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紅色印記

字數:9201   加入書籤

A+A-


    抗戰時期,在廣袤的皖江大地上,由新四軍第七師創建的皖中抗日根據地在逆境中誕生,在對敵鬥爭中發展,在皖江人民的支持下壯大,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成為我黨領導下的十九塊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李世農到無為地區組建中共皖中工作委員會,恢複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組織群眾參加抗日團體,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鬥爭,推動了皖中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

    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蘇北鹽城宣告重新成立,將散布在華中的八路軍、新四軍統一改編為新四軍的七個師。

    七師成立以後,師部即遷往無為縣城西北恍城山區。

    新四軍七師創建初期,對皖中、皖南地區的形勢進行周密的分析,采取“隱蔽據點,穩步向四方發展”的方針,以無為地區為中心,逐步向安徽的大江南北擴展。

    到1942年春,初步建立了擁有100萬人口的巢(縣)無(為)中心區,根據地範圍南到長江、北臨巢湖、東抵淮南鐵路、西瀕白湖。

    新四軍七師主力部隊增至4000餘人,地方武裝發展到2300餘人。第七師使得新四軍連成一片,形成鄂豫邊、皖江、淮南3塊敵後抗日根據地相互呼應的局麵,猶如刺刀,插在華中日軍的心髒地帶。

    皖中抗日根據地的蓬勃發展,讓日軍感受到威脅,於是日軍加緊向根據地進行“掃蕩”,企圖把新四軍七師及其根據地扼殺在萌芽之中。

    1943年是皖中抗日根據地最艱苦的一年,日軍頻繁地向皖江各地“清鄉、掃蕩”。

    其中3月17日和4月30日,日軍兩次對根據地發動“大掃蕩”,企圖消滅七師主力部隊,均未得逞。

    據統計,僅1943年一年,七師部隊與日偽軍作戰就達189次。根據地軍民經受了嚴酷鬥爭的考驗,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反掃蕩鬥爭的重大勝利。

    新四軍七師一方麵進行革命鬥爭,另一方麵大力發展生產,改善民生。

    為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1942年6月,皖中行署頒布《減息法令》,為農民減租減息,“雙減運動”改善了農民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與生產的積極性。

    新四軍七師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開墾荒地、植樹種棉,先後創辦了八家工藝社、一家卷煙廠,生產毛巾、土布、軍服等物資。

    新四軍七師從創建、鞏固,到發展、壯大,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領導皖江人民前赴後繼、英勇抗戰,不僅建立了廣闊富饒的皖中抗日根據地,發展了強大的抗日武裝力量,更有效打擊並牽製了大批的日軍,繁榮了根據地的經濟。

    澎湃的曆史大潮,給皖江留下抹不掉的紅色印記。

    如今,位於無為市紅廟鎮的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巍然屹立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塵封的實物、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再現了當年新四軍第七師的光輝史事,也提醒世人勿忘曆史,砥礪前行!

    在烽火歲月裏,七師在戰鬥中誕生,在戰鬥中成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根據黨中央命令,新四軍七師正式宣布建立了。張鼎臣任師長,曾希聖任政委。

    她是由“皖南事變”突圍的部隊,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一部和新四軍三支隊挺進團三支部隊編組而成。當時機關、部隊共有2000餘人,編為55、56、57、58四個團和幾個獨立大隊。

    一年後,皖中抗日遊擊挺進軍改編為新四軍特一旅,暫歸第七師指揮,使七師的兵力增加近一倍。

    七師成立後,立即與其他兄弟部隊並肩戰鬥在華中抗日前線,轉戰大江南北,打擊敵偽,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擴大部隊。

    到了1943年初,部隊已發展到6000多人。

    1943年3月,為了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黨中央、華中局的指示,成立皖中區黨委,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

