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清州同盟的裂痕
字數:6786 加入書籤
在織田信長挫敗毛利氏,吞並本願寺的兩年間,東國一直安平無事,佐佐成政雖然對越中拚死討伐,可上杉景勝在孟昭德的書信勸導下,想通了道理擺正了態度,從家中大混戰的陰影裏走了出來,開始逐漸信任家臣,他提拔直江兼續,狩野秀治為家老主帥,給了兩人足夠的權力,二人沒有辜負上杉景勝的信任,兩次在魚津城附近設伏擊敗了佐佐成政的部隊,守住了小山城一線,從此直到柴田勝家死去,織田軍也未邁出富山城一步過。
和徒兒的國家比鄰的孟昭德,也在抓緊經營信濃國北部,信濃國作為戰略要地,多山少田,國力發展確實困難,不過孟昭德采納了增田長盛和江之島友成的建議,再加上前田玄以三人,去往各地考察礦山和資源,成功的用兩年時間把一個政權的經濟命脈從農務上轉變成為了進出口貿易(就和如今的韓國一樣),到了天正三年初,孟昭德所掌一國的鐵礦,木材和銀礦已經進入正常的開采銷售軌道,三位開礦能手各管一攤,江之島友成用鐵礦換取越後的兵刃和糧食,增田長盛用大量優質木料換取京都商家的黃金,前田玄以再用黃金和銀礦開采出的白銀逐步開始恢複原武田家的多個草場和馬場,重建天下第一的騎兵部隊。這其中,孟昭德還意外得到了一位大才,他叫做藤堂右衛門高虎。
藤堂高虎的先祖本來是農民,在姊川合戰的時候,高虎被本家征召,以下級足輕的身份跟隨淺井長政左右,由於斬下了敵軍的數個頭顱,開始漸頭露角,之後成為了淺井長政的下屬阿部閉貞的家臣,因為藤堂高虎身高異於常人(六尺三寸,等於一米九三),所以阿部閉貞對他格外重視,並把他引薦給了當時淺井家第一勇將的弟弟遠藤齋哲,由遠藤齋哲親自培養,傳授武藝和兵法。農民在亂世中投身軍旅的目地就是要出人頭地,在淺井家滅亡後,在津田信澄的介紹下,藤堂高虎投靠了自己的仇人,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家臣。為了積極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藤堂高虎先後先後出侍織田信長的侄子津田信澄,淺井舊臣阿閉貞征,和家督織田信忠,這段日子裏藤堂高虎一直不斷努力,甚至以區區十七歲的年紀就參與了安土城的建設,受到了丹羽長秀的關照,可惜他畢竟是淺井家的人,和許多投降的武士一樣,非但一直沒能出人頭地,立下大功還不得封賞,失意連連後,心高氣傲的藤堂高虎竟然最終舍棄了自己苦心搏殺得到的地位成為浪人,離開了安土城,一路向東而去。
在藤堂高虎的流浪生涯中他先是讓本多正信的侄子本多正澄以八十石的俸祿招入麾下,但隨後不久便再次流浪,這樣出了三河往東,又數日就行到了吉田城下,此時的高虎不但路費用光,幹糧也吃得差不多了,他肚子餓得呱呱叫,嗓子渴的冒煙,正在難受的時候,突然聞到一陣年糕香味,原來是路邊有一個賣年糕的攤位,藤堂高虎禁不住走了過去,雙手抓住滾燙的年糕,拿起就拚命塞進嘴裏,回過神來時,已吃下好幾個。這時候賣年糕的老板笑嘻嘻的讓他掏錢,藤堂高虎窘迫的翻出自己的錢袋,告訴他自己一分錢都沒有(武士賒賬是非常丟人的比死還難受的一件事),所幸老板與左衛門是個好人,不但不索取年糕費,還敬佩他是一名相貌不凡的武士,給了藤堂高虎路費,然後鼓勵他道,“我看大人你氣度不凡,不應該潦倒一生,現在不過是時運不濟而已,如果你一定要往東,那不如就去信濃國,那裏的領主孟昭德孟大人是我們三河的驕傲,他就是貧民出身,身邊聚集了許多青年才俊,都紛紛建功立業了,你何不去那裏爭取一個好前程呢!是男子漢就豁出去幹吧!若是那裏也沒有你的未來,就請老實的回家孝順父母,不要讓年邁的老人家擔心了!”
