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敵人在本能寺
字數:9435 加入書籤
元龜年間,織田氏大戰大敗,和幾個新敵人直接交手都铩羽而歸,所以織田信長將年號變成了天正,所謂年號者,除朗朗上口之外,還有表彰某事之意,比如大明立國,朱棣篡位之後,為了安定民心,並且表明自己勵精圖治的態度,將年號變為“永樂”,其後人朱祁鎮,初始年號“正統”,有繼承父皇基業,大德唯統之意,而後因為兵敗,被也先俘虜,受其弟軟禁,再後複辟,因為感慨多年來的挫折和顛簸,沒料到又成了帝王,失而複得,所以改年號為“天順”,如此比比皆是。織田信長將倭國之年號改為“天正”,乃取天之眷顧,以其正我之意,是天佑,所以當一統天下。
然而好似叫做王忠誠的人可能去當漢奸,叫李凡人的卻可能是個大英雄,這取名為討吉利,是不一定每每如願的,如果說元龜年間織田氏屢戰屢敗,那麽到了天正年間,他們失去了主子,就更加命運悲慘,甚至還不如元龜了。
六年的年初,孟昭德和德川家康還各自占據一個山口打算開戰之前,織田信長突然發瘋,正月普天同慶之時,他不知從哪裏搞來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自己給起名叫“蛇石”,並將其供在京都的?見寺中,從來對茶具之外的異物不感興趣的信長對此石愛護有加,並下令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須對此石頂禮膜拜,神佛讓路。此舉引得輿論大嘩,人們皆認為信長此舉肯定會激怒神靈且必遭報應,可信長不以為然。這樣到了正月底,供奉石頭的寺廟附近果然一堵高牆坍塌,砸死了不少民眾!
到了2月,上天警示更是層出不窮,11日,石山本願寺港附近海麵突然冒出巨黑之水,凡沾染者,日久不洗則皮膚腐爛(可能是石油吧),百姓都說是水神動怒,那蛇石是水神之子,要求信長放生,14日,安土城東方的天空忽然一片血紅,仿佛天宮著火了一般,壯麗異常,但百姓們都議論紛紛,不認此為奇觀,而疑為天罰,乃是火神動怒,為水神求子(這倆不會是兩口子吧)。
若在天朝大明,有此警示,皇帝早已重視,可織田信長從來神佛不敬,壓根不把這事當個甚,還召集了所有外地國主,大名來此聚會,參觀整飭完畢的安土城雄殿,德川家康遠在二股城督戰(正史是他去了),隻好命世子德川秀忠代替前往,由穴山信君,本多正信陪同,路上經過尾張,織田信長出生地清州城時,三人突然看到滿天彩霞,當夜更是白虹貫月,至次日上午方散。種種不祥,非止一端(最後這句是抄的評價)!
4月5日,德川秀忠與屬臣抵達安土城,信長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小侄子(估計對賜死德川信康很內疚,正史上對德川家康相當客氣),命令丹羽長秀為總安全官,明智光秀奉命準備禮樂儀仗,以顯德川氏的尊貴身份和在同盟中的重要位置。15日,接受了熱情招待的德川秀忠一行離開了安土城,計劃遊覽京都,石山城和?港然後返回領地。
就在德川秀忠將要出發之時,突然從大明前線傳來了捷報,五日前,羽柴秀吉軍包圍了毛利氏重鎮備中高鬆城,並引足守川之水倒灌入城,瓦解了守軍的士氣。高鬆城已是甕中之鱉,旦夕可下!但毛利氏也不甘坐以待斃,家老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與家督毛利輝元傾全國之兵,在高鬆城被灌之後,出兵備中,救援高鬆城,毛利軍前鋒此時已與羽柴軍隔足守川對峙,人馬不下三萬,軍情十萬火急!所以羽柴秀吉的捷報,同時也是向信長要求火速增援的密信!
信中雖然都是報喜之詞,可織田信長怎能看不出其中的深層含義,在他看來,若能一舉蕩平毛利氏,然後封住九州,四國的進海口,則兩地經濟立垮,必會臣服,那樣天下就平定了!所以織田信長絕不能允許毛利氏反擊成功,為了一戰定江山,織田信長不顧丹羽長秀等人的苦勸,決定親率大軍奔赴前線!到了25日,信長整備完畢,並命令明智光秀返回領國,組織本部兵馬馳援羽柴秀吉,信長本部大軍則隨後便到。4日後,信長將安土城托付給蒲生賢秀和津田信益鎮守,終於出發前往京都,因為身在大後方,且多年他都是這個毛病,所以如往常一樣,信長此行隻帶了數十名護衛!
