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回 廉台之戰(中)
字數:7093 加入書籤
泒水之畔廉台
燕軍追擊魏軍,然魏軍號稱天下第一步兵,果真名不虛傳。燕軍此時已是十戰十敗,然魏軍似乎是有意避開燕軍似的,隻稍稍贏下一陣,便匆匆撤退,燕軍也無多大損失。此時魏軍已是緩緩退到泒水,是否繼續追擊,燕軍猶豫不前。
如今燕軍勒馬,逡巡不前,見此慕容恪帳下參軍高商言道:“將軍,今觀之魏軍士卒軍容齊整,撤退有序,未可輕敵,將軍是否……”
慕容恪騎馬遠遠眺望魏軍戰陣,隻見其軍陣齊整,布置得當,長矛,刀斧,弓箭排布有序,攻守皆不在話下。
平野上的朔風吹過,魏軍士兵不動如山,隻旗幟飄揚,如連綿起伏的波浪。
“是本帥輕敵了。”慕容恪喃喃道,隻稍片刻,突然厲聲說道,“然今魏主在此,已接十陣,其勢已疲,若放他入鄴,恐大事難圖。今我燕軍主力未損,若能在此一舉滅魏軍,則鄴城不在話下。”
隨即慕容恪高喊道:“全傳令,軍渡過泒水,追擊魏軍。”
魏軍中軍營台,張溫指渡泒水的燕軍喊道:“陛下快看,燕軍果然渡河了。”
此刻冉閔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笑容,“眾將,我魏軍決勝之日就在此刻,諸君可知我為何選擇此地。”
說完,冉閔策馬揚鞭隻馳騁到大軍身後,眾將也一並跟隨。
“籲”冉閔在一處土丘之上勒住了韁繩,手舉馬鞭往身前的林地說道:“燕軍所賴者乃是其騎兵,我魏軍步卒天下無敵,然若平地相爭必不能討得便宜。朕在戰前得知,此處有一廉台林地,林密溝深,若我魏軍引軍在此,則其戰騎不能逞其利,而我魏軍則能揚長避短,若能一舉再敗,燕軍皆餘眾背水,逃脫不及,則我魏軍當能一舉滅而滅燕軍,再複幽並,以成霸業。”
董閏聞此,隻擊掌大呼道:“陛下好謀略,如此我魏軍當能一舉扭轉頹勢,燕軍必敗。”
冉閔看了一下日頭,已過正午,“諸位,朕自起兵以來,所遇之情狀比之凶險百倍,皆逢凶化吉,今日朕與諸君在此誓滅胡賊。”
“冉閔舉長矛指向日頭,今戰日已過半,旁邊就是我魏昌城,魏國永昌,今日吾等一舉破虜,相慶於此城。大魏萬年。”
“大魏萬年。”全軍呼喊之聲延綿不絕。眾將也聞之一掃心中疑慮,人皆奮勇。
燕王隨即叮囑諸將道:“燕軍已開始渡河,眾將各領本部人馬與敵接戰之後,不可戀戰,隻撤退林地。”
“遵命。”一陣煙塵揚起,轉瞬眾將皆各回自己所部。
隻有張溫還在冉閔身旁。冉閔大疑,“車騎將軍,大戰在即,還不快快引軍布置。”
張溫鼓足勇氣說道:“陛下,臣素不疑陛下,隻是時至今日,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冉閔隻自顧自走到馬旁,拋下一句:“不知燕軍是否能如朕之所願上鉤?”
