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鴛鴦孰配苦紛紛(貳)

字數:4543   加入書籤

A+A-


    眾金兵莫不駭異,那千夫長見他如此氣力,也是勃然失色,喝道:“你們上。”那餘下十六匹快馬如風疾出,馬蹄紛踏,黃灰遝舞。楊不識左穿右引,上縱下跳,群竿撲交,皆無著落,但見

    他斜掠歪竄,忽進忽退,攻守如意,招式周全,一時之間馬嘶人叫,刀斷竿折,十六人悉數敗下陣來。

    那千夫長又驚又怒,忖道:“不想這些南蠻子如此厲害,果真還要恃仗人多勢眾方能取勝。”他臉色陡沉,就要下令放箭,便在此時,聽得遠處又是一陣號角聲響,不由極其愕然,伸長脖子

    往後麵看去,心中奇怪不已,說道:“怪哉,今日清鄉的不就是我們一支隊伍麽?如何又來了軍馬?”待那軍馬走近了,舉目細觀,領軍的卻是個光頭和尚。

    楊不識眼睛何其敏銳,不覺脫口叫道:“華寶上人?”便看那和尚大聲道:“這位千夫長究竟是誰?貧僧乃大金國副國師華寶,你們為何不思治政,卻竄墮此地,要與這許多的百姓為惡非難

    ?”言罷朝楊不識這邊頷首一笑,不是華寶是誰?羅琴跳到楊不識身邊,又驚又喜。那千夫長神色惶恐,才要翻鞍下馬,甫然一驚,暗道:“不對,從來隻聽說過我大金國的國師乃耶律法王

    ,如何有多出一個什麽華寶副國師來?宋人狡詐,宋人的和尚也十分奸滑,莫不是化裝成我金國將士的模樣,卻誑騙我等上當?”心中登時懍懍,就在馬上抱拳一禮,道:“在下伯翰,不知

    陛下是何時下得聖旨,又忝封了上人為副國師?”華寶上人道:“就在不久前,於上京下得聖旨。”伯翰聞言,拔出腰間大刀,厲聲喝道:“賊禿驢,你果真是宋朝的奸細。”華寶上人不慌

    不忙,道:“伯翰何出此言?我哪裏就是宋朝的奸細了?”

    伯翰冷笑道:“你撒謊忒也差勁,如今天下誰人不曉得陛下已然南下伐宋,此刻正往揚州破敵建功,你偏偏撒個破爛的彌天大謊,說什麽他在上京下旨。你不是宋朝的奸細,又是什麽?”華

    寶上人哈哈大笑,口喧一聲佛號,說道:“不是貧僧撒謊,而是你稀裏糊塗,尚且不明大局雄勢。”手指身後雄赳赳氣昂昂一彪軍馬,道:“這些都是我大金國健兒,如此氣勢,如此猛壯,

    又豈能是許多宋朝奸細裝扮得了得?”伯翰望之,見他軍陣威武整齊,個個臉帶殺意,顯是士氣高揚,隻待和尚一聲令下,就要廝殺過來,果真不似宋兵,心中也有些畏懼,囁嚅道:“隻是

    ,隻是陛下--”不及說完,就見一人頂盔帶甲,從華寶上人馬後轉出,朝楊不識與羅琴拱拱手,笑道:“不過數日,又再見麵,果真有緣,哈哈。”楊不識與羅琴瞧著眼熟,疑惑不已。

    羅琴眼睛一轉,驀然想起一念,急忙推搡他的臂膀,低聲道:“唉呀,不識哥哥,我想起來了,他不就是那日君子峰下虎甲隊的一人麽?也是烏大哥的師弟呢。”楊不識受她提醒,恍然大悟

    ,點頭道:“就是就是,他,他怎麽--”胸中疑竇叢生,百思不得索解。梅蘭竹菊枝葉石七位老婦見他一邊與金兵拚命廝鬥,一邊似與金人大將頗有交情,也是目瞪口呆。幾人疑惑之下,

    心中膽寒,暗道:“這兩人若是與金兵一夥兒的,我們老姊妹哪裏抵擋得住,就是十條性命也要斷喪了。”有心逃跑,但雙足如墮沉鉛,似有千斤之重,卻挪不開步子。

    那伯翰陡見轉出一個年輕將軍,也是熟人舊麵,略一沉吟,認得是耶律國師的弟子,不由心中凜凜,暗道:“原來他也來了。”卻也大為豁釋,心想此人師父乃是本朝數一數二的重臣,又是

    北國武林之第一高手,他來了便是作保,料這什麽華寶上人或真被禦封為副國師不假,就是假的,此後將一應責任悉數推卸到此人身上,他轉去尋他師父開脫應助,自己是沒有半分禍害的。

    忖及於此,收起長刀,抱拳見禮,心中卻還是疑竇叢生,百思不得索解。華寶上人見他神情稍緩,但眉宇依舊蹙凝難開,似窺破得他滿腹狐惑,又道:“我等也不隱瞞你,陛下雖然居上京舊

    都,然此陛下已然非昔日陛下。”一雙眼睛牢牢盯視他,果見伯翰渾身一顫,並不應聲。

    華寶上人大聲道:“完顏亮區區海陵王,卻以下犯上,弑殺主君,篡奪帝位,其後不修政德,橫征暴斂、貪淫好色,治下萬裏疆土,好好的大金河山社稷,卻民不聊生,官婦民女,但凡姿色