德川秀忠聞訊織田信長出兵後,不以為然,依舊樂嗬嗬的接見界港的各個商賈,飲酒不輟,本多正信卻眉頭緊鎖,直到深夜之時,方才乘著沒人的時候拉住德川秀忠,對他說道,“世子為何還如此泰然,不知道天下將變了麽?”德川秀忠平日最敬佩這位老師,尤其是德川家康將本多正信賜予自己擔任管家之後,更是言聽計從,於是愕然問道,“如何有變,老師教我,難道是織田取天下就在這幾日,要攻我三河了麽?”
本多正信急的直跺腳道,“如若此,那還好說些,我是擔心同盟從此不複存在,惡人管領天下,而你我身死於此!”德川秀忠對此毫無察覺,不明白幾日來放鬆娛樂,怎麽突然就和生死扯上了,嚇得一頭大汗,忙拉住本多正信雙手問道,“師父不要再賣關子,可細說說。”本多正信歎口氣道,“世子這些日子對明智光秀如何看?”德川秀忠想想後道,“有些交往,看他隱晦的很,不太說話,不過頗有禮儀,至於打仗如何,未曾聽信長公提過。”本多正信搖搖頭道,“信長公看似滑稽,可做事說話總有深層含義,你記得那一夜咱們赴宴喝酒麽?”
德川秀忠突然想到什麽似的,大聲說道,“是了,你我被信長公招待,吃的是京都料理,最後一道主菜是玉湖的名吃,白銀魚,然後信長公說臭了,突然起身打了明智光秀一巴掌,還踹了他幾腳,最後讓他滾出去。”本多正信點點頭道,“世子,正信問你,那條魚真的臭了麽?”德川秀忠之所以被本多正信親近,就是因為正信在他身上看到了孟昭德的影子,雖然偶爾裝傻,有時候也玩點小詭計,可平時還是坦蕩蕩,很忠實的,這樣的老實人不說假話,“沒有,我吃的很好,那條魚沒臭!我和信長公說了,信長公卻說‘臭了,就是臭了,侄子你替我的家臣擋罪,難能可貴,可我也吃了,我知道臭了’!”本多正信點點頭道,“是啊,我當初也不理解,為何信長公會那麽做,可現在我知道了,世子,你還記得去年織田家發來的同盟通告麽?”
秀忠搔了搔頭道,“去年,有哪些大事麽?嗯...我知道了,是信長公通告波多野氏覆滅的消息,怎麽了?”本多正信哼了一聲道,“丹波雙鬼一個病逝一個戰死,已經是無後顧之憂了的,所以明智光秀才和他家通好,讓他們放棄領地,少些生靈塗炭,還把自己的母親送往波多野氏作為人質,波多野秀治這才把兒子送給信長,作為臣服之意,世子啊,你的缺點就是有些事太無所謂,好多東西沒有仔細看,比如那個通告我就看過,其中有一句話是‘性狡詐,不足信,斬人質,後丹波國歸織田氏’,這個斬人質是要命的!我問你,丹波國歸降之前,明智光秀把母親送到丹波,然後波多野秀治才把兒子送過來,現在兒子被斬首了,就是織田信長不答應他投降,那麽明智光秀的母親...”德川秀忠這才恍然大悟,哦了一聲道,“豈不是親娘都喪命了!”
本多正信點點頭道,“是啊,明知他的母親在丹波,卻還殺掉對方的人質,這是明擺著逼死明智光秀的母親啊,世子,你...你還記得你大哥的事情麽?”被本多正信這樣一問,德川秀忠不由垂淚道,“如何能忘,可師父你教導我,為大丈夫者當學孟大人,需能屈能伸方可,所以我麵見信長公,依舊保持著喜悅之情。”本多正信知道難為徒弟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師父知道難為世子了,哎,你可知道,為何信長公要殺掉你大哥?”德川秀忠想想後道,“我懂了,師父你說過,信長公殺死大哥,是因為我家日益壯大,信長公打算剪除本家,可又不想世人罵他是摒棄同盟的奸人,所以打算逼反父親,沒想到父親不上當,這才大哥送命!那麽信長公明明知道光秀大人的母親在丹波,還要殺掉人質,就是想要光秀大人對他不滿,然後逼反他!”
