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七難八苦好鹿介
字數:6006 加入書籤
果然如藤堂高虎的猜測,織田信長就是琢磨著天下大定,自己不需要東麵有一個德川家康借口為自己守衛國門而慢慢做大其勢了,這條毒計一出,最好的結果就是德川家上下義憤填膺,然後反對自己,自己布置在伊勢國的織田信雄兵團和美濃尾張的織田信忠兵團正好一鼓作氣,估計一年之內就能滅亡德川氏,沒想到家康真的不反抗,痛快的處置了自己的兒子和老婆!深服德川家康氣度的信長隻好無奈的放棄了逼反家康的計劃,轉而進攻西方!
平定了石山本願寺城之亂和別所長治的背叛後,西方兩大名將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各自出兵兩萬直逼宇喜多家和波多野家,遠在京都服侍幼主的一代豪俠山中鹿介此時抵達了秀吉的軍營,羽柴秀吉一聽是山中甚次郎鹿介到了,向來愛才的秀吉立刻招呼他進來相見,帳外等候的山中鹿介忙大步邁入主帥營帳,帳內眾將正在議論如何攻打上月城之事,現在鹿介到了,大家都停下手上的活抬眼觀瞧,隻見山中鹿介果然好儀表,他生的劍眉虎目,聳鼻薄唇,兩鬢虛垂發髻,英氣逼人,且一副披掛完備,頭戴三日月鹿角兜,身披赤絲威大鎧,兩肩繡著橘紋,腰插貞宗太刀,手持翻花鑲銀遊鳳檜扇,腳踏四之結紋虎頭哮天靴,羽柴秀吉看罷,不由自主的叫道,“真天降八幡眾神也!”
山中鹿介一見羽柴秀吉,立刻單膝跪地,大聲說道,“尼子家家臣山中鹿介拜見羽柴築前守大人!”秀吉笑笑道,“快請起,秀吉早聽說鹿介乃西國第一忠勇之士,豪傑俠客,秀吉不才也是遊俠出身,可惜遠不如鹿介啊,不必在我麵前客氣!”山中鹿介一聽,依命起身,單手握刀問道,“聽說築前守大人奉命西征毛利氏,此時要從姬路城(原禦著城)起兵,可除了上月城的五千毛利兵勇,還有天神山城的八千宇喜多家精銳擋在大人的道前,鹿介不才,知道了這件事,特意趕來,願意為先鋒,助羽柴大人拿下上月城!”羽柴秀吉早就聽過西國第一遊俠“七難八苦”的山中鹿介,對他甚是喜歡,可因為他扶保幼主感天動地,所以一直不好做那個挖牆腳的人,現在鹿介主動提出要為秀吉掌兵,他能不高興麽!
原來山中鹿介本名山中甚次郎幸盛,其父是尼子氏部將山中三河守滿幸,母親是立原源太兵衛久綱之姐,滿門皆尼子家重臣,幸盛自己也是著名的尼子十勇士之筆頭,鹿之介發跡在他十六歲初陣時候,那一戰他單刀殺入敵陣,討取了山名家勇將菊池喜八,成就了武勇之名。後一年,在白鹿城救援戰,與杉原盛重的部將品川大膳單挑,鹿之介用十五回合勝出,殺的品川手臂折斷(頗似當年呂布搠斷武安國手臂之勇),這樣子毛利軍也知道了此將的存在,而且就是在這一戰中,幸盛第一次頭頂祖父傳下來的鹿角頭盔(三日月鹿角兜)出陣,鹿之介的名字由此得來。到了1565年(永祿八年),鹿之介年僅二十一歲,毛利氏的尼子侵攻戰開始了,毛利軍總兵力三萬五千,勢如破竹,包圍了尼子居城月山富田城,毛利方勇將,山中鹿介的老對手,品川大膳立馬飯梨川邊,看到一名身著赤絲威大鎧,頭戴鹿角兜的武將在對岸馳騁,於是放聲挑戰,等來將近了,一看正是山中鹿之介,一時間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品川大膳大喝一聲,邀請了一騎討(很文明的要求單挑,比如橋邈喊道:來將何人,張飛冷笑道:匹夫認得你三爺爺麽......),拔刀繞水來鬥。戰了十回合後,品川大膳彎弓發箭,被鹿之介一一躲過,最後一箭更是翻身抄手奪下。引得四周軍兵齊聲吆喝,“使用弓箭,何等的卑怯!可惜你武藝不精,傷不得我家大人!”
