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新皇帝一意孤行 諸外戚紛爭不停
字數:11342 加入書籤
1
劉欣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錯。
果然不久,見王莽一黨逐漸失勢,曾經對新君劉欣若即若離的朝廷大臣們紛紛見風使舵,很快就拋棄了王莽,轉而向新皇帝效忠,向新貴靠攏。
大司馬王莽離職以後,劉欣很快向朝廷大臣征求大司馬的繼任人選。
定陶傅太後的堂弟、右將軍傅喜,成為了大司馬一職的熱門人選。
大司徒孔光,大司空何武等朝廷大臣,不約而同地向皇帝推薦傅喜。
起初,劉欣也不想讓大司馬這個非常重要的三公職位,再次落入外人之手,無法掌控,欣然同意道:
“右將軍傅喜,熟悉政事,胸襟寬闊,正直無私,竭盡忠誠,最合適擔任大司馬一職。”
不想,回到宮中,向祖母傅太後征求意見之時,祖母傅太後卻死活不同意,表示反對道:
“右將軍這個家夥,舉止輕佻,喜歡人雲亦雲,沒有主見,淡薄親情,胳膊肘外拐。他的言行舉止,讓我們傅家、丁家的親屬,都十分失望,不宜擔當重任。”
不僅是傅太後堅決不同意,傅家、丁家的親屬,也一致反對。
見祖母傅太後不同意,劉欣也對右將軍傅喜失去了信心和信任,不再準備任命傅喜擔任大司馬要職。
右將軍傅喜知道自己一向不討傅太後喜愛,心裏沮喪不已,不知道如何補救。
2
實際上,此時的右將軍傅喜,擔任大司馬一職,可謂眾望所歸。
王莽既已從大司馬位置上罷職退下,不問政事,朝廷的文武百官大都希望,右將軍傅喜,能夠順理成章地接替王莽的位置,擔任大司馬一職,安定動蕩的大漢朝廷。
右將軍傅喜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依然愛好鑽研學問,有大誌德行,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肯偏私,深得漢朝廷文武大臣,皇親國戚,朝野百姓的敬重和好評。
然而,右將軍傅喜為人正直,一向堅持禮製禮法原則,並不肯毫無原則地順從傅太後和劉欣的意誌。
傅太後和劉欣,見右將軍傅喜不肯事事順從,與傅家、丁家新貴有些格格不入,不滿和怨恨越發加劇,不願意傅喜掌權,掣肘自己。
3
實際上,傅喜與傅家、丁家新貴步調不一致已經由來已久。
當初,劉欣即位不久,皇位還不十分穩固。劉欣沒有審時度勢,就急慌慌地準備加封外戚祖母傅氏一族,母親丁氏一族人員的官爵,希望能夠讓傅家、丁家掌權,作為自己的羽翼,以維護皇權的穩定。
唯獨右將軍傅喜,堅守正道,認為劉欣有些操之過急,這樣做,可能引起王家等老外戚的反彈,恐怕不利於江山社稷的穩定。
傅喜於是上書,建議劉欣道:
“皇帝陛下:
臣私下以為,加封外戚傅氏、丁氏一族人員的官爵,不太妥當,有違祖宗遺訓和朝廷規矩。
陛下這樣做,似乎有些急於求成,會給予他人任人唯親的指責,舉措十分不妥。
臣擔心陛下因小失大,恐怕會有傷朝廷任人唯賢,天下大公的主旨,引起大臣勳舊的非議和不滿,給我們傅家、丁家帶來指責。
所謂無功不受祿。
臣身體有病,臣願意為外戚做出一個好的表率,請求辭讓陛下給予的封賜恩賞,以免傷害朝廷獎善罰惡、任人唯賢的原則,阻撓賢良上進之路。”
傅太後聽了傅喜拒絕皇帝賞賜,不喜反怒,對傅喜的舉動大不滿意,她非常氣惱地對親屬們說道:
“右將軍(傅喜)實在太迂腐愚蠢,不懂得大義,太不識抬舉了。為了自己博得一個清正讓賢的美名,竟然不知道陛下的舉措十分英明,傷害皇帝的好意。
陛下的恩賜,宏大深遠,是天降下來的喜事。他居然毫不感恩,不肯接受,這不是迂腐愚蠢是什麽呢?”
4
這件事情剛剛過去不久,祖母傅太後故態複萌,又恢複了自己在定陶封國裏頤指氣使的習慣。
傅太後開始在幕後指揮自己的孫子劉欣做事,公開幹預朝廷政事的處理和官員的任命。
右將軍傅喜見傅太後違背祖訓幹預朝政,十分不當,於是向傅太後進諫道:
“太後陛下:
臣以為,對朝廷的人事任免,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任由自己的好惡喜愛,去決定朝廷人選,任人唯親,並不恰當。
太後陛下這樣做,恐怕會傷害朝廷的正常治理,危害朝廷大計,及其大臣的反對!”