    並在巢無中心根據地周圍,成立了三個地委,即沿江地委、皖南地委、含和地委。

    與此相適應,部隊也進行統一整編,成立了沿江支隊、皖南支隊、含和支隊、巢湖支隊和師獨立團。

    以58團、白湖團為基礎,成立沿江支隊。林維先同誌任支隊長,王集成同誌任政委。

    以57團、巢無獨立團為基礎,成立皖南支隊。支隊長梁金華,政委黃耀南。

    以55團、含和獨立團為基礎,成立含和支隊。支隊長孫仲德(兼),副支隊長馬長炎,政委黃火星。

    以巢湖獨立團為基礎,成立巢湖支隊。支隊長唐曉光,政委程明遠。

    以56團為基礎,成立新四軍七師獨立團。並從55團、58團抽調主力連隊編入該團,作為七師的主力部隊。團長熊應堂,政委羅保廉。

    新四軍七師的發展,壯大和英勇、頑強的戰鬥,對敵偽打擊威脅很大,他們對這支抗日的部隊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千方百計要消滅這支抗日的部隊。

    1943年3月,日寇華中派遣軍司令部決定對我七師巢無中心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妄圖一舉消滅我七師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

    當時,日寇、偽軍在我巢無中心根據地周圍的兵力部署是:日寇15師團駐在南京至蕪湖、蚌埠一線,其高田聯隊駐在巢、無、廬、含、和地區。

    116師團駐在安慶、大通、銅陵一帶,其32聯隊駐在襄安、黃姑閘一線。

    第3混成旅團駐在淮南鐵路沿線;偽獨立師劉子清部駐在無為、湯家溝,三官殿一帶;偽六師駐在巢縣及附近集鎮;偽“和縣反共自衛團”:曹良文部駐在裕溪口、雍家鎮一帶;偽“皖中清鄉司令部”駐在合肥之撮鎮、橋頭集、下塘集一帶。

    當第七師領導機關得知日寇有可能向我根據地“掃蕩”的情報後,立即投入緊張的反“掃蕩”鬥爭。

    第七師各支隊、獨立團和新四軍特一旅參加了反“掃蕩”。

    1943年3月16日,日寇從南京、蕪湖、銅陵等地抽調116師團為主,15師團一部約6000多人和偽軍4000多人,進行遠距離的突然增兵。

    爾後,由巢縣、東關、開城橋、橫文橋、盛家橋、黃姑閘、散兵等地出動,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分九路向我巢無中心根據地——嚴家橋、牌樓一帶進行“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

    我七師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在大王家、石澗埠、銀屏山等地與日寇展開激戰,給予進攻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和殺傷。

    師領導機關立即組織山區的機關、部隊突圍,同時命令沿江支隊、皖南支隊、含和支隊、特一旅,乘敵人後方空虛,猛烈襲擊敵人,配合巢無中心根據地的反“掃蕩”鬥爭。

    3月17日夜,天空烏雲翻騰,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我根據地機關、部隊多數突出日寇重重包圍,轉到外線打擊敵人。

    七師首長傅秋濤、曾希聖和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率領一支精悍的警衛部隊,在突圍中與日寇遭遇,在警衛分隊掩護下,退到大山裏繼續指揮作戰。

    日寇在山區進行七天七夜“拉鋸”式、“梳篾”式的“掃蕩”、“清鄉”,對山區群眾大搞“三光”政策,除了俘虜我一部分老、弱、殘、脫隊人員外,別無所獲。

    與此同時,我七師各支隊根據師部命令,向日寇老巢進行猛烈襲擊。

    沿江支隊向襄安、泉塘日寇據點進行猛襲;含和支隊向巢縣、東關、林頭等日寇據點進行猛襲,並破壞了一段淮南鐵路;皖南支隊於19日、20日連續攻克三官殿、湯家溝兩據點。

    特一旅進行菩薩山阻(伏)擊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使日、偽首尾難以相顧,有力地配合了中心根據地的反掃蕩鬥爭!

    敵被迫於3月底撤回老巢。

    在這次反掃蕩鬥爭中,我七師各部隊共進行大小戰鬥100多次,斃傷日偽軍五百多人,繳獲步馬槍250多支,輕重機槍4挺,粉碎了日寇的萬人大“掃蕩”,取得反掃蕩鬥爭的偉大勝利

    1943年4月30日,日寇又從蕪湖、銅陵、繁昌等據點,抽調15師團為主,116師團一部約2000人,向我巢無中心根據地——嚴家橋一帶,進行第二次“掃蕩”。

    由於我軍有充分的準備,各路進犯之敵均遭我軍有力抗擊,傷亡很大,進展緩慢。

    當敵進抵嚴家橋後,又遭我師部隊和遊擊隊襲擾,日夜不得安寧,被迫於5月6日退出我根據地。這次日寇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掃蕩”,又被我根據地軍民粉碎了。

