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回大明大回轉

字數:6517   加入書籤

A+A-




    如阿倍秀明所料,羽柴秀吉果然是最適合攻伐明智光秀的人選,本來擁兵三萬五千近在咫尺的丹羽長秀,織田信孝兵團會更加合適,可偏偏就在明智光秀造反前一個月,該兵團移師阿波,進行四國攻略戰,這也是明智光秀造反的直接原因之一。羽柴秀吉在這種情況下,當機立斷,和毛利氏媾和,他首先擺出居高臨下的態度,然後大肆宣揚織田信長將帶兵馬五萬,明智光秀將帶兵馬三萬前來,配合自己的三萬五千大軍,共十餘萬人要一舉蕩平毛利氏,光是麵對羽柴秀吉的一支部隊毛利就已經頭痛了,聽說魔王要親自前來,兩川果然中計,心虛打算議和。

    在這種情況下,羽柴秀吉做出了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事情,他斷然拒絕了小早川隆景提出的六國割讓條約,拒絕了在最危急的時刻成為八國大國主的機會,而是堅持隻要備中,備後,美作三國,但一定要清水宗治切腹,讓這個膽敢抗拒羽柴大軍近一年的高鬆城城主付出代價。兩川接到這個還價之後,自然欣喜,雖然放棄名將是可惜的,可是一個人和五國之間,他們還是選擇了後者,尤其是羽柴秀吉在兩個時辰後又發出了,暫緩交割三國,隻要清水宗治切腹就立刻撤兵的提議,兩川不敢怠慢,忙答應了下來,得到主上旨意的清水宗治大義凜然,在數個隨從的陪同下,駕一葉扁舟來到城外汪洋的中心,在兩軍麵前切腹自盡。

    連下屬的性命都不能保全,羽柴軍士氣大漲,而毛利軍則軍心混亂,這便是羽柴秀吉想要的結果。清水宗治切腹後,羽柴秀吉立刻撤兵,掘毀大堤,退去河水,雖然他暗地心急如焚,但表麵功夫仍是有條不紊,白天大張旗鼓慢慢行軍,但到了晚上,羽柴軍立刻卸掉裝甲,由兜者攜帶,主力部隊徒步行軍,毫不休息,急速向京都進發,另有快馬三百匹先行,沿路高價收購糧米,全都做熟了放在路邊,途經的羽柴兵卒就在木車上抓一把,邊跑邊吃,盡一切可能提高行軍速度。

    羽柴軍出發後,因為封鎖被撤掉的毛利軍這才得到本能寺之變的消息,吉川元春覺得羽柴秀吉在急著撤退之前,還賺了清水宗治一條命,實在是目中無人,愚弄了毛利氏,頓時怒不可遏,主張追擊羽柴軍,振作士氣討個公道。但小早川隆景主張慎重,他認為第一,秀吉善於用兵,撤退之時定留下精銳的殿後部隊,若貿然追擊恐遭反撲,第二,毛利氏已和秀吉簽訂和約,若此時反悔必被天下恥笑。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織田信長死後以羽柴秀吉的能力,其前途不可限量,如果撕毀和約必遭其嫉恨,非毛利氏之福!如此三條理由,毛利氏上下決定聽從隆景的主張,繼續按兵不動,並和羽柴秀吉保持友好的關係,好賭羽柴秀吉不會窺視西國土地,而保全毛利氏。

    無後顧之憂的羽柴軍三日內便抵達大本營姬路城,休息一日後,秀吉打開姬路城的金庫,將裏麵所有金錢一文不留地分給所有將士,鼓勵部下不惜一切為信長報仇,日後還有封賞,如此全軍士氣大振。第二日,羽柴軍正式兵發京都,一路上加入秀吉的有高山重友,中川清秀,池田恒興等織田家老將,織田信孝和丹羽長秀的四國遠征軍也在半路與羽柴軍會師,此時羽柴秀吉麾下已經有將近四萬人馬,到了第五日,羽柴軍進駐攝津的富田城,明智光秀這才得知消息,可為時晚矣。羽柴秀吉在形勢大變之後,臨危不亂,發揮了軍事天才的指揮藝術,在5天之內急行軍230公裏,打了明智光秀一個出其不意,成功掌握了戰場先機。“大明大回返”從此成為曆史上經典的奇襲案例之一,為後人稱讚。

