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87章 老謀深算李善長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李善長正在侍弄他最心愛的一棵菊花。他頭也不抬的說道:“有什麽大事?要是朝廷裏的事不要跟我說。我現在是個閑散公爵,對朝廷裏的事沒有興趣。”
李存義有些發急:“大哥,我所說之事關乎咱李家一門的生死存亡!”
李善長抬起頭,看了李存義一眼:“到底是什麽事?”
李存義壓低聲音:“胡丞相欲做李世民,他希望您能做房玄齡。”
李善長直接驚得掉落了手中泥鏟。他瞪大了眼睛看著李存義:“胡惟庸要謀反?”
李存義搖頭:“大哥說錯了,胡丞相不是要謀反,而是要順應天命,改朝換代。”
李善長直愣愣的看著李存義,一言不發。
李存義苦勸李善長:“大哥,當今聖上是個什麽脾性,你比我更了解!他嗜好殺人,空印一案竟然冤殺了幾千名官員!他還生性多疑,總愛猜忌功勳老臣。廖永忠是怎麽死的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遲早您會成為第二個廖永忠!到那時我李家一門恐怕無人能夠幸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支持胡丞相改朝換代!胡丞相說了,隻要您助他成大事,待他登基,會將您封為淮西王。淮西所有的土地、百姓都會贈給您做私產!”
李善長還是一言不發。
李存義急眼了:“大哥!李世民謀劃了玄武門之變,這才有了貞觀之治!您說李世民算謀反麽?不算!史書上隻說他是順應天命的一代明君!跟隨李世民起事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算是反賊麽?不算!史書上說他們是輔佐明君開創盛世的無雙國士!隻要您點點頭,您就是新朝的淮西王,不比這個勞什子韓國公強多了?”
李善長以沉默應之。
李存義繼續吐沫星子橫飛:“大哥,你要知道如今從中書省到地方的掌印官員,全都是胡丞相的人!衛戍京畿的羽林兩衛,自指揮僉事以上也都是胡丞相的人!親軍都尉府的都督毛驤亦是胡丞相的人!也就是說,整個應天的兵馬都在胡丞相的掌控之中!當今聖上根本就不是胡丞相的對手!這就好比是一場已經注定了結局的賭博。既然提前知道了結局,咱李家為何不在胡丞相那邊押下重注?”
李善長終於開口,他道:“你說聖上不是胡惟庸的對手?”
李存義點頭:“正是如此!聖上到現在還以為胡丞相會做他的忠實走狗呢!對胡丞相根本沒有防備之心!胡丞相取代聖上成為一國之君是板上釘釘的事。”
李善長撿起手中的泥鏟,繼續侍弄起那棵菊花。
李存義蹲在他身旁,說道:“胡丞相允諾,等新朝建立的時候封我這個親家翁做左丞相,封您做淮西王。到時候我們李家就有一王、一相了!他願與我李家共治天下!這是多大的權柄和恩榮啊!反過來說,如果您反對胡丞相改朝換代,待他成了事,還能有咱們李家的好果子吃麽?”
李善長忽然感覺到一絲心動。片刻之後他的理智就戰勝了那絲心動。他太了解洪武帝了,他不相信洪武帝真的會束手就擒。不過李存義所說也有他的道理。胡惟庸掌控著文官係統,應天城內的軍隊又被他掌握了七八成之多。不能說胡惟庸沒有勝算。
老謀深算的李善長終於表明了態度——一個不算態度的態度。他開口道:“你告訴胡惟庸。我已經老了,等我死了之後,你們好自為之吧。”
這是一句摸棱兩可的話。對胡惟庸的謀反,他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對。
李存義大失所望:“大哥,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啊!”
李善長站起身:“你走吧。把我剛才的話轉告胡惟庸。”
李存義悻悻離開了定遠縣,返回了應天。
十日之後,儀鸞司大使值房。
李千麵稟報常歌:“常大使,咱們在定遠縣韓國公府裏安插的內應傳回消息,李存義在後花園跟李善長密談了兩柱香的功夫。之後李存義就離開了。可惜咱們的耳目離著他們二人太遠,沒有偷聽到談話的內容。”
常歌道:“你把這件事記到這一旬的《百官言行錄》裏,明日我呈交聖上禦覽。另外你讓耳目們盯緊了朝中那些跟胡丞相走得近的官員,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稟報我!”
丞相府。胡惟庸正在加緊部署謀反之事。他召見了羽林左衛指揮使林賢。
林賢本來是明州衛的指揮使,半月前剛剛接替了徐輝祖做了羽林左衛的最高將領。林賢拱手道:“丞相召我有何吩咐?”
胡惟庸問:“羽林左衛那邊的將領是否全都願意隨我起事?”
林賢點頭:“全都願意!”
胡惟庸滿意的點了點頭:“好極了!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你去辦!中書省這邊剛剛接到軍情邸報。燕王和徐輝祖那兩個愣頭青不知怎得,竟將浙江衛所軍全都集中到了長興縣操演。長興縣是連接浙江與直隸的咽喉要道,離應天隻有三百裏。如果應天有事,浙江的衛所軍從長興縣出發,隻需三天就能到應天,對咱們的威脅太大。你不是跟倭人那邊一直有聯係麽?我讓你跟倭人做個交易。”
林賢問:“什麽交易?”
胡惟庸道:“你讓他們在浙東沿海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登陸,至少也要上萬人規模的。到時候我會向聖上建議,調集浙江衛所軍的全部主力去浙東抗倭。”
林賢立馬明白了胡惟庸的意圖:“丞相是想調虎離山。妙計!不過倭人惟利是圖,不給他們真金白銀他們不會聽咱們的。”
胡惟庸道:“這是自然。咱們謀劃的是改朝換代的大事,豈能在乎區區金銀?你告訴他們,隻要他們組織起萬人規模的登陸,咱們這邊會付給他們五十萬兩白銀!”
林賢咋舌:“五十萬兩白銀?也太便宜那些倭人了!”
胡惟庸笑道:“欲成大事就不能吝惜小利。跟天下相比,五十萬兩白銀又算得了什麽呢?你即刻出京,親自去海上與倭酋商談此事。隻要能把燕王、徐輝祖手下的人馬引到浙東去,就算你的大功一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