聽見右將軍傅喜這樣直言無忌的諫言,傅太後臉色大變,心裏越發不高興,當即斥責傅喜道:
“你傅喜這個家夥,胳膊肘盡往外拐。你一心一意,一味地討好王家那個老太婆和王氏孤兒,與朕和皇帝格格不入,真不像是我們傅家的人。
從今往後,你不要進宮來了!朕看見你這個吃裏扒外,好壞不分的家夥就生氣。”
傅家,丁家親屬也隨聲附和傅太後道:
“太後英明!右將軍大人顢頇愚蠢,不識時務,真是不識抬舉。”
傅喜聽了傅太後和親人的責備,羞愧不已,紅著臉,向傅太後告辭而去。
從此,傅喜被剝奪了進宮拜見傅太後的特權。
5
侍中駙馬都尉傅遷,一向了解傅太後的喜惡和對右將軍傅喜的不滿態度。
今天,得知三公與朝廷大臣們商議,準備向皇帝推薦右將軍傅喜,去擔任大司馬一職,輔佐朝政以後,侍中駙馬都尉傅遷非常擔心。
散朝以後,侍中駙馬都尉傅遷地趕回定陶官邸向傅太後報告廷議的內容。
傅太後一聽傅遷的報告,也大吃一驚,決定立即進宮,阻止皇帝任命傅喜擔任大司馬。
傅太後對傅遷抱怨道:
“遷兒啊,像傅喜這樣不知好歹,取巧賣乖的人,怎麽能夠讓他得誌呢?
這個胳膊肘外拐,吃裏扒外的家夥,如果掌握大權,當家作主,豈不是會亂了我們傅家、丁家的規矩,傷害到皇帝嗎?
哀家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件發生。”
傅太後說罷,急急忙忙地帶著侄子傅遷,進宮去阻止皇帝的任命傅喜的決定。
6
一見傅太後、傅遷一行,怒氣衝衝地踏進未央宮白虎殿,劉欣就心驚肉跳,不安起來。
劉欣急忙招呼大臣們出殿,快步從寶座上下來,親自上前,去攙扶祖母傅太後,吩咐為祖母傅太後看坐。
傅太後不要孫子攙扶,抓住孫子劉欣的手,大踏步地上殿。
傅太後自己動手,拖了一把椅子,大咧咧地坐在劉欣的禦座旁邊,聲色俱厲地質問劉欣道:
“陛下啊,當初你剛剛即位之時,處處受著大司馬王莽的掣肘,難道你已經完全忘記這件事情了嗎?
你舅爺爺右將軍傅喜,雖然威望還在,但他的脾氣和秉性與陛下你極端不合。
朕擔心,你舅爺爺和陛下你,不能夠同心啊!
如果君臣不能夠同心,不是趕走了一個驕橫跋扈的王莽,又來了一個盛氣淩人的傅喜嗎?
請問陛下,你的宏圖偉略,將依靠誰去實現呢?”傅太後質問責備孫子劉欣道。
“祖母太後陛下說得有理!既然祖母太後陛下認為舅爺爺不合適擔任大司馬,朕就另選他人。
請問祖母太後陛下,你認為文武大臣裏,選誰擔任大司馬最為合適呢?”
劉欣見了祖母傅太後,就像老鼠見了貓,一下子沒有了自己的主意。
“朕一個老太婆,又不認識幾個朝臣,你問了也是白問。總之一句話,不管是誰,隻要能夠死心塌地聽從皇帝陛下和哀家的話,忠心耿耿地效忠哀家與陛下,不與哀家與陛下過不去就行了。”
傅太後頤指氣使地對劉欣吩咐說道。
“太後陛下英明。右將軍(傅喜)大人,雖是皇家至親,但一向與我們格格不入,的確不是最佳人選。
左將軍師丹,光祿勳彭宣,性格文雅,為人和善,對人一團和氣,生平從不喜歡得罪他人。
朕當初被立為太子,左將軍師丹大人,光祿勳彭宣大人也有建言之功。
朕就任命左將軍師丹,擔任大司馬,祖母太後陛下以為如何呢?”劉欣拍板道。
“陛下有自己的主見,哀家十分滿意。右將軍(傅喜)這個不知好歹的傻瓜,哀家看見他就有些不暢快,陛下你度量著去辦吧!”
