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攝皇帝變革幣製 漢百姓群起抵禦

字數:9221   加入書籤

A+A-


    1

    轉眼間,就到了居攝二年(公元7年)的春季,北方大地,冰雪消融,重新煥發了生機。

    春季過去,就是居攝二年(公元7年)的五月,進入炎炎夏季了。此時,西羌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報告攝皇帝陛下:

    護羌校尉竇況等人,已經率領官軍,打敗了西羌的叛軍,正凱旋回朝,聆聽攝皇帝陛下旨意。”

    勝利消息傳到京師,攝皇帝王莽十分高興,立即吩咐羲和劉歆道:

    “茲派遣羲和大人,前去迎接護羌校尉。請立即向太皇太後陛下稟告喜訊。”

    2

    未央宮白虎殿旁邊的攝皇帝宮裏,得知護羌校尉竇況,凱旋的喜訊以後,攝皇帝王莽,憂愁盡消,沾沾自喜,更加躊躇滿誌。

    攝皇帝王莽,重新恢複了自信,誌得意滿,豪情萬丈地對王邑等親信大臣言道:

    “諸君:

    如今百事順心,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正是予等大展宏圖的良機。”

    “攝皇帝陛下:

    男奴以為,大漢王朝的格局實在太小,不足以顯示攝皇帝陛下的豐功偉績。

    攝皇帝陛下欲創立更加偉大的功業,必須有所改變才是。”

    侍中王邑知道王莽的雄心,諂媚王莽,建議王莽道。

    攝皇帝王莽聽了,更加雄心萬丈,豪氣頓生,讚揚道:

    “侍中大人深知予心,言之有理。

    予一定要把握良機,加快改製步伐,革除大漢朝廷多年積下的弊政,解決土地、奴婢、錢幣等嚴重社會問題,建立一個大同社會,與聖賢周公媲美。”

    “攝皇帝陛下雄心勃勃,一定能夠如願的。”侍中王邑,讚美王莽道。

    3

    那時,大漢王朝的家族勢力,已經異常強大。

    皇親國戚,地方豪族大姓,以及大商人、大地主的經濟和政治勢力,日益擴張,皇權嚴重衰落。

    這些有權有勢的新舊權貴,甚至動輒發聲,挾持朝廷,大漢朝廷的皇權大受威脅。

    一想起這些阻撓改製的豪族大姓勢力,攝皇帝王莽,就惱怒萬分,但又覺得有些無可奈何。

    革新舉步維艱,沒有進展,王莽不得不與最親信的密友羲和劉歆,太中大夫嚴尤等大臣,秘密商討對策。

    那一天,見王莽憂心忡忡,對改製不能夠順利實施愁眉不展,羲和劉歆,首先建言道:

    “攝皇帝陛下:

    男奴以為,大漢宗室,尾大不掉,外戚驕橫跋扈,豪族大姓為非作歹,令人憂慮。

    看樣子,不進行徹底的改製,重起爐灶,恐怕難以根治,朝廷多年的沉屙。”

    “羲和大人言之有理,予深有感觸。

    大漢宗室尾大不掉,外戚驕橫跋扈,豪族大姓違法亂紀,真是觸目驚心。

    予準備,首先從貨幣改製開始,削弱、甚至剝奪那些,外戚豪強,大商大戶的權益,狠狠地打擊一下他們的勢力。

    隻有消除那些超級家族,對大漢朝廷的威脅,才能夠緩解朝廷的窘迫,穩定社稷。”攝皇帝王莽感歎道。

    “攝皇帝陛下:

    男奴以為,什麽事情,都不宜操之過急。

    現在財政凋敝,賦稅銳減,入不敷出,還不是貨幣改製,最適當的時候。操之過急,反而會適得其反。

    剝奪大賈富商的利益,必將危害流通,恐怕會得不償失,請攝皇帝陛下三思。”

    太中大夫嚴尤,阻止王莽的意見道。

    想到最終一定會到來的勝利,攝皇帝王莽的心裏,就十分興奮。

    聽到太中大夫嚴尤的反對,王莽有些不悅道:

    “伯石大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予一定要立即行動起來。不成功,便成仁。

    伯石大人,你先不要說了。我們召集三公四輔,好好商議一下,這個問題再說。”

    說幹就幹,王莽立即吩咐身邊侍候的侍中王邑道:

    “王邑啊,你去通知王舜、甄豐、甄邯等諸位大人,速速前來攝殿議事。”

    侍中王邑答道:

    “謹聽攝皇帝旨意。”

    王邑立即匆匆忙忙地出殿,去召集王莽的親信大臣,前來商討改製大事。

    4

    朝廷的三公四輔大員們,太保王舜、大司空甄豐、輕車將軍甄邯、步兵將軍孫建等,跟在侍中王邑身後,迅速到達了未央宮旁的攝皇帝殿裏。

    諸位大臣屏聲靜氣,正襟危坐,安靜地看著寶座上,威風凜凜的攝皇帝王莽。

    “諸君:”

    雖然朝廷已經規定了,攝皇帝王莽,稱呼屬下為男奴、女奴的正式稱謂,王莽對待自己的臣屬時,還是喜歡用這種平易近人,表示親近的稱呼。

    王莽侃侃而言道:

    “多年來,大漢朝廷,積弊很深,非翻天覆地的變革,不足以革新弊政。

    如今,土地兼並,奴婢反抗,賦稅減少,錢幣缺乏等問題,嚴重困擾著朝廷。

    諸君可有什麽妙計,能夠幫助予,走出困境,實現帝國振興的驚天偉業呢?”

