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賄賂退兵定信濃

字數:8815   加入書籤

A+A-




    山下政文離開軍營之後,讓五十名家兵換成腳夫的裝束,從增田長盛那裏取來了多年珍藏的五千兩黃金,裝了二十車直奔上田城而去。從葛山城啟程,經過旭山城和善光寺防線就是武田家的領地了,到長阪長閑駐守的上田城之前還要經過海津城和葛尾城,其中海津城乃是高阪昌信家臣一條兼勝,板恒信友駐紮,兵馬不過一千,麵對孟昭德的五千人馬他們曾數次上書長阪長閑請求救兵,可長阪長閑執著打算以逸待勞,用高城厚瓦擋住孟昭德的大軍,所以拒絕援助,這樣數日之後,兩人對長阪長閑就生出了嫌隙,守衛也鬆垮了許多。山下政文抵達海津城附近後,仔細觀察了當地的地形,最後拿出自己的存款來,賄賂了當地的豪族高梨氏一支,在他們的幫助下從山中穿過了海津城。

    出了海津城的範圍後,山下政文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他本來打算故技重施,再賄賂一次當地的豪族,可是當地人對高阪昌信敬若神明,一聽說山下政文是孟昭德的部下,立刻扣押了他,並連人帶車都送到了葛尾城(竟然不貪財)。山下政文作為孟昭德最得意的軍師之一立刻得到了高阪昌信的召見,心懷惴惴的山下政文隨兩名武士步入葛尾城本丸,他倒不是怕死,隻是擔心完不成孟昭德交付的任務,那麽自己的橫死一定會激怒孟昭德,萬一孟昭德做出傻事來,上杉家和孟家的命運就危險了!

    山下政文被押到本丸禦殿外後,等了一刻鍾左右,裏麵才傳來一個微弱的聲音,讓他進去,山下政文深深的呼吸了一次,小步走進居室。隻見寬大的居室之內門窗緊閉,沒有燭火,也沒有小姓伺候,山下政文一陣遲疑,立刻有一個聲音響起,“近前來。”山下政文聽出是個男聲,估計應該是高阪昌信,忙摸索著往前走,走了大概二十步腳尖就碰到了一個突起的物件,按照東國的室內布局,這該是臥榻底下的墊榻榻米,一般是臥榻的兩倍大,用於隔開大名和家臣,也就是說這片高出地麵一指的榻榻米就是主仆之間的最近距離,隻要你是家臣,就永遠不能伸腳邁上這片榻榻米,除非是打算造反了。山下政文估計是這樣,忙收住腳步,站在原地說道,“孟軍使者山下政文參見高阪昌信大人。”

    山下政文說罷,黑暗處就響起一個男人的鼻音,嗯了一聲後才傳來一句話,“你左邊一臂是銅燈台,小心扶住,點上。”山下政文忙照命令做,從懷裏取出火折子,掰開吹著了去找燈台,果然在左側一臂,不多不少,山下政文不由欽佩高阪昌信的耳力,他點上油燈之後,方才吹滅火折放回懷裏,然後借著火光觀瞧高阪昌信。火光之下高阪昌信身穿淡藍色和服,側臥在榻上,才看了他一眼的山下政文就愣住了,他從來沒見過任何一個人比高阪昌信此時還慘的,如果不是武士押解,兵馬林立,誰也不會想到這是武田二十四將僅存的數人之一,武田家的武將之首,文武雙全的高阪昌信大人,一定會以為他是哪個井底下生活了數十年才撈上來的佝僂病患者呢,原來此時的高阪昌信頭發全都掉光了,露出了比一般人更加白皙甚至病態的膚色,他臉頰消瘦,長須鬆散,兩隻手無力的搭在胸前的床麵上,十指好似骷骨外露一般,竟然看不到一絲肌肉,山下政文從來不是個大膽的人,而且在京都看多了怪談,最怕鬼神,他立刻哆嗦了一下,要不是謹記本家的使命,隻怕早就不顧體統的叫出身了。

