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77章 洪武帝的縱容

字數:3084   加入書籤

A+A-


    洪武帝笑道:“你是朕的義弟,有什麽話盡管說便是。”

    徐達道:“聖上,這幾年您重用胡惟庸,胡惟庸幾乎在朝中一手遮天。中書省、地方藩、臬衙門全都姓了胡!不僅如此,我在軍中的一些舊部告訴我,胡惟庸還在軍中大肆發展勢力。開國侯爵之中有數人已投到了他的門下。以他今時今日的勢力,若想謀反易如反掌!”

    洪武帝反問徐達:“你有胡惟庸謀反的證據麽?”

    徐達搖頭:“沒有實證。聖上,不,大哥。臣跟您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您這些年閑置功勳老將,就是為了防止功勳老將謀反。怎麽到了胡惟庸這裏反倒不設防了呢?就算您不撤換胡惟庸,最起碼要換掉右丞相汪廣洋,另外任用一個不是胡惟庸黨羽的右丞相對他加以製衡啊!”

    洪武帝道:“嗬,二弟,當初朕讓你做右丞相,是你主動向朕請辭。怎麽,你後悔了?想重任右丞相?”

    徐達連忙解釋:“聖上,臣不是那個意思。臣早已視功名利祿為浮雲,根本不會在乎一個右丞相之位。臣隻是認為聖上應該削弱胡惟庸的權力!就算不削他的權也應該找個人製衡他。”

    洪武帝卻道:“朕的親外甥李文忠做著大都督,掌管天下兵馬。這對胡惟庸已經是莫大的製衡了。胡惟庸就算想造反也掀不起什麽大浪。”

    徐達歎了聲:“唉,聖上。胡惟庸之貪名、奸名、惡名已是朝野皆知。臣想不通為何您充耳不聞。”

    洪武帝凝視著徐達:“想不通你就再想想。”

    徐達提醒洪武帝:“聖上,最起碼您得將羽林左、右兩衛的將領都調換成可靠的人。羽林兩衛人馬加起來有五萬人之多,負責應天衛戍,直接關乎大明都城的安危啊!”

    洪武帝敷衍道:“嗯,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徐達心忖:聖上已經聽不進我這個老兄弟的話了。我再多說也是無益。

    想到此,徐達落寞的退出了大殿。

    洪武帝凝視著徐達的背影,心中暗道:二弟啊二弟,朕比你更了解胡惟庸。這幾年來朕又豈能沒看出他的狼子野心?你始終是個直腸子的武人,不曉得欲毀之必先縱容之的道理。朕要毀掉的不止一個胡惟庸,還有傳承千年的丞相製度!

    傍晚,徐達在家中宴請義子常歌,他的兒子徐輝祖、妹夫吳宗伯作陪。

    三十三歲的常歌已不是當年那個英俊的青年。他身體略微發福,眼角也有了魚尾紋。十幾年的宦海沉浮讓他變得老成持重。

    徐達喝了幾杯酒,抱怨常歌道:“你這個儀鸞司大使是怎麽當的?胡惟庸賣官鬻爵、任用私黨、拉攏武將。這些事難道你沒有查到一件證據麽?你是聖上的家奴,稽查百官不法情事是你的本職。大明的左丞相天天橫行不法事,你竟默不作聲?”

    常歌苦笑一聲:“義父啊,我給你透露一個親軍都尉府內的機密。胡惟庸做的那些醃臢事已經整理成了厚厚六百頁的檔底。我這幾年不下十次向聖上密奏胡惟庸的劣行,聖上每次都一笑置之。說什麽胡惟庸沒有謀反之心,是我疑神疑鬼了。說實話義父,胡惟庸之所以變成今天這樣飛揚跋扈,毫無顧忌,全是因為聖上這幾年對他的縱容。”

    剛剛升任湖廣都司尚未啟程赴任的徐輝祖說道:“聖上對胡惟庸真的是毫無戒心!這回胡惟庸明著保舉我升官,將我調到湖廣做都司,背地裏是為了將我調離羽林左衛!如今的羽林兩衛,從指揮僉事到指揮同知再到指揮使,全都投靠了胡惟庸。胡惟庸要是有一天造反,整個應天城裏除了你手中的一千大漢將軍,聖上幾乎沒有可用之兵!”

    常歌道:“我有時候覺得很奇怪。聖上是何等英明神武的君主?怎麽會眼睜睜的看著胡惟庸一步步鯨吞京畿衛戍大軍?想當初德慶侯廖永忠隻不過在東宮借酒鬧了一次事,聖上就對他起了殺心。”

    徐達歎了聲:“唉,或許聖上上了年紀,沒有以前那般殺伐果斷了!再加上胡惟庸當政這些年,國庫收入連年增加,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這番盛世光景蒙蔽了聖上的雙眼。”

    吳宗伯道:“我禮部的同僚寧得昌,僅僅是因為上折子提醒聖上胡惟庸擅權就被剝奪了官職貶為庶民驅逐出京。我本來是打算給他送行的,他卻下落不明。”

    常歌對吳宗伯說道:“姑父,我的耳目剛剛查明,寧得昌已經被胡惟庸殺了!用的是竹刑!”

    吳宗伯瞪大了眼睛:“竹刑?那種聳人聽聞的殺人法子?”

    常歌道:“怎麽,姑父您這兩年深居郡主府,對竹刑也有耳聞?”

    吳宗伯苦笑一聲:“應天官場裏誰人不知,丞相府的竹刑遠比淩遲更殘忍更可怕!可憐的寧得昌啊!他為官一向清廉,且嫉惡如仇。隻是說了幾句朝中人人欲言卻人人不敢言的話,就被如此折磨!”

    常歌道:“人死不能複生,姑父不要過分悲痛。我想起了一個人——誠意伯劉伯溫!劉先生真乃神人也!他早就看出胡惟庸有反心!”

    提及劉伯溫,徐達一臉惋惜的神色:“劉伯溫要是還活著就好了!如果他代替汪廣洋做了右丞相,或許能製衡住胡惟庸。”

    常歌給徐達添上了一杯酒:“義父,隻要聖上一直這麽縱容胡惟庸,就算是大羅金仙當右丞相也鉗製不了胡惟庸。”

    徐達借酒消愁愁更愁,半壺酒下肚,他已有醉態:“早知如此,江南諸侯爭霸時我就該殺掉胡惟庸!那時候我是整個吳軍的統帥,胡惟庸僅是個小小的太常寺少卿。若我尋個由頭先斬後奏殺掉他,聖上根本不會降罪於我!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啊!”

    常歌道:“義父,我勸您一句,不要在明麵上跟胡惟庸撕破臉。您現在無職無權,空有一個公爵的名號,若跟他撕破臉恐怕不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