本多正信歎口氣道,“正是如此啊!可惜明智光秀也非凡人,竟然親娘死了,也不造反織田信長,信長不能在他為阪本城主的時候殺掉他,就隻能補償他的母親為了本家而死,將丹波國順勢賜給明智光秀了!”德川秀忠這時候全明白了,他大聲說道,“那麽明智光秀坐領了丹波國,從數千人馬變成現在擁有數萬軍隊,想要造反信長反而更有把握了,所以信長後悔了!”本多正信很是欣慰的看著德川秀忠,心想這麽多年的教導總算沒有白費,“是啊,所謂各司其責,哪有一個國主去幫另一個國主進攻敵人,費力不討好的,織田信長不知道為什麽這麽防範明智光秀(孟昭德的計謀,看舊日章節),他是已經等不了了,若是明智光秀把丹波國治理的好了,那就更難對付了,所以織田信長前幾日下令,要明智光秀出兵去助秀吉,這是要調他離開國土,調虎離山而後剿滅之啊!”
德川秀忠聽得一身冷汗,打了個趔趄說道,“那...那豈不是京都將有混戰,不好!不好!師父,今日酒宴你還記得否?一位客商說他剛從京都來,信長公隻帶了幾十名護衛入住了京都本能寺,這...這要是?(界)港都知道了,那豈不是明智光秀也知道了麽?師父,他會不會...”本多正信點點頭道,“自古得京都者得天下,因為這裏聚集著全天下所有的金銀,有此為依靠則可以收攏天下豪傑為自己效命,而且此地還有...還有天皇陛下!我對明智光秀知道的不多,可是聽說他和伊賀,伊勢,河內,大和,紀伊的豪族交好,尤其是筒井家,那是天下聞名的明智光秀的大茶友,若明智光秀起事,則數日便能控製整個京畿,坐擁天下財富,聚集十餘萬部隊!若我是他...沒有比這再好的起事時機了!”
德川秀忠聞言險些坐倒在地,他不住的搖頭道,“完了,完了,本家和織田氏同盟十餘載,被反信長同盟視為眼中釘,沒料到抵得住遠處之敵,卻要被眼皮下的禍害葬送,師父,我們還有救麽?”本多正信猶豫了片刻,突然喊道,“服部大人,你我相知多年,此時不現身,還要等候何時?”話音剛落,果然一人影從背後樹上跳下,德川秀忠一看,正是伊賀首領,父上的玩伴,現在的貼身保鏢服部半藏,他立刻說道,“秀忠拜見半藏首領。”服部半藏苦笑道,“我就知道瞞不過本多大人,可你為何要拆穿我,豈不是壞我名聲。”本多正信歎口氣道,“論身法,天下誰人能知道服部大人就在左右,我不過照常理推測,世子替父出使信長公,主上怎麽能不擔心世子的安危,又怎麽能不想知道信長公的目的呢!所以你一定暗藏左右,隨時派屬下指揮主上一切不尋常之事,怎樣!你果然在吧!快說,你我如何助世子脫險!”
服部半藏想了想道,“實不相瞞,我的屬下已經動身回三河了,我探知織田信長已經下榻本能寺,而明智光秀從丹波出兵,共一萬五千,現在南下剛過三木城,如果往西去,那就是備中前線,如果是往東,那麽...那麽咱們就要辛苦些,天下大亂之際,能除掉德川氏世子,必會讓三河動蕩,或者成名天下,咱們一路艱難了!”
