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書山無路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等其他才子出去之後,沈良轉頭對其他進士說道:“接下來,請諸君與本官一起,喚書山聖地!”
“好!”眾進士點頭。
沈良又道:“蘇木,徐經,楊誌,你們三人盤腿坐下,心入文宮,心無旁騖!”
蘇木三人連忙坐下,然後再次進入文宮。
沈良和所有進士都掏出各自的官印,然後默念文章。
轟!
文廟之中突然響起一股文氣風暴。
然而文氣當席卷到每個文人身上時,他們的衣衫卻沒有被吹動!
“書山聖地,壯哉人族,今黔州文人蘇木、徐經、楊誌,請入聖地,求聖人開!”
轟隆!
文宮中。
蘇木突然感覺自己被一陣拉扯,眼前的景色不斷變化。
等回過神來時,才發現他正站一道山澗前。
這山澗寬不見對岸,深不見底,長也不知幾許。
一股狂風從山澗底下吹來,險些讓蘇木栽了一個跟頭。
書山廣袤無垠,而且文人進入書山的地點是不固定的,所以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去哪裏。
從現場來看,這裏應該就隻有他一人。
這次有兩千多秀才進入書山,也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其他文人。
就在這時,蘇木眼尖的發現前麵豎著一塊黑色石碑,上麵似乎還寫著兩排字。
蘇木往前幾步,到了石碑前,總算看清楚了上麵的字。
“書山無路,向聖無心。”
看到這行字,蘇木眉頭一皺,回頭一看時,發現身後霧蒙蒙一片,連退路都沒了。
但是往前,卻是深不見底的山澗。
他很想寫《折桂令?倚欄杆不僅興亡》,再做一次騎鶴少年。
可是這山澗不見對岸,蘇木喚出來的文氣鶴最多隻能飛一百米,這要是沒到對岸,文氣消散,掉下去可就沒了。
蘇木慢慢走前幾步,忘了一眼深不見底的山澗,疑惑不解。
書山無路,向聖無心,這是什麽意思??
難不成是跳下去之後,就有路了?
開什麽玩笑?
一股股狂風依舊間斷的從底下吹出來,吹的蘇木頭發衣服簌簌作響。
在身上摸索了一下,蘇木發現自己隨身攜帶的文房四寶竟然都在。
抽出一張宣紙,揉成團,等狂風刮過之後,蘇木就用力往下丟去。
紙團一直掉,然而讓蘇木失望的是,這紙團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落到一半就消失不見,而是一直往下掉。
直到下一股狂風吹起,那紙團又被吹上天。
這麽看來,這是實打實的懸崖,跳下去粉身碎骨的那種。
沈大人說過,在書山中死亡的話,就會立刻被逐出書山。
但進退都無路,難道他要一直在這耗下去?
“無路…有路…這莫非就是第一題?”
書山處處是考驗,文心、文膽、文學、文名,都有可能被考到。
那這題,莫非也是考驗?
向聖之心,難道是考驗文心嗎?
書山無路,倒也不是無路,這山澗底下就是一條路,跳下去的話,就有了路。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考驗文膽。
想了一會兒,蘇木突然將目光放在了石碑上。
他發現,這兩句話之間的空隙很大,大到能夠在中間寫一句話。
莫非,是要破題?
蘇木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毛筆。
沾了沾墨水後,便在“書山無路”後麵寫道“書山有路,勤為徑。”
而向聖之心後麵,就是“學海無涯,苦作舟。”
轟隆隆!
寫完這句話之後,整個山澗突然劇烈晃動起來。
蘇木臉色一變,正想寫戰詩逃跑的時候,一塊塊石頭卻從山澗底下浮上來,形成了一個向下的梯子。
果然是這樣,原來是考文識啊!
蘇木邁步,就想下去。
可就在這時,插在地上的石碑卻突然亮起一道光芒,然後,石碑上麵就漂浮著一個虛幻的人影。
這人一身青色長袍,衣袖飄飄,身形挺拔,頭發和胡須都是銀白色,精神矍鑠。
雖然是一道虛影,但是身上那股氣質還是令人感到驚訝。
看到這身影,蘇木腦海中不由自主就蹦出了一句話。
腹有詩書氣自華!
沒錯,蘇木在黔州,見過很多文人。
其中書院院長、刺史沈良、楊琛,還有那位狀元程行。
然而這些人和眼前這虛影一比,完全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此刻,這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一手捏著自己下巴的胡須,也不知道他摸到沒有。
蘇木覺得,他應該是某位文人留下來的意識,不過能有這種手段,起碼得是大學士。
“你是過路之人吧?”就在這時,老者和藹的看了他一眼。
蘇木一驚,這虛影怎麽會有意識呢?
“小娃娃,老夫在這書山待了幾百年,還是第一次見有人能將這題破的如此完美。”老者沒理會蘇木,自顧自的說道。
蘇木連忙說道:“敢問前輩名諱?”
老者沉吟,眉頭微皺,神情陷入了糾結,仿佛這是什麽難題一樣,好片刻之後,他才說道:“你就叫我周處吧。”
蘇木驚呼道:“您莫非就是四百年前一劍斬妖龍、勇猛震三軍的護軍周孝公?”
《史記》中記載,周處,天生神力,不過二十,武功便為宣節,好騎馬驅馳田獵,不修小節,縱情肆欲,人人以他為禍患。
當時,妖蠻肆虐,人人自危。
又有周處禍害鄉裏,百姓為此怨聲載道,將他和南邊的妖虎,北邊的妖龍,並稱為“三害”。
過了幾年,大學士陸機聽說這件事,便找到周處,用拳頭以力服人,讓周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幡然醒悟的周處下定決心除害,於是找到北邊妖虎,以一句“長射萬裏月,妖蠻皆泣血”,武氣翻湧,數米長的弓箭憑空出現,一箭就射爆了妖虎的虎頭。
而後他又手持長劍,找到南邊妖龍,與它搏鬥三天三夜。
妖龍時沉時浮,吞雲吐霧,但周處絲毫不懼,趁妖龍不注意,橫腰斬下,一刀兩斷!
之後,周處又對百姓磕了三個響頭,表示悔過。
而百姓們也很大度的原諒了他。
然後,就留下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斬妖龍後,周處名聲大噪,武功也從宣節到了翊麾。
於是乎,他應征入伍,開始建功立業。
幾十年的征戰沙場,讓他的武功也到了護軍,於是又名“周護軍。”
後麵周處以身殉國,戰死沙場,朝廷封他為平西將軍,贈號為“孝。”
所以《史記》中又稱他為周孝。
世人為尊重他,在後麵又加了個“公”字,是為周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