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驤案》_第456章 徐達大喪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A+A-


    《明史》對徐達有一個中肯的評價:達言簡慮精。在軍,令出不二。諸將奉持凜凜,而帝前恭謹如不能言。善拊循,與下同甘苦,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嚴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歸朝之日,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帝嚐稱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徐達薨了,常歌帶著徐達長子徐輝祖來到乾清宮給洪武帝報喪。

    當洪武帝聽到徐達病逝的消息,手中的禦筆失手落在地上,久久不發一言。

    學士吳沉提醒他:“聖上似乎該盡快下旨,賜予魏國公一個體麵的喪禮。”

    洪武帝強忍悲痛,開口道:“擬旨,追封朕的二弟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三世皆王爵。以親王禮賜葬鍾山之陰。朕會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文。”

    洪武朝後期的官場有句俗語:“誰能死得過中山王?”

    徐達死後的待遇,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異姓封郡王都是不能世襲罔替的。洪武帝卻賜徐家三世王爵,縱觀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曆史,徐達是得此殊榮的惟一一人。

    鍾山又是欽天監所勘“王氣所在”。大明立國後洪武帝就有明旨,非朱氏皇族不得葬於鍾山。洪武帝卻讓徐達葬在鍾山之陰,可謂是極盡恩榮。

    洪武帝內心的悲傷如波濤一般翻滾著:秀英去了,二弟去了。朕能夠信任的人越來越少了。徐達,你是朕的臣子,更是朕的救命恩人和好兄弟。

    常歌流著淚稟奏:“聖上,中山王大喪,可否動用錦衣衛大漢將軍充作儀鸞?”

    洪武帝道:“自然!不僅錦衣衛要充作儀鸞,其餘親軍二十五衛皆要派出士兵守衛中山王靈柩!”

    轉頭洪武帝又吩咐殿閣學士兼禮部尚書劉仲質:“限你們禮部一日內擬定中山王的大喪禮儀。”

    劉仲質拱手:“遵旨,臣這就去辦。”

    洪武帝惡狠狠的對常歌說:“徐達的病本來已經好的差不多了。突然病情惡化致薨,一定是前一陣被毛驤那廝氣得!毛驤淩遲後屍骨丟在何處了?”

    常歌答道:“丟在了城西亂葬崗。”

    洪武帝道:“找出來,挫骨揚灰!”

    常歌拱手道:“微臣遵旨。”

    可憐又可悲的毛驤,生前權傾一時,最後落得個淩遲處死的下場不說,隔了兩月後又要被挫骨揚灰。

    徐達大喪,六部官員、軍中將領皆來到了中山王舊邸吊唁。常歌以義子之身,掛親子孝帶,跟徐輝祖、徐膺緒、徐增壽一並跪在徐達的靈柩前。

    燕王朱棣派遣特使八百裏加急趕來京城祭奠自己的嶽父和老師徐達。特使名叫張玉,四十來歲,是燕王府護軍指揮僉事,朱棣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

    張玉先代表燕王朱棣給徐達磕了頭。隨後張玉又慰問了徐達的子嗣。走之前,他給徐增壽使了個眼色。敏感的常歌注意到了這一幕。

    徐增壽會意。過了片刻他對常歌、徐輝祖說:“義兄,大哥,我內急,先去一趟茅房。”

    徐輝祖道:“去吧。”

    徐增壽走後,常歌起身跟了出去。在王府門前,他看到張玉遞給了徐增壽一封信。

    徐增壽轉身回府,迎麵撞見了常歌。

    常歌道:“不是說去茅房麽?怎麽來王府門口了?手裏拿著什麽?”

    徐增壽連忙將那封信放進了袍袖中:“義兄,沒,沒什麽。”

    常歌苦口婆心的對徐增壽說:“增壽,你現在是金吾左衛的指揮僉事,屬禁軍將領。禁軍將領與藩王過從甚密是會惹大禍的。”

    徐增壽不以為意:“管這種事兒的是錦衣衛。義兄又是錦衣衛的北鎮撫使,我能有什麽禍?”

    常歌道:“你別忘了,錦衣衛裏還有個指揮使蔣瓛!你聽我一句勸,今後不要跟燕王私下書信往來了。”

    徐增壽敷衍道:“知道了義兄。”

    常歌跟徐增壽回到徐達的靈柩前。卻聽得靈堂外響起一個女人淒厲的尖叫聲:“我來吊唁我大哥,有何不可?”

    說話的人是錦陽郡主香香。香香已是三十二歲的肥胖婦人。大明有規矩,祭奠郡王,女人是不能進靈堂的。不管這女人是公主還是郡主、縣主。

    門口的禮部主事阻攔道:“錦陽郡主,您就別為難小的了。”

    轉頭禮部主事又求自己的同僚,在禮部兼任郎中的郡主賓食吳宗伯:“吳郎中,你勸勸郡主吧。”

    吳宗伯道:“郡主,女眷不入靈堂是咱大明的規矩。你還是先去嫂子那兒吧。”

    香香哪裏管這一套,她直接推開了禮部主事,闖進了靈堂。

    常歌連忙道:“不要攔著錦陽郡主!我想這件事就算聖上知道了,也會下旨開先例讓她進靈堂祭奠中山王。”

    香香撲倒在棺材上痛哭流涕:“嗚嗚嗚,哥,你怎麽就這麽走了?說好了等你的背瘡痊愈,你要跟我一同去東郊狩獵的!你一個領過百萬兵馬的大將軍,竟然說話不算數!”

    香香悲傷過度,竟然暈厥在了棺材前。吳宗伯跟幾個仆人手忙腳亂的將她攙了出去。

    午時,門口的禮部主事一聲通傳:“戶部右侍郎郭桓,前來祭奠中山王!”

    郭桓是朝廷裏公認的理財能手。前一陣戶部尚書出缺,洪武帝命他署理尚書一職。他當了三個月署理尚書便上折子說以自己能力有限絕難勝任,請求回到原職。洪武帝對他的謙卑大為讚賞,準了他的折子,讓他恢複右侍郎原職。如今戶部尚書依舊空缺,左侍郎王賢又年老病重不理事。實際上戶部還是郭桓這個右侍郎說了算。可以說他掌控著整個大明的財政。

    郭桓祭奠完徐達,來到徐輝祖麵前:“大公子,節哀啊。”

    徐輝祖的守孝期未過,還不能承襲徐達的爵位,故而郭桓稱他為“大公子”。

    郭桓轉頭又對常歌說:“聖上讓戶部專管修建中山王陵的一切花銷,常鎮撫使放心,我們戶部一定傾盡全力,絕對不會吝惜錢財。”

    常歌拱手道:“費心了郭侍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