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蒲生氏鄉
字數:6773 加入書籤
9月10日,全軍退回了美濃,織田信長整理了軍中的獎賞事宜之後,決定第二日返回觀音寺城,並讓羽柴秀吉與自己一同去近江,讓他的部隊先開回長濱城,羽柴秀吉沒覺得其中有什麽問題,痛快的答應了,待各位兵團長的兵馬紛紛開拔之後,織田信長在岐阜城的天守閣內召集眾家臣,開始討論佐久間信盛的問題,本來信長的意思是殺了他為老師的兒子報仇,可沒想到一說出口,就反對聲震天,竟然連自己最信任的羽柴秀吉也表示不讚同,信長雖然專橫,可也不能真的完全不顧及家臣的感受,隻好暫時壓下怒火,問道秀吉,“喂,禿鼠,你叫喚的那麽歡幹什麽,你有什麽話就說,為何不能殺了這個臨陣投敵的小人!”秀吉看了看滿臉委屈的佐久間信盛,他自從寫信給武田勝賴之後就被收押,此時已經作為囚徒生存了多日,滿臉泥濘,發髻鬆散,身上的衣服也餿臭破舊,秀吉很不忍心,於是小心的對信長說道,“主公,秀吉並不能原諒任何人背叛主公,也不能原諒臨陣投敵的行為,可秀吉請主公想一想,佐久間大人多年來對本家的貢獻,他和柴田大人,一個長年作為先鋒陷陣殺敵,一個長年作為鐵盾拱衛著大軍的後陣,請主公問問在座的諸位大人,哪一個敢站出來說自己擔當後陣主帥的資曆比佐久間大人還高,佐久間大人被世人稱為‘殿後佐久間’,他與柴田大人的‘進攻柴田’可是各家都懼怕的織田矛與盾啊!如果主公盛怒之下斬首了佐久間大人,那豈不是白白折掉自己的臂膀,讓敵人拍手稱快麽!”羽柴秀吉初時點了一句不原諒臨陣叛變的人,後來就開始陳述佐久間信盛的功績,壓根不提他和武田勝賴的事情,其實這就是暗示織田信長,家臣們不是傻瓜,他們都已經知道織田信長陣前責罰佐久間信盛的事情了,這明明是看他不順眼,逼反他,若是這樣都叫織田信長得逞,乘機處死大將,要讓多少家臣寒心啊!
織田信長聽罷冷笑了一聲,他指著佐久間信盛說道,“殿後?好啊!那咱們問問他,當年三方原大戰,他殿後到哪裏去了!我三千好兒郎全數戰死,隻有他厚著臉皮回家來,真是讓世人好一陣恥笑我織田家的大將們啊!”讓秀吉一逼,信長終於把實話說出來了,原來他還是對當年佐久間信盛放棄平手政秀不救耿耿於懷,這話一出,立刻眾人失言,就連秀吉都不好為信盛開脫了。這樣尷尬了片刻後,柴田勝家終於放棄了高傲的自尊,用手輕輕的拉了拉他身邊的蒲生氏鄉,蒲生氏鄉是當初平手政秀救出來的,若是他能為佐久間信盛說幾句好話,那說不定這個和柴田勝家一起服侍織田多年的老將才能有活命的希望。
蒲生氏鄉這位年僅十六的小將,是當年和其父蒲生賢秀於觀音寺城一役後投降織田家的,氏鄉十三歲時,父親將其作為蒲生家的人質送到岐阜城,信長見到氏鄉竟然很是喜歡,還當眾稱讚他雙目有神絕非常人,並且將自己最小的女兒冬姬許配給了氏鄉,此後氏鄉一直在信長身邊侍奉,雖然年僅十三歲,但信長一談到戰爭方麵的話題,氏鄉都會專心聆聽,甚至有時到了深夜還不斷向前輩們討教,信長曾指著他說,這就是我子信忠的源九郎,可見重視之程度。後來有一次稻葉一鐵到岐阜城述職,看到氏鄉的樣子,他曾低聲對安藤守就感慨道,“蒲生家沒人比他更優秀,如果將來他不是優秀的武士,那其他人更不可能是。”事情的發展也與稻葉一鐵判斷的一樣,氏鄉在十四歲初陣時,便親手砍下了敵將首級,此後更是轉戰四方威名遠播,短短兩年就建立軍功無數,因為他資曆淺,沒有封地,所以隻有織田信長撥給的三百親兵,為了利用好這三百人,氏鄉和當年的孟昭德一樣,都是主力發展騎兵,將這三百人發展成了三百鐵騎,並善用突襲,出其不意的破敵中樞,其用兵手法和當年漢朝霍去病神似,所以年紀輕輕現在已經成為列席家臣,祿米享受部將待遇,要知道,被信長寵幸,貼身母衣眾出身的前田利家二十一歲才當上侍大將!