    美豔者,莫不受其*奸汙,實與禽獸畜生無異。今濟南王完顏雍秉承天命、順應民心廢此淫帝暴君,各地忠臣名將無不歡欣響應,尤以山東濟南府金老侯爵、國師耶律先生為先,引各路重鎮將

    軍,奉護新陛下鸞駕大都。那大都守將,亦然黃土鋪道、灑水驅塵,恭敬相迎。”伯翰臉色蒼白,雙手不住抖動,眼睛左右張顧,閃爍不定,顯是駭然異常,一時六神無主。

    那完顏雍便是烏祿本名,他本為山東濟南府之統兵王爺,其後為完顏亮猜疑忌憚,貶謫為濟南侯,此番華寶上人依舊說他是由濟南王而非濟南侯承襲金國皇位,自然是不再承認完顏亮九五之

    尊,反將之視為弑君篡位、十惡不赦的奸賊。楊不識與羅琴聽得真切,不禁麵麵相覷,心中又驚又疑,暗道:“原來他作了皇帝,反貶完顏亮為海陵王。”

    聽華寶上人斜睨楊不識一眼,又笑道:“陛下嚐言道:‘金宋兩國早有和約文書,其上歲貢帛奉、邊疆堪界,皆有定論斷言,以護兩國安寧。海陵王為求己欲,利令智昏,冒然驅軍南下,且

    不論南朝軍民拚死抵抗,也教我堂堂大金國因此蒙上背信棄義、罔道負誌的惡名聲,罪孽極大。’茶憂而不飲,飯戚而難咽,聖心慧高,因此派遣貧僧領壹萬禁衛軍難下巡遊,囑咐務必約束

    江南各地將領兵卒,歇停攻掠,就地駐紮,暫且安之,萬不可搔擾周圍百姓。伯翰,你雖然帶兵擾民,然不知者不罪,一切罪魁禍首,唯那完顏亮一肩擔之。”那年輕將軍見伯翰尚有猶豫,

    摘下長弓,從壺中抽出三根羽箭,朗聲道:“陛下寬厚仁慈,體恤民生諸卒,待兩國安和,強征微卒皆可解甲歸田,安樂營生過活。”

    此言一出,伯翰陣中頓時竊竊私語,交相接耳,莫不顏色盡動,喜形於色。伯翰扭頭視之,見軍心蕩漾,暗暗心驚。卻聽那年輕將軍大聲道:“聖意如此,若敢違逆,便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株滅九族,嚴懲不貸。”言罷,鬆弦箭發,彼此連貫銜行,疾若三道閃電,破風穿霧。第一根箭“撲哧”聲響,正射在百步之外的一棵斜枝榆樹上,猶顫顫巍巍,第二根箭射來,又將第一根

    箭射斷,自己卻紮於其上。第三根箭箭杆上拴了一支綠哨響迪,呼嘯而來,聲勢淩空,將第二根箭從中截斷,深深穿於樹中。眾人大聲叫好。楊不識不覺拍掌稱讚,對羅琴道:“琴兒,他的

    箭術如此精湛,那日若是虎甲隊果真將毒汁箭射來,且依憑半空暴濺之力,隻怕你我都躲避不得呢。”

    羅琴撲哧一笑,眼珠子滴溜溜轉動幾圈,明眸善睞,低聲笑道:“那時其實我倒不駭怕,料定他們是不會放箭的。”伯翰激靈靈打個寒噤,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鞍,躬身抱拳,行禮道:“

    小人伯翰拜見副國師大人,因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還請打人恕罪。”華寶上人頷首攙扶,笑道:“多禮了,日後大夥兒都為陛下效命,彼此尚需齊心協力,共構堯舜之世。”楊不識倒吸一

    口涼氣,忖道:“好大的口氣。”卻見伯翰立起身子,後退半步,大聲道:“海陵無德,天下崩忿;陛下聖德,四方鹹服。”其後軍士起身喝道:“陛下聖德,四方鹹服。”身動如雷、氣勢

    淩天,楊不識、羅琴並著旁邊七位老婦,莫不顏色悚動。華寶上人與那年輕將軍囑咐幾句,騎馬朝楊不識踱來。那年輕將軍遙遙抱拳一笑,掉轉馬頭,與伯翰引著軍馬歸返。

    華寶上人至丈前下馬,合十道:“楊少俠,多日不見,愈發精神奕奕,風采照人。”楊不識連道不敢。羅琴笑道:“你這大和尚也會拍馬屁,哪裏想個出家人呢?”華寶上人笑道:“我雖然

    出家,但心在家中,哪裏算得出家人?羅千歲,你也是顧盼飛揚、文章精彩,香培玉琢啊。”

    羅琴嫣然掩口,說道:“不識哥哥,你瞧他,方才拍了你的馬匹,怕我不快,此番又給我說上一通好話。”驀然轉出一年,奇道:“你,你說什麽千歲?”華寶上人道:“是了,你還有所不

    知,陛下登基之後,平定叛亂,昭雪沉冤,他聽耶律國師之言,查得你是王爺之女,便誥封你南和公主稱號,不是千歲是什麽?”眾人聞聽,莫不錯愕。那石秋老婦咋咋舌頭,歎道:“了不

    得,了不得,她原來是金國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