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鄂南贛北抗日潮

字數:7310   加入書籤

A+A-




    贛北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

    它位於贛、鄂邊境及贛北濱江濱湖地區,包括九江、瑞昌邊界和彭澤、湖口邊界一帶。實際上是新四軍第五師開辟的豫鄂湘贛抗日根據地中的一塊。

    1941年新四軍鄂東南分區派幹部黃健等進入九江、瑞昌邊界宣傳抗日,發動群眾鬥爭。

    同年馮坤吾、陳誌益率新四軍第五師一部進入上述地區活動。

    1942年上半年新四軍鄂東南分區派敵後武工隊——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一百餘人進入九江、瑞昌邊界,開辟了包括瑞(昌)碼(頭)公路以北、赤湖和陽新柯家塘、下洋等地在內的抗日遊擊根據地,部隊擴大至五百餘人。

    1944年12月武工隊打擊了竄擾赤湖的日寇。

    1945年4月打退了日寇一個大隊的進攻。

    同年6月武工隊襲擊日寇汽艇,打死艇上所有日軍,繳獲汽艇及艇上全部物資。

    本章給大家介紹的是,抗戰時期,在贛鄱大地上比較活躍的幾支抗日遊擊隊。

    1938年3月,中共贛北工委在九江張家山創建了贛北岷山抗日根據地。

    岷山,又稱大岷山,位於九江、德安、瑞昌的交界處,山巒起伏,地勢險要。

    南潯鐵路和九江、德安、星子、瑞昌、武寧等各縣公路縱橫連貫其間,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江西的抗戰中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九江淪陷後,日寇進入贛北腹地。根據地的共產黨組織——贛北工委全體同誌向群眾講解抗日救國的道理,鼓舞他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贛北遊擊隊是岷山抗日根據地主要的抗日武裝力量,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下成長起來的。

    早在1930年下半年,這支隊伍前往湖北省陽新縣,成為後來紅15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4年3月,中共贛北工委將贛北遊擊師剩下的隊員編為贛北抗日遊擊隊(也稱贛北紅軍遊擊隊),劉為泗出任隊長。

    黃老門、馬回嶺淪陷後,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贛北遊擊隊由原來的100餘人迅速擴至400多人,劉為泗等人決定在張家山把贛北抗日遊擊隊改編為贛北抗日遊擊大隊。

    遊擊大隊常在九江、德安、瑞昌等地公路和當地的山區地帶,與日軍進行殊死搏殺。

    正當贛北人民在贛北工委的領導下,掀起抗日高潮的時候,在岷山、城門、新塘一帶卻出現了一些地痞、流氓、土匪。還有地主土劣賣國求榮,充當漢奸。

    贛北工委在群眾的強烈要求和支持下,處決了易發興等7個土匪,鎮壓了黃功灼等5個漢奸。

    此後,贛北抗日遊擊隊先後取得蔡山壟大捷、智取沙河街、王家腦大捷等勝利,令日軍聞風喪膽。

    贛北抗日遊擊隊在贛北地區僅半年時間,對日作戰數十次,共打死日軍500餘人,打傷數百人,活捉10餘人,繳獲長短槍300餘支,輕重機搶14挺,迫擊炮2門,子彈數萬發,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贛北抗日遊擊隊對日作戰聲勢日盛,威名遠揚。岷山抗日健兒們轉戰贛北,爆破南潯鐵路、破壞敵人交通和通信聯絡。

    在北至黃老門,南到德萬家壟的源園百餘裏長的一段線路中,遊擊隊挖毀和爆破鐵軌,使敵人不得不經常停車搶修,從而阻滯了日寇在南潯鐵路線上的兵力調遣。

    星子縣淪陷後,原項家牆黨支部負責人胡茂團結程世璋、張起鈞、呂國良等愛國誌士和當地鄉民30餘人,成立星子廬山獨立遊擊大隊,胡茂任大隊長。

    獨立大隊先後在九江、星子、永修敵後作戰,打擊日偽軍。

    這支抗日遊擊隊對日作戰英勇,軍風軍紀較好,深受鄉民好評。

    他們經常白天參加生產,晚上集中軍事活動,多次打擊日軍。

    1939年6月間,胡茂率所部10餘人,駐紮在香山寺。淩晨日偽軍80餘人偷襲,將香山寺重重圍住。胡茂發現日偽軍頭目從窗口向屋內張望,立即開槍射擊,日偽軍頭目應聲而倒。

    此時,胡茂等突然把門打開,首先擊斃埋伏在鬆樹林後麵的機槍手,敵軍一時驚慌失措,9名遊擊隊員立即衝出重圍。

    胡茂和他的遊擊隊經常在深夜神出鬼沒地襲擊日軍碉堡,出奇製勝地打擊下鄉掃蕩的敵軍,使日軍聞風喪膽。

    日軍對胡茂恨之入骨,於是,就在縣城及鄉村貼出告示:“誰人抓得胡茂,皇軍重重地有賞!”