懷揣著信長給予的萬千寵愛,蒲生氏鄉覺得自己該說話了,不過他的打算可遠遠沒有這麽簡單,他知道,柴田勝家和佐久間信盛雖然日漸失寵,卻在軍中還有無比的威望,自己說話不一定拉攏兩位大臣,可自己若一個字不說,則一定會得罪家中老臣,蒲生氏鄉是一個野心和權力欲極重的人,他非常善於結交和吸納,所以虧本的事情他不會做的。想到這,蒲生氏鄉突然站起身來,走到議事廳的中央,單膝跪地,將發髻解開,卸下腰刀,低頭對信長說道,“主公,鶴千代乃是該死之人,懲罰佐久間大人之前,請先問罪鶴千代!”信長聽罷甚是驚奇,可火氣不知怎的突然消去了許多,他高聲問道,“氏鄉這是什麽話,你有何罪!”蒲生氏鄉硬是在嗓子裏擠出些許哽咽,痛苦的答道,“當初三方原之戰,鶴千代奉命去侍奉幾位大人左右,學習軍事,逆境之下其實早就知道此戰不能得勝,固守才是上策,可是因為怕德川大人責罰,所以沒有出頭說話,結果兩軍齊發野戰,果然敗於騎兵之手。這是鶴千代在家國大義麵前選擇了偷生的恥辱行為,若是當初鶴千代勇敢一些,能夠指出德川大人的不是,那麽就不會有今天的結局,也不會有平手大人為我犧牲了性命!當初本來想一起戰死算了,可佐久間信盛大人勸我,說咱們要是都輕易死了,那誰來保護主公,那乘勝進兵的武田信玄誰來阻擋,隻能拚了名譽不要,也要趕回家去,待罪為主公和武田決一死戰!當時鶴千代是聽了這個,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沒想到...沒想到今日卻要送別佐久間大人,鶴千代才知道這是死罪啊,所以請主公你一同治罪!”說罷蒲生氏鄉整個人伏倒在地,泣不成聲,等待信長裁決。
邊上的羽柴秀吉聽罷真是又驚又喜,喜的是蒲生氏鄉明白的暗示當初之戰是德川家康獨斷專行,織田軍無法抗拒,這才全軍覆滅,佐久間等人的脫逃其實是為了保存實力,驚得是這個年僅十六的小子竟然敢當眾說出破壞兩家關係的話來,他的膽子要多大啊,而且說得恰到好處,所有人都會以為他是不得已才說出,為了保護佐久間信盛的性命,誰都不會懷疑他是借機挑唆,除去一個織田家的潛在敵人!越想越恐怖的羽柴秀吉眯起了雙眼,狠狠的盯著這個小將,自己苦勸信長不得法,他卻三言兩語切中要害的恥辱也一時間湧上心頭,痛哭背後秀吉已經看到了這個小子的智謀和權術,他不由渾身顫抖,沒想到身邊還隱藏著這樣厲害的人物!