“正是,陛下所圖甚大,然所憑甚微。今我魏軍才及燕軍十分之一,若正麵野戰,燕軍鐵騎也不是我大魏銳卒之對手,然陛下盡想一舉吞之,末將以為甚為凶險。”
“車騎將軍所言甚是,朕何嚐不想趁燕軍半渡擊之。然我魏軍久戰已疲,若如此,隻能擊潰而不能聚殲。”
冉閔隻小心的撫摸朱龍馬,馬脖頸處的傷痕在上次襄國之戰留下的,若不是朱龍馬拚死護主,冉閔說不定已被悅綰所領的燕軍所斬殺,朱龍馬也似感知到冉閔的心意,隻啼叫不止。
“朕在出征之前已知,燕軍南下已達三十萬之眾,隻一慕容恪中軍就達十萬,騎兵之盛更是無人能敵,就是此戰擊敗慕容恪又能如何?燕主慕容儁、慕容霸、悅綰燕軍將帥眾多,軍力甚厚,若燕軍有小挫,必將引軍再與我戰。今我這萬餘魏軍精銳已是我大魏全部。朕之所願乃是憑我們這幫老兄弟,盡滅這慕容恪十萬燕軍,燕軍震動,不使其小瞧我大魏,如此我大魏,其勢稍安。”
張溫久久不願回應。
“張將軍,此戰就是遂朕之願也頗為凶險,吾輩已經十戰十勝,將軍已盡力了,此後乃是天意。將軍若有怯意,汝可化妝逃走。”冉閔隻上馬,欲往中軍而去。
“陛下。”張溫跪下道,“末將誠是擔心:慕容恪並非庸將,豈非劉顯能比。若他反客為主,反包圍我軍,到時我魏軍就再無生還之可能。”
冉閔胯下的朱龍馬停住了,冉閔頭也不回,隻堅毅的說道:“朕豈不知,若有一線戰機,朕也不願如此置險地。”
“駕。”冉閔策馬揚鞭。
燕軍全軍渡過泒水,隨即向魏軍發起進攻,隻交戰片刻,魏軍卻是敗退丟下甲胄,帥旗,盡往林中敗退。
幕府內一參將喜道:“將軍,魏軍到底是要逃了,請速速追擊,一舉全殲。”
慕容恪,接連吃過冉閔之虧,卻是謹慎。
此時另一裨將上前進言道:“將軍,畢其功於一役,若能此戰擒獲,冉閔,我燕軍南下再無大戰。”
慕容恪隻緩緩的騎在馬上,巡視前方。
這時營外有人高聲喧嘩,“快,我要見將軍。”
慕容恪問道:“何人欲求見?”
身邊護衛說道:“高開,高參軍意欲求見。”
“高參軍,向在後方運籌帷幄,整理文書,今我大軍將發,高參軍還是往我後軍帳中安坐。”
“將軍,吾騎兵利平地,臣得知,此處往前是一林地,若冉閔得入林地,不可複製。”突然參軍高開上前大呼道。
慕容恪瞬間收緊了韁繩,“撲棱、撲棱”林中的一大群鳥飛起。
慕容恪看著穩步推進的燕軍騎兵,突然高呼道:“全軍停止追擊。”
一裨將言道:“將軍,隻幾隻鳥怕他作甚,末將自領軍前往。”
“鳥不落地,魏軍所部已經往林地進發,高開雖言不差。”
高開喘了口粗氣,言道:“我燕軍戰馬利在平地,今魏軍入林地不可輕圖,宜速派騎兵誘之平地,一舉殲之。”
慕容恪隻緩緩看著前麵林地,四周開闊,慕容恪心中,漸漸有了謀劃。
“高參軍!”
“末將在。”
“這一萬魏軍汝觀之,戰意如何?”
“戰意之堅,紀律之言無出其右,冉閔冶軍有方麾下百戰之師,這些老兵是從襄國遺留下的種子,若假以時日,其勢必振。”
“對,魏軍遭襄國大敗,魏主隻餘數騎逃回,本如爐中餘燼,燃不了幾天了,沒想到一年不到,竟滅襄國趙國餘孽,國勢複振。這一萬魏軍,戰鬥至此,吾深感敬佩。”慕容恪隻遠遠的望著魏軍當軍陣,意有所思,忽然轉念道,“可惜他們不是我燕軍,為我燕國南下大計,趁此孤微之時,吾要一舉滅之,永絕後患。”
“將軍之意,在此地圍殲魏軍。”
“不錯,兵法雲:十則圍之,如今雖麾下隻有中軍一部,然包圍魏軍當不在話下。”
“兵法亦雲:隻是圍三闕一,困獸猶鬥,末將恐怕,冉閔見此會拚死撤退,我燕軍折損亦將不少。”
“魏軍不會撤退的。”
“將軍這時何意?”
“執旗官何在?”
“舉旗。”
“今我中軍大纛旗在此,以作餌,就在這山林之前引誘魏軍來戰。”
高開大急道:“將軍全軍所賴,切莫以身犯險。”
慕容恪笑道:“若餌料不重,大魚豈能上鉤,我燕軍統帥在此,這魏國皇帝若能在此擒殺,他大魏國勢將振,我燕軍南下之勢劇竭,這買賣不虧。”
“我料定,故人相邀,冉閔豈能不赴約。十三年前,此人就從我手下溜走,今日就以此人成就我燕國南下霸業。”
高開意欲再諫言,慕容恪隻決絕的道:“高參軍,布置下去吧。”
魏軍還是緩緩的林地退卻,忽然一斥候來報:“陛下,燕軍前軍停止追擊,然我大軍左右兩側出現燕軍騎兵,意圖包圍我軍。”
“果然,慕容恪非庸將,朕誘敵入林之計已泄,張溫,董閏。”
“末將在。”
“你二人各領兩千人馬,布置於側翼,掩護全軍撤退回都。”
“咚咚咚”此時燕軍中軍鼓聲大作,燕軍騎兵挺立於陣前。壘起了高台,飄揚著帥旗。
“陛下,快看,燕軍中軍有異動。”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帥旗之上是大大的“恪”字。
一人大喊道:“這是燕軍統帥,慕容恪的大纛旗。”
冉閔深深的瞧了一眼,大手一揮,說道:“傳令各軍停止前進,後軍變前軍,前軍殿後,拱衛我魏軍中營。”
張溫大急道:“陛下,此分明是燕軍的誘敵之計,趁燕軍尚未合攏,我軍當全速撤退去,退保魏昌城。”
“眾將士,我大魏立國無日不戰何曾休過,然所轄之地幾何?”