    5年間這支隊伍從30人擴大至300餘人。

    1941年4月,胡茂在項家牆不幸被日偽警察隊擊傷後被捕,為了免遭日寇的殘殺,胡茂趁看守不備而跳樓自殺,為國殉難。

    這支部隊後來被編入新四軍第五師。

    咱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贛北遊擊隊。

    1938年7月25日,九江淪陷,劉為泗和贛北工委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贛北工委率隊從德安土山壟來到張家山,將贛北紅軍遊擊隊改編為贛北抗日遊擊隊。

    這樣,這支擁有400多名戰士並有重機槍2挺、輕機槍18挺、迫擊炮4門的遊擊隊,成為贛北地區一支堅強的人民抗日武裝。

    為適應與日作戰,劉為泗對遊擊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訓練。

    他每天都到各隊督促,給戰士們作示範動作,手把手地教戰士們拚刺刀,摸崗哨,以適應近戰夜戰的需要。

    在他的嚴格要求下,這支遊擊隊很快就變成軍事技術過硬、勇猛善戰的部隊。

    1938年10月,日寇為鞏固其在贛北的地位,進而侵占整個江西,調集了鬆浦一O六和伊東一O一師團,向德安、永修進攻,企圖一舉攫取整個贛北。

    贛北工委決定給日寇以迎頭痛擊。

    10月3日,劉為泗挑選了100名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埋伏在九德公路日寇必經之地德安的蔡山壟。

    下午一時,一隊日寇騎兵耀武揚威地沿公路奔來。待敵進入埋伏圈,劉為泗一聲號令,隊員們槍彈齊發,打得日寇人仰馬翻,丟盔棄甲。

    劉為泗指揮遊擊隊趁敵混亂之際發起了猛烈衝鋒。他身先士卒,縱身跳出戰壕,端著刺刀衝向敵群,和敵人展開了肉博戰,並隻身從高頭大馬上挑下2名敵人。

    這時有3名敵人發現劉為泗好像是一名指揮官,便從三麵揮鞭催馬向他衝來。劉為泗丟掉長槍,抽出雙槍,擊斃了2名。另一個此刻已衝到劉為泗的跟前,他就地一滾,回頭一槍,擊斃了敵人。

    經過四個小時的激戰,抗日遊擊隊大獲全勝,斃敵30餘名,打傷數十名,繳獲戰馬30餘匹及大批子彈和軍用品。

    蔡山壟大捷震動了整個贛北,戳穿了“日軍不可戰勝”的謊言,揭開了贛北人民對日作戰的序幕。

    10月19日,劉為泗在群眾的幫助下,襲擊了九江縣的餘家河,打死日寇14名。

    24日,劉為泗把隊員分成五人一組,埋伏在德安縣夏家鋪公路上,炸毀汽車5輛,斃敵32名。

    11月3日,劉為泗帶領隊員衝進九江縣黃老門敵營房,在一片手榴彈的爆炸聲中,斃敵24名。

    18日,劉為泗和50名隊員化裝成民工來到九江縣沙河街為日寇修築碉堡,全殲日寇40名。

    在與日作戰中,贛北抗日遊擊隊連戰皆捷,所向披靡。

    1938年12月底,鬆浦師團由瑞德公路向岷山一帶迂回,企圖消滅這支人民武裝。

    由於敵人裝備精良,而且人數眾多。如何利用有利條件,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是對抗日遊擊隊的一個嚴峻考驗。

    根據這一情況,劉為泗召開了班以上幹部會議,讓大家出謀獻策。最後決定:采取疲勞戰術拖住敵人,然後,乘敵疲憊,猛打猛攻。

    27日,劉為泗帶領全體隊員在九江縣王家腦一帶的山地裏,擺成一個五裏長的大包圍圈,由於人少槍少,劉為泗叫隊員們巧妙地用稻草紮成草人,樹枝頂著草帽,洋鐵筒裏掛鞭炮,放在陣地上迷惑敵人。