    得知京都進入混戰,羽柴秀吉果然成功偷襲了明智光秀後方,孟昭德大喜過望,他會阿倍秀明說道,“現在我們當如何,是否向羽柴秀吉遣使通好?”阿倍秀明笑笑道,“隻有竹中重距大人前去最為合適,我已經為主上修書一封,隻待主上批準。”孟昭德嗬嗬笑道,“先生不愧為天下之軍師,果然料事如神,那就讓重距去吧,可我們就這樣進攻信濃,是否會遭到織田氏的敵視?”阿倍秀明一指前方的山道說道,“若是早三日,我還要苦思周旋於織田氏眾勢力之間的法子,可如今不必了,森長可自本能寺變後,已經倉惶逃往尾張,我們不過接收他無主之地而已,待我們拿下山道,深誌城就是蜷縮於山穀平原內的一處死地,到時候瀧川一益要如何,我們隻不過開一個門口讓他自己離去,他一定會答應的,不費一兵一卒取下信濃全境,而後向羽柴秀吉效忠,這樣的盟友是他夢寐以求的,織田氏內部,他自然會為我們辯護!”

    孟昭德點點頭道,“如此就安全了,那還需注意些什麽呢?”阿倍秀明皺皺眉頭道,“其實瀧川一益和森可成不過螻蟻,不足為慮,我所慮者隻有德川家康和北條氏政二人,此二人必有窺視東國土地的野心,我們若和他們作戰,防守尚足,進攻不利,還是不能硬碰硬的,所以我建議主上修書一封給景勝大人,請他上杉家出兵,務必在越中拖住柴田勝家,此人一向輕視羽柴秀吉,兩人曾大吵過數次,是絕不能坐下談判的,我們要押寶,除了書信外,動作也要做的足才好,隻要上杉軍牽製柴田勝家,讓他無法進入京都,則羽柴秀吉可以剿滅叛亂,並安排信長的葬禮,把這些都做完,他就是明白的織田氏繼承人,到時候自然會感激本家和上杉家的,那時候就不怕和北條氏,德川氏兩線作戰了。”

    孟昭德聽罷哦了一聲,又問道,“那近期南方不會有變吧?”阿倍秀明點點頭道,“真田昌幸大人扼守龍爪山,抵禦德川氏足矣,至於上野國一帶,我已經修書給尼子長秀大人,讓他切勿出兵進擊,若北條氏來,據險而守即可,糧盡敵人自退,若追擊的話,武藏國道路複雜,相模國距離甚遠,都是伏兵和反擊的要害,必不能討好,尼子大人聰慧不下於我,他明白此中道理,想來無憂。”孟昭德這才放心,催促大軍直奔南信濃而去。

    相模藩國的北條家很快得知了信長的死訊,家督北條氏政果然立刻與孟家翻臉,一改往日的固守自封態度,要爭奪天下霸主之位。北條軍迅速動員了近六萬人馬,殺向駐守在上野藩國廄橋城的尼子長秀,雖然上野國經曆了軍事改革,此時隻有城防軍三千人,不過孟昭德的納稅合金卻幫了大忙,往常看著一擔擔米發愁的尼子長秀現在手裏都是金錠,用這些黃白之物,不費吹灰之力尼子長秀就招募到了兩萬民兵,各地豪族紛紛趕來支援,北條氏先鋒抵達上野國三日後,雙方大戰於金?,北條軍沒料到主力囤積於甲斐的孟家還有如此戰力,大敗虧輸。又兩日後,北條氏中軍抵達上野國,故意突前一部,緊守不戰,尼子長秀看出了這是誘敵出擊之計,自然不上當,留下了精銳壯漢五千人緊守廊橋城,遣散了剩下所有浪人和民兵,讓他們領足了金銀,各自為戰,去襲擾北條軍,一日夜裏,北條軍的中軍大糧倉被當地人襲破,火勢滔天,連綿數裏,北條氏積攢多年的存糧一夜損失殆盡,如阿倍秀明所料,北條軍隻好悻悻退去。

    孟家和北條家在上野國開打後,各地都沒有閑著,北陸軍團的柴田勝家正在奮力攻打上杉家的魚津城,突然聞得事變,柴田勝家知道奪天下的時機到了,他馬上下令撤軍,佐佐成政出加賀國走水路,前田利家出越前國走陸路,兩路夾擊,一路取京都明智光秀,一路取丹波斷其後路,但上杉軍接到了孟昭德的書信,家督上杉景勝二話不說,親率大軍在後緊追不舍,直江兼續更是三次追上柴田家後陣,大破其兵馬,柴田勝家無奈,隻好放緩行軍速度,親自回師殿後,這樣大大拖住了柴田勝家進京平亂的計劃。