品川大膳於是拋卻弓箭,提刀來迎。二人你來我往,反複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全都下馬擲去太刀,以短刀“組打”。先是大膳占了上風,把鹿之介壓在身下,但很快就被對方巧妙地扳回了上風,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短刀插入大膳的腹部,山中鹿之介於是割下了品川大膳的首級,頓時周圍的士卒大喊道,“快看吧,出雲的鹿殺死了石見的狼(大膳本名為狼之助勝盛)!”尼子陣中歡聲一片(這段故事記載於《雲陽軍實記》中),鹿之介的勇名從此響徹整個地區。
然而一人的英雄總也不能挽救時勢的頹廢,尼子家在經曆了天下三大奸雄之一的尼子經久輝煌後,終於走到了盡頭,尼子家的大臣們紛紛戰死或者自裁,而年輕一代則在山中鹿介的率領下擁護主公遺孫四郎勝久為主,轉戰京都投靠信長,意圖將來東山再起。就在離家之前,山中鹿介鄭重其事的對著祖父的鹿角盔拜了三拜,並發誓要振興尼子家。鹿介的母親在門後聽到了兒子的心願,感慨的從門後走出來,鼓勵兒子說道,“甚次郎,你要記住,永遠也不能忘記主君尼子家的大恩,你們的父親對你們寄予厚望,雖然母親和父親不會再陪伴著你們了,可我們在天上也會祝福你們多福多壽,討伐萬惡的敵人毛利氏,讓尼子家恢複以前的輝煌。”鹿之介聽罷兩眼泛著淚光,他不敢去看隨即要自裁陪伴父親的母親,痛苦的跑出門去,然後對著山端的新月發下了那個著名的誓言!“讓我受盡七難八苦!(七難:日月失度難,星宿失度難,災火難,雨水難,惡風難,亢陽難,惡賊難,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讓我孤獨一生終老!讓新月伴我無眠!讓天下的災難集於我一身!我也要複興尼子家!”
從此背負血海深仇,滅家亡國之恨的山中幸盛委身於織田信長治下,並開始兢兢業業的輔佐幼主,四處加入戰局,一邊爭得各地兵團長的支持,一邊爭取實際的好處,讓尼子家一點點的從財力和物力上開始恢複。這樣過去了數年,終於,山中幸盛等到了織田信長對毛利氏直接開戰的消息,他安置好了幼主,並安頓好了所有家臣,才自己單人獨騎來見秀吉,要求出任先鋒,為秀吉攻下上月城。
提出要求之後,山中幸盛就跪在原地等候裁決,羽柴秀吉看著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是個大將啊,真正的大將,可惜,當年他的誓言太有名了,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為什麽多年來各地的戰事頻繁,他卻有用之身屢屢被拒絕,最後隻為尼子家的小家督賺取了些賞賜,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土地,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主子隻有尼子一人,重用他的結果不過是給別人做嫁衣而已!可羽柴秀吉太愛惜他的才華了,思想鬥爭半天,秀吉還是無法決斷要不要答應他的要求,就在這時,新晉為軍師的黑田官兵衛孝高猜到了秀吉的顧慮,他大聲的問道,“為我家大人統兵,想來是有條件的,不如山中大人直說出來,既然是人人稱頌的天下遊俠,何不痛快些!”山中幸盛自然想要賞賜,可他沒料到羽柴秀吉帳下還有個這樣爽快的人,能把這層說破,頓時一愣,反而不知如何開口了!秀吉聽見,也很不高興,他其實早就可以問山中幸盛想要什麽賞賜,但他就是怕幸盛說了我要複國,自己不好答應,才故意久久不開口,現在官兵衛搶先說了,破壞了自己的拖遝之計,秀吉非常不快(黑田孝高不光每每能猜到秀吉在想什麽,還總愛表現出來,雖然不排除他因為根基淺薄想要多出風頭,多建功勞,可總是欠妥,黑田孝高一生命運悲慘,就是從此而起)!
