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回賤嶽七本槍
字數:10404 加入書籤
七月,羽柴秀吉以他織田氏總代理人的身份在京都為織田信長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儀式,並故意下函而非強製邀請諸位大名和國主參加,柴田勝家作為一個勇將兼政治低能兒,利用這個機會果然好像羽柴秀吉預測的一樣,拉攏諸位國主,抵製此葬禮,理由是“時機不對”“地點不對”“主辦人身份不對”,以此直接打擊羽柴秀吉。然而羽柴秀吉早就拉攏織田氏三分之二的國主,他們準時出現在了京都,不但讓叫囂“葬禮當在尾張”的柴田勝家很沒麵子,還借機震懾了他麾下的一眾國主,讓他們心裏意識到了大勢所向還是羽柴氏!
雖然最後柴田勝家還是無奈出席了葬禮,可從此兩人的矛盾更加明顯化了。之所以還能坐在一起,隻是因為雙方還在備戰階段,遠沒到攤牌的那一天。一入8月,羽柴秀吉立刻提拔同族的淺野長政(彌彌之兄長)和杉原家次為京都奉行,掌管天下大名糾紛。反秀吉派愈加對這種明目張膽的擴張感到不滿,由其以柴田勝家為甚。麵對羽柴秀吉接二連三的政治攻勢,柴田勝家在前田利家(此人被形容為忠勇果敢的戰士,所以往往被人忽略了他深藏不露的政治才華)的建議下,特地安排親外甥柴田勝豐駐守長浜城,同時部將長穀川秀一進駐近江比田城,山崎片家進駐山崎城,山岡影隆進駐勢多城,池田彌三郎進駐大洲城,雖然是形成一個對羽柴秀吉的防禦網,乃囂張之舉,可畢竟都在自己領內,羽柴秀吉也無可奈何,隻能長歎道“又左助老賊,變數也”。
外交方麵,除了已是盟友的織田信孝外,伊勢藩國的瀧川一益也被拉入反秀吉陣營。柴田勝家還派遣前田利家去和曾是織田家仇敵的毛利氏,長宗我部氏,本願寺顯如,甚至德川家康暗通款曲,希望引為外援。羽柴秀吉聞訊後,也派出軍師黑田孝高去和老奸巨滑的丹羽長秀池田恒興商談,讓他們務必做壁上觀,不要輕易答應柴田氏什麽,羽柴秀吉甚至允許他們等到羽柴和柴田勝負已定的時候再來押寶,隻要他們不提前襄助柴田氏即可。如此大度的條件,讓兩支老狐狸深感佩服,並一口答應下來,絕不襄助柴田,這樣雖然京都東側柴田氏蠢蠢欲動,可羽柴秀吉的大後方就此安定下來。
10月1日,兩家使者各自回歸本位,該辦的外事都辦好了,兩家劍拔弩張的氣氛似乎稍有緩和,估計是都以為自己必勝了,狂妄的柴田勝家竟然向羽柴秀吉主動伸出了橄欖枝,柴田軍大將前田利家攜不破勝光,金森長近將勝家的議和書麵呈羽柴秀吉,秀吉在山崎天王山上新築的寶寺城隆重接見了三位使者,並約定化幹戈為玉帛,繼承信長的遺誌,精誠團結統一天下。待使者走後,羽柴秀吉哂笑著對黑田孝高說道,“老匹夫沒有拉夠盟友,是打算拖延會戰時間,不過小兒方才信他,傳令三軍,更要加強戒備,防他偷襲,另外我觀他之使者多往東去,隻怕對上杉氏和德川氏也有拉攏之意,上杉小兒乃吾弟昭德之徒,不會襄助,可德川老烏龜(秀吉當時是給家康起了個外號,是諷刺他懦弱和體型肥胖的,具體是不是烏龜,難以考證)便難說了,此人地處東海要衝,如果聯絡美濃尾張,可以片刻抵達京都,他不是吾弟對手,卻能戰勝長秀,你可速去信給吾弟,讓他暫緩攻打北條,主力操持防禦德川,和做通上杉氏的工作,讓他不要襄助柴田!”黑田孝高領命辦了,所以孟昭德這才安撫眾大名,留下阿部定秀引兵一萬鎮守館林城,雄視北條,支援各國,而自己班師回朝。