    日寇兩次“掃蕩”妄圖消滅我七師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的陰謀失敗後,又玩弄新的花招,他們與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在一起,心照不宣地搞日蔣聯合軍事行動。

    1943年7月上旬,日寇突然從白湖的兩端黃姑閘、盛家橋兩個據點撤退,使我巢無中心根據地暴露在大別山國民黨反共軍麵前,讓桂係頑軍向我進攻。

    1943年11月2日,桂頑176師528團由盛家橋出動,經笑泉口突然侵入我中心根據地嚴家橋,牌樓一帶,我根據地軍民奮起反擊,頑軍遭我軍打擊,在我根據地不敢久留,愴惶撤退。

    1943年11月20日,桂頑又向我巢無中心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大規模的進攻。

    這次,他們經過充分準備,調集了176師兩個團和第八遊擊總隊三個支隊(相當於團),共約五個團的兵力,分三路向槐林嘴、笑泉口、魏家壩一線進攻,並帶了自上而下的黨、政機構人員,妄圖在搞垮我中心根據地後,實行長期占領。

    我主力部隊當即在磨磐山一帶進行抵抗,打退頑軍十多次進攻,譚希林代師長親臨前線,指揮部隊反擊。

    11月22日晚上,我七師以主力一部,突然向磨盤山以西前壟、後壟一帶頑第八遊擊縱隊出擊,經數小時戰鬥,給予該頑敵以殲滅性打擊,生擒該縱隊二支隊長鄭世昌以下400餘人,打死打傷頑軍7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頑軍全線潰敗,我軍獲得反擊頑軍鬥爭的偉大勝利!

    早在1945年春夏季節,我新四軍七師沿江支隊,就組織了三渡巢湖作戰,向巢湖北岸日偽軍據點主動發起進攻,攻克日偽軍據點桐蔭鎮,俘日偽軍150餘人,這是七師轉入戰略反攻的起點。

    1945年7月25日,根據黨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我七師19旅56團奉命向巢盛公路上的長崗井、散兵、盛家灣等日偽據點發動攻擊。

    經一夜戰鬥,這三個敵偽據點均被我軍攻克,殲俘敵250餘人,繳輕重機槍8挺,步槍150餘支,擲彈筒6具。

    7月26日6時30分,當我軍攻打盛家灣日偽據點已接近尾聲之際,巢縣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一個營前來增援。

    當敵軍行至盛家灣以東榮亭附近,遭我56團三營阻擊,我向敵發起多次衝擊,終將該援敵擊敗。全殲日軍一個小隊,偽軍一個多連,生俘日軍兩名,偽軍30多人,繳三七平射炮一門,輕重機槍各一挺。

    1945年8月,毛主席代表黨中央發出《對日寇最後一戰》偉大號召,明確指出:“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

    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奪取其武器資財,猛烈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根據黨中央、毛主席指示,我新四軍七師向敵偽軍展開大規模戰略反攻。

    1945年8月,我七師集中主力部隊7個團、2個營和幾個大隊的地方武裝投入戰略大反攻。先後發起了望城崗、運漕、無為城、繁昌中分徐、雍家鎮等攻堅戰鬥。

    七師解放城鎮39處,殲滅日軍一個中隊又二個小隊,偽軍第三軍第四師十二團全部,偽無為縣保安團全部,偽巢縣保安團二個營,偽和縣保安團二個營,偽中央警衛二師四團二營全部,偽獨立方麵軍一個營和十三個偽自衛中隊。共斃、傷、俘日偽軍一萬餘人。

    在這些戰鬥中,以攻打望城崗和雍家鎮兩次戰鬥最為出色,我軍以很小的傷亡代價,取得豐碩的成果。

    望城崗戰鬥,是“攻堅打援”,以打援為主的戰鬥。情況是這樣的:

