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天下洶洶四海亂 人微言輕冷眼觀
字數:11753 加入書籤
1
數百年苦心經營的劉氏大漢江山,刹那間,土崩瓦解,悄無聲息地突然滑落到權臣王莽之手。
作為劉氏十萬的一員,劉縯、劉秀兄弟等大漢宗室子弟,卻隻有眼睜睜地看著,冷眼旁觀,而無能為力,無力扶持。
劉秀的心裏,對苦心經營數百年,卻一朝土崩瓦解,失去皇權的劉氏皇族的所作所為,十分不解,有些不忿和遺憾,但更多的,卻是無可奈何和迷茫。
看著王莽的新王朝,應運而生,天下改朝換代的巨變,以劉縯劉為代表的劉氏十萬宗室子弟,一下子從天上,掉落深淵,淪為真正的黑五類,前途渺茫而又絕望,心裏也越來越無力無助與茫然無措。
到了此時,雖然王莽,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大新王朝,但王朝的積弊難消,平民百姓的生活,不僅未見任何的好轉,反而是每況愈下,人心惶惶,社會更加動蕩不安。
不僅當初的漢王朝宗室子弟,上層貴族,達官貴人,是惶惶不可終日,而且就是普通的下層平民,也是生活水深火熱,逐漸陷入絕境,怨聲載道,叛意橫生。
在王莽的改製新政下,土地兼並的現象,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朝廷戶籍上的納稅戶銳減,各級官員,不得不加重國家戶籍上的納稅戶負擔。
買賣交易,也更加混亂,市民、百姓受到官府的掠奪,越發厲害,加之天災人禍不斷,賣兒賣女的慘境,屢見不鮮。
而年輕善思的劉秀,更加不能夠理解,那個少年時代,曾經崇拜癡迷的偶像大儒王莽,為什麽會在自己的心中,突然死亡。
劉秀心裏,當初那個,人人稱讚像周公一樣的大儒、賢臣,如今已經儼然成為了,一個叛臣、一個昏君、一個暴君,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劉秀更加不能夠明白,更加不能夠理解的是,那一個輝煌強盛了數百年,曾經十分強大、十分穩固的大漢帝國,居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居然會在短短的,數十年的時間裏,就突然敗落衰頹,變得如此的腐朽不堪,無法拯救,最終被人竊奪皇權。
矛盾激化,階層分化,貧富加劇,社會動蕩的慘劇,不時發生,而且,是一種完全看不到一點希望,看不到盡頭的悲慘日子。
2
就像青年劉縯劉秀兄弟,眼前所看到的那樣,大新皇帝王莽,抱負遠大,勵精圖治,立誌革新弊政,並不願意做一個,無所作為的庸庸碌碌之君。
相反的,王莽雄心勃勃,誌向遠大,有著革新弊政,造福蒼生的偉大理想。
王莽曾經竭盡全力,力圖通過土地改革,稅賦、貨幣製度的改製,禁止買賣奴婢,解放奴婢,釋放生產力,來拯救衰老的帝國,建立一個全新的銳意進取、公平公正的大同社會。
然而,幾年時間很快過去,當初曾經贏得了天下民眾,喝彩叫好的王莽,如今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麵目。
像劉縯劉秀兄弟,這樣的平民百姓,一下子恍然大悟,才逐漸看清王莽的真相,開始明白,王莽改製的玄機。
王莽的所謂改製新政,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不過是以王莽為首的新貴集團,打著一心為民、天下為公的旗號,為了家族的最高利益,奪權爭利的做秀而已。
而王莽的大新王朝,不僅沒有能夠,興利除弊,挽救漢末的頹勢,改變王朝凋敝衰敗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加腐朽,更加衰落。
而造成這一切,頹勢的罪魁禍首,居然是那一個,曾經發誓革新弊政,拯救黎庶,造福蒼生的大儒王莽。
“哎呀,為什麽像大新皇帝這樣,擁有安世濟民的偉大抱負,一直致力於改變漢朝廷種種弊端的大儒,會陷入孤軍作戰之境,最終成為民賊獨夫呢?”
像劉秀那樣,有點知識與才華的士子,有點見識的士大夫,不得不常常為王莽,默默哀婉和歎息。
劉秀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了,王莽的失誤和失策。
“如此看來,世異則事異,無論做什麽,都應該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才行啊!
大新皇帝,借鑒三皇五帝、聖賢聖君、儒家先哲的治理辦法,來實施的那一條革新政治、興利除弊的複古之路,是一條根本行不通的絕路啊!
大新皇帝骨子裏,依然是在,全心全意地維護,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不肯觸動他們的利益啊!
維護王氏家族,新舊權貴,貪官汙吏,豪強大族權益的思維,依然牢牢地占據著大新皇帝的思想,沒有絲毫的改變。怎麽可能,不失去民心支持呢?”
