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不經意之間的鬥法

字數:5475   加入書籤

A+A-


    冷。

    當然冷了。

    不光是身上冷,就連心裏也冷。

    自己再怎麽說,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好多年的人。

    即便是再怎麽算是文官,最起碼的血腥還是見過的。

    精神,也要遠遠超過常人的堅韌。

    麵對生死,自然也會更加的從容。

    當初,尉遲恭那個黑炭頭,暴怒之下,抄起手中鋼鞭當頭就砸。

    即便那種緊要關頭,自己也隻是頭皮發麻。

    當時,心中的怒火熾燃。環首刀順勢就劈了過去。

    可剛才不一樣。

    這李安隻是一個眼神,就讓自己如同遇到了天地一樣,渾身冰涼,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反抗之力。

    當時光顧著恐懼和擔心皇上了,還沒有察覺。

    聽皇上這麽一說,長孫無忌頓時回味了過來。

    心髒開始不爭氣的,“噗通,噗通”跳個不停。

    皇上說的沒錯,這人確實有霸王之力,虓虎之勇。

    就算是勇冠三軍的尉遲恭,恐怕也比不上他。

    如此武力,根本就是怪物。就算是光坐在哪裏,對所有人都是一種震懾。

    現在,也隻能盼望著,這人是個莽夫,對軍務,政務一竅不通了。

    否則,一個文武雙全的帥才皇子,對承乾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

    長孫無忌有心抗辯幾句,可皇帝就在身邊。

    不提他對於這位皇長子喜愛,就算他識人,知人的本領,也不容自己狡辯啊。

    “唉!”

    有些沮喪的歎了一口氣,長孫無忌頹然的坐了下來,不情不願的開口說道。

    “皇……”

    “黃參軍說的沒錯。”

    “論武力的話,在我看來,李家小哥,確實可以算的上是無人能及。”

    “不過,如今我大唐講究的是出將入相。”

    “當今皇上,便是天下俊才的楷模。”

    “出則是天策府上將,率領麾下東征西討。”

    “入則是三省之一的尚書令,統領朝綱。”

    “自皇上登基以來,部屬無人敢擔任尚書令,因此尚書令一職至今空缺。連尚書省都由兩位副長官尚書仆射領導。”

    “既然如此,黃參軍,何不考教他一二?”

    “若是這李安,真的是學究天人的話,何不上科場走上一遭?”

    “大理寺少卿孫伏伽,原本不過是前隋的小吏。等我朝之後,一路高中狀元,瞬間便是名滿天下。”

    “如今,更是做到了從三品的高官,被皇上封為樂安縣男。”

    “如此便捷的登天之路?豈能輕易錯過?”

    “不知參軍,意下如何?”

    “李家小哥呢?你是怎麽想的?”

    長孫無忌的這一番心懷鬼胎的話,在場的幾人,去聽出了不同的味道。

    一開始,李世民還是挺開心的。

    無忌宣揚的是自己的功績,是自己能坐上這個皇位的法統,換誰聽來,都是一樣的開心。

    更何況,誰不喜歡,自家的孩子,和自己更加的相似?

    若是李安能在軍務,政務上,展現出天賦的話,將來,繼承大統,不是更加的理所當然了嗎?

    可是聽著聽著,味道漸漸有點不對勁了。

    科舉?

    皇子要什麽科舉?

    隨隨便便立點功勞的話,自己很快就能讓他名列皇室宗牒。之後郡王,親王,一路坦途。

    什麽樣的登天之路,能比上自己的安排好的道路?

    再說了,如今的科舉,被世家大族掣肘。

    誰知道若是李安,參加科舉的話,不會有人從中作梗?

    無忌這老小子,知道眼前的這人,是自己的長子,還說這種話的話。

    莫非,之前被嚇了一嚇,頓時記恨上了李安這孩子?

    真是小心眼兒。

    李世民直接冷哼一聲,抬手阻止了長孫無忌再說下去的欲望,張口就要反駁。

    可還沒有等他發話,一邊的李安,已經瞪著長孫無忌,冷哼出聲。

    “哼!”

    老子上一世光是讀書,就讀了二十多年,現在,你居然還想讓老子再讀?

    你在想桃子!

    你以為認全所有繁體字很容易嗎?你以為把中性筆,換成毛筆,很輕鬆嗎?你知道這長安城中的書,有多貴嗎?

    教育體係不同,你以為考科舉就很容易了?

    真是異想天開。

    再說了,老子有著天下第一的武勇,為什麽要舍棄自己最大的優勢,去和一幫吃書,喝書,住的是書,連取的老婆都是書的大書袋子,去爭著過獨木橋?

    我不是有病嗎?

    不過輸人不輸陣。

    掉書袋子,我是不如現在這個時代的文人。

    可嘴炮,鍵盤方麵,接受過信息洗禮的人,是個人,都能利用信息差輕鬆碾壓。

    就算是朝中的高官,也不例外。

    當下,李安直接眉角一揚,嘴角上翹,露出了一個不屑的笑容,道。

    “嗬嗬!”

    “科舉!”

    李安的這個笑容,差點讓李世民破防。

    科舉製,是皇家,為了打破世家對人才壟斷,而選擇的重要手段。

    大唐定國之初,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盤根錯節。

    朝廷官員,幾乎全部都是大族出身。

    皇權不下縣。政令隻能在大城上縣之中實行。

    一旦出了城之後,所有的影響力,便都會落到當地的豪族手中。

    甚至是直到現在,依然有偏遠的之地,不知道如今,已經改朝換代。

    頭上的天子,變成了大唐。

    所以,不論是前隋,還是如今的大唐,都在世家的掣肘之下,一力推行科舉製。

    就連一直都是老好人,對臣子格外心軟的太上皇,也曾經親自下旨,詔令“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為鄉裏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複,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

    所以,科舉製度,從前,現在,將來,肯定都會是大唐的一項基本國策。

    必然要萬世實施下去的。

    若是皇兒對科舉不滿的話,那就麻煩了。

    想到這裏,李世民看著不以為然的李安,不由得有些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

    而長孫無忌,聽到李安這麽一說,心裏直接樂開了花。

    皇上什麽心思,他當然一清二楚。

    反正自家是頂級權貴,科舉不科舉的,影響不大。

    頂天了,也就少幾個門人罷了。

    可是皇長子不滿科舉,在皇上心裏,乃是大大失分的選項。

    再說了,這李安如此厭惡科舉的話,怕是本人也是一個沒有腦子的莽夫。

    對軍務,政務,肯定是一竅不通。

    自己隨便問幾個問題,豈不是就能讓他撞的滿頭大包?

    那個時候,皇上也沒臉把他放到重要位置上吧!

    當下,長孫無忌看著李安,越來越順眼。瞅了好半天,這才笑眯眯的問道。

    “李家小哥,似乎是對科舉,有所不滿。”

    “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