山中幸盛思量片刻後,終於鼓足勇氣答道,“我們願意為織田家附庸,為羽柴大人的看家親兵,尼子氏為大人永遠守衛上月城!”想要得到上月城來為尼子家複國的願望不言自明!羽柴秀吉聽罷長長歎了口氣,這個人啊,真的永遠不會屬於自己了,而黑田孝高則鬆了口氣,好啊,一個人才總算不會和自己爭奪權位了!帳內眾人這樣各有心事沉默半晌後,羽柴秀吉終於開口了,他緩緩說道,“秀吉真是沒有想到,天下還有像山中鹿介大人這樣忠貞不二的英雄豪傑!好吧,和山中大人相識也是一個緣分,秀吉不能讓它斷送在我的手裏,山中大人,那一切就拜托了!”說罷,秀吉從帥案上的簽筒裏取出一支令箭,對眾人說道,“即日起,山中幸盛大人以尼子家援兵的身份為我家作戰,任前陣先鋒兼總帥,任何兵馬隻要山中幸盛大人看中,無不從命,聽從調遣!山中大人啊,秀吉祝你一戰取勝,早日複國成功!”
山中幸盛聽罷大喜,忙跪著向前挪動,雙手接過令箭,顫抖著聲音喊道,“鹿之介必效死命!為織田氏早早平定毛利叛逆!”說罷起身,右手高舉令箭,左手握在刀把上,大步走出了營帳,秀吉在後麵見了,感歎的說道,“真乃擎天一柱也!”
第二日,山中幸盛探知宇喜多氏已經出兵,家督宇喜多直家親自率領一萬人鎮守岡山城,浦上安貞率八千人鎮守天神山城,家老長船貞親,部將岡剛介率3000人增援上月城,比之前的城防實力更為雄厚,山中幸盛當機立斷,利用毛利氏和宇喜多氏雖然聯合卻難以統一指揮的弱點,點起五千人馬,和宮田喜八郎,堀尾茂介共同掌軍出發上月城,一戰擊敗了毛利守軍。奉命增援而來的羽柴軍黑田孝高部又乘機衝散了宇喜多氏的援軍,亂軍中岡剛介戰死,羽柴軍奪下了上月城!
聞聽上月城落城的消息,宇喜多直家又派8000人進攻姬路城的支城阿閉城,打算圍魏救趙,山中幸盛和黑田官兵衛孝高得知後,立刻商議,由山中幸盛接回尼子勝久穩定軍民之心,把上月城打造為羽柴家西進的橋頭堡,自己則回家救援。宇喜多直家此時正在阿閉城苦戰,且城下設計了打援的伏兵,可他沒料到黑田孝高是假回援真截擊,被一戰斷掉了守備空虛的糧道,無奈之下隻能把城外的伏兵撤走,和攻城的大軍合力,擊退了占據糧道的黑田軍,返回岡山城。丟掉城池且反擊失敗的直家很不甘心,重新集結敗兵後猛攻上月城。此時的上月城中隻有山中幸盛的部隊3000人,麵對宇喜多直家傾國之力一萬多人的攻打不幸落城!回京都接家督的山中幸盛幸免於難!
複奪上月城的宇喜多直家急於休整,他留真壁彥九郎駐守此城,大軍回歸了岡山城,此時是1575年(天正三年)10月24日,得知上月城又丟了,家督無處安身之後,山中幸盛二次去見羽柴秀吉,並帶了尼子勝久隨行,秀吉思量再三,苦於明智光秀進攻波多野氏不利,自己北麵受敵,無法撥出大量援兵,隻好勉強安排了2000人給山中幸盛。山中幸盛不愧西國第一武勇,五千人也好,兩千人也罷,他一鼓作氣擊敗了上月城的真壁彥九郎,並利用火攻之法摧毀了守軍的士氣,宇喜多軍紛紛棄城敗逃,在追擊的路上,山中幸盛發現了裝扮成步卒的真壁彥九郎,幸盛利用信長賜予的名馬四十裏鹿毛追上他,一刀將其頭顱砍下!這樣隻用了五日,山中幸盛就第二次擊敗宇喜多軍,攻落上月城,這一次因為有主公隨行,山中幸盛立刻擁護尼子勝久為上月城城主,尼子家家督,對天下昭告尼子家複國了!