藤堂高虎聽罷甚是提氣,他激動的許下諾言,不論什麽樣的屈辱和折磨他都要忍受,若是混不出個功名來,絕不回家麵見二老,就這樣,在老板的指點下,藤堂高虎徒步翻越了飯田山脈,從甲斐到了信濃。藤堂高虎先是遇到了正在整頓礦山的增田長盛,在他的“施工隊”幹了一個月,立刻就脫穎而出,嚴謹的工作計劃,言必中的開采脈絡,讓增田長盛意識到這是一位奇才,他立刻把藤堂高虎引薦給了孟昭德,十八歲的高虎在海津城得到了孟昭德的召見,孟昭德先是就著礦藏方麵問了高虎幾個問題,見他頭腦清楚,對答如流,於是又試著問了他幾個軍事方麵的問題,大出眾人意料之外的是,藤堂高虎竟然還是個合格的軍事人才,他對於騎兵的運用和訓練都有獨到的見解,遠遠不符他十八歲的年紀,孟昭德大喜過望,當即宣布藤堂高虎為納戶役組頭,祿米一百五十石,並將一支騎兵小隊二十人交給了他。沒想到孟昭德能如此欣賞自己,出手如此闊綽,藤堂高虎激動萬分,他感到,自己連續更換了十多位主子,總算遇到明主,可以出人頭地了!
孟昭德意外收到藤堂高虎後三個月,他的第三個兒子,阿若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孟憲平出生了,這不光是雙喜臨門,更是對孟家未來興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後人稱這一年,天正二年,為“賜福之年”,就因為孟家最長壽的家老藤堂高虎的到來,和繼孟昭德之後最英明神武,將力挽狂瀾,救孟家幕府於危機的中興之主孟慧宣(第三代子孫,第五任家督)之父孟憲平的誕生!
信濃國勃勃生機,武田氏則日落西山,垂垂將死,武田勝賴乘著上杉家內亂之際,總算拿下了伊勢上野國,他本來想借著這個機會重振武田家,可沒想到上野國的平定卻造成了家中的連鎖反應,先是抽調往上野國駐防的幾個兵團嫌苦,私下逃了回來,導致在冊的武田氏兵源減少。武田勝賴得知後,立刻重拳處置了幾個帶頭的武士,又因為此得罪了他們的宗族,武田勝賴的嚴刑峻法不能讓甲斐族群信服,他們正好借此機會造反,為了平叛,武田勝賴損耗了無數錢糧兵馬。為了平叛,除了各地鎮守的兵卒外,武田勝賴還調回了大部分守衛上野國和廊橋城的部隊,這樣上野國武田氏領地防備空虛,上野國豪族長野長行和長尾定俊在北條高廣的攛掇下造反,重新占領了廊橋城。武田勝賴用了一年時間打下的上野國就這樣又丟了,不但一分好處沒有撈到,武田勝賴還白白折損了上萬人馬,目睹此情此景的武田氏諸家臣都紛紛感到,家國的末日就不遠了。
深感家道岌岌可危的武田勝賴決定拚死一搏,他采納武田信豐的建議,把防禦重心放在織田氏身上,而對德川氏采取懷柔甚至諂媚的態度,這樣好避免同時麵對兩大集團的進攻。在對德川氏的拉攏中,武田勝賴表現出了他政治家的一麵,全麵出擊,頻頻換招,有時候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有時候是一車三河急需的草料,有時候是甲斐上乘的茜桶,搞得德川家康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更加加倍的小心防範起來。武田勝賴用熱臉去貼德川家康的冷屁股,本來是下下之策(放棄一個私交甚好,如日中天的盟友,去選擇一個剛愎自用,日薄西山的盟友,有點腦子的人也不會做的),可誰知一個月後,竟然真的收到了奇效!