本多正信堅定地點了點頭道,“好!若你我和世子倉促離開界港,而天下無事,那麽信長公必會怪罪我們失禮,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鎮定,等明日必見分曉,如果明智光秀往西,立刻返回京都拜見信長公,要求辭行,如果...那麽你我明日動身,帶少主從南路走,希望不要碰上明智光秀,我料他若造反,一定取安土城奠定京畿,不會南下收服紀伊,咱們當有機會!”兩人聽了,都覺得甚好,於是各自退去,服部半藏安排屬下探路不提。
第二日,果然傳來了晴空霹靂般的噩耗,服部半藏屬下,潛伏於本能寺附近的忍者來報,半夜時分寺內火光大起,喊殺聲不斷,忍者怕第二日封城,不能離開,於是提前離去,不知道戰果如何,不過明智光秀沒有向西去乃是實情,當機立斷,本多正信和德川秀忠收拾行裝,在服部半藏的掩護下,開始了名震戰國的忍者唱主角的唯一大戲“伊賀大護送”!
在本多正信的布置下,穴山梅雪打著德川秀忠的旗號北上,去京都朝見織田信長,自己則和服部半藏與少主扮作農民,穿越和泉,河內,伊賀三國,渡過伊勢灣,晝伏夜出,返回三河,服部半藏不愧“鬼半藏”之名,行走如飛,刀劍無雙,手裏劍殺人無形,日夜兼程200裏而不知疲倦,忍耐力之高已異於常人!(忍者做為東流一種獨特的文化,在東流有很高的地位,他們不混編在正規軍中而是單獨成團,專門執行一些高難度的任務,例如暗殺,護送,偷竊情報等,更可怕的是,忍者為了不泄露主君的秘密,在執行任務時一但被發現,他們就會用刀割掉自己的臉皮自盡!在對方人數較少時會奮力搏殺,曾有一名忍者身受數十箭而能不死(風魔小太郎),可見東流忍者在當時已毅然成為了一種不則不扣的殺戮機器!)在服部半藏的保護下,一路上共殺掉山賊十五名,流寇二十一名,連續接仗七次,總算落魄而歸!
返回三河之後,德川家康在二股城剛接到準確的信報,明智光秀造反,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德川秀忠接到父上的緊急召見命,不敢歇息,和師父本多正信,大功臣服部半藏立刻啟程趕往二股城,路上接到線報,冒充德川秀忠的穴山信君在木津川附近遭到當地村民的伏擊,戰死,首級被送給了明智光秀,而後,明智光秀一看此人不是德川秀忠,不由歎氣道,“恨不能斷送家康之子嗣後代!(夠狠)”
織田信長死去的消息,孟昭德也第一時間知道了,他本來看到春暖花開,打算真的進兵東海道,一破東國永不能進發京都的魔咒(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都沒做成,這些都是大牛人啊),可安插在安土城和京都的細作突然回報,百地宇久郎臉色蒼白,孟昭德從未見過他這個樣子,也知道大事不好了,果然接到天崩地裂的消息,織田信長於本能寺戰死,明智光秀造反,一代梟雄享年四十九歲!
孟昭德聽罷楞的半晌說不出話來,阿倍秀明倒是不以為然,不過沒想到出手的是明智光秀而非羽柴秀吉(他不知道孟昭德的離間之計),一陣尷尬後,孟昭德叫來藤堂高虎(國代由江之島友成接替),真田昌幸,竹中重距,五人一同聽取情報,百地宇久郎這才念道,“在京都的各大名眼線眾多,屬下怕別人不能完成任務,所以那裏安排的小隊是最精銳的,帶隊上忍乃是吾弟,下麵是他的手書:啟奏大人,昨日(28日)織田信長進駐本能寺,屬下命十五名忍者潛入,另十名監視要道,最後十名跟蹤各地國主,明智光秀奉命鎮守丹波,同時出兵相助羽柴秀吉,在得知織田信長抵達本能寺後,他連夜開拔渡過桂川,並召集眾將訓話,他向全軍宣告了信長的十條罪狀,並宣稱從今往後自己將是天下之主,凡跟隨自己的將士,無論貧富貴賤,皆有厚賞!最後,光秀對全軍說道‘?は本能寺にあり!(名言啊,照抄日文,翻譯過來就是那句著名的敵人在本能寺!)’