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沉睡的生機

字數:3357   加入書籤

A+A-


    上官勇到這時候更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唐成身上,反而開始為庹家高手出現的事情擔憂了,內心的恐懼油然而生。

    過了一會兒,唐成裝作起身上廁所,出去又進來,趁機打開了房門,然後收斂神氣潛行,盡量不發出任何一點可疑的響動,以很慢的速度再次下樓。

    唐成今夜必須趕到考古發掘現場,搞清楚那裏究竟出現了什麽東西,引得上官勇鋌而走險,要暗中動手。

    唐成這一天也夠累的了,到現在還不得消停。

    在茶樹林深處又取出了幾樣藏好的東西,兩手拎著走出山穀。

    出了山林,遠遠的就看見兩裏外的亮光,那是考古隊營地的柴油發電機點亮的燈光。離的太遠,那燈光照不到這裏,近處的任何東西都看不清楚,更不要說路況了。但是,那裏的光亮就是黑暗中引路的標誌,像硇洲島上燈塔上的燈光指引船艦的航行路線,以不至於偏了方向。

    到了穀地正中,大約還有一半路程,唐成突然停了下來,站在那裏閉上了眼睛。神識的感應異常奇特,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就來自遠方有燈光的地方。

    還有一裏多遠,就算唐成的神識已經完全恢複,也不可能感應到那麽遠的具體事物,而是從那裏蔓延出來的一種獨特靈性觸動了他的神識。

    老天爺啊,那是什麽東西?就算是高手以器物為靈引施展秘法,也不至於如此誇張傳到這麽遠吧!

    周圍一裏外全部被包容,那要有多大的物性磁場呀!

    唐成閉上眼睛,身形篤定,神識感應才體會清楚,那物性感應範圍可不僅僅是燈光周圍一裏外,他所感應到的竟然是四麵群山環抱的整座山穀在黑夜中沉睡的生機!

    這不是任何一件法器本身所能具備的靈性,而是這一片“地理寶地”整體的環境氣場的共鳴,以燈光所在之處為靈樞。

    這種感應雖然非常微弱,但是精純而清晰。

    假如唐成收斂神氣潛行,與環境不互相觸動,那是感應不到的。他是因為快到考古隊所在地方不想再隱藏身形,收了蟄藏心法這才感應到的。

    在唐成看來,這一片地理氣場寶地就像沉睡千年的人突然活過來了,而且還是一位頂天立地的秘法高手,那神識也舒展開來向四周漫延。

    唐成感到很意外,燈光所在應該就是昨天被炸開的三座古墓的位置,白天他來過這片山穀,那裏並不像這座龐大地理氣局的地氣靈樞位置。

    雖然說地氣靈樞需要以神識有切實的感應才能確定,但以唐成這個“大行家”對地理堪輿的了解,觀察周圍山川之後基本上就能確定地眼所在。

    世界上大部分堪輿先生都沒有掌握靈覺或神識,確定地眼也是靠勘驗地勢與理氣推算,還得借助諸如羅盤、尋龍杖這樣的儀器。

    這座山穀的地眼應該在距那座古墓上方一百米左右,緩緩延伸的山腳與陡峭拔起的山崖結合處。背後玄武大山,對麵貪狼文曲巨峰,兩麵環抱的龍虎,來處的案台茶樹林山梁,以及中央這一片開闊的穀地,形成了一座獨立的地理垣局,宛如世外桃源,是理論上最適合休養生息的所在。

    但是,這個垣局有個缺陷,就是缺水,水口所在並沒有溪流,隻在遠處山梁兩側才有間歇性的山澗。而另一方麵,這片穀地如果耕作的話,也最容易在雨季遭受水患,不適合建設村莊,雖然是沃野良田,但收成也難以保證。

    唐成畢竟已經不是普通的地理堪輿師了,他詫異片刻,腦海中隨即靈光一閃,就明白了原因。

    那座古墓已經接近兩千年了,那個年代這裏的地形地勢和如今大不相同,當初這片山穀的地氣靈樞位置就在那裏。而如今所見到的山穀,地麵至少比兩千年前升高了幾十米甚至近百米,應該是千百年來周圍的雨水不斷攜帶泥沙衝積堆壘導致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因可能是多次大規模的山洪爆發。

    姐夫考察這一帶古墓葬群之後推斷:這裏可能是古彝族人某個世係貴族的祖源地,也是其發跡地,又與西南各民族大融合,在長達千年的戰亂中綿延繁衍的結果。

    當年這裏的地形相貌不可能是今天這個樣子,要麽天然環境形成了完美的垣局,要麽有人工的水利防洪及灌溉設施,使這裏適於耕作居住,那才是真正的世外桃園。

    唐成在硇洲島上燈塔下領悟心盤,現在雖然沒有發動心盤術,但眼力和經驗告訴他,判斷就是這麽個結論。

    那座古墓中到底藏了什麽?竟然能夠喚醒整座山穀沉睡的生機,隱約感應到兩千年前的地氣靈樞運轉。況且古墓應該是被陰氣封存的,就算打開之後,怎麽會有這種生機勃發的感應呢,唐成這時候更加好奇了。

    那座古墓前天就被炸開了,白天他也到過附近看熱鬧,卻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這是很正常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麵是因為當時人多雜亂幹擾太大,另一方麵是因為太陽尚未落山,來自天空以及周圍草木的氣息強烈,將這種感應掩蓋住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當時忙於應付沒有展開神識感應。

    現在,當夜深人靜所有一切都沉浸在黑暗中時,這類似於神識舒展的生機才能被察覺到。

    現代很多人對考古發掘工作有極大的誤解,認識還停留在上個世紀西方所謂的探險家在世界各地進行掠奪式的破壞發掘上,世界上有很多文物遺址就是那麽被“發現”的,也是那麽被永遠的毀壞了,比如埃及的金字塔,敘利亞帕爾米拉古城遺址,兩河流域古跡。

    盜墓賊的所作所為一切都是為了利益,而那些列強大肆破壞古跡遺址更是為了掠奪式的利益,但是當代的文物工作者,對古跡進行搶救和保護工作麵臨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經費緊張,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本身是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的,反而需要社會的投入,並不是所有存在古跡的地方都適合開發,像秦陵、三星堆那樣的旅遊項目,而且過度的商業開發與古跡保護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矛盾,處理的不好會形成第二次人為破壞。

    當今很多人還有一個最嚴重的誤解,就是不了解文物保護性發掘工作的程序。

    其實,像康慨這種考古工作者,是沒有權力私自發掘任何一座古墓的,對任何文物遺址的勘測,都需要上報方案經批準後才能實施。野外發掘工作往往隻是源於對已經破壞的古跡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