7日,日軍在空軍掩護下,向牛首山發起持續猛攻。當時的中央通訊社即時報道第58師英勇事跡:
“我軍居高臨下,以手榴彈及鋼炮彈阻截敵機械化部隊。我某一營死守前高地,犧牲殆盡後,另一營立即挺至,繼續奮戰。敵機二三十架在殷巷鎮與高井巷間濫事投彈,終日未息。我營長陣亡兩名,傷一名,團長輕重傷各一,士兵死亡數百;同時敵亦傷亡三百餘人,遺坦克車五輛。”
8日一早,進攻牛首山日軍,又以40餘輛坦克為先導,向將軍山附近猛撲。第58師以反坦克炮射擊,毀其6輛,迫敵後退。
但是第58師右翼陣地,遭到日軍精銳重兵打擊;第347團長石被天重傷,營長張介夫,姚永發先後陣亡;官兵傷亡八百餘人。
南京衛戍軍總部根據第74軍右翼江寧鎮無法堅守態勢,於8日晚命第74軍由淳化-牛首山一線,收縮至河定橋-牛首山一線。
9日淩晨,日軍又向牛首山發起新一輪攻勢,第58師官兵奮勇拚殺,但終因其右翼撤退過早,致牛首山陣地益顯孤立。
日軍步兵第45聯隊竹下義晴部與第13聯隊岡本保之部,經過30餘次反複衝殺,方將牛首山、將軍山攻陷。
日軍第6師團戰史中稱:“12月8日夜,步兵第13聯隊岡本保之部與敵軍得複進行了夜襲和反擊,激戰持續了一整夜。半夜時分,我軍終於奪取了將軍山,9日拂曉,第一線中隊攻占了牛首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注:南京保衛戰,國軍並非像國內影視劇及媒體長期描述,一味堅守,而是發起多次反攻。
注②中日坦克戰至此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