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龍爭虎鬥山河傾(貳)

字數:4624   加入書籤

A+A-


    他往前走不多遠,便往左行,忽然聽得頭頂一陣風響,卻似有人淩空跳下,正往自己壓迫而來,心中甫然一驚,就要抬頭觀看,卻聞辨那風聲變化,似是倉促之間又朝前麵掠去,不由大為驚

    訝。“噗噗”兩聲,一條人影在馬前落下,立足未穩,跌跌撞撞朝旁側退開幾步,扶將一棵大樹站定。

    此人身穿道袍,稀稀疏疏幾縷胡須飄於頜下,腰上懸掛著一柄長劍,頸後彎插一根銀絲拂塵,陰譎之色以外,尚有滿臉怒容,朝天吼道:“大師兄,你這是作甚?咱們一路奔波,腳程疲憊不

    堪,奪了他的馬匹,正好趕路。”

    楊不識瞧得真切,心中驚訝,暗道:“怪哉,這不是泰山派的無飆道長麽?他如何也來到了壽春地界?他說得大師兄,莫非是泰山派掌門人無怨道長?”思忖間,看一人若大紙鷂子一般,在

    半空翻轉兩個筋鬥,飄然墜下,立足甚是穩健,道:“三師弟,咱們出家人以寬厚慈悲為本、體釁老實為念。就是真要這位公子的馬匹一用,也該與人家好生商量才是,豈能依憑強力掠奪?

    無量天尊,凡事皆有商量,這位公子若是執意不肯,我們也萬萬作不得那強盜的行徑。適才我推你一掌,便是保全師弟陳善舊德,不至於因為奪馬一舉,多年功德前功盡棄。”

    楊不識上下打量,但見此人年歲在無飆道人之上,白須白眉,滿臉紅光,氣色極好,腰間掛著一柄長劍,古色古香,瞧著眼熟,驀然一念,想起這是昔日被困於泰山派禁地石洞之時,無飆道

    人夜間偷來借於他使用,淩晨又急急放回大殿的那柄寶劍,暗道:“此劍於泰山派而言,極其珍貴,除了掌門人之外,旁人皆不得使用。這位慈眉善目的老道長能在無飆道人之前從容佩帶此

    劍,可見身份十分尊貴,定然就是泰山派無怨掌門了。”

    無飆道人冷笑道:“欲成大事情,何必拘泥於這些小枝細節的泥淖?我們若是落後於其餘各大門派之後,落下一個偷懶憊賴的名聲,更是不妙咧!”斜睨楊不識一眼,滿臉不屑。

    楊不識暗暗一愣,不知他如何沒有認出自己,轉念一想,登時恍然大悟,那日他與孟中、孔池相鬥,相貌清爽,無飆道人後來趕來,也隻見著那時的模樣。自己此刻欲救麻姑,心急如焚、日

    夜兼程,麵目難免風塵蒙垢,無飆道人又不似那不善婆婆目銳心敏,自然也就認不得自己了,除非說出山洞虛假傳授劍法之事。隻是這凶巴巴的道人對自己想必恨之入骨,當真說出來,必定

    會狠命相搏,又何必自尋麻煩?卻聽無怨道長歎道:“師弟修練經年,依舊還是性情中人,便是要成偉業,若橫行無忌,隻怕人心不服,也難成功事濟。”

    無飆道人頓足道:“好,好,我就與這位什麽馬主人講一講道理好了。”狠狠瞪了他大師兄一眼,大刺刺走前幾步,一手按在腰間,另一手指點揮舞,厲聲道:“我們不是強盜,不過因急趨

    速,要早早趕往那壽春城內,想借你馬匹一用,可還使得?”楊不識暗道:“這一借便無還,不過是說得好聽罷了。”才要說話,聽無飆道人有又道:“我看你肩負長劍,料想也是武林中人

    ,這大丈夫不拘小財小錢,得你一匹破馬,其實也無甚緊要吧?”言語頗是不恭。無怨道人眉頭微蹙,瞥他一眼,神情頗為不悅,再瞧向楊不識,微微頷首,目色歉然。

    楊不識見無飆道人蠻不講理,心中惱怒,本待拒絕,腦中靈光一閃,忖道:“是了,為何佘婆婆與泰山派都來到這壽春之外?聽凶道人所言,似乎還有其餘江湖豪傑趕聚而來。”心中好奇,

    又見無怨道人麵色通紅,左右為難,似是頗為窘迫,暗道他是好人,何不就此做了順水人情,卻將無飆道人羞辱一番,於是跳下馬來,牽著韁繩徑自走到無怨道人身前,抱拳一禮,道:“那

    位道爺莫非是土匪半路出家?好不凶惡醜悍,我這人偏偏不怕淫威逼迫,才不肯借馬於他用呢。我看這位道長不同,是個忠厚寬仁的老實人,他日必定能夠得成正果、修成仙體,若是果真急

    切用馬,在下甘願將此馬奉送。隻是此馬乃是良駒,絕非某些無良無識之人胡言亂語,說道什麽破馬。”

    無飆道人聽他譏諷,勃然大怒,“滄啷啷”拔出長劍,罵道:“臭小子,你敢罵我,當真想死麽?”竟然抖臂一劍,“唰”的刺來,徑直刺向楊不識下腹。楊不識本待躲避,覷得那無怨道人