傅太後同意道。
“朕聆聽祖母太後的懿旨。”見祖母傅太後不再幹預任命大司馬之事,劉欣長舒了一口氣。
7
見祖母傅太後態度堅決地反對任命右將軍傅喜為大司馬,劉欣也不敢悖逆祖母的心意。
在祖母傅太後的強力幹預下,劉欣決定,向祖母妥協,摒棄右將軍傅喜,另行任命左將軍師丹為大司馬。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七月初四,劉欣正式頒布旨意,任命左將軍師丹,擔任大司馬,封高鄉亭侯,負責掌控大漢朝廷實權。
左將軍師丹,是劉欣做太子時的太子太傅。師丹雖年紀老邁,但為人正直,雄心不已,有自己的主見,決心幫助皇帝,革新弊政。
皇帝任命左將軍師丹為大司馬的詔書頒下,文武百官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認同師丹的才幹品行。
朝廷逐漸恢複了平靜。
8
見傅太後不喜歡自己,竭力阻撓自己任職,而皇帝又不敢違背祖母的意見,傅喜灰心喪氣,有些自暴自棄。
不久,傅喜上書皇帝,聲稱自己有病,請求辭去右將軍之職,回家養老。
傅太後得到消息,大喜,攛掇劉欣立即批準。在祖母的暗示下,劉欣順水推舟,於是準備罷免傅喜擔任的右將軍職務。
不久,劉欣頒布聖旨,免去右將軍傅喜的所有職務,勒令傅喜回家養老說道:
“右將軍傅喜,一秉大公,做事兢兢業業,一心為國操勞,以致積勞成疾,朕非常憐惜。
茲賞賜傅喜黃金百斤,著即繳還右將軍的印信綬帶、以光祿大夫的身份退休,回家養病。”
得知皇帝罷免傅喜的聖旨,很多文武大臣,都為右將軍傅喜鳴不平。
大司空何武對大司徒孔光說道:
“司徒大人,何某以為,皇帝任免大臣,實在太過隨意,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屈從祖母傅太後的意誌,讓人遺憾惋惜。
無緣無故罷免右將軍大人,讓右將軍大人回家養老,浪費國家賢才,實在是太不應當。”
大司徒孔光喏喏言道:
“司空大人,我們為人臣子,還是做好自己的本分為上。陛下英明無私,秉承任人唯賢的祖訓,不肯任命自己的親屬,擔任要職,豈不是可喜可賀嗎?
為什麽要說三道四,妄議朝政呢?”
大司空何武見與大司徒孔光話不投機,悻悻而去。
後來,劉欣得知了大司空何武見與大司徒孔光的閑談,對大司徒孔光十分欣賞。
不久,劉欣下旨,任命光祿勳、淮陽人彭宣,為右將軍,接替傅喜先前的職位。
9
朝廷大臣,對皇帝不聽從元老勳舊大臣的意見,不按朝廷的老規矩辦事,而是自行其是,一心聽從祖母傅太後的意見,任命自己的親信主持朝政,議論紛紛。
大臣們義憤填膺,對皇帝任命親信佞臣,擔任要職的做法不以為然。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等朝廷重臣,對傅太後幹政,任人唯親,排斥賢良大臣尤其不滿。
於是,一次朝會,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等大臣站了出來,反對皇帝草率任命大臣的舉措。
大司空何武率先出班,一臉肅穆,大義凜然,對皇帝提出諫言,對劉欣不按規矩辦事的做法提出抗議說道:
“陛下:
微臣私下認為,朝廷最近一段時間的人事任免欠妥,有任人唯親的嫌疑,違背了朝廷任人唯賢,一秉大公的原則,有必要加以糾正。
大漢朝廷祖宗規矩,婦人內宮不得幹政。
可是,陛下卻一味地順從祖母傅太後的意思,不按朝廷的規矩和原則辦事,不秉承任人唯賢原則,隻是憑個人好惡,遠近親疏關係,去任命大臣。
臣以為,陛下的這些舉措,非常不妥當,恐怕有傷陛下的聖明和朝廷的規矩,祖宗的遺訓。
前右將軍傅喜,公正無私,光明磊落,最受人稱道。他行事仁義大度,品德高尚廉潔,胸襟寬闊,一直忠心耿耿,憂國憂民,堪稱大臣典範。
公卿大臣一致認為,前右將軍傅喜,最適宜做內朝的輔弼大臣,擔任大司馬一職,輔佐陛下處理國事。
不想現在,陛下不僅沒有對右將軍傅喜委以重任,卻以右將軍有病為借口,突然遣返右將軍退休,讓右將軍回家養病,白白浪費國家的有用之才,使官民大眾,滿朝士大夫,都感到非常失望、不解。
大臣們議論紛紛,都為前右將軍抱不平說道:
‘右將軍是外戚中的賢能之人,隻因右將軍的見解,與定陶太後的意見不合,不得當權人士的歡心,因此被朝廷斥退。’
臣等發現,文武百官中,沒有一個人不為國家丟失賢才而深深痛惜,為陛下的舉措,而深深遺憾的。
臣等認為,忠臣豪傑,仁人誌士,是國家的衛兵,帝國的屏障,不能不善待他們,這是有先例可尋,有典籍可考的。
