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末將受之有愧
字數:5049 加入書籤
不過他說的這些,林楓自然明白,但令他高興的,是何堅這個進言的人。
這是個良將,其對邊鎮百姓很有感情,除此之外,其這一片赤膽忠心,也是令林楓欣賞的。
“你且安心,這些朕曉得。”
“朕與朝廷中那些腐儒不同,朕自然知道長城的作用和價值。”
林楓笑道。
何堅鬆了口氣,看向皇帝的目光更加激動了。
但他萬般不敢懈怠,急忙說道:“陛下,末將剛才聽陛下說,朝廷國庫空虛。”
“但這萬般不能作為拒絕末將的理由。”
“末將為陛下算一筆賬。”
何堅這抓著不放,打蛇上棍的樣子,實令一旁的魏胥很是不滿,瞪了他一眼。
但何堅置若罔聞,做成此事,他縱是開罪了皇帝,身死又如何?
“說。”
林楓不動聲色,心裏卻非常滿意。
“甘州邊鎮,而今有七萬人,駐紮於甘州。”
“每年消耗的糧食,馬食的馬豆需銀子九十四萬兩,草料六十萬兩。”
“甘州清苦,這些物資都從內地運過去,如果每個運糧的農夫運米豆六鬥,草四束,應該用四百萬人。”
“一年的運費,要花大概八百萬兩銀子。”
“加上物資本身的價值,那就是九百萬兩銀子。”
何堅伸出手,掰起指頭給林楓算了起來:“但如果修這一段一千多裏的長城要花多少錢呢?”
“取材自甘州當地,每米長城,造價是不到一兩半的銀子,一千多裏,算下來不過一百萬兩剛剛出頭。”
“若陛下同意,末將可令甘州當地邊軍,換防下來的士卒來修長城,還能更省錢。”
“待長城竣工後,甘州這七萬人,可裁一大半,其他邊鎮缺兵之局勢,順勢可解。”
何堅說完後,眼巴巴的看著林楓,就等皇帝說同意了。
畢竟一個九百萬兩銀子,另一個一百萬兩出頭。
二者相比,哪個劃算,一眼便知。
林楓眼前一亮,更加欣賞起何堅來。
“何將軍,聽完你這一番話,朕心甚慰。”
“我大奉,終究是有忠臣良將的。”
這番話聽的何堅差點哭了,他一年以來,不斷上奏,求爺爺告奶奶,但就是沒半點回信。
他都要心如死灰,可眼前新皇,他於邊鎮都聽說新皇擅殺,原本還惴惴不安。
可如今一見,新皇根本不是那等人!
“陛下...末將受之有愧。”
何堅跪地,激動的眼眶都紅了。
“朕同意了,但何將軍,你有沒有想過,這麽簡單的對比,這麽明顯的道理,你一直上奏,為何無人回應?”
林楓一句話令何堅欣喜若狂,但聽到後半句,他又愣了。
思慮一番,他卻也不明白。
“回稟陛下,末將不明白。”
“不明白就對了,若都像你這般節省軍費,兵部的官員們從何處要軍餉軍費?”
“他們又如何貪墨,扣押軍餉?”
“若不是朕令你來京,你這番上奏,會有幾人重視?”
林楓淡淡一笑說道。
何堅雖然性子有些軸,但也不是個傻子,當即便明白了這其中的彎彎繞。
他當即怒火中燒,氣惱道:“陛下,這等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為何不殺之以靖天下?”
“邊疆百姓疾苦,還飽受劫掠之苦,這些賊子,安敢作威作福。”
“不急。”
林楓擺擺手:“這些亂臣賊子,朕早晚收拾。”
“你且放心,這筆錢即便是國庫不出,朕也從內庫出了。”
何堅聽完,已是淚流滿麵,跪地不斷磕頭:“陛下聖明!”
“行了。”
“朕新即位,對朝政掌握不穩。”
“如今方才收容了京營軍隊,進行整改。”
“可邊軍,還是鞭長莫及。”
“你可為朕效力?”
林楓說完,何堅自無不可,雖然才頭一次見林楓,但他眼中的新皇,那便是不世明君。
相比起朝中這些亂臣賊子,他選哪一邊,根本都不用去想。
“回稟陛下,末將敢不為陛下效死力!”
“不管是何方亂臣賊子,隻需陛下一句話,末將定殺他滿門。”
何堅沉聲道。
“善。”
“明日早朝議完你的上奏,你便先回甘州。”
“而今兵部尚在蕭宏業掌控之中,待朕收了兵部,便提拔你。”
“到那時對邊軍進行改革,事半功倍!”
林楓說完,何堅跪地磕頭:“末將明白!”
“去吧。”
打發走何堅之後,一旁的魏胥拱手道:“恭喜陛下,麾下又添一員大將。”
林楓心情不錯,也是哈哈大笑起來。
“此人赤膽忠心,是難得一見的良將。”
“最得朕心的是,其不迂腐。”
魏胥點點頭,方才何堅的表現,他都一一看到了。
此人雖有些性子軸,直來直去,但思維卻是很靈活。
一般將領,最多也隻會說軍事上的問題,誰會掰著指頭和皇帝算花錢多寡呢?
...
翌日。
恩科結束後的第一天,也是殿試結束後的第一天。
科舉,原本就是天下讀書人關心的事,更別說是恩科了。
一般科舉結束後,許多讀書人都會相約去看榜,連著許多識字的百姓也會去湊熱鬧。
而這一次的恩科放榜,不光是吸引了讀書人,還吸引了許多百姓。
事情是從榜單出爐的時候,便開始鬧騰起來的。
各地讀書人相約去看榜,誰知看過之後,都發現哪裏有些不對,怪怪的。
待錦衣衛們安排的線人刻意提醒後,這些讀書人們就會恍然發現,不管是殿試還是會試,榜單上全是那些名門之後。
一個寒門士子都沒有!
這消息一傳出,頓時令許多讀書人憤懣不已。
若說去年的科舉是這般,倒也罷了,那時還是有一些寒門士子入選,是因為被吸納進了蕭宏業一派的派係裏。
但今年這恩科,可就更加明目張膽了。
全大奉選出來四十人,一個寒門也沒有,簡直太誇張了!
這還是皇帝為了施恩天下,開的恩科!
可是施恩施恩,恩都施到了那些權貴之子的身上!
也怪不得天下讀書人憤懣了。
若隻是憤懣倒也罷了,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便是讓全天下的讀書人們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