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_第390章 蚍蜉撼樹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A+A-


    洪武帝同意了胡惟庸的建議。隻不過他派到浙江長興傳旨的人是常歌。

    常歌深夜入宮,進得乾清宮大殿。

    洪武帝道:“浙江有一萬多倭寇登陸。朕恩準了胡惟庸的建議,讓在長興的浙江衛所軍主力前往浙東抗倭。你立即去長興,給燕王、徐輝祖傳旨。”

    常歌拱手道:“微臣遵旨。不過......”

    洪武帝道:“不過,你覺得長興的軍隊調到了浙東,萬一應天有事就失去了距離最近的一支勤王之師,對麽?”

    常歌道:“聖上英明。”

    洪武帝笑道:“你到了長興後,代朕問燕王一個問題。朕聽說燕王在杭州時常住靈隱寺。寺院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他住在那兒大有裨益。那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麵朝飛來峰。進京述職的杭州地方官跟朕說,飛來峰上常有猛虎出沒。不知是真是假啊?”

    常歌心中暗道:聖上怎麽忽然冒出這麽個問題問燕王?飛來峰?猛虎?難道說......

    洪武帝道:“罷了,你連夜出京,抓緊去長興縣傳旨吧!”

    數日後,長興縣,燕王行轅。

    朱棣剛剛跟徐輝祖操演完步軍,回到行轅。

    朱棣道:“浙兵步軍的戰力很強。不愧是打下張士誠老巢的老砥柱。”

    徐輝祖道:“是啊殿下。浙兵腳力壯,且相比於北方邊軍更善水戰。”

    一旁伺候的徐增壽頗有眼力價,他給朱棣、徐輝祖各倒了一碗茶:“殿下,大哥,這是浙北有名的涼茶。累了一天了請快喝些,人要是缺了水可是要害病的。”

    朱棣端起茶盅,感歎道:“唉,增壽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洪武五年北伐,我和你大哥被偽元騎兵重重包圍。你大哥冒死護著我衝出了包圍圈。在大漠之中我們迷了路。你大哥把水讓給我喝,自己喝馬尿......若不是你大哥,恐怕我早就折在草原上了!你大哥對我有救命之恩啊!”

    徐增壽驚訝道:“竟有這事兒?”

    徐輝祖打起了哈哈:“是啊,有這事兒麽?我怎麽忘了?一定是殿下記錯了。我可沒喝過馬尿,哈哈。”

    朱棣拍了拍徐增壽的肩膀,認真的說:“增壽,隻要我還是大明的燕王,就一定會保你的富貴!誰讓你是你大哥最疼愛的弟弟呢?等到此次長興演兵結束,我就跟大都督府打招呼,提升你做杭州衛指揮僉事。”

    這時,道衍和尚走了進來:“殿下操演完步軍了?”

    朱棣點點頭。

    道衍和尚道:“昨夜我夜觀星象,巨門星閃耀,恐怕朝中會有大事發生。殿下要做好準備。”

    就在此時,一名百戶稟報:“儀鸞司大使常歌前來傳旨。”

    朱棣連忙道:“快請!”

    不多時,常歌進了行轅。朱棣等人跪倒接旨。

    常歌展開一張黃折子聖旨,道:“有上諭,丞相胡惟庸建議,調浙江衛所軍主力開赴浙東抗倭。朕已恩準,著浙江都司徐輝祖率所部兵馬立即開赴浙東,揚我大明軍威,痛擊倭寇。”

    “臣徐輝祖接旨。”

    朱棣有些懊惱:“父皇沒讓我跟著徐輝祖一同去浙東抗倭?”

    常歌道:“殿下,旨意上並未言明讓您同去。”

    朱棣忽然想到了什麽:“浙江的軍隊全都調到了浙東。萬一應天有事,豈不是鞭長莫及?”

    一旁的道衍和尚卻說:“殿下莫急,聖上應該還有另外一道口諭。”

    常歌上下打量了道衍和尚一番,問道:“這位高僧是?”

    朱棣道:“這位是我的好友,道衍大和尚。”

    道衍朝著常歌拱了拱手:“儀鸞司的常大使,久仰久仰。”

    常歌拱手還禮,隨後道:“道衍師傅說得沒錯。聖上另有一道口諭。”

    朱棣再次跪倒:“兒臣恭聽聖訓。”

    常歌道:“聖上口諭,燕王,朕聽說你在杭州時常住靈隱寺。寺院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你住在那兒大有裨益。不過那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麵朝飛來峰。進京述職的杭州地方官跟朕說,飛來峰上常有猛虎出沒。不知是真是假啊?”

    朱棣一頭霧水。他作答道:“回稟父皇,兒臣從未聽說飛來峰上有什麽猛虎。”

    常歌心中有些發急:燕王啊燕王,你難道沒聽出聖上的弦外之音?罷了,我還是告訴你聖上的本意吧。

    常歌剛要開口,道衍卻道:“殿下不能這樣回聖上的話!”

    大明的藩王回欽差代傳的口諭,一個和尚竟敢插嘴,足見道衍的膽量之大,更說明他和朱棣的關係不一般。

    常歌看了道衍一眼。

    道衍笑道:“我知道常大使忠於聖上、忠於朝廷、忠於燕王,是燕王殿下的自己人。有些話當著自己人的麵我就直言不諱了。聖上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在暗示燕王,小心中了胡惟庸的調虎離山計!燕王該這樣作答,飛來峰上的確有老虎。可老虎一旦離開群山的屏障,就成了待宰的大貓。”

    常歌豎起了大拇指:“道衍師傅真乃神人也!”

    朱棣亦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徐輝祖問:“那去浙東抗倭的差事?”

    朱棣道:“這樣吧,浙江各衛所集中到長興的兵馬有六萬七千人。你帶兩萬七千人去浙東,務必要全殲登陸的倭寇,護佑百姓的平安。我帶領剩餘的四萬人繼續留駐長興。”

    徐輝祖拱手道:“得令!我這就升帳,安排開拔事宜。”

    說完徐輝祖邁著大步離開了行轅。

    朱棣笑道:“常歌,你不必急著回京複旨。增壽,你去膳房傳話,讓廚子多燒兩個好菜。今夜我要宴請常歌。”

    常歌拱手道:“多謝燕王殿下賞宴。”

    不多時兵士們在飯廳內擺好了一桌菜。朱棣、道衍、常歌入座。徐增壽站在一旁侍立伺候。

    朱棣道:“常歌,道衍是出家人,不能聞酒氣。你體諒些,咱們今夜就以茶代酒吧。”

    常歌笑道:“殿下,屬下不是家叔,本來就不怎麽喜歡喝酒。”

    他心中暗想:燕王殿下看來頗為看重這個叫道衍的和尚。竟讓他同席並坐。

    朱棣切入正題:“京城的情形如何了?”

    常歌壓低聲音:“情形很糟!胡惟庸跟帶兵將領、親信黨羽頻頻接觸。有時會通宵達旦的密談。屬下隱隱感覺胡惟庸可能要動手謀反了!奈何屬下愚笨,沒有抓住他造反的實證。”

    朱棣跟道衍對視了一眼。道衍笑道:“胡惟庸是在找死。如果說聖上是一棵參天大樹,胡惟庸就是小小的蚍蜉。蚍蜉撼樹,結局已經注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