    攝皇帝王莽,誠懇虛心地問大家道。

    太中大夫嚴尤,仗著與王莽是太學同窗好友,一向親密的關係,接著先前的話題,率先發言,建議王莽道:

    “攝皇帝陛下:

    男奴以為,如今朝廷的諸多嚴重問題,並不在錢幣身上。僅僅糾纏於施行錢幣改製,並不能解決朝廷根本的問題,反而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

    朝廷窘困,弊政難治的根源,實際上都在於,家族勢力的做大,土地的兼並嚴重等諸多弊病的存在。

    隻要解決了這些個根本問題,增加國家戶籍上的戶口,那麽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攝皇帝陛下,勵精圖治,圖謀革新,男奴對攝皇帝陛下,高瞻遠矚的理想十分敬佩。

    但對症下藥,才能夠根治毛病。如果病急亂投醫,沒有療效不說,還會危及生命。

    男奴以為,陛下應該首先,從解決土地兼並,懲治家族勢力做大著手為宜。

    解決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才能夠增加朝廷納稅戶口和賦稅收入,進入良性發展。否則,惡性循環,朝廷財稅不支,其他改製,必然陷入絕境,一事無成。”

    “嚴大人言之有理,但事情有輕重緩急,主次先後之分。

    如今,朝廷最嚴重的問題,是財政窘困,入不敷出。

    而富商大戶,仗恃自己的財力,挑戰朝廷權威,讓朝廷的革新,舉措舉步維艱。”王莽解釋道。

    “攝皇帝陛下:

    男奴以為不然。

    朝廷財政窘困,入不敷出,一方麵是宮廷、朝廷的開支,沒有節製,沒有量入為出;另一方麵,也是豪族大姓的蔭護戶增多,朝廷的納稅戶口大減,賦稅收入,嚴重減少所致。

    而剖析賦稅收入,嚴重減少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豪族大戶的勢力,嚴重擴張,大批農戶成為豪族大戶的蔭護戶,致使朝廷的納稅戶,嚴重流失所致。

    納稅戶嚴重流失,為了穩定朝廷稅源,地方官吏,必然加重國家戶籍上的納稅戶的負擔。

    如此,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苛捐雜稅,致使國家戶籍上的納稅戶,越發減少,土地荒蕪廢棄,國家稅賦越發減少。

    為了求生,這些失去土地的無辜百姓,隻好逃避朝廷戶口,成為豪族大姓,新的蔭護戶。

    豪族大戶的勢力,越發膨脹,兼並控製的土地,也就越來越多,有了挑戰朝廷的力量和野心。

    男奴以為,這才是朝廷諸多弊病,諸多嚴重問題的根本所在,攝皇帝陛下,應該首先考慮根治的弊病。”

    太中大夫嚴尤,依然不肯讓步,據理力爭道。

    群臣聽了,頷首稱是道:

    “嚴大人果然是帝國的智囊,一語中的。一下子,就看出賦稅減少問題的症結所在。”

    羲和劉歆,站了出來,表示不同意見說道:

    “嚴大人言之有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的確是朝廷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但攝皇帝陛下,當前急需的,是救急之策。男奴以為,最好的救急之策,就是改鑄新的貨幣,剝奪大戶富商的財富,增加國家財富,安定帝國。”

    “羲和大人,真是帝國的國師,一出招就立竿見影。”群臣讚揚劉歆道。

    “好了!諸君,聽了兩位大人的意見,予如夢初醒,茅塞頓開。

    兩位大人的意見,一個是遠謀,一個是近策,都十分高明,予十分欣賞。

    予以為,還是首先實施,立竿見影的國策為是。當朝廷穩定富足以後,予再研究實施,嚴大人的意見。”

    王莽迫不及待地拍板道。

    “攝皇帝陛下英明!攝皇帝陛下英明!男奴等熱烈擁護,攝皇帝陛下的英明決策!”