    眉宇一挑,陡現幾分怒色,便靜立不動,果見他拔出寶劍,猱身斜插,堪堪橫檔於自己胸前。寒芒一閃,“宕”的一聲,雙刃相交,把無飆道人震退幾步。無飆道人喝道:“大師兄,你敢阻

    攔我?”挺劍又要撲上。

    無怨道人臉色凜然,沉聲道:“你動輒就要殺人,豈是我堂堂名門正派之為?方才一劍,我是依大師兄身份攔你,再出一劍,我便是用掌門人身份阻你,你好自為之。”語氣之中,赫顯幾分

    森然之意,可見是動了真怒。無飆道人聽得後半句,不由大驚失色,心知其言下之意,便是要用泰山派門規懲罰自己,又氣又恨,念道:“這老不死的平日迂腐懦弱,但發起威來,也萬萬小

    覷不得。我武功不及他,此刻不宜與他反臉交惡。”冷哼一聲,將長劍還鞘。無怨道人倒提寶劍,轉身稽首,低聲道:“舍師弟方才乃是玩笑,公子休要介意掛懷,這馬匹良乘,我也不敢領

    受,就此告辭。”

    楊不識暗暗誇讚,大聲道:“不可,我既然決定將此馬送於道長,若是不受,那便是大大瞧不起我了。我不知仙駕寶觀何處,權且將之作為香火錢吧?”無怨道人又驚又喜,稽首道:“多些

    公子美意,貧道觀所,嗯,嗯,就在泰山。”無飆道人見他應答之際,尚有躊躇,瞅將自己數眼,拖泥帶水,胸中騰騰火起,暗罵道:“你看我什麽?難道還嫌我給你丟臉了不成?”隱忍不

    發。楊不識竊笑歡喜,催促道:“道長既然尚有要事,莫要耽擱為妙,還是早些騎上白馬,作速趕路才是。我將此馬送於了道長,便是你師弟也騎跨之,亦然無妨。”

    無怨道人笑道:“公子正是心胸寬廣、光明磊落之人。”他長久趕路,一路施展輕功,真氣消耗頗巨,當即翻身上馬,召喚無飆道人。無飆道人走過來,狠狠道:“我豈敢與掌門人同鞍共轡

    ?隻在左右尾隨就是了。”伸掌在馬臀上一拍。他心中怒息難平,這一擊打在馬屁股上甚是用力,那白馬嘶鳴長躍而出,瞬間已去一箭之地。

    無飆道人慌亂,罵道:“這畜生,趕著去送死投胎嗎?”提起拔足,奮起追趕。一人一馬前後銜接,漸漸沒於黛色林葉之中。楊不識躍上樹枝,瞅見遠處兩個黑點,再前麵就是一座城池,遂

    吸氣拔縱,就在枝梢之間跳躍,若穿蜂繞蝶、雲飄風引,不多時,便即追到了無怨道人與無飆道人身後十餘丈。

    就聽得無飆道人大聲道:“大師兄等等我。”袖中飛出一根繩索,正套在馬上,自己牽著此繩索,借力狂奔,突然飛身而起,一手從旁邊樹上這下兩根樹枝,踏於足下,便似踩著雪橇一般,

    在那地麵上滑行起來。楊不識雖然對他甚是厭惡,但見他能如此取巧投機,不覺也是暗暗喝采。

    壽春亦稱壽陽、壽州。古語夏禹分天下為九州,壽縣便屬揚州,殷商之時,為南方諸侯之封地,至周代,又為州來國地。周敬王26年,楚昭王攻伐蔡國,蔡昭侯求吳翼護,遂將國都遷於此地

    。周定王22年間,楚惠王終滅蔡,此地屬即受楚所轄。《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22年,“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此乃文獻上具載最早出現之“壽春”名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劃江淮之間為九江郡,治所設壽春。漢高祖劉邦立其長子劉長為淮南王,建都壽春。劉長死後,其子劉安繼位,仍都壽春。東漢末年袁術稱帝,以壽春為都,隻是他不過自纂偽帝,兵少錢薄

    ,可謂之最窮的一個破落偽帝、惶惶假皇,徒然世人笑柄而已。曹操滅袁術,占壽春,仍沿稱淮南郡,治所設壽春。東晉十六國,此地一度為前秦苻堅所占,其後“淝水之戰”,便即發生於

    此。待東晉末時,改壽春為壽陽。隋文帝楊堅廢郡,遂改壽春為壽州。至煬帝時,重又罷州設郡,此地複屬準南郡。唐時壽州則屬準南道。

    楊不識施展輕功,騰挪跳躍,雙足踮踏勝風,追蹤無怨、無飆道人直到壽春城下,見兩人不朝城門奔去,卻陡然轉了一個圈,朝右首方向急馳,不由愕然,再定睛觀看,原來城門早被關閉,

    莫說城牆高愈六七丈,不能輕易攀登而上,便是能夠捉著磚牆縫隙,不待爬行,上麵金兵便即箭如雨下,心想:“此時是進不得城池了,且追隨他二人看看,究竟欲向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