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鄂南贛北抗日潮
字數:4130 加入書籤
(續昨)在鄂南、贛北抗日戰爭中,池湖水上交通站立下了赫赫戰功。
鄂南是侵華日軍華中指揮部所在地武漢的南大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1942年初,日軍加快了對正麵戰場的進攻節奏。
為有力支援華中、華南戰場,幹擾日軍後方,黨中央和新四軍軍部指示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加緊創建鄂南抗日根據地,北與鄂東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東與皖東、贛北新四軍第二師、第七師相呼應,南可聲援長沙戰場的中國軍隊,從而完成對武漢之敵的戰略包圍,實現新四軍“控製長江下遊的戰略意圖”。
鄂豫邊區黨委奉黨中央之命,決定命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主力渡江南下,創立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
大部隊挺進江南,首先必須突破長江天塹,建立一條通向鄂南腹地的我軍交通生命線迫在眉睫。
為了保障部隊安全渡江,中共鄂南中心縣委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認為樊湖抗日根據地在華容、段店一帶建立的泥磯、黃柏山、趙家磯秘密渡江點,可運送少數人員過江。
但由於主力部隊過江後要穿越日軍控製的武黃公路和大片湖區水網,大部隊運動難以展開,這些交通線不能保障渡江的需要。
而城東約20裏的池湖港,是一個天然的渡口,下有泥湖港,上有五丈港,船民較集中。
且通往鄂南腹地沿途不是丘陵就是山區,有利於部隊運動;江對岸的黃岡長圻寮也是極有利於部隊隱蔽行動的渡口。
於是,中心縣委決定讓部隊在池湖港登陸,並指示中共鄂城縣委負責籌建水上交通站。
當年3月,中共鄂城縣委書記陳大發來到池湖後,對沿江進行周密考察。
池湖港上遊約5裏是五丈港,有20多戶船民、20多條船;下遊約3裏是泥湖港,有70多戶船民、70多條船。
100餘條船中,大的噸位約30噸,一般都在10噸左右。這些船隻,大多停在池湖港。
同時,他還發現這一帶的船民為了抱成團、齊心對外,成立了漢留組織景陽山,會員有三四百人,其中一個名叫佘植富的年輕人,血氣方剛,有正義感,在船民中很有威望,是負責建立交通站不可多得的人選。
於是,陳大發多次找佘植富談心,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宣傳共產黨的抗日宗旨,動員他參加革命,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貢獻一份力量。
佘植富受到很大的教育啟發,特別是看到陳大發身患重病仍日夜操勞後深受感動,欣然接受了建立水上交通站的光榮任務。
池湖水上交通站成立後,佘植富任站長。經佘植富牽線,陳大發與江對岸長圻寮渡口的萬世春建立了聯係,並動員他負責籌建長圻寮水上交通站。
為了保持兩站之間經常性的聯係以及利於隱蔽,萬世春也加入了漢留組織。
就這樣,貫通長江天塹,由佘、萬兩人為首的水上交通站迅速建成。
由於鬥爭環境十分惡劣、艱險,交通站的活動必須秘密進行。為此,鄂(城)大(冶)工委專門購置一條新船,由站長佘植富和另一名交通員駕駛。
鄂城沿江抗日根據地建立後,日偽軍屢遭打擊。為了報複,白天,日偽軍的艦艇在江中往返巡邏,長鳴汽笛,虛張聲勢,可一到晚上,卻不敢囂張,巡邏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交通站掌握了日偽軍巡邏的活動規律後,便把渡江安排在晚上敵艦巡邏的間隙間進行。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交通站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為了確保安全,佘植富動員本族的佘春山擔任情報交通員,同司徒廟交通員陳世法取得單線聯係,主要掌握鄂城敵偽動態。
部隊和幹部過江都要給船工一定的報酬,為了方便工作,佘植富動員船民秦中林當助手,專門負責登記征用船隻和結算工作。
為了加強對交通站的領導和安全保衛工作,鄂(城)大(冶)工委把池湖水上交通站劃歸楊嶺武工隊領導,隊長是何福來,專門負責保護池湖漁民。
交通站有渡江任務時,武工隊隊員就在五丈港至泥湖港沿線活動,監視敵情,保障部隊渡江和交通站的安全。
1942年7月30日夜,池湖水上交通站在長圻寮水上交通站的配合下,安全地將新四軍五師參謀長劉少卿率領的特務團和十四旅政委張體學率領的四十二團二營共1500多人護送過江,保障了部隊及時投入談(家橋)傅(家山)劉(仁八)會戰並取得重大勝利。
交通站不僅負責護送部隊渡江,還要負責過江人員的食宿,佘植富的家就成了黨政幹部的歇腳點。
鄂城縣委書記陳大發、鄂(城)大(冶)臨時工委書記譚道如、鄂(城)大(冶)工委副書記江萍等人都在他家住過。
1942年仲秋,十四旅四十一團一營教導員秦大俊率一連深入鄂南完成偵察任務後北返,風塵仆仆來到交通站時,佘植富急忙將部隊帶到沙塘汪家榨屋,安排夥食,讓戰士們在榨房裏休息。
夜晚,佘植富又親自駕船把他們送往江北。在王家坊,佘植富見到了十四旅政委張體學,張體學對交通站的工作給予表揚,並再三強調池湖水上交通站的重要性,勉勵他依靠黨的領導,發動群眾,團結船民,進一步做好交通站的工作。
佘植富受到了很大鼓舞,表示一定不辜負首長的期望,努力完成任務。
新四軍主力部隊數度渡江挺進江南,鄂城、黃石的日軍遭到沉重打擊,遂加強了對長江的封鎖,增加了巡邏艦艇,並對主要渡口實行監控。
池湖水上交通站便以相鄰的五丈港、池湖港、燕磯港為主要渡軍港口,同時為防備不測,佘植富在下遊的三峽港發展船民袁順才開辟了一條備用交通線。
1943年春,國民黨頑軍出動大批軍隊,向鄂南抗日根據地壓來,日偽軍也加大了對沿江抗日根據地的清剿力度。
新四軍十四旅副旅長熊作芳率領的主力部隊奉命火速撤回江北。當部隊來到鄂(城)大(冶)抗日根據地時,日軍軍艦就停泊在池湖港口。
部隊渡江在急,從池湖渡江已不可能,佘植富二話沒說,立即趕往三峽港備用交通站,找到了袁順才。
經了解,三峽港江麵尚未發現異常情況。佘植富火速趕回部隊駐地,建議部隊立即從三峽港過江,。
熊作芳采納了他的意見。在船民的大力支持下,部隊連夜安全地渡過長江。第二天,日軍就加強了對三峽港一帶江麵的控製。
1945年2月14日,南下支隊副司令員郭鵬率領八路軍三五九旅一部和羅通率領的新四軍五師四十一團共1600多人從池湖交通線渡江南下。
這天正是農曆除夕,大雪紛飛,池湖水上交通站動員五丈港、池湖港和泥湖港船民,出動了大小近百條船,連夜頂風冒雪搶渡,保障了部隊安全、及時渡江。
八路軍三五九旅大多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從延安出發前,就把長江作為南下途中的最大障礙,結果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就跨越了長江天塹,全體指戰員無不歡欣鼓舞,對池湖水上交通站給予了高度讚揚。
自1942年5月建立至1945年9月日軍投降,池湖水上交通站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機智勇敢地冒險搶渡,接送黨政幹部、新四軍指戰員數百趟、10萬多人次,及時、安全、出色地完成了每次渡江任務,使長江天塹變通途,被鄂豫邊區領導譽為“江南水上尖兵”。(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