逃回岡山城的彥九郎之弟真壁次郎四郎為報殺兄之仇,向直家請命,要再戰上月城。宇喜多直家聽罷,一麵答應了愛將的請求,一麵向毛利家求援,在得到了毛利氏的回信一定發兵後,直家才放心的讓次郎四郎率3000人反攻,真壁次郎四郎在出發前倉促繼承了真壁家家主之位,因為真壁家除了他和已經戰死的哥哥再無後人,於是他把此番作戰看成真壁家的最後一戰,報了必死的決心,垂淚與妻子訣別。1575年(天正3年)臘月,次郎四郎隊冒著大雪從岡山城出發,三日後抵達上月城城下町,次郎四郎猜想,此時西國大雪,行蹤掩埋幹淨,山中幸盛一定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人馬,為了整頓士氣,好用最佳的狀態迎戰山中幸盛,真壁次郎四郎下令,在城下町圍手(邊界線)前布陣,大張旗鼓,多插旗幟,震懾山中軍,然後早早造飯休息,準備養足精神,天亮後攻城。不料山中幸盛早猜到真壁兄弟隻死一個,另一個早晚要來報仇,他在城外布置了大量的眼線,而且為了不讓敵人懷疑,他特意沒派軍人,而是花錢雇傭當地的百姓為他報信,一次一百文,這樣百姓非常積極,上月城附近數十裏的所有消息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就在真壁次郎四郎抵達上月城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來軍隻有3000了!
知道宇喜多軍比自己人數多點有限,且剛剛經曆過疲乏行軍,山中幸盛就有辦法了,他命令人不語馬銜枚,乘著後半夜天色黑的和鍋底灰一樣,偷偷出城,從宇喜多軍陣的兩側突然發動了夜襲!宇喜多軍本來就人困馬乏,尤其是為了震懾山中幸盛,把軍營修的非常稀鬆寬廣,各營之間根本銜接互助不上,山中幸盛發出的500兵馬都是騎兵,他們搬開拒鹿角之後衝入真壁軍中四處穿梭,許多宇喜多兵還在睡夢中酒迷迷糊糊被弓箭射死,或者被擲過來的火把燒死!正做著美夢的真壁次郎四郎隱約聽見了喊殺聲,他立刻起身,衝出營帳去,隻見此時帳外已經是一片火海,自己的部下各自為戰都亂作一團,再組織是沒有辦法了(將帥的才華高下立判,當年鄧艾夜襲薑維,在左營崩塌,中軍被挖了地道混入喬裝的敵兵縱火情況下,薑維都能穩住軍心,識破敵我擊退鄧艾),他隻好長歎一聲,牽來戰馬,衝入亂軍奮力殺敵,最後戰死!所帶3000人馬到了天明才算逃離險境,互相觀望,隻剩下500不到了。
敗兵逃回了岡山城向宇喜多直家報告,連戰連敗,已經損失了全國過半兵力的直家終於忍無可忍,他親率大軍出陣,共一萬一千人直撲上月城。上次3000人守城就敵不過宇喜多直家的一萬人馬,這次更是一萬多人麵對兩千守軍,山中鹿介久在西國,深知西國的幾位人物,深通兵法的隻有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還有宇喜多直家三人,且尤以宇喜多直家最為狡猾,權衡利弊之後,尼子勝久放棄了無謂的抵抗,在山中幸盛的保護下舍棄了上月城逃往攝津,直家見狀也不敢深追,留下上月十郎守城,自己回歸岡山城,等候毛利氏的援兵。
聞聽上月城再次易手之後,秀吉恐怕丟掉了進入西國的唯一通道會讓毛利氏有了威脅京畿的機會,於是秀吉親自領兵20000人攻打上月城,聽聞秀吉出馬,且擁兵兩萬的消息,毛利氏兩川立刻猶豫了,本來已經抵達三星城的吉川元春一萬人竟然又退回了備中高鬆城,得知毛利氏言而無信,宇喜多直家也隻好按兵不動,這樣上月城孤立無援,上月十郎為保護軍民性命,隻能投降切腹。得知這一消息的宇喜多直家對於自己心中的西國大老,反信長盟主毛利氏的形象有了新的認識,和與織田氏為敵產生了動搖。1576年天正四年元月,尼子勝久被任命為上月城城主,再次入上月城負責防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