    高阪昌信就著火光看到了山下政文的表情,他苦笑一聲,微微挪動了一下身體,有氣無力的說道,“怎麽樣,看到你即將對決的武士是這個樣子,你覺得必勝了吧。”山下政文委婉的答道,“名將之才在於運籌,唐人南朝時期白馬將軍陳慶之文弱不能騎馬,臂力不足以開童弓,可三千兵馬自南向北無人能敵,殺敗敵軍二十萬上下,向來被我家主公孟昭德大人所崇敬,久聞高阪大人也是用兵高手,這和區區小病有何關係?”高阪昌信聽罷似乎想笑,可是努力了半天也隻是咳嗽了幾聲,他喘了幾口粗氣後,勉強說道,“你不愧是孟昭德手下的智囊,他倚重的左右臂,說話得體啊,昌信時間不多了,希望山下大人對我問的問題能如實回答。”山下政文忙說一定,於是高阪昌信問道,“你們此番是要滅掉本家麽?”山下政文搖搖頭道,“不是,我家大人的義兄謙信公不幸病逝,軍前立二公子顯景為新任家督,大公子景虎不服,興兵造反,本來是自家之事,可是你家大人武田勝賴忘恩負義,他不顧我家大人和謙信公多年不曾攻伐信濃,竟然起兵襄助叛亂,這是卑鄙行為,所以我們此番是來拒敵,並非侵略。”高阪昌信就知道山下政文會這麽說,他遲疑了一會後問道,“是我家大人不對,可惜我勸不住他,昌信再問你,你是去和長阪長閑求和的麽?”

    山下政文明白,這是真正的忠臣,都病重的要死了還惦記著本家的安危,山下政文實在不忍心瞞他,如實答道,“長阪長閑大人打算為了私欲用兵,殘害無辜的甲斐百姓,這是不對的,我家大人有好生之德,所以拿出自己積攢十餘年的黃金,打算買通長阪長閑大人,用黃金換取和平,讓他退兵,所以我們並非求和,乃是用錢來買武田百姓的性命。”高阪昌信聽罷好像很激動,兩隻手顫抖著往前伸了一下,可片刻後就放棄了,他緩緩說道,“我早知道他不會放過昌幸...我再問你,如果信濃給了你們孟昭德大人,你們能保證罷兵言和,從此不和本家為敵,還要一起對抗織田家麽?”山下政文忙說道,“織田信長將他的天下分成六塊,其中越前就是柴田勝家的兵團,雖然我家大人和謙信公曾一戰挫敗他,但並沒有最後殲滅,所以光柴田勝家就還有上萬兵馬甚至兩萬兵馬足以一戰,現在勝家已經拿下加賀,下一步一定是能登和越中,這都是我上杉家的領地,所以不管是否與武田罷兵言和,我們一定會堅決的和織田氏作戰,直到分出勝負。”這話說的合情合理,高阪昌信隻能買賬,他猶豫了一會後,用盡全身力氣說道,“我是沒有機會再勸說攝政了,隻希望山下大人能把昌信的意思轉達給孟大人,越後信濃甲斐連成一線,是依靠一麵群山抵禦西麵敵人的,所以一家倒了另一家也不會長久,我希望他能原諒我家攝政的愚蠢,為了甲斐的百姓和攝政達成諒解,兩家向從前一樣,一起抵禦信長,最起碼相安無事,不要在信長興兵之前就耗盡自家的實力。”

