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88章 封績
字數:3462 加入書籤
胡惟庸在謀反方麵屬於學術派。他自從生出了謀反之心就遍覽史書,參閱曆朝曆代大臣謀反成功做皇帝的先例。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大臣欲改朝換代,除了將朝廷內部的大權握在手中,最好還要找到外援。
倭寇是胡惟庸的第一個外援。找這個外援的目的在於調虎離山,讓燕王和徐輝祖帶著兵馬去浙東。
在胡惟庸的計劃中還有第二個外援——那就是北方的偽元。元人逐水草而生,且生育能力極強,全民皆兵。洪武帝自登基之後已經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北伐。元人卻猶如漢家的詩那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依舊在北方保持著對大明強有力的威脅。
胡惟庸打算派人去前去聯絡偽元在北方策應他謀反。如今明軍的一多半兒主力都部署在北方邊鎮,且這些邊軍都是徐達的舊部。胡惟庸在應天起事,如果北方邊軍南下勤王,對他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麻煩。若偽元能夠南下入寇,拖住北方邊軍,他將多出幾分勝算。
要跟偽元聯絡,需要委派一個合適的人。胡惟庸想到了一個人:工部營繕司郎中封績。
封績是個不大也不小的官。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命大。
元末,封績在河南沁陽任元廷的縣令。河南境內彌勒教起事,攻陷了沁陽縣城,抓獲了封績。本來義軍首領準備處死封績。行刑時正值寒冬臘月。義軍首領正要下令開刀問斬,刑場的天空中卻憑空響起三聲炸雷。義軍首領大駭,認為冬日鳴雷是他欲殺封績導致了上天不悅。於是乎刀下留人,饒了封績一命。
十日之後,元軍重新奪回沁陽,封績被元軍解救。他編造了一段在刑場痛罵義軍首領,老天爺降下冬雷庇佑的故事。又向元軍將領施以重賄。最終不僅撿了一條命,而且被元廷提拔成懷慶知府。
洪武元年,徐達派常遇春進攻懷慶。封績率一眾官員投降。常遇春是出了名的愛殺降。他將整個懷慶的偽元官員集中起來,準備一起殺掉。又是殺頭的法場,又是臨刑之前。徐達恰到好處的趕到了法場,下令停止行刑並且訓斥了常遇春。徐達還帶來了洪武帝那道著名的旨意“四海之內皆一家。凡留居華夏土地,擁護大明皇帝之人,無論蒙漢,皆是大明子民!”
封績是多會見風使舵的人?立即帶頭高呼“願效忠大明皇帝,為懷慶百姓造福”。一日之後,他從死囚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的懷慶知府。
又過了幾年,封績升為河南按察使。因為辦了一件錯案,被連降三級貶為刑部主事。降職是壞事,到了封績這裏卻成了好事!因為僅僅十天後,讓朝野血流成河的空印大案發生了!河南各級掌印正堂官員被一掃而空,他因降職到了刑部逃過一劫。空印案讓幾乎所有的留用偽元降臣掉了腦袋。封績卻逃出生天,成為為數不多的幸存者。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福兮禍所依。封績降到刑部做主事,陰差陽錯攀上了胡惟庸的高枝。胡惟庸將他提拔為工部營繕司郎中。這個官兒雖然不大,卻是個實打實的肥差,掌管著修建、修繕皇宮、陵寢、廟壇、官衙、城垣、倉庫、營房、廨宇。類似於後世的建設部建築管理司司長。封績在任上閃轉騰挪,幫著主子胡惟庸大發橫財的同時,自己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這就是命大又好運的封績。他本來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卻因為胡惟庸的裏通賣國被載入了史書。
丞相府書房。
胡惟庸單獨召見封績。封績雖是胡惟庸的親信,卻因官職低微,很少能夠得到單獨召見的機會,這讓他受寵若驚。
封績小心翼翼的問:“丞相日理萬機,接見下官不知有何要事?”
胡惟庸笑道:“什麽下官不下官的?自你調入京城,就與我親近如兄弟一般。這裏沒有外人,我們兄弟相稱如何?”
封績激動的差點犯了心梗!權傾朝野的胡丞相竟然跟我兄弟相稱?我這是要發達了啊!
封績很會順杆兒爬:“丞相如此抬愛下官,不,抬愛小弟我。小弟今後就算是結草銜環,也不能報答您的恩情於萬一。”
胡惟庸收斂笑容:“實不相瞞封賢弟,我這裏有一樁要緊的事情讓你去辦。”
封績連忙道:“什麽事情胡丞相盡管吩咐!別管是上刀山還是下油鍋,我都將竭盡所能!”
胡惟庸問:“你在偽元朝廷那邊應該還有不少舊日的同僚吧?”
封績一愣,慌忙解釋道:“有是有......不過我早已跟他們劃清了界限,我與偽元不同戴天!”
胡惟庸搖搖頭:“有什麽好不共戴天的?百年前大元代宋也是順應天命嘛。”
封績敏銳的察覺到胡惟庸的話鋒不對!他沒有說“偽元”而是說“大元”。按照大明律法,呼元不加“偽”是謀反之罪。元前加個“大”更是罪加一等。
胡惟庸又道:“你我是兄弟,自然應該交心。實話跟你說了吧,當今聖上暴戾無仁、生性多疑。一件空印大案幾乎屠光了大元的降臣。這兩年他又排擠功勳老臣,連德慶侯廖永忠那樣的老臣他都不放過。我打算順應天命,取而代之。”
封績震驚了:胡惟庸這是要謀反啊!他竟然對我毫不避諱?
胡惟庸再道:“封賢弟,你精明強幹,有治國大才。待我成事之後,打算封你做右丞相。不知你以為如何?”
胡惟庸很會看人。他清楚封績是一個貪圖榮華富貴之人,在高位的引誘下封績絕對會效忠於他,絕不會找洪武帝告密。
封績拱手道:“願惟胡丞相馬首是瞻。”
胡惟庸終於切入正題:“在我起事之前,我希望你作為我的使者出使北方元廷。你告訴天元皇帝,我希望他能在北方起兵十五萬南下。待我建立新朝,願向大元稱臣納貢,每年交納歲幣白銀八十萬兩。另外割讓幽雲十六州舊地給元廷。這樣一來元廷就可以重回大都。”
封績聽後拍了胸脯:“丞相放心,我一定將你的話帶到元廷。隻不過應天離著元廷有萬裏之遙。我一個營繕司郎中一路北上,還要出北平......”
胡惟庸道:“放心,我已經替你想好了!我會將你調到兵部任郎中。之後委派你代表兵部前往北平勞軍。到了北平,你找個機會北上進入草原易如反掌。”
封績拱手道:“丞相果然思慮周全。小弟願為您效犬馬之勞!”
胡惟庸笑道:“等你從元廷回應天的時候,想必我已經成為了新朝的皇帝!到時候你就是新朝的右丞相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