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_第488章 撫老濟困

字數:3501   加入書籤

A+A-


    唐太宗寶藏的八份藏寶圖,常歌已得其四。因為藏寶圖所畫皆為山海經地圖,常歌已經放棄了尋找所謂寶藏。那四份藏寶圖扔在臥室的匣子裏吃灰已有數年時間。常歌沒有想到,賀升一泡尿,竟從郭桓家的糞坑裏呲出了第五份藏寶圖!

    常歌拿起羊皮紙看了看,依舊是山海經地圖的一部分。

    唐太宗寶藏在錦衣衛內已算不得什麽秘密。從諸千戶到下麵的百戶、總旗、小旗、校尉、力士都知道這樣一個傳說——如今威震京畿的常鎮撫使,想當年在瓜步渡是靠著唐太宗寶藏的傳說保的命。

    常歌道:“在這兒竟撿到這勞什子。可惜,所謂寶藏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故事而已。”

    賀升接話:“鎮撫使,當年聖上命你暗中尋找唐太宗寶藏的藏寶圖。若您能收集完八份藏寶圖,拚接完整,即便寶藏並不存在,也能向聖上交差。”

    常歌道:“是啊,多一份藏寶圖總比少一份的強。其實在我眼裏,這份藏寶圖的價值還趕不上這一箱黃金。”

    洪武十九年,春。

    洪武帝是個怪人。每次大規模屠殺完官員後,他心中都隱隱有一種貓哭耗子般的負罪感。殺完官員,他馬上就會頒布一係列厚待百姓的政策,尋求心理上的慰藉。

    乾清宮大殿。

    洪武帝正在跟兒子朱標、幾位殿閣大學士商議政事。

    洪武帝問:“撫老濟困的事,標兒你跟諸位大臣商議的如何了?”

    朱標拿出了一份奏章:“兒臣已與幾位學士定出了章程。”

    六部因郭桓案被一掃而空後,殿閣大學士的權力得到了加強。雖不能跟永樂朝之後的內閣學士治天下相比,卻也能夠參與國家大政的商討。

    洪武帝道:“念念章程,朕聽聽。”

    朱標道:“命地方各有司衙門統計年老貧民名單。撫恤鰥寡孤獨。使其有所供養。在各縣設立孤老院,身有殘疾的老者一律收入孤老院中。給予所用,得終天年。民八十歲以上,月給米五鬥、肉五斤、酒三鬥。九十以上,每年再加帛一匹、棉絮一斤。當然,也不能按照年齡一概而論。有產業的,不給米,隻給酒、肉、帛、絮。”

    朱標所言,乃是後世“養老院”的雛形。這個政策開了華夏官辦養老院的先河。

    洪武帝聽後龍顏大悅:“對!朝廷有錢了,就該惠及黎民百姓。百姓中的年老者,又是最該撫恤的。”

    朱標又道:“兒臣認為,除了給年老者補貼糧米等物,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尊重。應天、鳳陽兩地,守法之民年滿八十以上,賜爵社士。九十以上賜爵鄉士。其餘地方,年滿八十以上,賜爵裏士,九十以上賜爵社士。社士、鄉士、裏士,皆與縣官平禮。”

    給年老者封爵,是大明在爵位製度上的獨創之舉。也就是說,隻要你活得夠久,就能得到跟縣官同禮的爵位。這就好比後世的作家圈。就算你一輩子寫了一堆糞,隻要你能活到一百歲,就能被尊稱為老藝術家。故而後世的年輕作家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活一百歲。

    朱標剛才所說的政策,說白了就是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給予老人關懷。

    洪武帝問:“封爵的事,是你的意思還是幾位學士的意思?”

    朱標實話實說:“是兒臣的建議。”

    洪武帝感慨道:“標兒,他日你登基為帝,一定是個名垂青史的仁君!你的建議朕隻能用一個好字形容。準!你接著說。”

    朱標又道:“北方各省與偽元餘孽多有戰事。打仗要死人,就多了許多孤兒。北五省孤兒若有田不能自耕的,令親戚收養。沒有親戚的,鄰裏收養。各地老兵,若因戰事殘疾的,一律放回原籍為民。命地方衙門修建新宅。將校陣亡,其子世襲,”

    洪武帝道:“撫養孤兒這項章程,不僅要在北方施行。南方亦然。將校陣亡,不但要讓其子世襲,還要升一等。”

    幾位學士齊聲道:“聖上英明!”

    洪武帝站起身:“國庫有錢了,就該把錢用在百姓身上!到什麽時候老百姓都是朝廷的根基!民心如水,朝廷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天下就會安定。去年鎮江府叛亂,不就是因為郭桓之流盤剝百姓過重導致的嘛?”

    學士吳沉道:“聖上真乃仁慈之君。”

    說完這話,吳沉心裏暗道:我這也算是為了拍聖上馬屁睜著眼說瞎話。聖上是對待官員嚴苛冷血,對待百姓仁慈和善。

    洪武帝問吳沉:“劉三吾的《至戒錄》編纂完成了嘛?”

    洪武帝為使群臣奉公守法,忠於臣事,命讚善劉三吾采輯秦、漢、唐、宋為臣悖逆事例,共一百餘條,編類成書。這是在給新上任的這一茬官員們打預防針。

    吳沉答道:“已編纂完成。”

    洪武帝道:“命戶部撥銀,將《至戒錄》印製三萬冊,分發天下官員、舉人。使其知所鑒戒。”

    吳沉拱手:“遵旨。”

    洪武帝在大明內部忙著推行一係列惠及黎民百姓的德政,與此同時,北方偽元餘孽在蠢蠢欲動!

    這幾年偽元太尉納哈出占據了鬆花江以北的廣袤土地,坐擁部眾數十萬人。嚴重威脅到了大明東北塞防。

    數日之後,常歌正在謹身殿外當值。他已是堂堂北鎮撫使,殿前當職是千戶們的事。可洪武帝已經習慣了常歌這麽多年在殿前當值侍候。

    常歌身穿飛魚服,腰配繡春刀,筆挺的站立在殿前。忽然看到一名紅翎信使快步飛奔到謹身殿這邊。信使邊跑邊高呼:“邊釁!邊釁!”

    朝廷有製,任何人都不得阻攔紅翎信使麵君。常歌主動閃到一邊,以免擋了紅翎信使的路。

    洪武帝見到紅翎信使,連忙問:“哪裏起了邊釁?”

    紅翎信使拱手稟告:“月初一,偽元太尉率兵八萬,入侵遼東。遼東衛指揮使張盛力戰而亡。遼東衛八千袍澤全軍覆沒。”

    洪武帝龍顏大怒,高聲命道:“命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以上、在京武勳公、侯、伯爵,立即入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