孟昭德返回躑躅崎館之後,德川家康對於支應柴田氏便小心多了,也撤兵回國,不和真田昌幸糾纏,並大力發展軍備,從三河人中抽調男丁三分之一從軍,由遠江和駿河二國支應糧草,一時間也有兩萬之眾,孟昭德聞訊後,將全軍移至信濃,從北俯瞰德川氏,又或震懾尾張美濃,如此大戰一觸即發。轉眼進入12月冬季,地處北方的倭國大雪紛飛,道路被厚厚的積雪壓住,各地之間往來困難,特別是從柴田勝家的越前藩國通往京畿一帶須翻越崇山峻嶺,在冬季一不小心就有雪崩的危險,人馬根本不可能通過。柴田勝家本想移師近江,可佐佐成政覲見,說大軍怕的就是這個冬季兩家開戰,如果真是這樣,越前藩國的援兵主力將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羽柴軍將柴田家在京畿附近的勢力逐一消滅,但如果等到春暖花開,柴田軍殺入京畿聯合織田信孝,瀧川一益等,勝負就未可知了。柴田勝家聽聞後覺得有理,也不敢冒險放棄一部分主力,就打消了先帶一萬人進入近江的想法。
前田利家聞訊後,大驚失色,他快馬從近江奔回越前,對柴田勝家進諫道,“老爸爸何必如此懼戰,若我軍先出一萬控製近江,那麽京畿左右的支持勢力方能放心,可以平安度過冬季,現在我軍萎縮於越前而不敢進,勢必讓支持我方的豪強心寒,且大戰在即,難道是我方不出兵就能不打的麽,秀吉頗善用兵,多詭詐,若是他乘此機會出兵,在我無法救援的情況下,那麽各地支持我方的豪強必降,那時大勢晚矣!不如就出兵一萬,由我掌握,也可威懾秀吉,拖延至春季開兵。”柴田勝家聽罷,知道前田利家和羽柴秀吉私下叫好,頗不痛快,不過沒有說出口,隻是推諉道,“大軍交戰,乃在士氣,我若分兵,因為大雪不能救援,讓秀吉一口氣吃掉我一萬人馬,來年我就想報仇也人手不足,且剛經曆戰敗,人心思變,不如等到開春,就算各地勢力被秀吉攻伐,我也可哀兵必勝,出兵為他們報仇,軍有戰意,則必勝也!”前田利家聽罷無語退下,出城後揮淚對奧村永福說道,“羽柴秀吉豈是如此輕易便能對付的,更何況他還有孟昭德這位帥才相助,老爸爸不能搶占先機,必然讓羽柴氏得逞,隻怕你我要捐軀盡忠了!”
果然,前田利家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聽說柴田勝家不肯在冬季向近江增派援兵,羽柴秀吉仰天大笑,他立刻召集各地武將回家,在12月10日趁著天降大雪,突然向柴田軍發動了全麵進攻!12月12日,羽柴秀吉命部將宮部繼潤防守山崎,蜂須賀正勝會同美作備前兩藩國的大名宇喜多秀家負責山陽道,看住了羽柴軍後方的毛利氏,以防其有任何異動。12月13日,羽柴家主要武將齊集京都,聽從秀吉調遣,15日,羽柴軍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駐近江佐和山城,兵鋒首先指向秀吉的故居長浜城。不巧的是守將的柴田勝豐因為近江苦寒,此時正身染重疾臥病在床,根本不能迎戰。再加上長浜城是秀吉一手擴建起來的,他對城池布防了如指掌,指揮部隊全從弱處下手,守城軍完全沒有戰勝的機會。思前想後,苦撐了兩日的柴田勝豐決定投降,長浜城又回到了秀吉手裏,這樣,羽柴軍就在柴田氏的領地裏插入了一顆釘子,建立了大戰必須的前線補給站。
秀吉一戰得勝之後,留下羽柴秀長駐守佐和山城,部將蜂須賀家政(正勝之子)駐守橫山城,監視剛歸降的柴田勝豐,而主力則繼續東進,目標美濃藩國的織田信孝,織田信孝見狀,隻好大軍全數退往歧阜城。考慮到將來還要和柴田勝家大戰,羽柴秀吉不願在此消耗過多兵力,於是對京畿下達了總動員令,見羽柴軍占優勢的丹羽長秀,筒井順慶,細川藤孝,池田恒興,蒲生氏鄉等相繼加入秀吉一方,天下最能打仗的幾人之一的細川和蒲生加入,羽柴軍如虎添翼,優勢愈加明顯。織田信孝見狀隻好向兄弟求助,可位於尾張藩國的織田信雄因家督問題深恨信孝,不但不出兵援助,反而派兵加入羽柴軍,協助攻城。