信長被蒲生氏鄉這麽一說,火氣算是漸漸消除沒了,倒不是真的被個十多歲的小娃娃說的就不再記恨佐久間信盛,而是他說的恰到好處,是一個很合適的台階,自己一時間不能硬拆,信長內心掙紮了片刻之後,終於歎了口氣,幽幽問道,“信盛啊,當初你真的是這麽說的麽!”佐久間信盛一聽,趕緊跪倒痛哭流涕,頭磕的咣咣直響,扯著嗓子喊道,“屬下愧對主公啊!屬下愧對主公啊!隻恨不能戰死沙場,為主公盡忠,為織田家盡忠啊!”丹羽長秀見信長心軟了,趕緊乘熱打鐵,也匍匐前進了幾步,大聲對信長說道,“主公,長筱合戰之前,我奉命去接替佐久間大人的營房,他那時候剛剛受了責罰,可還是怕不能完成主公交給的任務,帶著血光著膀子在和士卒們搭建木柵欄呢,這是長秀親眼所見啊,主公!求求你繞過佐久間大人這一回吧!”說罷也嗚嗚的哭出聲來,眾臣一見,趕緊都齊齊跪倒,高呼主公開恩。信長見了,真的就不好再說什麽了,隻能最後問道信盛,“信盛啊,你既然這樣拚命的幹活,不在乎信長處罰了你,為何還要通敵武田勝賴啊,是打算拋棄信長麽!”佐久間信盛知道自己不會死了,現在隻差最後一道關口,趕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道,“嗚嗚嗚...主公啊...能侍奉您是我信盛多少輩修出來的福分啊,可是我給您丟人了,我不是要拋棄主公,是我沒臉在家裏待下去了,所以我打算修好木柵欄之後就離開本家,是...是因為我不配再做織田家的家臣了啊...嗚嗚嗚...若不是臨陣折將有損士氣,我...我恨不得切腹報效主公啊...”這話說的,太有才華了,原來是給信長丟人了,不好意思待在這了,而不是打算背叛,一下子就拉開了差距,從一個叛徒變成了一個最最忠心的忠臣,這出戲算是讓佐久間信盛演活了,織田信長終於無法開口責罰了,於是當場宣布,佐久間信盛通敵純熟謠傳,乃是誘敵詐降,不做任何處罰,並任命為織田信雄的佐政,伊勢伊賀兵團的副兵團長,真是喜從天降,因禍得福!
這樣宣判之後,眾臣都心滿意足,信長也笑了笑,算是化解了一段危機,於是他揮了揮手,讓眾臣可以散去了,大家立刻向信長行禮,一個個有序的退出了天守閣。眾臣走後,織田信長意味深長的玩弄著手邊的一個茶碗,漫不經心的對侍奉左右的織田信忠說道,“家督啊,你對這個事情有什麽看法麽?”信忠多年來早習慣了父親的獨斷專行,從來不敢妄加評論,聽父親問自己,隻能唯唯諾諾的答道,“父親大人判得對,兒子還要學習。”信長聽罷很是不滿,哼了一聲,“你不要什麽都對對對,要有自己的見解,不然我百年之後織田家當如何,信長十五歲的時候就敢和父親叫板(還敢和父親兵戈相見),你要學習這一點,凡事要有自己的主意!”信忠聽罷誠惶誠恐,忙伏低身子說道父親教訓的是,然後小心的補充道,“父親大人這是給下臣做出寬宏大量的態度來,好讓眾臣更好的效忠父親大人。”信長搖了搖頭,將茶碗重重的放在小幾上,方才低聲說道,“家中的武將分為三代,第一代是資曆重的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他們,我在,他們不敢如何,我不在了,也有禿鼠,利家他們製衡,可若是勝家他們早去,家中輪到第二代執掌軍權了,誰去製衡他們啊,就需要第三代人了!我這是在為你將來的股肱之臣製造威望啊!假以時日,蒲生氏鄉將是你的得力助手,他的本事足以壓製住秀吉和利家的!家督啊,你一定要記住,為人主者關鍵在於看人和馭人,你懂得了麽?”織田信忠忙伏低答道,“兒明白了。”