宣布之後,明智光秀不顧大軍驚愕難平,迅速揮師突入京都,重重包圍了織田信長的駐地本能寺!此時信長身邊僅有護衛160餘人,麵對第一波敵人八千人,勝負自明。麵對入潮水般洶湧衝入寺內的叛軍,信長和近侍們進行了絕望但悲壯的抵抗,屬下目睹,深感佩服!森蘭丸和弟弟森坊丸還有森力丸作為信長的寵幸,不離不棄,先後戰死!信長雖然號稱暴君,可不愧為豪傑,他先後持弓箭,長槍,佩刀親自與叛軍奮戰,最後弓弦拉斷,長槍裂折,佩刀卷口,寡不敵眾受傷退入大殿!屬下眼見明智光秀的部下從外圍開始放火,不敢因此錯過了信長的生死,於是潛入寺內,從簷上觀瞧,信長此時換了一身白衣素服,切腹自盡!他尚有片刻生存,麵對衝到近前的明智軍,他身染烈火起身喊道‘爾等叛逆,將無善終’,最後唱著敦盛卿的那首敦盛歌離世,屬下記得是‘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一度生を享け,滅つせぬ者のあるべきか’(實在太有名,不能不搬原文,翻譯過來就是‘人間五十年,與天相比,不過渺小一物。看世事,夢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放眼天下,海天之內,豈有長生不滅者’)!另外有明智光秀宣討織田信長的十條罪狀如下‘一,信長暴虐無禮,火燒比?山,二,本督不善飲酒,然為主者張狂無禮,硬逼本督大醉,三,殺母之仇,四,以內侍森蘭丸鐵杖杖擊本督,羞辱不盡,五,顛倒黑白,以魚肉臭了當眾掌錮大臣,六,擅自除名,將丹波,近江轉封小侍森蘭丸,許本督出雲,石見兩國,然此二國為毛利氏所有,七,背叛長宗我部,在其媾和之後打算用武力吞並,八,打算廢立天皇,九,目中無人,僅百人深入本督領地,十,天皇有旨,殺信長後為征夷大將軍’!”
念道這裏算是完了,百地宇久郎將書信上呈孟昭德,孟昭德苦笑一聲,對眾臣說道,“我看就是九和十,一個百人擅入險境,一個征夷大將軍,讓明智光秀豬油蒙了眼睛!”竹中重距自兄長死後,加入了孟昭德的軍師團,從來小心伺候,不敢有所怠慢,於是問道,“主上以為此事如何,難道天下歸明智光秀所有了麽?”孟昭德笑笑道,“諸位知道,我孟昭德與京都的緣分,就是幼時被囚禁一次,大了在那隱居,被監視一次,都不是能長見識的,我不知道,不如先生說說看。”
阿倍秀明見孟昭德叫他,忙答道,“秀明之見,天下易主必定,然而並非明智光秀,乃是羽柴秀吉一統天下,主上充盈實力之時!”孟昭德忙讓阿倍秀明快講,阿倍秀明笑笑道,“明智光秀為人孤僻自封,他不會有服人之能,雖然一時奪得京都,可各地國主不服,早晚必敗,羽柴秀吉身居西部,他唯一難題便是如何處理毛利氏,如果秀明處在這個位置,那麽兩川的一個發誓就能讓毛利氏兩大名將對幼主俯首帖耳,就能看出此兩人包括少主毛利輝元都是看重信義比天還高的,若能設計讓他們簽訂城下之盟,則就算日後有機會,毛利氏也不會乘機攻襲。隻要處理了毛利氏,羽柴秀吉處於對明智光秀最好的進攻位置,尾張美濃兵團太遠,北陸兵團被上杉氏牽製,伊勢兵團太弱,東部兵團則鑒於本家不能行動,安土兵團要麵對明智光秀的直接進攻,所以隻有羽柴秀吉能力挽狂瀾。若秀明指揮,一定派兵出丹波,卡住三木城,斷掉入京都的道路,然後出奇兵偷襲京都明智軍本陣,此番作亂,所懼者就是明智光秀一人,非正規作戰,亂戰要用亂謀,隻要明智光秀被殺或者被俘,則叛亂立平!”
孟昭德等人連連點頭,見阿倍秀明說完,孟昭德又問道,“那本家如何?”阿倍秀明笑笑道,“靜觀其變,此番叛亂,若羽柴秀吉能夠拿下明智光秀,則道義上占據上風,是名副其實的繼承人了,到時候主上可以修書一封,對羽柴秀吉臣服,然後便簡單了,誰和羽柴秀吉為敵,我們就攻打誰,名正言順,坐收漁利,另外在各地紛紛稱雄坐大的同時,先取信濃兩部,統一關東!”孟昭德撫掌大笑道,“好計!不愧是先生,一言切中厲害!”