    如果此事高阪昌信是坐在中軍大帳,身邊武士林立的時候說的,那山下政文肯定已經激動的笑出來了,偏偏他不是,現在的高阪昌信隻是一個半死不活連刀都拿不起來的廢人了,他說的道理山下政文都愛聽,可是他左右不了大局啊,武田家是一心要開戰,他怎麽能阻止呢,在不能阻止的情況下,他憑甚麽讓山下政文單方麵保證,讓孟昭德罷手呢。懷揣這個疑問的山下政文委婉的問道高阪昌信,“高阪大人的遠見政文認同,您的提議我也很想轉達我家大人,可是不知道長阪長閑大人是否能同意呢,若是他執意進兵,難道除卻高阪大人您的三千人馬,剩下的七千大軍就可以不記了麽,我們退了,他們若是乘勝進入越後怎麽辦?”高阪昌信雖然病重,可心裏還是明鏡一樣的,他能說出這個提議,就料到了山下政文會要求一些保證,或者說誠意,於是政文問完,他就立刻答道,“我身邊有一封信,是我寫給一條兼勝和板恒信友的,本來要找個人交給他們,現在就拜托你山下大人了,我的貼身小姓春丸他們是認識的,我讓他和你一起去,信的內容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是讓他們放棄城防,假裝不敵然後退兵的,至於我這裏,昌信估計沒有幾日了,等我死後,我的家臣也會依照我寫好的遺囑退回甲斐,你可以和孟大人說,高阪昌信是不願意和他交戰的,我不想我們的敵人看著我們拚盡實力,他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接替城防,這就是昌信講和的誠意。至於讓長阪長閑退兵,你見到他後不如如實相告,他就算會擔心一仗不打就退兵遭到武田勝賴的責罰,那麽知道我將死他就不會再猶豫了,我了解他,他可以收下黃金,然後怪罪給我,說是我貽誤戰機,讓孟軍殺到了城下,然後他引敗兵執意講和,才保住了甲斐的安全,這一類的話他說的出來。有我墊背他一定會答應講和的,至於昌幸...我和幸隆大人一生不合,隻能希望孟大人給個麵子,讓我為他的子嗣做些什麽了,昌幸是真田家最後的支柱,我們的三角軍陣破掉兩角,他就獨力難支了,這樣北信濃隻有戶石城和小諸城兩城,自保足以,攻伐不足,還請到時候山下大人在孟大人麵前說幾句好話,就放過他,自此罷兵吧。”

    說完高阪昌信哼了幾聲,似乎是打算移動身體發出的響動,山下政文知道他是想去拿信,可又動不了,隻能猶豫片刻後,大著膽子伸出手越過高阪昌信的頭頂,夠到了那封信,然後收了回來,政文把信件小心的踹到懷裏後看著昌信,隻見昌信並沒有惱火,於是他鄭重的承諾道,“高阪大人說的政文都記住了,請放心,我一定轉達我家主公,孟大人乃是天下少有的仁厚之主,一定會同意高阪大人的建議的,”高阪昌信沒想到山下政文這樣豁達,難道真的物以類聚,上杉謙信身邊的都是一些看往事如過眼雲煙,從不記仇的真好漢麽,昌信這才真正鬆了口氣,相信孟家不會一直糾結於多年前兩家連番的大戰和各自死傷的將領,是願意延續上杉謙信單方麵對武田氏許下的永不開戰的諾言的。高阪昌信最後說了一句,讓春丸跟你走,他會讓城兵解禁你的貨物後就不再吭聲了,而身邊的紙門拉開,一個看著七八歲的小孩子走了進來,山下政文猜他就是春丸,兩人見了個禮,小孩子很有規矩的引著山下政文往外麵走去,離開了禦殿。到了城下,這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果然好使,一說話就提出了山下政文的二十車黃金,政文點齊五十名自己的親兵,和春丸坐在一輛車上離開了葛尾城,直奔長阪長閑所在的上田城而去。

    長阪長閑其實活得很委屈,他自幼也是苦讀經書,參驗佛理,和眾位文豪能臣頗有交際的,唯一的缺點是他家境貧寒,不如高阪昌信,山縣昌景那樣一出身就是武田信玄的小姓,後來卓拔為近臣,又成統軍大將,他的大將之旅是自己一步步奮鬥上來的,所以到最後難免落下一個排擠舊臣,打壓豪門得惡名。不過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一家統共就那些兵馬那些土地,不是你來就是我來,憑甚麽人家占住位置就是名正言順,自己把人家頂掉就變成草雞占雀台呢,懷揣著這種鬱悶,長阪長閑很是奮發圖強,總打算做些事情給天下人看看,證明自己的實力,可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他出力的幾年裏,武田家連遭變數,先是大將紛紛病逝,後來長筱合戰更是斷送了家中全部的騎兵存貨,這本來是家道中落,不可避免之相,但長阪長閑這種精於算計的人心裏清楚,百年後的曆史書上一定會把武田的沒落歸結於他,一時間武田家最炙手可熱位高權重的能臣心情低潮,三五日不願見人。

