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孔家倒!
字數:8991 加入書籤
孔仲儒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秦羽臉色卻陰沉如水,冷聲打斷道:“爾等隻有祭祀?沒有教育嗎?”
秦羽淡淡一句話,卻讓孔仲儒呆立當場。
教育?
他們孔家每天要忙著祭祀、文會還有管理農田,賺錢銀子,結交豪紳大族,將心神都用在了家族發展之上。
那有更多精力去施行教化啊?
而且教育對孔家來說是有本無回的買賣,誰願意出力不討好地去教百姓讀書識字?
百姓開智之後,奪取他們利益怎麽辦?
秦羽不可置信問道:“難道至聖先師孔子之後,竟然沒有施行教化?”
孔仲儒被這一句問得麵紅耳赤。
其他大臣也是滿臉意外。
孔家是應該負責祭祀,但沒有施行教育,實在荒唐至極,至少在孔家不應該發生這種情況。
秦羽勃然大怒,喝道:“想當初至聖先師教化萬民,嘔心瀝血,攜門下七十二賢,走遍千山萬水,曆盡艱辛,收門徒三千,將知識傳遍天下,為我中原大地民智提升作出無與倫比的貢獻。到了現在,號稱至聖先師的孔家後人,卻無半點教化之功?將祭祀作為孔家主事?與數典忘祖何異?”
他怒視孔仲儒,無比鄭重道:“至聖先師,不是孔家的至聖先去,是天下人的至聖先師。”
“所有儒家學子皆是至聖先師的學生,包括朕,包括皇族。祭祀至聖先師,不應屬於你孔家一家獨有。”
“爾等不效仿先輩,教化百姓,心懷天下宣揚教化,卻將祭祀視為主業,甚至去施行小恩小惠,收買人心……”
“這根本就是罪大惡極!”
秦羽拍案而起,指著外麵道:“你看一眼你外麵那些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大儒,哪一個不是幾十年如一日年從事文教,兢兢業業,不計得失,開辦義塾。教化學生弟子何止成千上萬。爾等貴為至聖先師之後,可有比得上那些大儒皮毛?”
“我輩讀書人當如何?”
“難道當祭祀先人?”
“大錯特錯!糊塗至極!”
“古聖賢有言,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爾等可有一點貴為至聖先師之後的覺悟?”
“朕,痛心疾首啊!”
“至聖先師之後,竟有爾等這等不肖子孫。”
“爾等百年以後……有何顏麵,去麵見他老人家?”
秦羽一副高聲痛呼,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武英殿內,一片寂靜。
殿內的眾人都被秦羽四句給震撼住了。
在秦羽訓斥孔家的時候,眾人噤聲斂容,惶恐不安,滿頭大汗,深怕火上澆油,殃及池魚。
但隨著後麵的句子出現,所有惶恐情緒一掃而過,取而代之的是心情激蕩。
蕭何等人,以狂熱的目光看著坐在龍椅上的秦羽。
眼中充斥著崇拜激動,仿佛望著聖賢臨世一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一句話,大周所有讀書人的終極夢想,也是所有讀書人向往的最高境界。
至於孔宜、孔仲儒二人。
兩人已經完全處於懵逼狀態了,腦袋一片空白。
孔仲儒癱坐在地,嘴裏情不自禁自語,絕望悲痛念道:“完了啊!…孔家完了完了完了……”
孔宜臉色蒼白,張皇失措,惶恐不安,仿佛大禍臨頭。
今日皇帝的話傳遍天下,必然伴隨著他們孔家劣跡為天下人唾罵。
孔家幾千年來過得有滋有味靠的是什麽?
不就是老祖宗的名聲嗎?
孔仲儒仿佛隱隱意識到,等待孔家的將會是何下場了。
秦羽看著下麵眾人,心中也隱隱觸動,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文化與語言的魅力所在。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能讓人瘋狂,熱血沸騰。
他不記得自己當初第一次聽說這句話的感觸了,但毫無疑問短短的一段話,威力之大,遠超秦羽的想象。
不亞於核彈之威!
隨後,蕭何不顧儀態規矩,直接從座位上走出來,拿過筆墨紙張,跪伏趴在了地上研磨起來。
蕭何將宣紙平攤,毛筆蘸上墨,深吸了口氣,臉色凝重無比,手沉穩有力,下筆如有神,隨即在紙上一揮而就。
筆走龍蛇,力透紙背!