麵對龐大的羽柴軍,美濃曾根城城主稻葉一鐵,大垣城城主氏家行廣(氏家卜全次子)皆望風歸降,5萬大軍團團包圍了歧阜城,織田信孝雖有年幼的家督織田三法師做擋箭牌,但眼見柴田勝家的援軍無望,也隻得乖乖向秀吉投降。12月20日歧阜城開門。作為投降條件,信孝交出了毫發無損的三法師,並將自己的親生母親阪夫人,他的妹妹並兩個重臣的母親做了秀吉的人質。自此,織田家所有後裔都成了秀吉的臣下,乾坤徹底顛倒。而正如前田利家所料,區區二十天,羽柴秀吉就借助大雪的力量,掃清了柴田氏所有的擁躉,將勝利的天平向他那邊狠狠的傾斜了一下。
12月29日,以為早晚可以殺敗柴田勝家的秀吉回到大本營姬路城,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年,可是沒想到秀吉的狂妄,惹怒了伊勢的名將瀧川一益,他對於清州會議上秀吉對自己的傲慢深感記恨,也感激柴田勝家最後為自己力爭下了伊勢國,所以突然出兵報複秀吉。他接連攻城掠地,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竟然真的搶了好幾座城池。1579年(天正七年)正月5日,年還沒過完,無奈的秀吉隻得上路討伐瀧川一益。
瀧川一益聽說秀吉出動,立刻調轉矛頭,將附近龜山城包圍,乘著城主關盛信上姬路城向秀吉拜年的當口,偷襲了城池,並順勢搶占了峰城。聽說秀吉大軍多不願新年出征,瀧川一益又搶占了鹿鈴隘口,這才停下腳步,嚴陣以待羽柴軍。本來瀧川一益在京畿一鬧,正好能和柴田氏夾擊秀吉。可惜瀧川一益太心急了,他非要挑在正月起兵,這樣羽柴秀吉根本不必分心被大雪困在越前藩國動彈不得的柴田軍,隻需集中優勢兵力,在雪化之前擊潰瀧川軍就就行了。羽柴軍於2月7日在佐和山城完成集結,全軍號稱7萬5千人馬,分三路殺奔伊勢,雖然整整拖了一個多月才動員好部隊,但柴田氏還是無法出兵,就這樣瀧川一益的末日到了。
聽說瀧川一益早有準備之後,羽柴秀吉采納軍師黑田孝高的建議,左路讓羽柴秀吉的弟弟羽柴秀長統領,率筒井順慶和稻葉一鐵的部隊2萬5千,經美濃和尾張兩國殺入北伊勢,從後麵襲擾瀧川一益。中路則是秀吉的外甥羽柴秀次率2萬人直逼瀧川一益的老巢伊勢長島城,牽製本城對各地軍糧的接應。而右翼則是羽柴秀吉的主力軍團,由秀吉親自率領,攜大將羽柴秀勝,蒲生氏鄉,細川忠興,森長可,淺野長勝,堀秀政,山內一豐,黑田孝高為軍師,共3萬人馬,目標乃是奪回被瀧川軍偷襲的龜山和峰城兩城!
這個三麵出擊,各地牽製的計謀一出,可憐瀧川一益全軍加起來才6千多人,如何能夠應對?到了2月中旬,峰城陷落,3月3日,彈盡糧絕的龜山城開城投降,小將福島正則出輕騎擊破瀧川一益水寨,瀧川一益隻好逃出長島城,移駐桑名城繼續抵擋。羽柴秀吉見狀,立刻揮師五萬包圍桑名城,好在此地依海而建,和海上糧棧相通暢順無阻,瀧川一益這才將將守住,不至於身死國滅。正當羽柴秀吉努力圍城攻打之際,北國春暖花開,大雪消融,3月12日,憋了一個冬天的柴田軍終於出動,先鋒前田利家,佐久間盛政殺入近江藩國,於琵琶湖北岸的柳瀨安營紮寨,並趁勢劫掠了長浜城城外民居,羽柴秀吉聞訊緊急調頭北上迎擊大敵,僅留織田信雄和蒲生氏鄉兩軍繼續和瀧川軍周旋,令秀吉稍感安慰的是,小將蒲生氏鄉果然不愧當年信長公的寵愛和未來名將之名,瀧川一益見秀吉大軍撤走,便從水陸兩路偷襲攻城軍,沒想到被蒲生氏鄉識破,設下埋伏,反而折損了幾百人,這樣便再不敢出城了,秀吉才好放心的和柴田勝家決戰!