    又一日,長阪長閑正自己寫字抒發鬱悶,突報山下政文求見,這個孟家最受信賴的軍師來訪,長阪長閑隱約的感到好事近了,兩軍對弈來的不是刀槍而是使臣,這說明對方有言和之意啊,大喜過望的長阪長閑立刻讓人帶山下政文進帳,自己則端坐帥位,擺出一副正氣的樣子。山下政文心中雖然知道武田三角已經有一角崩塌,可對於長阪長閑還是不敢輕視,因為此人心狠無恥,屬於小人一類,所謂君子易犯,小人難防,山下政文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讓長閑惦記上自己或者孟軍的。兩人相見之後,山下政文標準的行了個大禮,然後雙手自然下垂,好似個年幼的學生聽老師講課一樣,略帶激動的看著長阪長閑,這樣的態度讓長阪長閑很是高興,他在家中數年,待遇隻怕和武田勝賴一樣,甚至還要差很多,被人唾罵,被人詛咒,可偏偏戰場之上,應該勢同水火的敵軍使臣這樣尊敬自己,長阪長閑不由對孟軍多了一絲喜愛。“敢問孟家第一軍師山下政文大人來此作甚,是不是給孟昭德當說客,求和來了?”

    山下政文微微一笑,取出懷中禮單,小心的雙手遞了上去,待一名侍者接過之後方才答道,“武田家自先主公信玄大人去後,一直是長阪大人力挽狂瀾,將紛亂的家事和幾乎敗亡的財政治理的起死回生,我家大人廣攬天下英才,長恨沒有機會和長阪大人這樣的雄才一會,所以政文此番來第一個目的乃是見見長阪大人,看看武田中流砥柱是何等英雄。”這話說得,簡直比什麽都受用,被自己的手下人不服和頂撞了多年的長阪長閑終於受到了認可,而且還是天下奇才的孟昭德,他不免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一時間侍者遞過來的禮單都忘了看了,接著問道,“那還有第二件事情咯?”山下政文點點頭道,“當然瞞不過長阪大人,我家大人久聞長阪大人乃是算賬天下第一的人物,沒有一絲一毫的紕漏能從您的眼皮下溜走,所以此番特意來和長阪長閑大人做個交易。”長阪長閑這才想到看看禮單,一邊聽政文說一邊翻開書劄,隻見裏麵隻有響當當一句話“黃金五千兩”,長阪長閑簡直不敢相信,眼睛瞪得和銅鈴一樣大,嘴裏都結巴起來了,“這...這...這是給我的...太客氣了,太客氣了!山下大人,你快坐啊!”說罷讓人給山下政文搬來一把椅子,山下政文謝過之後方才坐下。

    政文看長阪長閑欣喜,忙繼續說道,“看來長阪大人願意和我家大人談談這件交易了,其實很簡單,我們想用這五千兩黃金從長阪大人手中買到北信濃一直以來的無主之地,和長阪大人手下幾畝貧瘠的農田而已。”長阪長閑聽罷心中咯噔一下,喜悅感也被衝散了許多,他看到黃金的第一反應,以為孟昭德要的就是長阪長閑退兵,自己也退兵,好回去交差,沒想到自己隻猜對了一半,原來孟昭德想讓自己退兵,而他進兵,這不是明擺著把自己當傻子麽!長阪長閑又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禮單,五千兩啊,這是整整五千兩啊!不要就太可惜了,可要了隻怕腦袋就沒了,若不是五千兩黃金的麵子,長阪長閑真像直接宰了山下政文,可現在等同於一國的財富在麵前,長阪長閑還是決定商量商量,他委婉的拒絕道,“我手裏那幾塊土地不值錢,你家孟大人要是喜歡就拿去好了,可偏偏那幾塊土地是主上所賜,我不敢自己轉贈啊,若是孟昭德大人同意咱們兩家各自退兵,將來我願意想法子再行運作,放心,我長阪長閑絕不會食言的,畢竟這黃金收了的話,我也要講信用的。”山下政文就知道長阪長閑頂多能接受兩家各自罷兵,不會接受割讓北信濃的,他耐心的對長阪長閑解釋道,“長阪大人,其實我家大人已經為您想過這點了,若是我們拿下幾塊土地,看似沒什麽大礙,可有些居心叵測之人一定會說您喪失國土什麽的,這樣對您不利,我們不會做的。”