阿倍秀明忙謙虛道,“還是主上聰慧,一點就透,秀明不過說些建議,如何行事,還要主公用兵。”孟昭德又問道,“可我和德川家康對持數月,此時我若離開,去打信濃,那麽此地當如何,德川軍若是合兵一處,也有萬餘人,誰能力保甲斐不失?”阿倍秀明想想道,“當派藤堂大人引兵去戰森長可,主上引兵去戰瀧川一益,至於德川家康,本家有真田大人在,可保無憂!”孟昭德聞言大喜,忙說道,“好!命真田昌幸統領本家五色營之山字營,海字營,天字營共六千人鎮守甲斐南陲,抵禦德川家康,高虎,你率領新赤備八千人,將政虎,旭一調來助你,去攻打高遠城,我親自率領北寧軍,烈火營,天雷營去取深誌城!”
織田信長戰死本能寺後,其子織田氏家督織田信忠第二日得到消息,馬上派使者趕回安土城,一麵豎起勤王大旗,一麵調兵平叛,明智光秀聞訊後,立刻撲向駐在本能寺四個街口之外妙覺寺,意圖同時殺害織田信忠,時任京都所司代的村井貞勝見本能寺被圍,料定斬草除根,明智光秀不會放過信忠,急向織田信忠進諫,勸信忠忍一時之氣,趕緊退往安土城,固守待援,織田信忠悲憤之下不聽,他覺得就這樣惶惶如喪家之犬夾尾而逃,不是人子所為,日後也不會被各地梟雄所服氣,於是帶著身邊侍衛近1500人,轉移到了隔壁的二條禦所做困獸之鬥,無力的喊出了討伐叛軍的口號(又一個死在二條禦所的)!
明智光秀本來想織田信忠會回去安土城,沒想到他會放棄而選擇一個貧弱的二條禦所,大喜過望,立刻率鐵炮隊攻打,雖然織田信忠和眾多忠心的部下拚死抵抗,但仍在占絕對優勢的叛軍麵前紛紛倒下,村井貞勝和兩個兒子村井貞成,村井清次不願離棄主上,皆奮戰而死。叛軍鐵炮部隊驅散外部守軍後,爬上了二條禦所隔壁近衛前久家的房頂,接著高處往禦所射擊,密密麻麻的鐵炮子彈打得織田方守軍頭都抬不起來,半個時辰死傷近百人,織田信忠見大勢已去,隻好命令部下放下武器,自己切腹自殺,年僅26歲。當年在桶狹間斬下今川義元首級的近衛毛利新介也在此役殉主,織田家同時遇害的還有信忠的異母弟織田勝長和叔父津田長利一家。
至此,織田家所有在京都的人馬幾乎被斬殺殆盡,唯一幸存者是信長的親弟弟織田長益,他趁信長與叛軍奮戰之際,從本能寺西苑殘破的牆角洞口逃出生天,雖然保住了性命,但這個貪生怕死的懦夫至死都為世人不齒和嘲笑,最後鬱鬱寡歡,惡疾而終。
織田信長之死對織田家來說固然可惜,但縱觀事變,織田信忠的冥頑不靈和明知必死還要送死的不智之舉卻是織田家分崩離析的主要原因,信長著力培養的繼承人一死,其他諸子便鉤心鬥角以圖家督之位,家臣們失去了效忠的向心力,羽柴秀吉乘此機會拉攏眾實權派,做大其勢,如阿倍秀明所料,從此戰國曆史揭開了新的一頁,羽柴秀吉,德川家康,孟昭德三人的大戲上演,而隨著先代梟雄的逐個離世,不願寂寞的曆史又推出了一批新的豪傑,幾個後戰國時代的大名梟雄粉墨登場,他們分別是“金琦國主”前田利家,“繡衣軍師”黑田如水,“三杯茶宰相”石田三成,“猛虎”加藤清正,“鬼雄”福島正則,“會津少將”蒲生氏鄉,還有被羽柴秀吉,孟昭德同時稱為“早生三十年恐天下入其手”的“東國獨眼龍”伊達政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