麵對柴田勝家先鋒的猛攻,羽柴秀長拚死抵擋,總算迎來了羽柴秀吉的大軍,3月15日羽柴秀吉回師佐和山城,16日,羽柴軍主力進入長浜城,全軍於城北賤嶽山紮寨。同時柴田勝家的主力軍團也到達柳瀨,與羽柴軍隔山而峙。依常理來說,柴田軍遠道而來,軍需供應要翻山越嶺,應速戰速決才是,但出乎羽柴秀吉預料,柴田勝家竟然命令前田利家及佐久間盛政構築城砦防線,擺出打持久戰的陣勢!前田利家對此命令不解,和柴田勝家說道,“老爸爸,若是秀吉進攻我們,他可曾停手,不是一月之內橫掃京畿東翼,我們也當如此,在各地城主人心惶惶之際,突然出兵,先殺敗秀吉,再招降各地豪強,若是等日子久了,秀吉安撫各地,我們再下手就難了!”可柴田勝家拒絕道,“若是我們現在出兵,翻山越嶺體力不支,豈不是敗多勝少,不如將息幾日,然後開戰,也可多些勝算,隻要大敗秀吉,各地一定望風而降,不怕他秀吉拉攏人心,我隻要殺了秀吉,還有人支持羽柴氏麽!”前田利家聽罷無話可說,隻能回家,阿鬆這次便猜出了柴田勝家的想法,對夫君說道,“莫不是老爸爸忌諱你和秀吉君交好,以為你有貳心,故意不用你的計謀?”前田利家聽罷徹悟,憤而握拳道,“如此隻能死戰,證明我的忠誠!”從此之後,果然一代名將再未對柴田勝家進諫一句忠言,隻三緘其口,柴田勝家失了這位大將的建議,戰敗的道路越走越遠了!
為了一戰擊敗秀吉,柴田勝家此次是傾全國之兵而來,總數約3萬人馬,除了前田利家,金森長近一班老將外,勝家的義子柴田勝政和年輕的猛將佐久間盛政,不破勝光,長連龍等亦都隨軍出征。柴田勝政和佐久間盛政乃是親兄弟,叔父就是不幸被織田信長拋棄的佐久間信盛,柴田勝政後被柴田勝家收養,而佐久間盛政因為勇猛善戰被織田信長召回做了柴田勝家部下。不破勝光之父乃是和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一齊被稱為柴田勝家部下“府中三人眾”的不破光治。不破光治已於冬天過世,不破勝光所以繼承家督之位,也是虎父無犬子。羽柴氏陣容更不必說,都是人才濟濟。
眼看大戰在即,遠在信濃監視德川家康的孟昭德命令上杉景勝出兵襄助羽柴秀吉,並說明了“寶全壓在秀吉身上,若秀吉有個三長兩短,隻怕你我也要覆滅,不如拚力一戰,拖住柴田勝家”,上杉景勝得令後,立刻派出大將直江兼續引兵一萬出越中,本來打算支援賤嶽的佐佐成政聞訊,隻能將八千兵勇從越前撤往能登邊境迎戰,如此“北陸孤狼”沒有趕上賤嶽之戰。
到了3月19日,丹羽長秀等大軍也紛紛抵達賤嶽,柴田勝家聞訊後,打算借助防禦工事先消耗一部分敵兵,於是他命令軍隊把守住各處山隘,不要輕易出戰。主力柴田勝家本部7000人駐守柳瀨山上的內中尾嶺,扼守北國街道,佐久間盛政8000人駐最高峰行市山,俯瞰羽柴兵團,而前田利家,前田利長父子則率5000人馬駐守前線的別所山,作為前陣準備迎戰秀吉。
羽柴秀吉探知柴田勝家的布陣之後,笑對臣下說道,“如此堅守消耗之計如何能瞞過我,我既然背後就是源源不斷的糧草,我還怕他不戰麽,倒要看看誰先撐不住了!”於是羽柴秀吉命令部下沿餘吳湖岸布陣,主力部隊羽柴秀吉,羽柴秀長兩兄弟3萬人馬駐守木之本,壓住全軍陣腳,部將高山重友和中川清秀則分別把守陣前的岩崎山和大岩山,堀秀政所部5000人駐守東野山,從高處監視柴田軍的一舉一動。丹羽長秀7000騎兵鎮守賤嶽山上,警備琵琶湖東岸。另有細川忠興替父出征,率別動隊從丹後藩國出海,攻擊越前藩國海岸,以擾亂柴田軍後翼,阻其本來就難行的糧道更加無法通暢。