    長阪長閑聽罷非常好奇,難道孟昭德還有法子能堵住悠悠眾口麽,按照長阪長閑的聰慧,他當然明白此番交割土地的關鍵在於流言蜚語,隻要能控製住別人對自己的詆毀,北信濃孟昭德已經占據的那幾塊地不要真不可惜,信濃國向來民風彪悍,豪族天不怕地不怕,信玄和謙信這樣的龍虎大名都要一生十數次的征伐,現在家中財政困難,哪有餘力向先人那樣一次次的掃平叛亂,所以若能把這個包袱丟給上杉家,其實倒是好事,更何況還有五千兩黃金呢!於是他笑著問道,“你既然把話說得這麽明白,長閑倒真想聽聽孟昭德大人對於家中對我的詆毀,有何良策了?”山下政文胸有成竹的答道,“政文不才,願意從三個方麵為長阪大人解惑,情義理,先說情,我上杉家發生內亂,現在已經將將平定,可是其過程中北信濃邊界豪族不安分守紀,反而支持叛軍,我們出兵討伐鎮壓,乃合情之舉,且我兵鋒所指,是川中島一線,為當初信玄公和我家謙信公劃定的疆域,並非侵略並吞。至於往南方推移的幾個小城,這都是信玄公去世後獨立的豪族據點,並非武田所有,我軍占領其,也合情誼!再說義,我家大人和謙信公為生死兄弟,謙信公曾經立誓,絕不和武田動兵,此番雖然武田家興兵討伐,可我家大人緊守不戰,隻想到用重金買和,這就是遵循他義兄之言,真義薄雲天啊!最後說理,織田信長其人善用權術,看他吞並朝倉,淺井,都是一麵出兵一麵勸誘家臣,許多意誌不夠堅定的城主臨陣倒戈,所以才造成陣線崩塌,如今我家大人出兵信濃,就是想建立上杉,孟家,武田三線聯合,銅牆鐵壁一樣,讓織田信長無從下手,謙信公和信玄公都是因為討伐織田氏而亡,我家大人更是被織田信長罷黜,三家都不可能對信長低頭,所以若你我兩家交兵,長阪大人拿下信濃又如何,不還要回去甲斐麽,甲斐能留下可信任的人鎮守麽,將來織田興兵,一定還會想法瓦解信濃的城主,一旦成功,上杉家和武田家兩翼崩塌,此乃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下策,隻有我家大人親自鎮守北信濃,南北呼應,一家有難另一家可以朝發夕至,才是上策,才是合理之舉!如此情義理三麵,都看得出武田上杉兩家和為上策,戰為下策,所以長阪大人若能退兵,乃大雄心大戰略也!”

    長阪長閑聽罷,有些張目結舌,這個山下政文真名不虛傳啊,舌辯之才聞所未聞,隻把他的解釋照搬下來給勝賴看,就一定能準許退兵無疑,可高阪昌信怎麽辦,孟昭德已經占領的名義上屬於真田家的領土怎麽辦,這兩個家中人緣甚好的大將能同意退兵麽?不敢保證的長阪長閑隻好把這個疑慮說出,“山下大人果然高才,長閑佩服,可是想來山下大人你也知道,我家此番用兵乃是三足鼎立,互相製衡,我這一支兵馬就算退了又如何,隻怕高阪大人不願退兵,另有真田氏雄兵窺視信濃領土,萬一我退了而他們擅自用兵,不敵你家孟大人的話,豈不是家中要指責我臨陣退逃,導致損兵折將麽?”山下政文要是沒見過高阪昌信恐怕此時還真沒主意,可已經拿到高阪昌信這支王牌了,山下政文就鎮定多了,他立刻答道,“實不相瞞,我家大人最願意交往的武田氏諸將中,就是長阪大人您,我家大人是不會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提出讓您為難的意見的,在見您之前,我們已經擅自做主,為您說動了高阪大人,高阪大人已經同意退兵了,並且打算割讓他鎮下的所有土地和城池,以示議和之意!”