信長嗯了一聲,又把那個茶碗拾了起來,說道,“這個真的是你姑姑的東西啊,當年是信長親手做給她的,她和秋山信友苟合,我是想當做沒看見的,沒想到她恬不知恥,還敢把這個拿來給我,以為他們一路被人刻薄是壞事,還要提醒我她是我的姑姑...”說到這,信長突然將茶碗狠狠的擲了出去,大聲的喝道,“這樣的女人,家督說當如何處置啊!”織田信忠聽罷嚇得大汗淋漓,讓自己處置父上的親姑姑,自己的姑奶奶,自己有幾個腦袋啊,趕緊跪倒磕頭說不知道,信長哼了一聲,呼的站起身來,快步向外走去,一邊走一邊大聲的說道,“通敵叛國,和秋山信友苟合,與公與私都是死罪!傳令處逆磔刑!”信忠聽罷連大氣都不敢喘了,隻能整個人伏倒在地上,直到信長的腳步遠去了,他才慢慢坐直了身子,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第二日,秋山信友和豔夫人(信長的姑姑)果然被綁縛刑場,宣布了十五條大罪,處以逆磔刑。豔夫人無論如何想不到自己隻是好心提醒信長,讓他能對自己和信友好一點,卻惹來了殺身大禍,而且還是如此重的刑責,死不瞑目的豔夫人,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仍是詛咒之聲不斷,她怨恨將自己視為垃圾,見死不救(如果信長直接援救岩村城,豔夫人就不會被迫嫁人),甚至還殘忍無情的處死自己的侄兒信長。她臨死前哭叫著說了這麽樣的一段話,“像這種殘忍而沒有情理的事情,就算我原諒信長,上天也不會原諒他!你們看好!因果是循環不停的,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嚐到最痛苦的死法啊!上蒼會懲罰這個沒有人情的畜生的!”自秋山信友之後又三年,在信濃國平叛的高阪昌信積勞成疾,夜夜咳血,終於撒手人寰,至此,武田信玄為了武田家積攢下來的所有能臣武將全數歸西,武田家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覆滅!
處死了秋山信友之後,織田信長再待在美濃已經索然無味,他下令擇日西歸觀音寺城,並命令蒲生氏鄉先行打點,蒲生氏鄉得令後,立刻點起親兵一百人西進近江,順道拜訪家中紅人羽柴秀吉大人。待他趕到了長濱城,正好羽柴秀吉不在,去伊勢國監督修造碎石路的工程了,百般無聊的他便自己在城下閑逛,正巧碰上細川藤孝東去美濃找家督織田信忠述職,兩人偶然碰上就坐在樹下聊起天來。蒲生氏鄉除了精通兵法和武藝之外,對和歌,佛理,甚至茶道都頗多見解,和京都大儒出身的藤孝一聊,竟然很是投機,一個時辰了兩人還沒有停下的意思。兩人正說得高興的時候,蒲生氏鄉的陪臣綿利八右衛門正好押送著行李趕到,他見了兩位大人,忙鞠躬後說道,“羽柴大人傳信說,今日無法趕回長濱了,若是二位大人願意,可暫居數日,等他回來招待。”蒲生氏鄉聽罷想了想,對細川藤孝說道,“細川大人,氏鄉還要為主公先行打點,本來以為今日能和羽柴大人會麵相談,現在看來隻好另找機會了,請恕在下無禮,氏鄉就不等了,要先行告辭。”細川藤孝笑笑道,“正事要緊,蒲生大人無須客氣,到時我自會向羽柴大人轉達你的意思,還請路上小心。”說罷蒲生氏鄉就起身告辭,綿利八右衛門見了,忙將行李車撩開一塊,讓大人坐上去,這樣就把蒲生家的家傳寶甲佐佐木鎧露了出來,這件盔甲乃是名師吾信所製,原來南北戰爭之時,有些南軍的武士槍法純熟,善於在兩軍交戰的時候用長槍順著鎧甲胸口精鐵條的縫隙內刺進去,取敵人的性命,所以吾信特意打造了這副內外兩層薄精鐵條,中間夾心熟牛皮的寶甲,這樣鎧甲的胸前雖然也是一道道的縫隙,卻長槍再也紮不進去了,正好破掉善用此槍術的武士,因為這種槍法叫做“佐佐木刺”,所以這副盔甲叫做“佐佐木鎧”。