    1945年8月10日23時,我7師19旅56團奉命向巢縣西南之望城崗守敵發起進攻,55團3營、師特務營、巢無獨立團配合。

    當56團向望城崗守敵發動攻擊時,守敵向巢縣求援。

    8月11日5時30分,巢縣偽軍第四師即令十二團副團長率領三個營沿巢南大路向望城崗增援,進至我設埋地區後,遭我56團師特務營四麵攻擊,當即被我殲滅一個營。

    餘敵分為兩股,一股約兩個連竄至望城崗以東水田地帶,被我巢無獨立團殲滅一半,剩下一個連兵力逃回巢縣城;另一股約一個多營兵力,在敵副團長帶領下,逃入望城崗據點。

    我軍打援獲勝後,繼續對望城崗守敵發起攻擊,經過兩天戰鬥,至8月12日12時,全殲守敵。

    12日下午2時,巢縣偽軍第四師又拚湊兩個營兵力前來增援,當敵到達司家巷時,又遭我56團和55團3營四麵圍攻,敵人見勢不妙,立即回竄,被該團2營截殲後尾約一個連,餘敵逃回巢縣城。

    至此,戰鬥勝利結束。共殲滅偽軍第三軍第四師十二團大部和巢縣偽保安團一部,共1300餘人,其中俘虜偽副團長以下千餘人,繳獲輕重機槍30餘挺,步槍700餘支。我軍傷亡200多人。

    雍家鎮戰鬥,是我新四軍七師在大反攻中的一次較大的“攻堅打援”,以攻堅為主的戰鬥。

    雍家鎮在蕪湖市西北九公裏,離裕溪口隻有六公裏。守敵係偽中央警衛二師四團二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該敵戰鬥力較強。共約1000多人。

    雍家鎮南麵、東麵均有裕溪河環繞,鎮內守敵築有堅固工事,是個易守難攻的敵據點。

    當時,裕溪口駐有和縣保安團兩個營;蕪湖市駐有日寇十九旅團大部和偽軍一個師;巢縣城駐有日寇兩個大隊和偽軍第四師的部隊。

    預計,當我軍向雍家鎮守敵發起攻擊時,上述敵偽軍可能來援,而裕溪口偽軍來援的可能性更大。

    為此,七師師長譚希林同誌親自率領師指揮所及55團、56團,含和獨立團三個團的兵力,加上一部分地方武裝,決心攻打蕪湖市外圍重鎮——雍家鎮。

    雍家鎮攻堅戰,以56團主攻,55團3營,含和獨立團一部配合。

    55團(欠3營)位於鎮東北軍施村一線,擔任伏擊裕溪口之敵和截殲突圍之敵。

    1945年8月23日拂曉,我軍迫擊炮、重機槍開始向雍家鎮守敵炮樓、前沿工事射擊,上午8時許,56團2、3營同時從東、西兩個方向發起攻擊,遭敵火力所阻。

    中午12時,譚師長命令含和獨立團一部從雍家鎮東南方向助攻。此時,56團2、3營繼續向鎮內守敵發動攻擊,雖遭敵連續反擊,但敵前沿終被我軍突破。

    敵在我東、東南、西三個方向攻擊威脅下,連續向裕溪口守敵求援。

    8月23日下午1時,裕溪口守敵一個營前來增援,當該敵進至我55團伏擊圈時,我55團向敵發起衝擊,經過40分鍾激戰,援敵大部被殲,少數逃回裕溪口。

    下午3時左右,譚師長根據情況判斷,裕溪口之敵遭我伏擊被殲後,無力再援。雍家鎮守敵在我連續攻擊下,傷亡較大,處於混亂動搖之中,因此,決心於當夜集中兵力攻克該鎮,全殲守敵。

    8月23日18時,我集中55團、56團兩個團的全部炮火,向守敵工事和鎮西屯兵大祠堂集中轟擊,敵在工事摧毀,援兵無望的情況下,被迫於19時向東突圍。

    我56團1、2營、3營7連及含和獨立團乘機猛攻,同時突入鎮內,殲滅偽和縣保安團一個營及偽自衛中隊。

    突圍之敵偽警衛二師四團二營竄到軍施村以南時,遭我55團從北麵攔擊,56團3營8、9連,則從南麵尾擊,經一小時戰鬥,全殲該敵。

    至此,戰鬥全部結束,共殲敵三個營另一個偽自衛中隊,計1200多人。

    其中,斃傷偽副團長以下400多人,俘偽軍副營長以下800多人。繳獲日式步兵炮二門,重機槍四挺,輕機槍二十六挺,步槍五百多支,擲彈筒二十四具,短槍二十餘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