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清談誤國
字數:5475 加入書籤
雖然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不過林楓有信心,對方脫離不了他的掌控。
...
翌日。
蕭宏業的反擊接連到來了。
先是京城之中,謠言四起。
畢竟原先那被大奉百姓視為大敵的蒙古韃靼,竟然還沒打就慫了,派人來求和,這等事,熱度很高。
可正是借著這股熱度,後續關於皇帝如何作為,也流傳了起來。
皇帝竟然直接將韃靼的使臣扣押了起來,還準備問斬!
而且,非但不打算罷兵言和,反倒是還強令出征!
甚至,還將蒙古韃靼的公主給霸占了,作為妃子。
這些事,無一不是十分出格,太過荒唐的事!
再經過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很快,一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荒淫無道,唯我獨尊,殘忍暴虐的皇帝形象,便就此出現了。
百姓們都是議論紛紛。
雖然誰也沒那個膽子去罵皇帝,但私下裏議論幾句,卻是擋不住的。
若隻是如此倒也罷了,可接下來的一件事,卻是將此事給推向了高潮。
正午時分。
宣武門外。
四名朝廷命官,各地的大臣們,一並到了宣武門外。
他們齊齊跪在宣武門外,以此來向皇帝上書。
更令人心驚膽顫的是,此四位大臣跪著的地方,背後,都放著一口全新的棺材!
棺材內,還放著一套官服。
這是死諫!
而且還不是簡單的死諫,連棺材都抬了出來,這一下子便令京城嘩然。
許多百姓前來湊熱鬧,而其中,還夾雜著蕭宏業精心準備的煽動人心之人。
此乃死局!
不知跪了多久,宣武門總算開了。
林楓帶著閆老,以及一眾錦衣衛們,來到了門外。
一見到林楓過來,這四位大臣便齊齊磕頭。
“臣,戶部江南清吏司主事,燕向明,叩見陛下。”
“臣,刑部晉州清吏司主事,田嘉熙,叩見陛下。”
“臣,國子監典籍,畢子真,叩見陛下。”
“臣,晉州大同府同知,楊欣榮,叩見陛下。”
林楓眯起眼睛,目光森然!
蕭宏業,果真是圖窮匕見!
這般死諫手段,上次蕭宏業為了給柴家出頭,出謀劃策做過一次。
不過這回,這老狐狸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先說這四人的身份。
戶部江南清吏司主事,燕向明,官不大不小,但卻是地方官員,而且還是江南。
那地方,蕭宏業控製許久,即便戶部被林楓奪了過來,但地方上,一時間兼顧不到,很正常。
這個燕向明,反倒不是什麽貪官,而是有一定清名的清官。
而接下來,刑部晉州清吏司主事田嘉熙,其是晉州當地的主事,也是頗有清名。
其加上晉州大同府同知楊欣榮,此二人,便可以代表晉州當地對這場戰事的看法,並且以此為借口,逼迫林楓收回成命。
至於國子監典籍畢子真,也是一位在朝廷那批腐儒中有些影響力的言官,也頗有清名!
這些人,無一例外不是清官,但無一例外不是蕭宏業控製的那些腐儒!
對付這些人,還是死諫!
顯然是不能從他們被收買來下手!
蕭宏業這老狐狸,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你等為何在此長跪不起?”
“還帶來了棺材,這是為何?以死逼迫朕?”
林楓麵露不悅的說道。
對付這些死諫的清官,還真不能讓他們就這麽死了。
否則,那還真是成了這些人的清名,本來他們隻是些小人物,但若一死,反倒是麻煩了。
不光這些人青史留名,還會壞了林楓的大計!
而林楓這‘殺清流’的罪名,也是會廣為流傳。
這便是大奉文人死諫的可怕。
燕向明一拱手,沉聲說道:“陛下,臣豈敢。”
“隻是而今大奉要與韃靼開戰,可韃靼已然乞和,既如此,何必勞民傷財?”
“臣來京城,是為求陛下收回成命!”
“若不然,臣便死在這宣武門前!”
他說完之後,田嘉熙也拱手道:“陛下。”
“此戰,戰不得啊!”
“大奉與韃靼開戰,前線全在晉州。”
“既在晉州,便需要晉州的百姓服徭役,以運糧而疾苦。”
“當地百姓本就疾苦,這般苦役之下,已有許多百姓田墾荒蕪,也有許多百姓,為逃徭役而逃荒!”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隨即,楊欣榮也拱手道:“陛下,大同府乃晉州邊緣,距離韃靼不過一尺之隔。”
“戰端一開,即便我大奉速勝,先不說韃靼逃兵霍亂大同,光是韃靼那些難民,便是大同的災難。”
“再有,大奉軍紀不嚴,經常有士卒禍害當地百姓,臣懇求陛下收回成命。”
最後,則是畢子真。
他一臉痛惜的說道:“陛下,我大奉乃禮儀之邦,縱使韃靼乃敵國,卻也做到了我大奉禮儀。”
“其出使雖著急了些,卻無半點過錯,陛下怎能為開戰,不惜扣押其使臣?”
“懇請陛下將其釋放,以彰我大奉仁德。”
這四人明顯是串聯好的,雖是死諫逼迫,但每人選的點,乍一聽好似都為國為民。
加上他們連棺材都帶來了,簡直是青天大老爺。
許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在蕭宏業提前安排的人的煽動下,竟是齊齊支持起了這些人。
林楓冷笑不已。
這便是蕭宏業的殺招了。
此時,看著這一番鬧劇,林楓似乎看到了蕭宏業那老奸巨猾的得意笑容。
然而,林楓怎會就此妥協?
他朝閆老擺了擺手,隨即上前一步,淡淡道:“條理清晰,一臉堂堂,邏輯縝密,大義凜然。”
“果然夠理直氣壯!”
“隻是可惜,你等雖有清名,但各個皆是清談誤國!”
林楓說完,四人一愣,隨即都有些著急想反駁。
而林楓則是微微抬手,說道:“一個一個來。”
“先說燕向明。”
“朕知你於江南,頗有清名,不偏不倚,周正得體,於百姓中有一番清名。”
“隻是你身為戶部江南主事,怎不知此番征韃靼,所花費銀錢,錢糧,草料,兵器,皆是朕特意募得,而非花費朝廷錢糧?”
“你口口聲聲說此戰勞民傷財,韃靼已然乞和。”
“可大奉為準備這場戰事,糧草,輜重,兵甲,士卒,探子。”
“這些已然開動,僅僅韃靼上了降書,便就此廢棄。”
“這一前一後,所耗費的錢財,遠甚開戰之後的。”
“你豈不知?”
林楓冷笑一聲:“而今江南受災,你身為戶部江南主事,不思於江南救災救民,反倒來京城死諫。”
“你圖的是揚名,可江南的百姓卻深陷疾苦。”
“這豈不是清談誤國?”<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