細川藤孝身邊的一位小童見了,立刻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指著說道,“好漂亮的鎧甲啊,父親大人,給我好麽?”細川藤孝忙嗬斥道,“不得胡言,這是人家的東西!”那小童聽罷想了想,從懷中掏出一塊軟糖來說道,“我用我的和他換好麽,父親大人,你們不都有好多件鎧甲了麽,熊千代還一件都沒有呢!”蒲生氏鄉看著這位胖乎乎的小男孩,哈哈笑道,“是啊,是啊,早晚都是要為了本家效力的,沒有一身盔甲怎麽行,細川大人,這是您的公子麽?”細川藤孝不好意思的答道,“是啊,這是藤孝的嫡子熊千代(細川忠興),不好意思啊,都是阿督平日裏太寵愛他了,現在沒有禮數的很,我是特意帶他出來曆練曆練的,蒲生大人,若是...若是不麻煩的話,藤孝懇請蒲生大人用你這副盔甲換我的翻金鑲花色色威如何?”蒲生氏鄉聽罷擺擺手道,“不必,氏鄉豈是坐地還價的人,小公子看上我的盔甲,我就用這軟糖換了,如何?”細川藤孝聽罷忙說這怎麽好意思呢,蒲生氏鄉卻不理會,一邊說不打緊,一邊將盔甲從車上搬了下來,細川熊千代見了,高興的上下亂蹦,可一邊的綿利八右衛門實在看不下去了,忙稍微大聲點的提醒道,“大人,這是您家傳的佐佐木鎧,你怎麽能...”細川藤孝一聽嚇了一跳,忙指著鎧甲問道,“這就是傳聞蒲生家的千金之鎧佐佐木?藤孝還以為隻是蒲生大人平日穿著的戰甲呢,那萬萬不能要,絕對不能換的,藤孝還想用自己的配甲來換,實在丟人啊!”說罷用雙手抵在蒲生氏鄉腕上,說甚麽也要蒲生氏鄉將盔甲放回車裏去。
蒲生氏鄉見了很不高興,大聲的嗬斥綿利八右衛門道,“你懂什麽,大丈夫言而有信,既然說出口了就不能悔改!你亂插什麽嘴!”綿利八右衛門聽罷,隻好委屈的退回車邊,不敢再說話了。細川藤孝見狀猛跺腳說道,“蒲生大人,你聽藤孝說,這件寶甲價值千金,乃舊時名家吾信大師所做,蒲生家世代相傳,對您乃是一種追思之物啊!藤孝的兒子不過八九歲的小娃娃,豈能佩戴這樣的寶甲,方才我是不知,不然一定盡力阻攔了,若是蒲生大人你不想言而無信,車中你平日所配戰甲和我子兌換一套可否,這樣也足見蒲生大人信義了啊!”可蒲生氏鄉聽罷卻搖搖頭說道,“細川大人此話差矣,如果失去信義何以為人?信義乃在天地,非你我可欺,若今日用其他的鎧甲代替蒙混過關,氏鄉該如何麵對自己的良心?再珍貴的傳家寶又如何,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送出!”說罷氏鄉執意的將佐佐木寶鎧送給了細川熊千代,並親自為他佩戴好了,小熊千代穿著比自己胖一個人還多的盔甲淅瀝嘩啦來回跑動,盔甲的下擺拖到地上,才一會就沾上了許多塵土,看得細川藤孝好不心疼,忙說還是脫下來算了,蒲生氏鄉哈哈笑道,“若是等熊千代大了再穿也行,反正已經是熊千代的了,氏鄉不管,細川大人,就此告辭,氏鄉要動身了!”說罷撿起小熊千代放在石墩上的一粒軟糖,扔進了嘴裏,翻身上了車,在車上和細川藤孝施了一禮,揚長而去。看著蒲生車隊漸漸遠去,細川藤孝感慨的對身邊的侍從說道,“蒲生氏鄉不僅文武雙全,還頗有其父之風,重信守義真是天下人的楷模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