    “真的!?”長阪長閑聽罷山下政文所說,第一個反應不是可以割地退兵了,而是五千兩黃金終於能踏踏實實的吃掉了,他喜悅之色湧上臉頰,大聲的問道,“請問山下大人如何說動高阪大人的?”山下政文想起高阪昌信的囑托,隻好略帶不忍的答道,“高阪大人讓我將他告知在下的話如實轉告長阪大人您,他說他連年操勞軍務,已經油盡燈枯,不日將死,死後他的親兵和部下將全數退回甲斐,把城防空出移交給我軍,至於長阪大人您的部隊,可以等高阪大人去世後,再退回甲斐,然後怪罪高阪大人,就說他指示部下棄城,導致三角之勢崩塌,進兵恐怕不勝。長阪大人您是不想平白損耗軍隊,才無奈退兵,到時候攝政大人不會怪罪您,隻會怪罪高阪大人。至於真田大人,隻要兩角全數撤去,他孤掌難鳴,高阪大人以為他不會和上杉家動兵,隻會龜縮自保,這樣你我兩家就不會有戰事了。”長阪長閑聽罷甚是感動,高聲喚道,“高阪大人!你真是我武田家第一忠臣啊!為了和上山結盟,不惜背上千古罵名,我長閑又怎麽能辜負你的心意呢!”說罷看著山下政文許諾道,“山下大人可以放心,高阪大人是我家一言九鼎之人,我相信他所說是真的,待他去世後,我就退兵返回甲斐,就用您說的三個原因堵住悠悠眾口,若是眾人不服,我願意自己擔當罪責,絕不會栽贓到高阪大人身上,他為了本家操勞而死,我怎麽能忍心他死後被人誹謗呢!”說罷潸然落淚,掩麵哭泣(回家後長阪長閑直接說是因為高阪昌信調度不當,自己為了兩家和睦忍辱退兵,把自己樹立成了逆境中的忠臣,壓根沒提山下政文和他說的三個理由)。

    山下政文見長阪長閑動情,自己也不免難過,哽咽了一陣。半晌後,長阪長閑覺得做戲也做夠了,忙取出紙筆,讓山下政文作為孟家的代表,簽署了兩家和睦條款,約定共同抵禦織田氏,永不交兵,且絕不追究孟昭德大軍已經占領的信濃各城,同時山下政文也保證,信濃國內武田家占據的城池孟家一個不取!簽署完畢後,山下政文立刻命人從山林中推出二十車黃金,送給長阪長閑,長閑高興的圍著車轉圈,山下政文幾次告辭,長阪長閑都沒工夫相送,最後山下政文隻能自己揣起合約,揚長而去。

    離開武田軍領地,山下政文先拜訪了高阪昌信麾下的幾座城池後,便趕回了自家軍陣,此時孟昭德已經在軍營邊上的山中和惠隱院等了數日了,見政文回來,昭德才高興的回營,把淺井兩兄弟介紹給大家認識。山下政文休息了片刻後,方將高阪昌信的苦心給眾人說了,一想到為了武田家嘔心瀝血的高阪昌信很可能死後要身敗名裂,所有人都戚戚然落淚,感歎亂世的無奈。兩軍既然知道早晚要退,便不再動作,如此僵持下去,兩萬大軍都等著高阪昌信一人,這樣一個多月過去了,1572年(元龜三年)6月12日,武田二十四將之首,繼秋山信友和真田幸隆之後,獨立支撐信濃國國政三年的高阪昌信積勞成疾,這位武田信玄最信賴的戰友和愛人終於撒手人寰,鞠躬盡瘁,法號“保雲椿公禪定門憲?院玄?道忠居士”,享年四十六歲。高阪昌信一死,他的部下立刻棄城,按照大人的遺命,分別退回甲斐,孟昭德為高阪昌信大擺法事,憑吊三日後方才進兵,大軍分三路取下了海津城,葛尾城,上田城,並封鎖了戶石城,長阪長閑在得知高阪昌信病逝後,立刻起兵退去,如此,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武田聲援上杉景虎作戰告終結,在沒有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孟昭德大軍占據了北信濃五郡七城,鞏固了上杉家的南陲,將臨時居城設置在海津城的孟昭德一邊為高阪昌信修建忠義塚,一邊遣使回到越後,向徒兒也是新任家督的上杉顯景報告這一消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