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相得

字數:3916   加入書籤

A+A-




    林樞再次保證道:“根據老農的精心耕作,畝產的確是三十石,當然,土地肥沃、耕作精心程度若是差點,產量也會降低。大致不會低於十五石!”

    皇帝這下終於相信了林樞的話,連忙衝著跟在不遠處的夏守忠喊道:“大伴,大伴……”

    夏守忠快步跑了過來:“皇爺?”

    “召左蘭進宮!”皇帝一臉的激動,林樞這是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若是將這糧種在大楚廣泛耕種,以後還要是再敢造自己的反,先問問百姓們答不答應。

    待夏守忠匆匆離去,皇帝拉著林樞回了勤政殿。林樞又把玉米的事給皇帝說了一下,畝產十石的玉米讓皇帝更加興奮了。

    “你真是朕的福星,想要什麽賞賜,盡管開口!”

    這句話若是從別的皇帝口中說出,有可能是試探,但在當今這位口中,那絕對是真心實意。

    林樞想了想,開口說道:“臣倒是沒什麽想要的,況且這兩樣現在隻是臣在蘇州初種,具體的還得朝廷四處試種,因地製宜才行。”

    “你倒是謹慎之人。殿試之後,朕剛剛升了你的官,此時確實不宜再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朕還等著你入閣拜相呢。”

    皇帝也琢磨著不能提拔太快,免得林樞被人嫉恨。君臣相得,他不能把這個好苗子給毀了。

    琢磨了半天,皇帝突然想起了林樞的生父生母:“這樣吧,朕就先追封你的生父生母,至於你的功勞,等糧種大熟之後,再行商議。你覺得怎麽樣?”

    林樞連忙大禮拜謝:“臣叩謝陛下恩典!”

    “來來來,趕緊起來。”

    皇帝把林樞拉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親切的說道:“民心可安國,你兩次為朕送來如此大禮,公侯難酬。”

    “範文正有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臣雖不才,願效仿先賢,輔佐陛下為天下之人,淌出一條天下之樂的路徑來!”

    林樞鄭重的拜道:“陛下乃是千年不出的實幹之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陛下為臣撐腰,臣才敢大膽的去嚐試。”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皇帝嘴裏念叨著這句話,返回龍案,拿起狼毫就大筆一揮,八個力勁透紙的大字就出現在了紙上。

    想了想,又在上方寫了一行小字:君臣共勉,以賜瑾玉。

    ……

    繡衣衛指揮使左蘭,皇帝潛邸時就是王府的侍衛統領。

    與皇帝同齡,武藝一般,卻是極為機警。多次替皇帝擋下暗箭,深得皇帝的信任。

    待夏守忠傳達完皇帝的口諭後,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皇宮。

    夏守忠把其他人都趕得遠遠的,親自守在勤政殿門口,殿中君臣三人密議許久之後,左蘭親自帶人往揚州趕去。

    糧種的事情絕對是重中之重,這件事必須保密,隻有當糧種大熟,能夠大麵積播種之後才能公開。

    萬一中途被有心之人發現,定會出手毀掉可以為皇帝招攬民心的糧種。

    林樞脊背有些發涼,他終究是小看其他人。總以為有著原著的劇情以及後世的記憶,可以先他人一步。

    可皇帝的做法讓他不敢再小瞧其他人,小說終究是小說,現實中的這些人,真的不能小看。

    直到從皇宮出來,返回內閣值房的林樞才慢慢回過神來,調整了心態繼續考慮之後的事情。

    既然糧種已經由皇帝接手,那麽他就可以把蘇州的人手逐漸往京城調。

    短期內林家的發展重心會在京城,蘇州隻需要留足必要的人手就夠了,反而是京城,需要大量的人手充當自己的耳目。

    林樞坐在值房中,拿出皇帝剛剛賜下的字。有了皇帝的信任,他就可以大膽的開始布局未來了。

    ……

    皇帝召見林樞,並與之一同用了午膳的事情在內閣傳開後,所有人對林樞簡在帝心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當今皇帝登基之後,除了內閣首輔等有限的幾人,很少單獨賜膳。林樞一個官場新人,竟然能有如此恩遇,簡直讓人羨慕。

    等下衙之後,林樞出皇城時,不少人都向他拱手賀喜,把他弄了個滿頭霧水。

    “大爺,禦膳好吃嗎?”福全扶著林樞上了馬車,笑眯眯問了一句。

    林樞這才明白,剛剛為何那麽多人莫名其妙的說什麽恭喜林學士簡在帝心的話。

    “好吃,好吃!陛下賜膳,那是咱們林家的天大的榮幸……”

    “駕!”

    馬車悠悠,林樞在閉目養神中回到家裏。黛玉早就等著林樞回來,今日還是哥哥第一次入值內閣,她好奇想要來問問情況。

    林樞躺在搖椅上晃悠著,慢慢把今日的事情詳細說了說。家有女諸葛,有些事說不定能從黛玉這裏得到不同的看法。

    “按照哥哥所說,內閣中目前還算平穩。不過任閣老若是榮養致仕,錢尚書入閣,那陛下在內閣的影響力,豈不是要低於太上皇了?”

    林樞點了點頭:“雖說錢尚書為人公允,但他畢竟是太上皇的親信。哪怕出於忠誠,也會偏向於太上皇。如今隻能祈求任閣老再多撐一段時間……”

    林樞話中的意思黛玉也能聽懂,隻要任國成能熬過太上皇,便不用再擔心這件事了。

    不過太上皇的身體狀況雖然不怎麽好,但比起任國成來,還是強了一些。

    黛玉想起曾經看過的邸報,開口說道:“內閣大學士的人數一般是四至六人。隆盛年間內閣是五人,治德元年是六人,為何不能再遞補一名陛下的人?”

    黛玉的想法是好,但她還是不了解朝廷現在的情況。

    林樞便給她解釋道:“如今能夠有資格入閣的,禮部尚書錢千裏是太上皇的人,兵部尚書夏敏學是兩不相幫,還有一個都太尉統製縣伯、領兵部尚書銜、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你說說,是陛下的機會大,還是太上皇的機會大?”

    王子騰背後站著的人是忠信王高永儀,他是太上皇提拔的人,同時也是想著從龍之功的投機者。

    雖然有機會拉到皇帝這邊來,但此人說不定會在背後狠狠插皇帝一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帝哪怕過得艱難一些,也不想冒這個險。

    黛玉在林樞的教導中,慢慢汲取著這些從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兄妹倆說了好一會話,等到用完晚飯,才各自回房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