聞聽此言,身旁的將士大疑,不解冉閔之意?
“諸位,今日就是退得了魏昌城,來日再退鄴城,又有幾城可退?”
眾人陷入了一片沉默,誠如是,如今大魏危如累卵,隻方寸之地徘徊,唯有解眼前之困局方是出路。
“今魏軍與燕軍交戰,皆勝之,我魏軍步卒天下無敵。今敵軍帥旗在此,若能一舉斬旗奪帥,諸胡皆不可慮,當複昔日大魏雄狀。”
隻一瞬,生死之間,若此時後退尚存一線生機,冉閔卻是瞧出了。喊道:“今撤退,稍延數日是死,深陷重圍,力戰亦是死,等死,朕欲與諸君同死。”
“來人,取我的雙刃矛,鉤戟。”
魏帝的侍從,從朱龍馬的兩側分別呈上,冉閔隻拿在手中。
“諸位,人生天地間,朕與諸君相逢一場甚是快意,若留功名於青史,無憾。”
董閏也道:“我漢人世受胡人欺淩,今一舉而奮起,當不使諸胡小瞧了我漢人。”
“殺胡人,複魏國。”
“殺。”
魏軍喊殺聲四起,陣型隻稍稍停滯一會兒,魏國大軍反身便向燕軍陣中殺來。
慕容恪見此歎息道:“當世良將,若項羽在世亦隻能比肩而立。”
見魏軍轉身殺來,聲勢浩大,因之前數敗,燕軍前陣的人微微有些顫抖。
慕容恪騎馬,巡視前陣喊道:“冉閔之師,兵老卒疲,實為難用,加其勇而無謀,一夫之敵耳。雖有甲兵,不足擊也。吾今分軍為三部,掎用以待之。”
慕容恪手指這大纛旗說道:“冉閔素來輕視我燕軍,今戰我軍又連敗十陣,必以為我等不能相抗。如今我大纛旗在此,其軍士人少,必將全軍憑萬死之心衝擊我中軍。我軍將士隻需著結陣以待敵前來,隻要能擋住冉閔的公司,我左右兩側迂回之師便能合圍魏軍,一舉全殲之。”
底下將帥歡呼道:“好謀略。”
“諸位將士,今冉閔軍士俱懷必死之心,此戰決勝之關鍵就是擋住冉閔的前鋒大軍一兩個時辰。隻要能擋住,魏軍覆滅指日可待。”
“今我燕軍具裝騎兵天下無敵,魏軍步卒亦是精銳,然前次所觀,騎兵長於衝鋒,短於結陣自守,今次魏軍來攻,我具裝騎兵已鐵索連環結之,同進退,當如這燕山一樣,聳立平原。騎士憑借馬蹬,一人射中兩側擎住,我燕軍騎士就是射死,也如海浪般延綿而來,就是整排死絕,亦如泰山崩,壓垮魏軍。”
“此戰需陷陣之士五千人。”
“此五千之人有死無生,眾人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取竹簽來”
隻見在兩萬竹簽中混著五千根紅色頭子的竹簽,旁人把它都倒在竹筒裏。
“人人都是爹媽養的,我慕容恪心中不忍各位白白喪師性命,本將願意這五千人換去全軍大勝,若有幸得以生還,本將必保舉燕王晉爵位三級,若不行戰死當厚桖其妻兒雙親。將士與兵士別無二致,本帥與眾人同生共死。”
慕容恪突然厲聲說道:“拿桶來。”
慕容恪隻自己上前,往前竹筒裏抽取了第一根竹簽,隻見
“天意如此,從現在起,我慕容恪就是五千結陣之士一員,我若戰死,全軍聽高開號令。”。
“將軍豈能棄全軍不顧!臣原替將軍而死。”
隻見一人衝出人群,直欲阻擋慕容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