如此布置之後,兩軍都壓住陣腳,各自不曾挑釁,除了偶爾小規模衝突以外,雙方武士大將都按兵不動,小心翼翼的相持一月有餘,耐心捕捉戰機。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引燃決戰之火的不是賤嶽戰場的哪位將領,卻是遠在岐阜已經歸降秀吉的織田信孝!原來織田信孝早先迫於羽柴秀吉的兵力不得已投降,但他從未放棄過待機再戰的念頭,尤其是光複織田氏權柄的夢想!此時羽柴軍主力和柴田軍對峙於賤嶽,後方空虛,織田信孝決心把握良機,起兵響應柴田勝家。到了4月3日,織田信孝軍終於做好準備豎起反旗,縱兵劫掠了稻葉一鐵的曾根城和氏家行廣的大垣城周圍民居。羽柴秀吉見後院又著火了,隻得親自從賤嶽戰場撤出,4月17日,羽柴秀吉本部2萬人進駐大垣城,並將織田信孝的母親等諸位人質全部斬首。
愚蠢的織田信孝並不清楚,羽柴秀吉第一次放過他並不是因為菩薩心腸,隻因為信孝是織田信長的親子,看在前主公的麵子上,秀吉才放其一馬的,但這次織田信孝悍然撕毀和約,就是給了羽柴秀吉徹底清算織田氏後人的最好借口。羽柴秀吉本部撤離賤嶽戰場後,立刻打破了兩軍之間搖搖欲墜的平衡,首先有異動的是處於羽柴軍最前線,柴田勝豐的舊部山路正國,作為原柴田軍部將,秀吉對這些降將不信任是理所當然的,而山路正國也不想與以前的戰友以死相拚,做秀吉的炮灰,所以在秀吉離開賤嶽不久,山路正國就帶數十名親信逃離羽柴軍,投到佐久間盛政的營裏,並報告了羽柴軍最新的動向。
佐久間盛政聞報大喜,覺得消滅羽柴軍的天賜良機終於來了,原本羽柴秀吉親自鎮守木之本,居中聯係賤嶽山,大岩山和岩崎山各部,互為犄角,堅如磐石。但此時羽柴秀吉已不在,正是分割消滅這幾個山頭駐軍的絕好時機!但此機會稍縱即逝,待得羽柴秀吉回兵,再想破陣就難上加難了,佐久間盛政立刻麵見柴田勝家,要求出動。經反複軍議,柴田勝家采納了佐久間盛政的建議,於是下令佐久間盛政所部,率不破勝光軍共8000人突襲大岩山的中川清秀軍,徹底斷開賤嶽山和岩崎山之間的聯係,並將其守軍分割圍殲。作為接應部隊,柴田勝家本部將突入狐?,牽製東野山的堀秀政軍,右翼柴田勝政並前田利家父子則佯攻賤嶽山,牽製丹羽長秀和桑山重晴兩軍。
4月20日淩晨1時,柴田軍全軍出動,佐久間盛政一馬當先,成功繞過餘吳湖西岸,突擊大岩山,先鋒不破勝光等率先攻上山頭,自以為身處後方的中川清秀做夢也沒料到柴田軍如神兵天降,猝不及防之下砦中一片混亂。麵對數倍於己的柴田軍,中川清秀隻得拚死抵抗,並同時向岩崎山守將高山重友和賤嶽山上離自己最近的桑山重晴求援,不料高山重友見柴田軍來勢洶洶,不但見死不救還撤下了岩崎山,逃向羽柴秀長的駐地田上山,桑山重晴則借口自己也受到攻擊抽不出兵力,中川清秀左等右等都不見援軍蹤影,隻好咬牙衝入亂軍決戰,終於死於刀槍之中,享年42歲,大岩山守軍隨之潰散。而最為可怕的是,高山重友撤退和桑山重晴怯戰,導致了前田利家這員虎將長驅直入,直取中軍。
此時戰場形勢對羽柴軍極為不利,由於缺少強有力的後援,中川清秀和高山重友兩部都已潰散,整個前軍已陷入柴田軍的半包圍之中,立下首功的佐久間盛政躊躇滿誌,打算擴大戰果,配合柴田勝家主力圍攻堀秀政軍,或者配合柴田勝政圍攻丹羽長秀軍,打算至少再吃掉羽柴軍一部。佐久間信盛還派出使者,企圖誘降桑山重晴和其他原柴田軍的諸位將領!但是大出佐久間盛政所料的是,柴田勝家卻在此時下達了全軍後撤的命令!
