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驤案》_第451章 毛驤伏法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A+A-


    毛驤照做,隨後他道:“我是在瓜步渡認識的你,算起來快二十年了。咱們也算是老相識。”

    常歌糾正:“是十九年。當初在瓜步渡,是你從廖永忠的屠刀下救得我。救命之恩我從未忘記。說吧,你還有什麽事要交待我。隻要我能做到一定會去做,權當報答你當年的救命之恩。”

    毛驤歎了聲:“唉,你是我所救。同時又是我的敵人。不過不是最大的敵人。你知道我最大的敵人是誰麽?”

    常歌沒有明言,隻是用手指了指天。

    毛驤笑道:“聰明人啊!我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主子!當他啟用我追查胡惟庸案,濫殺無辜官員的時候,他已經想好了最終要殺掉我。都說是伴君如伴虎,當今聖上卻不是虎,而是一頭嗜血如命的惡狼。”

    常歌道:“你剛才說的話,我一句都沒聽到。”

    毛驤微微一笑:“是啊,非禮勿聽嘛。你剛才說能幫我個忙?我是必死無疑的。我的兩個兒子也一定會被株連。我求你,想辦法將他們定成斬首,給他們一個痛快。毛家有一個人受淩遲之苦已經夠了。”

    常歌道:“這不是個過分的要求。我能辦到。”

    毛驤又道:“還有一件頂重要的事。我這些年追查胡惟庸案,殺掉的官員共有兩萬一千人。從縣到府到各省三司再到六部的官員幾乎被我殺了一茬。這些人中,有大約一千兩百人的確效忠過胡惟庸,死不足惜。其餘皆是冤殺。誰該殺、誰是冤殺,我整理了三十箱檔底。檔底就藏在我書房東牆的暗格之中。你去取了這些檔底,等聖上百年太子即位後,交給新君吧!太子仁慈敦厚,到時一定會為這批冤死者平反恢複名聲。這也算是我在死之前做了一件好事。”

    常歌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常歌拿著毛驤的供狀去乾清宮交了差。洪武帝看完供狀後當即下旨:“毛驤恃寵而驕,平日橫行不法。因魏國公徐達帶頭彈劾毛驤,故其心生歹念,欲用蒸鵝毒害徐達,幸天佑名將,毛驤行凶未遂。現革去毛驤一切官職,淩遲處死。毛府男眷一律誅族,女眷一律發往九邊苦寒之地予有功將士為妾。著錦衣衛北鎮撫司抄沒其財產,充入國庫。”

    這道旨意隻字未提胡惟庸案。

    三日之後,午門外搭起了一座刑台,刑台上立了一根木樁。監刑官常歌下令兩名力士將毛驤綁在了木樁上。

    在京全部正七品以上官員都來到了刑台前觀刑。

    常歌命令北鎮撫司的行刑百戶:“時辰已到,行刑!”

    淩遲在元朝時隻割三百多刀。洪武帝即位後卻改為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要割上整整三日。三日之內,若受刑者半途死去,行刑百戶要判流放之罪。淩遲是一門技術活。即便是自詡精通各種酷刑的詔獄管獄千戶柳寒月都不敢接這差事。

    北鎮撫司的這位行刑百戶名叫蘇七。此人的先祖從偽元時便專司淩遲之刑。淩遲的手藝傳到他這兒已經是第六代。

    蘇七將一柄魚鱗小刀泡在了鹽水裏,為的是讓受刑者更加痛苦。他高喊一聲:“第一刀!”魚鱗小刀剮在了毛驤的左胸上,削下了指甲蓋大小的一片肉。

    觀刑的官員們一片喝彩之聲:“好!”

    “毛驤這個魔頭終於伏法了!”

    “被他構陷殺害的那些同僚可以瞑目了!”

    毛驤被剮了一刀,不叫疼不說,反而高喊:“剮得好!”

    官員們見毛驤嘴硬,個個義憤填膺!這裏不是菜市口,沒有爛菜葉、臭雞蛋給他們砸向毛驤。於是有些奇幻的一幕發生了!官員們開始尋找手頭能夠扔出去的東西,砸向毛驤。

    官帽和官帶是朝廷賜予的名器,他們自然不能砸出去。於是他們紛紛解下腰間的香囊、玉佩、手上的戒指砸向毛驤。可官員們力氣有限,這些香囊玉佩又不是磚石瓦塊,輕飄飄的。所有扔出的東西根本夠不到毛驤,隻落在刑台上。

    不多時,刑台上散落了無數香囊、玉佩、戒指之類。宛如一群達官貴人在打賞戲台上的戲子。

    常歌高聲道:“諸位大人,不要再扔東西幹擾行刑了!”

    一眾官員都認為常歌鐵定會是下一任錦衣衛指揮使。他發了話,官員們一定要給他麵子。於是乎官員們轉而開始用言語攻擊毛驤。他們齊聲呐喊:“毛驤罪大惡極!”、“毛驤死不足惜!”

    官員們的呐喊聲終於壓住了毛驤勢單力薄的叫好聲。

    三日之後,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終於咽了氣。

    常歌結束了這樁差事回了家。十五歲的常世勳走了過來:“爹。明日我要常住到書院去,這三個月就不回家了。”

    常歌問:“怎麽要在書院住三個月?”

    常世勳答道:“爹你忘了,三個月後我要參加院試啊!”

    朝廷取士製度,要成為秀才,先要經過縣試、府試。過了這兩關就有了參加院試的資格。院試通過,才能成為學政衙門登記在冊的“生員”,即秀才。

    院試又名“龍門試”。一旦考中成為秀才,就不再是平頭百姓,而是“文士”。文士階層有多項權力。譬如可以免除徭役;見官免跪;有資格穿青布長衫、戴方巾等等。

    常歌對兒子說:“唉,考中了秀才就不要接著往下考了!”

    常世勳問:“爹,這是為何?”

    常歌苦笑一聲:“嗬,中了秀才再往下考就是舉人、進士。有了舉人功名就能做官。咱大明的官,整日將腦袋別在官帶上。說不準哪天就掉了腦袋。爹不求你飛黃騰達做什麽官,隻希望你一生能夠平平安安。”

    就在此時,翰林學士吳沉帶著聖旨來到了常府。

    常歌連忙跪倒接旨。

    吳沉卻道:“這道旨意不是給常鎮撫使。是給貴公子的。”

    常歌驚訝:“給世勳的旨意?”

    吳沉道:“常世勳接旨!”

    常世勳跪倒叩首:“草民接旨。”

    吳沉宣旨:“上諭,常家兩代替朕效力,有功於朝廷。現聞常歌之子常世勳機敏過人、品性純良。賜常世勳入錦衣衛效力,職北鎮撫司總旗。欽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