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武英殿(一)

字數:3719   加入書籤

A+A-


    武英殿。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這是一張長長的木桌,足足有十數米長,擺放在武英殿的正廳中。

    在龍椅的後邊牆壁上,掛著三幅畫像,入殿大門的方向看去,左側掛著的男子,一身甲胄,適中的山羊胡,左手按著佩劍,右手摸著胡須。

    身後的披風搖曳。

    站在山巔上,畫像的下方是一望無際的數十裏連營,戰旗飄揚,若是仔細看,在他們衝鋒的前方,是一座名叫大都的城牆。

    畫像的左邊角落,龍飛鳳舞的題詩一首,隻是字跡錯亂,看不清楚。

    但是有幾個字,他認出來了,因為在其他地方,見到過著幾個字,中山王,武寧,天德像。中山王是徐達死後追封的王爵,武寧是他的諡號,天德為表字。

    而地位到了徐達這個程度的,能在他麵前,在他的畫像上稱表字的,這提筆的人,怕是隻有朱元璋了。

    在中間掛著的畫像,便簡單了許多,隻是那人看上去,凶神惡煞的,哪怕是穿著鐵甲,手持馬刀,坐在戰馬上,也給人無邊的壓迫感。、

    開平王,忠武,伯仁像!

    至於最右邊的畫像,那畫中人穿著一身紅色的莽袍,要比國公的地位還高出許多,這畫像是在金鑾殿所繪。

    那人劍履上殿,見帝不拜,位於龍椅之側,似乎是在代替皇帝,監視著下邊的群臣百官。

    左上角依舊同其他幾個畫像一般提字。

    岐陽王,武靖,保兒像!

    此三位,已然達到了大明朝的武人巔峰地位,掛在著武英殿中,怕是也要讓這些勳貴武將,以他們的成就,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標,堅持不懈。

    “奴籍賤民趙晨,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晨在小太監的帶領下,來到武英殿的正廳內,兩旁已經坐滿了人群,隻有朱元璋,側著身子,不時的向外望一望,似乎是在等待著什麽,但又好像哪裏不對。

    聽到趙晨的詰拜聲音,向著外邊看了一眼,招了招手道:“平身吧,上前答話!”

    跪在大廳外邊,雙手撣了撣褲腿上的灰塵,邁步進了武英殿內部,快步來到朱標的身後,站穩身子,低著頭,也不說話。

    他不是第一次進皇宮了,這規矩自然是知道的,更何況,這在場坐著的都是些什麽人?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朱標陪著站在一旁,左側坐著一名老翁。

    年歲看上去半截身子都埋進土裏了,不用想,肯定是信國公湯和了。

    在湯和的身旁,一名英姿勃發的中年男子,與朱標仿佛同齡,可他的坐位,卻要比藍玉還高一截,隻是趙晨沒見過他,也不知道這人是誰。

    在他的下邊,還有一個麵如冠玉,貌比潘安的美郎君。

    坐在前邊兩側的,那都是國公級別的,侯爵的代表人物,如同陸仲亨等,都坐在遠處,這所謂的大會,他們更像是看客,聽人家發號施令的。

    “怎麽不說話了?你和徐小四說的不是挺有力氣的嘛?仔細給咱講講,也給這些軍中宿將們講一講,你用來控製察哈爾的手段,要怎麽實施?”

    朱元璋見空氣陷入沉重之中,回頭看了眼趙晨,低聲詢問道。

    “回陛下的話,隻是一時胡言亂語,若要具體操作,難度非常之大,而且……而且……陛下聖明,戰略目光遠推千年,鮮有能比者……”

    “朝廷國都於應天,雲南定則矣,無需對西域……”

    趙晨在底層摸爬滾打,幾次險象環生,見到了太多底層百姓的無奈,控製西域看上去很容易,可一個不慎,如今的察哈爾汗國,勢力很大,兵強馬壯的。

    一旦兩國開戰,無論勝負死的那都是自己的同胞……

    若是今天這個會是在文華殿,麵對一群文官,還有的說,和一群武官說,他們倒不是頭腦簡單,隻是屁股的原因,他們隻會更傾向於用武力,強行推過去,比什麽都強。

    但在地緣政治上,金陵作為國都的大明朝,有沒有西域,都不影響朝廷的安危。

    反倒因為國都在金陵,控製西域的成本,隻會無限上升,單單是一次來回的軍報送達,那都要許久的時間。

    “朕讓你來不是讓你誇讚朕,給朕拍馬屁的,至於你說國都在金陵,它今天在金陵,你又怎麽保證,它會一直在金陵?”

    “答非所問,今天你要是說不明白,就在宮裏一直等到說明白了,在出宮……不過留在宮裏夙夜,要先淨身!”

    朱元璋看似在教訓,威脅趙晨,但他的眼角餘光,卻是在打量著下邊坐著的勳貴們,這些人八層都是淮西出身。

    而他作為皇帝,說的每一句話,都不可能是一句空話,遷都的想法,早就在他腦海中成型了,隻是一直無法付諸行動罷了。

    經過朱標前翻在西安的修繕,整理,萬壽節之後,在經營一年兩載,遷都也就成了可行方案。

    早在很久之前,遷都的事情就是風言風語的在官員中間傳動,今天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直接說出來,也算是他在釋放一個即將可能遷都的信號。

    “陛下要問,那便說了,其實事情很簡單,在嘉峪關,河東四郡囤積糧草,扶持十戶八戶商賈,以朝廷密令的形式,讓他們去察哈爾汗國,大肆購買棉花……”

    “陛下在和察哈爾汗國的使臣交談時,要表現出大明朝糧食多,棉花少的境地,鼓勵他們種植棉花,和關內商賈用棉花換糧食。”

    “三年,五年,最多不過十年時間,整個察哈爾的民眾,畜牧業荒廢,隻要種植棉花,就能換來糧食,換來他們需要的生活物資。”

    “棉花買回來,又可以做成衣物,被褥,乃至火藥棉用於軍事,甚至還有很多很多的其他用途,至於如此經營十數年時間,察哈爾汗國的人,徹底放棄馬背,也未不可。”

    “古往今來很多例子證明,這個方法是可以實踐成功的,但往往很多人都失敗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錯誤的判斷了經營成效,控製力度,以及自身的武備實力。”

    “倘若收複西域,此舉大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用糧食換牛馬羊,換棉花,時機一到,關閉西北大門,察哈爾汗國必將餓殍遍地……”

    說到這裏,趙晨突然停了下來,之前的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這個計策,是不是,會不會,有些太殘忍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