秦羽見蕭何出來打亂了自己批判孔家的節奏,也是無可奈何。
細細一想,這樣也不錯。
讓其他人去對方孔家。
毫不疑問,秦羽既然動手,就不打算留有後患。
他讓別人去動手並非心慈手軟,而是想借刀殺人。
孔家畢竟是孔子的後人,有著神聖無比的光輝,若秦羽一棍子將他們打死,必然會有許多聖母婊心生憐憫,覺得罪不至此。
反過來,若秦羽留了情,展現出寬容大度一麵,好像是給了孔家一條生路。
實則不然!
好好想想,假如到時候悄悄讓人一點一點,將孔家在曲阜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慢慢捅出來。
到時候用不著秦羽出手,口誅筆伐之下,天下讀書人的口水都會將孔家淹沒。
想到這裏,秦羽露出陰險的笑容,悄悄走到蕭何的身旁。
謔!
秦羽眼中閃過一絲驚豔。
還別說,蕭何在幅書法寫的真不錯,字帖磅礴大氣、縱橫錯落,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以他的水平,也就能看出這些了。
蕭何看著自己的作品,滿意笑道:“此生得此佳作,死而無憾。”
他回過神來,看見陛下走到身邊,滿臉惶恐,忙道:“陛下恕罪。”
秦羽道:“朕看你這書法很不錯,不如就送給朕了。”
蕭何苦著臉,十分不舍得。
秦羽大手一揮,毫不在意地道:“你再寫一篇就好了。”
蕭何更加難受了,再寫一篇,說得到輕鬆,真有這麽容易,他也不會幾十年得此佳作了。
“好,讓臣再寫一篇罷了!”
蕭苦笑搖頭地說著。
“行!”秦羽大喜,囑咐地說道:“愛卿別將朕的寶貝,弄丟便好。”
得到寶貝秦羽心情大好,來到孔宜、孔仲儒麵前,囑咐說道:“朕以為爾等身為至聖先師的後裔,更應該將至聖先師的高尚品德發揚光大。至聖先師的最高尚的地方什麽時候是祭祀了?教化萬民才是至聖先師的偉大所在……”
“朕決定收回你們祭祀之權,至聖先師在天上希望爾登能夠勿忘初衷,發揚至聖先師有教無類的博愛精神。”
“爾等什麽時候能翻然悔悟,朕什麽時候將祭祀的權力交還於你們。”
秦羽表情真摯,言語誠懇,充分展現了九五之尊的寬宏大度。
孔宜、孔仲儒兩人滿頭大汗,趕忙磕頭叩拜:“多謝陛下,陛下仁德!”
說完,兩人心裏鬆了一口氣,孔家暫時無憂了。
秦羽來到了王安石的麵前道:“王愛卿!”
王安石急忙作揖道:“老臣在!”
秦羽道:“就由愛卿擔任祭祀至聖先師的任務吧!朕相信,當今世上除了先生,再無第二人有資格宣揚至聖先師教化之功,宣傳有教無類的理念。”
王安石毫不猶豫接下了這個任務。
雖然祭祀孔子一直以來都是孔家人負責的,他這個外人接管,必然會有很多麻煩。
但王安石為了陛下,為了大周義無反顧,接下這個任務。
隻因王安石知道,陛下希望大周有成千上萬人能讀上書。
為陛下分憂,是臣子應有之義,不能拒絕。
孔家人勞師動眾的進京,四處炫耀宣揚,鬧得人盡皆知。結果當天就灰溜溜地離開了京城,返回曲阜。
武英殿發生的事情,一點一滴都被錦衣衛“無心”泄露了出去。
秦羽對孔家的恨鐵不成鋼,愛之深責之切,對孔家後人的訓斥,以及孔宜、孔仲儒的表現,還有武英殿內說的話。
整個京城乃至大周的讀書人,無不在討論陛下的話語,緊接著順帶討論孔子,討論孔家。
秦羽的大度,也在這裏盡顯仁君風範,為世人稱道。
使秦羽在讀書人間的惡名,也挽回不少。
半個月之後,本以為此事已經過去的讀書人,卻聽到孔家的各種消息。
一開始以為是流言,隨後以無可阻擋的氣勢,迅速席卷京城和整個大周。
流言滿天飛!