原來久經戰陣的柴田勝家看出了此時柴田軍表麵勝利背後的隱憂,雖然羽柴軍中軍兩部被擊潰,但前軍與左右兩翼還是絲毫未損,反而形成了對孤軍深入的佐久間盛政部的反包圍,更奇怪的是,柴田軍右翼的前田利家部並未按照約定的計劃佯攻丹羽長秀,而是比佐久間衝的還快,甚至快抵達中軍了,這不禁使柴田勝家暗暗有些擔心,難道前田利家將背叛轉而投靠幼時好友羽柴秀吉的謠言都是真的?由於前田利家大軍脫離戰陣,不在右翼戰線支援,導致此地的柴田軍明顯處於劣勢,假如此時羽柴秀吉忽然回軍,加上丹羽長秀和堀秀政封鎖餘吳湖東西兩岸,佐久間盛政就會被三倍於己的敵人包圍,將必定全軍覆沒!
但是年少氣盛的佐久間盛政竟然拒絕了柴田勝家撤兵的命令,他自信的認為,根據最新的探報羽柴秀吉本部此時還在大垣城,就算秀吉聽到敗報,立刻趕回賤嶽戰場,也至少是兩天以後的事了,有此時間柴田軍可能已經完全控製戰場形勢,所以佐久間盛政不但繼續深入,還勸說柴田勝家本部應立刻大舉進攻賤嶽山,定能一舉擊潰羽柴軍。柴田勝家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佐久間盛政畢竟還是太嫩,他完全忘記了羽柴秀吉“大明大返攻”時的神速,如果羽柴軍數個月以前能飛躍半個東流,大垣城和賤嶽戰場之間僅僅10餘裏(最後一次解釋,東流一裏是大明八裏,等於兩地相隔一百裏)又算得了什麽呢!原本為了平定織田信孝叛亂而回師大垣城的羽柴秀吉的確是準備盡快進攻岐阜城的,可是由於位於兩城之間的揖斐川連降大雨而河水暴漲,羽柴軍不能渡河,所以此時還逗留在大垣城。20日午時,本陣忽然傳來了中川清秀兵敗身死的消息,羽柴秀吉高興的對著部下手指大雨說道,“老天庇佑,有此大雨在,我軍沒有深入美濃,不會擔心織田信孝從後追擊,大雨更能掩埋我們的足跡,全軍聽令,讓天降神雨護送我們返回賤嶽山,一舉殺敗柴田勝家!”
