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76章 洪武十二年

字數:3181   加入書籤

A+A-


    四年之後,洪武十二年夏。應天東郊竹林。

    大明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正在跟他的一眾黨羽欣賞一棵竹子。

    兩年前,洪武帝將胡惟庸從右丞相提拔成了左丞相,自那之後胡惟庸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天下官員之首。他更加驕橫跋扈、貪婪無度。朝廷的文官係統幾乎成了胡黨清一色。武官係統亦有一部分人效忠於他。

    胡惟庸舉起酒杯,高聲對一眾黨羽說道:“劉孝先有詩曰‘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咱們眼前這棵竹子可謂是高聳入雲了!若竹子也能封官職,本丞相一定會封他為竹林大將軍。”

    胡惟庸的右手邊坐著右丞相汪廣洋。汪廣洋是一個膽小的人,喜歡明哲保身。當初他裝出貪酒好色之相,主動遁走廣東做參政。奈何到頭來還是被洪武帝調回了是非之地應天城,擔任左禦史大夫一職。過了沒一年胡惟庸就主動找到了他。胡惟庸囂張的對他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隻要你投靠我,待我高升左丞相後,保你成為右丞相的繼任者。若你與我為敵,楊憲就是你的下場。”汪廣洋無奈,隻得向胡惟庸低了頭。洪武十年,胡惟庸由右遷左後沒有食言,向洪武帝推薦汪廣洋接任了右丞相。如今在中書省中,汪廣洋幾乎成了胡惟庸的傳聲筒——凡是胡惟庸讚同的他就讚同,凡是胡惟庸反對的他就反對。堂堂朝廷右丞相幾乎墮落成了胡惟庸的死黨。

    胡惟庸的左手邊的是左禦史大夫陳寧。汪廣洋接任了胡惟庸的前職,緊接著陳寧就接任了汪廣洋的前職,成為了禦史台的最高官員。這幾年在胡惟庸的支持下,禦史台的權力越來越大。風頭壓過了同為三法司的刑部、大理寺。監察禦史們全都成為了胡惟庸的打手——凡是敢不聽胡惟庸話的官員,監察禦史們會一擁而上,用折子和吐沫把他活活淹死。

    陳寧的下首坐著大都督府都督僉事、掌親軍都尉府事毛驤。當初毛驤幫胡惟庸謀劃殿試案意欲整垮宋濂,不料計劃被常歌破壞,毛驤被發往鳳陽看守皇陵。胡惟庸很感激毛驤沒有在洪武帝麵前供出自己。兩年前,倭寇作亂浙東。胡惟庸向洪武帝建議啟用毛驤到浙東剿滅倭寇。毛驤圓滿完成了任務。由親軍都尉府指揮使升任大都督府都督僉事,監管親軍都尉府。不過儀鸞司大使常歌在親軍都尉府中也早已是樹大根深,二人在親軍都尉府中呈分庭抗禮之勢。

    另外坐在胡惟庸周圍的還有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禦史中丞塗節、明州衛指揮使林賢、十多名六部尚書、侍郎。

    胡惟庸以竹祝酒,一眾黨羽們卻個個麵露恐懼的神色。因為那棵竹子是長在死人身上的!胡惟庸發明了一種竹刑。將他的敵人仰麵朝上,固定在在一根尚未破土的竹筍之上,每日喂給吃喝。竹筍破土而出會穿透受刑之人的身軀。受刑之人隻能在痛苦和恐懼中等待著竹筍一毫一毫的生長,直至貫穿他的胸膛。

    眼前的這棵竹子,已經穿透了前任禮部主事寧得昌的身軀。寧得昌已死去多日,身體已經腐爛。他身上的竹子卻枝繁葉茂,高聳入雲。

    權力已經讓胡惟庸變得瘋狂!他喜歡折磨不服從他的人,且還要叫上自己的黨羽一同欣賞。這其實是一種殺雞儆猴的把戲——瞧吧,不聽我的話就要遭受酷刑而死。你們若是背叛我,下場會跟那些人一樣。

    說句題外話,胡惟庸發明的這種竹刑一直流傳到了南明永曆帝時期。清軍入關後,永曆帝南逃緬甸,竹刑又流傳到了老緬、安南一帶。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越南戰爭,北越遊擊隊抓到漂亮國戰俘,還是會用竹刑招待他們。

    胡惟庸跟一眾黨羽賞竹完畢,讓人移走了竹子上腐爛的屍體。他放下酒杯,開始跟黨羽們談正事。

    胡惟庸先問陸仲亨:“羽林右衛那邊的事辦妥了麽?”

    陸仲亨邀功道:“丞相,我好說歹說,光是喝酒就喝吐了十幾回,終於勸動了那幾位老下屬。他們今後願惟丞相馬首是瞻。”

    胡惟庸滿意的點點頭:“辛苦了吉安侯。”

    轉頭他又問平涼侯費聚:“那一千名死士訓練的如何了?”

    費聚道:“這些人本來就都是老兵,稍加訓練即可行事。”

    胡惟庸這兩年一直在為謀反做準備。常歌的儀鸞司耳目眾多,早就聽到了風聲。耐人尋味的是,他將消息稟報洪武帝,洪武帝不僅不處罰胡惟庸,反而斥責他疑神疑鬼。

    胡惟庸道:“諸位,聖上英明神武不假,可人無完人。他偏激、愛鑽牛角尖、嗜殺。我讓你們做這些事,本意絕不是謀反!我是怕今後有奸臣在聖上麵前進讒言陷害我,聖上像對付楊憲一樣對付我。到時候我手裏有兵馬才能兵諫清君側!諸位跟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我這樣做也是為了大家的平安。”

    胡惟庸這話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一眾黨羽們睜著眼睛說瞎話:“沒錯!丞相做的事都是為了我們啊!”

    “丞相對我們這些人真可謂是有如天之恩!”

    “手裏有兵馬,才能妥善應對朝局。”

    胡惟庸笑道:“當然了,咱們除了做這些留後路的事,平日裏還要盡自己的本職,兢兢業業為聖上治理好天下。”

    陳寧連忙拍上了胡惟庸的馬屁:“丞相真乃古今第一賢臣啊!我們這些人能夠跟著丞相真是三生有幸。”

    胡惟庸笑道:“能夠與諸君共事,亦是我之榮幸也!一句話,諸君與我同舟共濟、同甘共苦,我會盡全力讓諸君永享富貴!”

    與此同時,乾清宮大殿。

    魏國公徐達正在麵見洪武帝。

    徐達憂心忡忡的說道:“聖上,臣與您出生入死幾十年,有些話憋在肚子裏幾年了!不吐不快。”

    徐達自洪武五年北伐失敗後,主動辭去右丞相職位,留駐北平防備蒙元。一直到洪武八年冬才受詔回京。回京之後他似乎被洪武帝閑置了起來,一直沒有授予他實際的職務。如今大明的兵權大部分掌握在大都督李文忠手中,政權掌握在左丞相胡惟庸手中。開國武功第一的徐達卻成了朝堂中的邊緣人,被排擠出了權力核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