首先,京城內勾欄裏傳出孔家利用曆朝曆代皇帝給的特權,以非正當的手段收了曲阜全縣七成田地。
孔家人不教育百姓,施行教化的原因也給京城百姓揪了出來。
缺少人手!
孔家的田地太多了,打理田地的人手都不夠,何談教化百姓?
據說孔家在家族內部成立了一個管理田地的協會,以便更好的打理家族的田地。
緊接著就傳出孔家與曲阜豪紳之間的約定。
孔家每旬舉辦的祭祀,文會,都會吸引大量士林學子在曲阜常住。
而孔家人與豪紳從祭祀、文會中賺取大量白銀。
牆倒眾人推!
除了這些事情,一些肮髒齷齪和草菅人命的事情,也在這個時候浮出水麵。
曲阜有一叫趙進義的書生,偶然得到了前朝文豪的《水調歌頭》。
孔仲儒知道後,便動了貪念,強取豪奪將《水調歌頭》弄到手中,收入孔仲儒書房。
趙進義想要討個公道,便在曲阜大張旗鼓宣揚此事,意圖將事情鬧大,利用輿論討回《水調歌頭》。
結果還未將事情傳開,城中豪紳就讓人將他擄走,打斷了雙腿,趙家人也飽受威脅,不敢出聲。
半年後,趙進義躺在床上鬱鬱而終。
這不是唯一的事!
一樁樁一件件欺男霸女,強取豪奪,草菅人命,勾結盜匪等等事情顛覆世人三觀,不斷挑釁讀書人那敏感的神經。
孔家在士林中神聖的形象,隨著一件件事情的揭露,迅速崩塌。
無數士林學子破口大罵,有一種給欺騙的屈辱感。
當初崇拜感越大,如今失望也就越大,落差越大!
愛之深,責之切。
孔家從人人敬仰,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不過短短幾個月。
無數憤怒的學子匯聚在一起向朝廷投遞嚴懲孔家的聯名書。
罪大惡極的孔家,應該受到嚴懲。
天子的仁德應該用在貧苦百姓身上,而不是孔家。
嚴懲孔家,不知何時逐漸占據了輿論的主動。
秦羽見時機差不多了,順應民意,頒布了對孔家的處理方式。
沒收孔家所有田產,孔府書樓,歸為國有,改為大周圖書館,任何學子可查看。
孔家後裔當效仿至聖先師教化天下,散於四方書院、書塾,教化萬民。
此命令一下,有心人都明白一點,孔家亡了。
這散出去容易,想要聚回來,便如登天一般。
金鑾殿。
秦羽對奏章批注:孔子乃天下人之孔子,祭祀孔子以後當由朝廷安排,有德之士擔任。
朱筆禦批。
他將奏章一合,孔家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至於接下來的安排,朝廷自會有人去善後結尾。
過程怎麽樣不重要,他這個皇帝隻要得到想要的結果即可。
以大周目前的條件,要保存書本典籍,是需要花費大量錢糧和人力物力的,一般人承受不了。
也隻有世家大族有本事,有能力將書籍收藏保存。
同樣,也因此知識的傳播掌控在這些人手裏,解釋權亦不例外。
孔家沒有了書本知識,幾代下去,在知識獲取上與常人一般無二,泯然眾人。
幾乎絕了孔家崛起的可能。
祭祀權也是相同的道理,孔家人舉辦祭祀大典,所有讀書人都聚在孔家旗下祭祀孔子。
孔家自然而然的名利雙收。
現在失去了這兩樣東西,孔家就失去了底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孔子後裔這層身份。
但之後,秦羽又將孔家人打散,讓他們遍布各處,行教化善舉。
孔家聚集在一起,因為有利益共同體,利益相同,榮辱與共,自然就是一條心。
但是散開後,各人有了各自發展,想要重新聚在一起就不可能了。
因為那四麵八方孔家後人都有了自己的根莖枝葉,天南地北,相隔一方,聯係也不方便。
到時候誰想重新掌握孔家,不用朝廷出麵,恐怕相隔千裏的孔家人,自己都會打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