    得知羽柴秀吉還在和毛利氏交戰(早回來了),柴田勝家還在越中寸步難行,四國的織田信孝和丹羽長秀心懷鬼胎,一個要做家督,一個要做輔弼重臣,揮師進京平亂。半道上織田信孝指使丹羽長秀刺殺了同行的堂兄弟,明智光秀的女婿津田信澄,傳首界港以示公正(津田信澄是織田信行之子,信孝大有乃父之風,可惜生不逢時),而逃過一劫的長宗我部元親則緩過神來,乘著織田家內亂,加快了統一四國的腳步。

    最早得知羽柴秀吉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的就是明智光秀,麵對著或早或晚前來平叛討伐自己的各路諸侯,明智光秀也沒有閑著,他先是用織田信長的首級換來了征夷大將軍之位,並宣布定都阪本城,由其女婿明智秀滿鎮守。然後苦於當前形勢不利,他開始馬不停蹄地尋找盟友,從地利和人和上算,明智光秀首先想到的是兒女親家細川藤孝和老朋友筒井順慶,細川藤孝之子細川忠興娶了光秀的三女,而筒井順慶和光秀一直是莫逆之交,有他們二人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則可保京畿不失,不料兩位老友一聽說光秀謀逆殺了信長,都大發雷霆怒火,對光秀切齒痛恨,細川藤孝把自己的頭發剃了出家,以悼念信長之橫死,並宣布終生不再相見明智光秀,衝動的細川忠興還把光秀的女兒打入冷宮囚禁了起來,差點殺掉,筒井順慶更絕,不但斬了使者,還將織田氏的族人接到本城居住,據守不出。得不到此兩家支持,明智光秀大感駭然,他立刻陷入了孤立無援四麵皆敵的困境,一代名將隱約察覺到,自己的末日到了。

    在此困境中,明智光秀決定放手一搏,他除了向東西各國發出將軍敕令外,決定用所有兵力總共安土城,打算拿下此地而後堅守,等待時變。可自信滿滿的將軍大人在安土城下遇到的並非凡人,而是被羽柴秀吉都懼怕了一生,後來被稱為“會津少將”的蒲生氏鄉,這位天才軍神(和真田幸村齊名)揮師西進,待明智光秀立足未穩就突襲前陣,他知道明智光秀善用火炮,是個遠射高手,於是蒲生氏鄉下令,一邊前進一邊點燃周圍的明智軍器械,熊熊烈火一起,蒲生軍立刻隱入濃煙之中,明智火槍隊無從下手,隻能胡亂射擊,最後命中者寥寥無幾。而蒲生軍多持短刀,善於近戰,幾個衝鋒下來,明智軍折損了無數人馬,為了抵禦正在攻打阪本城的羽柴秀吉,明智光秀隻好無奈媾和,將捆綁的一批織田氏族人釋放,交給蒲生氏鄉,匆忙退去。蒲生氏鄉雖然有才華,可畢竟隻有城防軍三千人,麵對著退去的一萬五千明智軍,他也隻能見好就收,回城而去,路上仰天長歎道,“我於戰局中,奈何兵馬疲弱,是上蒼不讓我成就天下功名,若我有一萬人馬,外樣大名何懼也!”

    進攻安土城失敗的明智光秀並非無能之輩,雖然偶有挫折,可此時的他在京畿附近已經占有阪本城,瀨田城,丹羽長秀的居城佐和山城,羽柴秀吉的原居城長浜城,並彈壓了近江一國,為了不招惹到北陸的柴田軍,伊勢的九鬼水軍,明智光秀收縮了各地的兵力,共主力1萬8200人抵達洞?,待機決戰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聞訊後,在富田召開了軍事會議,會上秀吉決定將戰場設在攝津藩國和山城藩國交界的山崎,在此地擊潰明智軍,並乘勢橫掃京都,拿下敵人的精神支柱。羽柴秀吉將部下分為三路進發,右翼是池田恒興,加藤光泰,中村一氏的一萬五千人,他們沿澱川進軍,中路是高山重友,堀秀政的一萬人馬,他們沿西國街道前進,左翼則是黑田孝高以及羽柴秀長還有中川清秀的一萬五千人馬,他們從天王山麓迂回,攻擊明智軍側後,丹羽長秀,織田信孝是羽柴秀吉主要防範的競爭對手,他們與秀吉一起引兵三萬在後壓陣,表麵上說是以為各路接應,其實是為了讓他們遠離戰場,不能建立一點功勳。