    群臣仿佛看到了,那些趾高氣揚的富商暴發戶們的慘叫聲,都歡呼雀躍地讚同道。

    “攝皇帝陛下,男奴以為不妥。”

    太中大夫嚴尤,依然不肯屈服,據理力爭,竭力進諫道,“男奴以為,為政者,切不可自作聰明,妄自尊大,不顧蒼生利益,視民如草芥,把百姓都看做愚妄無知之輩。

    自以為聰明蓋世,英明睿智,把天下人當做傻瓜戲弄,這是為政者的大忌。

    下層百姓,雖然人微言輕,見識鄙陋,但都不是傻瓜,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利益。

    天下百姓心裏,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改鑄新的貨幣,使用大錢,實際上是一種強行掠奪百姓財富的惡行。

    天下百姓心裏,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改鑄新的貨幣,實際上就是轉嫁危機,掠奪百姓的財富。

    這樣做,不僅不能夠安定帝國,拯救朝廷的財政危機,反而會危害交易,傷害經濟,引起物價飛漲,禍害百姓,動搖帝國根基。

    得益甚少,傷害更大。

    自以為聰明蓋世,輕視天下人的感受和智慧,把天下人看做愚蠢之輩,最終必受其害。

    男奴並不是在危言聳聽,欺騙、嚇唬,攝皇帝陛下。

    男奴預料,百姓醒悟過來,知道改鑄新的貨幣,會損害他們自己利益,必定拚命抗爭,想方設法,與朝廷對壘,進行反製。

    男奴私下擔心,會有不可預測的風險和災難發生。”嚴尤憂心忡忡,大聲警告王莽道。

    “嚴大人有些杞人憂天了。

    改鑄新的貨幣,是為了活躍經濟,是為了帝國長治久安的大局,為了百姓的長遠利益。

    即使有部分官吏百姓的利益受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有強力的帝國存在和支撐,何須擔憂,無知小民的抗爭呢?予意已決,諸君不要再議。”

    王莽斬釘截鐵地說道。

    5

    居攝二年(公元7年)的五月間,王莽改鑄新的大額貨幣,三種大錢成功,開始發行全國,勒令在全國通行:

    第一種是錯刀幣,用黃金鑄成刀的形狀,上寫“一刀值五千”,一枚值五千錢;

    第二種是契刀幣,用銅鑄成刀的形狀,上寫“契刀值五百”,一枚值五百錢;

    第三種是大錢,用鐵鑄成刀的形狀,上寫“大錢值五十”,一枚值五十錢。

    王莽改鑄發行的這三種,幣值很大的大額新貨幣,與大漢朝廷以前發行的流通便利的的五銖錢,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允許同時流通全國,進行交易使用。

    實際上,王莽發行的新貨幣,幣值太大,並不利於流通。民間官吏百姓覺得,盜鑄錢幣的利益,十分豐厚,於是紛紛鋌而走險。結果,私鑄錢幣現象,十分嚴重,假幣橫行全國,嚴重威脅著新貨幣的流通和信譽。

    然而,攝皇帝王莽,沒有料到,這三種新的大錢,缺乏信用,幣值太大,使用不便,容易造假,並不適合漢朝廷當時的現實。

    王莽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貨幣改革,進行得並不順利,受到了官吏百姓,大商豪族的強烈抵製。

    官吏百姓、大商豪族的強烈抵製,給了王莽當頭一棒。

    民間不僅抵製,這三種新的大錢,而且還有很多不法之徒,在鑄幣暴利誘惑之下,鋌而走險,私鑄這幾種新的大錢,擾亂了王莽的貨幣改革計劃。

    王莽發行的這三種新的大錢,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大受歡迎,也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王莽憂慮憤懣。他的倔脾氣發作,越發欲將幣值改製,進行到底。

    王莽既擔心,又憤怒,決心借助朝廷的威力,嚴格地實施,貨幣改革的方針政策和法令。

    6

    王莽迅速下令,頒布了許多更加嚴厲的禁令和規定,要求強製使用,新的大錢:

    “從列侯以下,都不準私藏黃金,隻能夠使用新的大錢。

    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擁有的黃金,送交禦府,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相當的代價,置換成新的大錢後,進行交換流通。”

    王莽希望,通過朝廷製定的這些強硬措施,來促進朝廷,新發行貨幣的流通和使用。

    然而此時,漢朝廷的賢明士大夫都已經清楚,攝皇帝王莽利欲熏心,不懂流通交易規律,已經犯了為政的大忌。

    王莽的法令,在具體施行時,效果卻大打折扣。他出爾反爾,不講信用,並沒有兌現,自己最初許下的兌付承諾。

    那些遵紀守法,主動向朝廷上交黃金的人,並沒有得到應該享有的合理的代價,也沒有得到相等價值的新貨幣,或者以適當的新貨幣做抵。

    那些遵守法令,上交黃金,卻沒有得到朝廷補償的人,十分不滿怨怒。

    於是,依法上繳黃金的權貴大戶們,感覺受到王莽的愚弄欺騙,利益嚴重受損,群情激憤,不滿怨恨憤怒,開始產生。

    朝廷的信義,徹底掃地。百姓怨聲載道,全國一片沸騰。

    攝皇帝王莽的實施的第一項重要的改製措施,錢幣改革,開始麵臨嚴峻的挑戰和巨大危機。

    所謂,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此時,貨幣改製,激發的怒火,還沒有被完全撲滅,東郡又傳來了反叛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