春秋之時,魯國因任用季友,而最終治理好了國家的混亂;
楚國以子密是否還活著,決定被別國看重或是輕視;
魏國依仗有公子無忌,才能戰勝境外的強敵;
項羽則由範增的去留,決定了他的生存與滅亡。
百萬人之眾,不如一個賢才有用。因此秦國用千金,去離間廉頗和趙王的關係;漢高祖散盡萬金,使項羽疏遠了謀士範增。
傅喜能擔當朝廷的大任,是陛下的光輝,也是決定傅氏興廢的關鍵。
期望陛下垂聽,改變倉促發布的人事決定。”
大司空何武耿耿忠心,言辭激烈地建議劉欣道。
尚書令唐林等文武大臣,見大司空何武仗義執言,也大受感動,紛紛上前,向皇帝劉欣進言,提出了親賢遠佞,任人唯賢的建議。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351
眼見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等文武大臣,紛紛諫言,劉欣十分震驚,默默思忖道:
“難道朕真的錯了嗎?為什麽任命傅喜為大司馬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人事任免事件,會帶來這樣大的波瀾呢?
是朕的舉措失當,還是王莽的黨羽徒孫,想為王莽翻案呢?
哎呀,大事不好,如果為這件事情,得罪了大臣,君臣離心,產生隔閡,那就大事不妙。那時候,朕豈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嗎?”
想到這裏,劉欣一陣心驚,急忙滿臉微笑,將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等大臣解釋說道:
“諸位大臣,諸位愛卿,你們誤會了。朕對你們對國家的忠誠,對朕的進諫,心裏非常感激。
朕的內心,其實一直非常欣賞,右將軍的智慧能幹和他的正直廉潔,堅持原則的精神。
朕一直想器重任用右將軍,讓右將軍來輔佐幫助朕,實現中興帝國的夢想。
諸位愛卿,你們就不要聽信謠言了。
右將軍是朕的至親,朕怎麽能夠不了解呢?朕十分清楚明白地告訴你們,實際的情形,並不是流言所說的那樣。
右將軍大人,並不是為人所逼,並不是流言所說的那樣,因為朕對祖母非常孝順,朕不願意悖逆祖母的心意,而將右將軍免職的。
的的確確,右將軍大人是因為疾病纏身,而自願申請退休的。
你們不信的話,不妨到右將軍大人的府邸看看,看朕說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祖母太後一向喜歡開朗健談、文質彬彬的性格,而右將軍大人穩重沉穩,直言無忌,的的確確有些不太討太後陛下喜歡。
但這不過是親戚之間的親疏關係而已,並不傷害國家大計,朕也並不是唯唯諾諾,一味順從祖母,才迫不得已,將右將軍貶斥的。
實際上,朕一向以天下為公,考慮到右將軍大人,畢竟是皇家至愛的親戚,朕也想在臣民麵前避避嫌疑,所以沒有對右將軍大人委以重任,以免臣子們議論朕任人唯親。
如今,既然眾位卿家,都這樣強烈要求,恢複右將軍的職務職,朕怎麽能夠拒絕大家的善意呢?
朕就答應你們,等右將軍大人痊愈以後,立即征召右將軍回朝任職,再次輔佐於朕。
如今,朝廷動蕩不安,右將軍是難得的人才,朕怎麽舍得他離開呢?
諸位愛卿,你們以為這樣做如何呢?”劉欣對大臣們讓步說道。
“陛下英明!真乃堯舜降世。”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等文武大臣,見皇帝讓步,同意召回右將軍傅喜,皆十分高興地叩頭謝恩而去。
前大司馬王莽,前右將軍傅喜,被朝廷罷職而引起的波瀾,終於基本平息。
11
經曆這些事件以後,劉欣對應付朝廷出現的危機,有了更大的信心。
朝廷大臣也逐漸弄清楚了,應該向何處站隊,誰人才是新王朝真正的主人。
王莽被免去大司馬之職以後,人走茶涼,王氏家族逐漸在朝廷失勢了。
對王氏家族長期攬權不滿的外戚大臣,王公貴族,也趁機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
他們火上澆油,添油加醋地中傷王家,妄圖徹底搬倒王氏家族,讓王家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然而,他們卻不明白,太皇太後陛下不是浪得虛名之輩,她們王氏家族,能夠曆經幾十年風雨,而一直巋然不動,屹立不倒,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