    1578年(天正六年)5月13日,決定羽柴秀吉與明智光秀兩強命運的山崎之戰打響,雖然明智軍出京都迎擊,以逸待勞,但羽柴軍的名軍師黑田孝高還是早一步趕到了山崎戰場,順利占領了戰略要衝天王山。當日清晨明智軍強渡桂川進駐勝龍寺城,下午4時,兩軍在天王山腳下和澱川間的狹路相逢。人數占優勢的秀吉命令全軍總攻,三路大軍立時向明智軍包抄過來,羽柴軍左翼中川清秀首先與明智軍並河掃部展開廝殺,兩部你攻我守難解難分,隨即右翼和中路各部都投入戰鬥,雖然明智軍勇猛善戰,但在人數方麵處於劣勢,平地作戰顯然吃虧,被幾個正麵衝鋒就壓製的抬不起頭來。明智光秀一邊指揮戰鬥,一邊觀察地形,他發現,唯一的勝機就是占領天王山重新布防,居高臨下對抗羽柴軍。

    主意打定之後,明智光秀在有限的兵力中抽調出五千人強攻天王山,不幸的是羽柴秀吉也覺察到了明智軍的意圖,所以命黑田孝高和弟弟羽柴秀長放棄原定的下山計劃,率重兵防守要道,托住明智軍主力,這樣明智軍攻了幾次天王山依舊巍然不動。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至下午6時,明智軍人數不足的劣勢愈加明顯,整條戰線已到崩潰邊緣,且主力兵團被困在天王山下不能回援,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明智光秀見勢不妙,隻好調轉馬頭揮師撤向勝龍寺城,主將這樣敗走,一下導致明智軍戰意崩潰,一哄而散,全部跟隨明智光秀潰逃而去,羽柴軍見狀急起直追,咬著明智軍不放,按照羽柴秀吉的設想,不給明智光秀喘息的機會,大軍包圍了勝龍寺城。

    勝龍寺城無險可守,很快就被羽柴軍攻陷,明智光秀與近侍30餘騎血戰殺出重圍,逃向阪本城欲東山再起。阪本城的明智秀滿部隊也接到了戰敗的消息,於是急急出城援助,不料狼狽不堪的光秀一行走到半路遭到當地土民攻擊,因為明智光秀等衣著太過鮮豔,使得土民們見財起意,他們玩命攻打衝擊光秀的部隊,雖然最後被近侍殺退,但光秀腹部也中了一竹槍,竹刺深入,流血不止。吃痛不已的明智光秀趕緊包紮傷口,可是依舊無效,五髒六腑都痛得難受,他知道自己氣數已盡,眼看後麵漫山遍野的羽柴軍將至,他就要落得被羽柴軍生擒的下場,不甘心受辱的明智光秀隻好長歎一口氣,切腹自盡,時年五十五歲。

    13日深夜,羽柴軍得到了明智光秀的首級,又得知他的女婿倉促繼承了征夷大將軍之位,退守阪本城,羽柴秀吉於是命令堀秀政率2000人馬攻打明智光秀的居城阪本城,因為明智光秀自殺的消息,阪本城此時亂作一團,屬下奔逃不止,到最後隻剩下明智秀滿的親兵1000人,這支部隊被堀秀政重重包圍,明智秀滿自知不免,不是羽柴軍六萬人的對手,於是將城內的金銀財寶全部打包送出城外,並把明智光秀和自己的妻子兒女統統刺死,然後一把火燒了天守閣,自己也死在閣內,至此明智光秀一族滅亡!

    平定了京都之亂後,羽柴秀吉麾下大將蜂須賀正勝也率軍拿下了丹波國,明智勢力徹底覆滅,羽柴秀吉剛要鬆一口氣,可是立刻就聽說了柴田勝家終於和上杉氏在越中分了勝負,丟下三千具屍體,讓出了越中,現在已經前來安土城的消息,而蒲生氏鄉則保護著織田氏族人從安土城出發,打算回歸尾張,羽柴秀吉在行軍中接到了孟昭德的手書,對於此時已經坐擁一百二十萬石的大大名支持自己,羽柴秀吉頗為安心,且信由於是阿倍秀明所寫,還多叮囑了一句“平亂易,唯撫後難,若齊集京都不免亂力滲入,唯於大人勢力之外和議,方能先行將京都等地名義上納入大人座下”,羽柴秀吉讀罷頗以為然,對孟昭德感激之餘,也驚恐蒲生氏鄉竟然先他和孟昭德想到此時,平叛一結束就理所當然的退出京畿,奔赴尾張。懷著對蒲生氏鄉這個後輩的驚恐之意,羽柴秀吉通告天下,所有織田氏從屬大將和國主必須於15日內抵達清州城,商議主上後事,逾期不至者與明智光秀同罪!

    5月27日,山崎硝煙剛剛散去,織田家數位重臣便陸續抵達,齊集清洲城,開始了對織田氏的瓜分,和對天下大勢的重新布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