    次日拂曉,陳鴻昶小分隊且戰且走。下午三時終於把敵人引上了王家腦。

    當敵人進入射程內,劉為泗一舉手槍,霎時間,軍號四起,喊殺連天,槍炮齊鳴,硝煙彌漫。

    敵人被壓在山溝裏,被打得暈頭轉向。待敵清醒後,慌忙組織兵力向我軍陣地反撲,企圖占領山頭,但因我軍居高臨下,數次反撲都以重大傷亡而告失敗。

    這時,天已黃昏,鬼子開始搭帳棚宿營,劉為泗一麵傳令大家抓緊時間休息,一麵召開幹部戰地會。

    夜間,各小分隊先後從各個方向偷襲敵人,這一夜攪得敵人幾乎沒有睡。

    天剛放明,各中、小隊采取大包圍中的小包圍方式,拉緊包圍圈向敵逼近,鬼子在包圍圈內亂竄亂打。

    這樣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共殲敵300多名。這是遊擊隊在抗戰中最激烈、最漂亮一仗。

    1939年1月1日,日寇為鞏固其占領區域,又分兵向九江縣株嶺和岷山地區進行圍攻。遊擊隊憑借優勢地形,靈活的戰術,給予猛烈的反擊。

    日軍被我遊擊隊擊退,被斃100餘名,被繳步槍50餘支、機槍2挺。

    同月21日早上,日寇又集結1000餘人,大炮8門,飛機1架,陸空配合進犯岷山株嶺陣地。

    當敵進入埋伏圈,遊擊隊一炮轟毀日寇汽車,敵陣線頓時混亂,雙方激戰一天,至黃昏時,日寇狼狽敗退。

    贛北抗日遊擊隊作戰聲勢日盛,威名遠震。1939年1月22日《江西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國民黨中央社報道:“贛北我遊擊隊活躍,株嶺鏖戰頗有斬獲。”24日又報道:“敵人再犯岷山株嶺,經我遊擊隊英勇擊退。

    在這裏我們著重介紹抗日英雄李漢卿。

    “他革命意誌堅定,不怕犧牲,隨同部隊在大別山一帶作戰。由於作戰英勇,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先後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以及獨立團長等職。”

    這是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檔案館內的《烈士英名錄》上對李漢卿的記載。

    李漢卿,1903年出生在湖北新洲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家靠種田度日。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農民運動。1928年當選中共黃岡縣縣委常委。1935年,李漢卿被國民黨抓壯丁,此後受盡折磨痛苦,在幾次私逃未能成功後,終於在1938年9月的一天夜裏逃離虎口。

    隨後,李漢卿參加共產黨領導的獨立遊擊5大隊(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21集團軍),曾任排長、連長。1940年7月,參加彭思橋戰鬥。戰後,奉命率部至蘄(春)廣(濟)開辟抗日根據地。9月任中共蘄廣邊縣委委員、武裝部部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1月25日,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成立,隨即將全軍整編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以李先念率領的豫鄂邊區部隊編為第5師。

    李漢卿曆任新四軍第5師獨立1團2營營長、獨立1團參謀長、獨立4團團長、第4軍分區挺進17團團長、贛北指揮部指揮長等職。

    第5師這支鄂豫邊區人民的子弟兵,在黨和人民的培育與支持下,逐步成長為日益正規化的遊擊兵團,軍事政治素質日益提高,不僅善於進行靈活的遊擊戰,而且能進行較大規模的運動戰。

    1941年9月,在反擊日、偽軍對蘄廣邊軍政聯合辦事處駐地黃土嶺“掃蕩”的作戰中,李漢卿率部隊擊斃日軍指揮官以下數十人,粉碎了日軍的“掃蕩”。

    1942年12月至1943年3月,日軍在“掃蕩”大別山和進攻鄂西的同時,對豫鄂邊區各地進行了“掃蕩”。

    第5師主力一麵出擊敵偽,牽製敵人對大別山和鄂西的進攻,一麵配合民兵廣泛開展遊擊戰,粉碎日、偽軍對邊區的“掃蕩”“清鄉”,抗擊國民黨頑軍一次又一次的“清剿”。

    在全麵抗戰的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階段,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隊,根據毛澤東和黨中央的指示,廣泛開辟敵後戰場,放手發動群眾,積極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和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新四軍第5師發展、壯大成堅持敵後抗戰的堅強的人民武裝力量,創建並鞏固了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其中,李漢卿參與了開辟鄂豫敵後抗日根據地和贛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並發揮重要作用。

    1944年11月,李漢卿率部攻打湖北省廣濟縣楊家橋張家灣日、偽軍據點時,在指揮作戰中犧牲,時年41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