當年孟昭德提議和織田信長同盟,而德川家康也恰巧有此想法時,孟昭德就有過一個擔心,後來和竹中重治還有山下政文說過,就是當年德川家康還叫鬆平元康的時候,在今川家娶的那個媳婦,人稱築山殿的家康正室夫人,孟昭德當時因為家勢羸弱,急於得到織田信長的援助,所以沒有提醒德川家康這一點,而家康在主動獻媚,疏遠了築山殿後並沒有得到信長的特別欣賞,所以他以為信長並不在乎這位今川姓氏的媳婦。這樣到了駿府城被破,今川氏滅亡之後,德川家康在已經坐大的情況下,並沒有降低築山殿的地位,也沒有另娶,反而將她生的長子德川信康立為繼承人,並理所當然的接受了信長指派的兩家聯姻,信康和信長的小女兒結婚了。
由於築山殿與織田家有殺舅之仇(今川義元之死),且可以說今川家的滅亡是織田信長一手造成的,導致築山殿和德姬婆媳之間的關係極為緊張(哪家又不是呢),尤其是在本家勢力慢慢做大,築山殿以為夫君終於不用向信長低頭之後,她更是變本加厲的......不理睬德姬(史實證明,築山殿隻是不喜歡德姬,並沒有欺負她,隻是從不見她,不和她說話,換在現代,多少夫君都希望這種事情的發生呢),遭遇冷落的德姬常寫信向父親抱怨婆家的不是,但信長為了顧全大局(那時候信長還沒有坐擁半個天下),除了好言安慰也沒別的辦法,直到1575年(天正三年)的5月,德姬送來一封火急家書,向信長報告德川信康和築山殿欲內通武田勝賴發動政變,罷黜德川家康!信長聞訊大怒,立刻派使者麵見德川家康,將德姬的信件讓家康親自閱讀,然後要求其殺死築山殿母子!家康百般無奈,隻能要求先徹查此事,最後一經查證,原來所謂的政變,就是武田勝賴千篇一律的諂媚之詞,給德川家人人都寫過一封,私下裏德川氏的武士們還用此做賭,看誰夠麵子,能讓勝賴親自給他寫信。結果沒想到就是這一封人人都不當回事的信件讓德姬看到了,而武田勝賴是離間也好,挑唆德川氏不和也好,誰都沒上當,偏偏織田信長信以為真了,勝賴一月的筆墨,總算得到回報了!
家康在抵抗信長軍命三次後,接到了信長的最後通諜,其中措辭讓家康慌得不知所措,德川家康深知自己長子的為人,決不可能和武田勝賴勾結,而且說他要政變的這個證據太可笑了,無奈之下的德川家康除了連忙寫信向信長辯白以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樣來回交換了幾次意見,大多數家臣也漸漸得知了此事,他們紛紛認為信長此舉欺人太甚,都宣稱為保少主不惜和織田家決裂!一時大有撕破聯盟,翻臉就幹的意思,可誰知道家康雖幾次寫信解釋,麵上看著維護兒子,心中可早就打定了若是信長堅持,就殺掉嫡子的念頭。
家康在信中道,“築山之事,我所不知,但小兒信康一定不會參與謀逆,還請大人收回成命。”信長回複道,“若殺其母,怎能再期望其子的忠誠?隻要築山夫人罪狀確實,則母子同罪,不可寬貸。不必掛慮小女,請盡快動手吧。”連讓自己的女兒當寡婦都不在乎,家康就明白信長的決心了,他隻能長歎一聲,等候信長的正式通知。
5月21日,從安土城來的使者傳達了信長最後的回複,築山殿和德川信康必須死!這就意味著如果家康不聽話,織田家將不惜撕毀同盟,出兵三河!德川家康聽罷痛苦的留下了淚水,他深深的明白,僅握兩國幾十萬石的德川家絕對不會是如日中天的織田家對手,真恨當年自己沒有保住孟昭德,若是自己為孟昭德據理力爭,信長不允而放逐昭德,那今日昭德感恩也會以信濃的一萬餘人相助,可事實是若同盟破裂,兩家開戰,孟昭德不狹私報複就不錯了!在這危急存亡關頭,德川家康麵對著織田信長的威脅,家臣的不理解,周邊國家的敵視,終於下了常人所不能下的決心,他做了好似畜生才做得出的一件事,選擇了忍辱偷生舍棄親情,以家業為重!
1575年(天正三年)5月28日,德川家康下令將築山殿處死,6月10日,在二股城巡視,早被當地守軍囚禁的德川信康接到了父上的指令,他向著遠江濱鬆城的方向拜了三拜,自刎而死!另有信康的近侍,將來的德川二代人才,西尾進造,武藤秀明,田中昭武等,尚未元服,就伴隨主上而去。從此織田信長對德川家康再無疑惑,可綿裏藏針的德川家康對織田氏卻多了一份仇恨!
得知這一信息後,智者三人組的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還有新加入的藤堂高虎興致勃勃的去見孟昭德,給他通報這一絕佳的好消息。三人一到海津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孟昭德竟然白衣素服,麵對二股城的方向正在祭祀,前田玄以和惠隱院作為在職的僧人,正高聲誦念著佛號,孟昭德的臉上明顯帶著剛剛幹涸不久的淚痕,按說這是好事啊,清州同盟破裂了,對於想要爭取天下的孟昭德正是從中漁利的良機,藤堂高虎是新人,不好說話,竹中重治則要習慣性的先猜出他的大人在想什麽,所以和孟昭德感情頗深的山下政文首先問道,“大人,為何為了一個當慶祝之事表現的如此傷感啊?”