三軍聽罷士氣大振,都以為果然如秀吉所說,連老天都襄助羽柴氏,下午2時,羽柴軍騎兵部隊首先出發,4時之後步兵1萬5千跟著奔赴賤嶽,軍師黑田孝高更派快馬通知沿途百姓,多準備幹糧火把,接濟路過的羽柴軍,之後必有重賞,此計大大提高了羽柴軍進兵速度,百姓們聽說出身農民的秀吉即將成為天下之主,此乃倭國民族亙古未有的奇跡,於是紛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由於百姓們的接濟,僅僅2時半(五個小時)羽柴軍便全軍趕回賤嶽。
此時的佐久間盛政對羽柴秀吉的動靜還一無所知,還自信滿滿的衝殺各地羽柴氏軍陣,柴田勝家傳令撤軍的使者不絕於道,暴怒的柴田勝家甚至以自殺相威脅,命令佐久間盛政立刻撤兵!佐久間盛政無奈之下,隻好借口屬下將士昨夜徹夜奮戰直到清晨疲憊不堪,要求休息一夜再下山,柴田勝家聽後不許,並派出義子柴田勝敏催促退兵,柴田勝敏到達佐久間信盛營地時,羽柴秀吉本部也趕回了木之本,沿途羽柴軍的火把通明,宛如一條火龍蜿蜒前進,刹是壯觀,各地抵擋柴田氏的羽柴下屬一見火龍,都知道主上回來了,登時士氣大振,開始反攻佐久間盛政。
目瞪口呆的佐久間盛政終於明白柴田勝家的良苦用心,但一切都太遲了,由於昨夜的奮戰,此時佐久間盛政部上下將士正睡得跟死人一樣,佐久間盛政雖然立刻就叫醒全軍匆忙沿餘吳湖西岸撤退,但羽柴秀吉又怎會輕易放飛已經煮熟的鴨子。22日淩晨1時,羽柴秀吉顧不得長途跋涉的勞頓,命令全軍出擊,追殺佐久間盛政!午夜3點,羽柴軍終於追上已和柴田勝政部會師的佐久間盛政軍,雙方在餘吳湖西岸的權現阪廝殺,人多勢眾的羽柴軍以鐵炮部隊居高臨下射擊,柴田軍死傷慘重,由於殿後部隊拚死抵擋追兵,佐久間盛政和柴田勝政最終脫險,倉皇退到前田利家的防地。
此時的前田利家引兵已經回到本陣,柴田勝家立刻派出使者叱責,說他為何一路深入,而利長率領的另一路又按兵不動,是否暗通曲款,打算投靠秀吉!前田利家聽聞後,臉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並沒有回答使者,也沒有出兵接應撤回的佐久間盛政,反而忽然全軍向越前退走。作為柴田軍主將之一的前田利家不戰而退,頓時在全體柴田軍中引起引發鎖鏈式恐慌,盡管佐久間盛政奔走呼號,妄圖阻止士兵逃跑,但仍有眾多部曲加入前田利家逃亡的隊伍裏,不久後柴田軍金森長近和不破勝光兩部也跟著撤退,由於右翼諸隊的撤出戰場,柴田軍整條戰線已無法維持,全軍立刻崩盤!
兵敗如山倒,此時賤嶽戰場隻剩下柴田勝家本部還在繼續抵抗,羽柴秀吉的主力部隊很快放棄了追趕撤退的柴田軍,匯合羽柴秀長和堀秀政兩部,直接殺向柴田勝家的大寨,眼見敗局已定,本部兵馬也逃散了一大半,此時圍在柴田勝家身邊的,隻有區區2000人,柴田勝家悲憤莫名,決意一死以維護武士的榮譽,幸得部將們苦勸柴田勝家才放棄念頭撤回了越前藩國。
為了抵擋羽柴秀吉追兵,近衛毛受勝助兄弟穿上了柴田勝家的盔甲金印,率500人繼續守在寨中,以待羽柴軍。正午12時,羽柴秀吉趕到柴田軍主寨,毛受勝助兄弟率500人奮勇抵抗,在500人決死的意誌麵前,羽柴軍士卒竟有怯戰退縮的意思。最後羽柴秀吉下了“退者斬”的死命令,羽柴軍才重新鼓起勇氣,奮力攻城,柴田軍殿後部隊500多人全部戰死無一生還!殿後軍的死戰為柴田勝家逃脫贏得寶貴的時間,等羽柴秀吉發現戰死的隻是柴田勝家的替身氣得直跳腳時,柴田勝家已經走出老遠了,至此賤嶽之戰結束,羽柴軍大獲全勝!
戰後羽柴秀吉褒獎了十餘員在賤嶽奮戰有功的年青武士,包括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片桐且元,脅阪安治,加藤嘉明,糟屋武則,平野長泰,石川兵助一光和櫻井佐吉9人都受封3000石以上的領地,其中福島正則連續出戰都有戰績,居功至偉受封5000石。可惜的是石川和櫻井兩人都戰死賤嶽,所以後人把除他們之外的7人統稱為“賤嶽七本槍”,成為東流幾百年來家喻戶曉的英雄武士。同樣在戰鬥中表現亮眼的還包括統籌糧餉和通訊的石田三成,負責大火器壓製的大穀吉繼等,這些新秀從此都成為了羽柴秀吉的肱股棟梁之臣,各自列土封疆,為了將來那場真正和平到來的大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