聽到山下政文說話,孟昭德從悲痛中還醒了過來,他看了一眼三人,略帶哽咽的說道,“是天空丸啊,沒什麽,我隻是想起了慘死的信康,你說說,他有多大啊。”山下政文算了算答道,“十七歲左右。”孟昭德聽罷點了點頭,歎口氣道,“是啊,隻是個孩子啊,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好狠心,讓一個孩子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你們說,這樣的人我能看著他們奪取天下麽!”山下政文忙附和道,“當然不能,殘暴不仁,取天下也不能治天下,大人您更當抓住這個機會,取得天下之掌控權。”孟昭德搖了搖頭,看了看躊躇滿誌甚至略帶興奮的三人,突然一指藤堂高虎說道,“讓高虎說說吧,新人麽,給一個大家了解你的機會!”藤堂高虎真沒想到孟昭德會點他的名,興奮異常,立刻伏倒答道,“是!高虎不敢有負大人的信任!”
孟昭德擺擺手讓他起來,藤堂高虎於是小心翼翼的答道,“高虎以為,這家康和信長之間的一出戲有意思,兩相一比較之下就看出了家康更高明一些,高虎既然跟隨主上,自然盼著孟家從此登高俯瞰,一覽天下小。可惜,現在遠不是時候!”藤堂高虎說的話似乎深合孟昭德心思,他擦了擦眼淚說道,“嗯,有點見解,你詳細說說。”藤堂高虎趕緊答道,“是!高虎以為,這織田信長突然賜死築山殿和德川信康,用意就是要摒除德川同盟,可是又不能直接撕毀盟約,所以才出此下策。高虎以為,築山殿恨織田氏是正常的,因為她的舅舅確實是信長所害,可是歸根到底,兩軍交兵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所以對於今川氏來講,織田氏不過是在一場大戰中戰勝了自己,可武田氏才是滅亡了自己的大敵!築山殿若是能夠遠在三河就和武田氏溝通的話,那這麽厲害的手段,又怎麽會愚蠢的放棄滅族之敵武田氏而去招惹如日中天的織田氏呢?前後不通麽!”孟昭德聽罷煞是精神,他用手連續點指藤堂高虎,激動的對山下政文和竹中重治說道,“如何?如何?我看右衛門說的很有道理啊,你們覺得呢?”
山下政文和竹中重治笑著答道,“是,高虎確實有些見解。”孟昭德讓藤堂高虎繼續說,藤堂高虎忙先謝了二位家臣的讚許,然後底氣足了不少,緩緩答道,“所以,高虎以為這次事件乃是織田信長一手導演的破裂同盟的把戲,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一貫唯唯諾諾的德川家康竟然能夠有如此城府,一口氣放棄了自己的嫡子和夫人,也絕不承擔撕毀同盟,和織田信長翻臉的責任!主上,山下大人,竹中大人,你們看,通敵事件發生時,上杉家和武田家的勢力已經逐顯江河日下,反倒是越來越強大的德川家隱隱成了織田家統一關東的障礙,高虎以為,此時此刻織田信長大概已經在打算攻打德川家以除後患吧!以常人度之,下了如此絕情的通諜,唯一的結果隻能是織田德川兩家兵戎相向,這大概也是織田信長最樂意見到的!有了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例子,織田信長一定是想著在自己死前盡快的為信忠奠定天下,那麽近處的德川家康就不再是盟友,而是他兒子臥榻之側的一頭猛虎了!”孟昭德嗯了一聲,感慨的說道,“是啊!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德川家康能夠放棄兒子也不要放棄同盟,這樣一個把什麽都拋棄了的人,反而是織田信長最不好下手的,也是咱們將來的大敵啊!”
竹中重治似有心事,一邊聽孟昭德說話,一邊搖了搖頭,孟昭德瞅見了,忙問道,“半兵衛對此不同意麽?”竹中重治這才發覺自己失態,忙答道,“不不不,大人啊,半兵衛是想到別的了,其實,德川家康不足懼,請大人您試想一下,刻薄寡恩,對於織田信長的問責,他一不能保護家臣,最後害大人您被放逐,二不能保護子嗣,最後害嫡子切腹,這樣的人自私自利,怎麽可能有征服天下的恩德呢!若是世間再無良材,那麽他一定可以坐擁天下!可現在鐵腕治國的織田信長還在,寬厚仁德的大人您還在,輪也不會輪到他的!”孟昭德聽罷笑了,“不很準確,可以看做是半兵衛寬慰我的用詞!竹千代血統純厚,他刻薄寡恩,是因為高貴,無須用恩德攏人,不過說的也不全錯,這種法子總不是待民最寬厚的,若百姓在他統治之下要受盡苦楚,那這樣的人我絕不會讓他坐領天下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