3
正如年青的劉秀,常常因獨自思索,自己和家族的未來處境,而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那樣,王莽此時的心情,也並不好受。
眼見大新帝國,建國已經好幾年,但一直沒有如願擺脫頹勢,走上正軌,煥發勃勃生機,王莽也是寢食難安。
此時的大新王朝的國事,不僅沒有任何的起色,反而是民怨沸騰,四海動蕩,日漸頹敗。
麵對窘迫的處境,王莽始料不及,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他茫然迷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治國的方略。
為了改製的成功,解決各個階層的利益紛爭,平衡和維護各方的利益,建立一個嶄新偉大的帝國,王莽曾經,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王莽不僅犧牲了他的許多親人,而且犧牲了他的很多親密戰友。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各種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朝廷上下,爭權奪利的情形,也愈演愈烈。
就連王莽,一直強調,必須精誠團結的新王朝核心集團內部,如今也出現了,嚴重的裂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當初,曾經與王莽一樣,具有拯救蒼生的偉大抱負,與王莽一道製定國策,處理國事,實施改製的那些親密戰友,也對王莽的革新措施,產生絕望,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有的大臣官員將領,甚至站到了王莽的對立麵,與王莽公開唱起了對台戲。
而王莽一心依靠,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幫助自己這個大新皇帝,實施改製國策,執行政令,完成改製的官僚士大夫階層,更是令王莽絕望,令王莽喪氣。
那些享受新王朝最大既得利益的官僚士大夫階層,更是大拆王莽新王朝的台階。
官僚士大夫們挖空心思,去蛀蝕新王朝的大廈,掏空維係新王朝的基石。
腐朽貪婪的大臣官僚們,為了他們自己的一己之私,為了他們個人和自己的家族的最高利益,對王莽改製革新的良苦用心,不僅不能夠予以理解,對王莽的熱心改革,不僅不予以強力支持,反而是想盡千方百計,去盜挖新王朝朝廷統治的基礎,以獲取他們自身最高、最大的利益。
4
自從甄豐、甄尋父子,背叛皇帝的案件發生以後,王莽就經常陷入焦慮不安,疑神疑鬼之中。
最近的日子,王莽更是心事重重,鬱鬱寡歡。
王莽更是常常喜歡,獨自一個人,拋開大司空王邑、肉墩等親近大臣侍從,呆呆地坐在屏風後麵的寶座上,默默沉思,對朝廷出現的窘況,以及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王莽殫精竭慮,反複地思考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希望能夠從中,尋找出問題的症結,找出解決的措施和治理的方案。
然而,思索的結果,王莽常常是大失所望。
想到這些,王莽不由自主地,對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祿,卻不配合皇帝改製的大臣權貴們,越發充滿著怨恨,憤憤不平地說道:
“你們這些無恥貪婪的家夥!國家興盛發達,你們享受的利益,是最多最大的。
你們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乃是朕的新王朝裏麵,享受最多好處和最多利益的群體啊!
為什麽你們,卻要如此地,自私自利、固執己見,不理解、不配合朕的改製革新方略呢?
究竟是因為什麽原因,你們居然不支持、不配合朕的革新措施呢?”
一想到改製中出現的種種棘手的問題,王莽心中的那一種無力感、憤懣感、焦慮感,就油然而生,難以遏製。
“哎,難道大新王朝,隻是朕一個人,朕的王家的天下嗎?
朕的大新朝廷覆滅,難道就有你們這些家夥的好果子吃,不跟著朕,一道陪葬嗎?
你們這些自私愚昧、無知鄙陋的家夥,你們最終,不也會跟著朕的大新王朝,一道覆滅嗎?
為什麽朕的大新王朝中,就沒有一個忠臣烈士,仁人誌士,能夠盡心盡力地來,輔佐朕呢?”
一想到朝中大臣們自私自利,不顧國家大局,阻撓改製的所作所為,王莽更是怨怒交加,怒火中燒,難以遏製。
5
這些日子以來,新王朝對待匈奴汗國等四方蠻族的國策,也是失誤連連,糟糕透頂。
新王朝不斷失誤的國策,激怒四方蠻族的種種措施,使新王朝的邊塞局勢,越發緊張。
蠻漢矛盾,越發激化,邊塞戰爭,一觸即發。
想到新王朝與匈奴汗國,在邊塞之上,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麵,王莽就越發怒不可遏起來,大罵匈奴汗國單於道:
“欒提知:
你這個匈奴汗國的蠻夷小醜,悖逆賊子!你們與朕作對,簡直是螳臂當車啊!
朕的鐵騎一出動,不把你們,碾得粉碎嗎?朕的泱泱中華,能夠被你這樣的一小撮叛逆嚇到嗎?”
王莽努力地,讓自己冷靜鎮定下來,告誡自己道:
“朕是至高無上、高瞻遠矚的大新皇帝,不是眥睚必報的江湖小人。
朕一定要冷靜下來,希望自己,能夠耐心細致地去分析造成這些窘況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處理好這些繁多錯雜、讓人揪心的國事。”
然而,新朝廷內外,不順心的事情,總是太多太多了。
躊躇滿誌、自信滿滿的王莽,實在難以讓自己,冷靜鎮定下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智慧了:
“究竟是朕的處置不當,還是朕身邊的大臣,首鼠兩端,投靠前朝餘孽劉氏,都在暗中,故意與朕這個至高無上的大新皇帝作對,謀劃反叛呢?”
王莽就這樣苦苦思索,一直無法舒緩自己的焦慮。
6
新王朝的文武百官,雖然不敢公開談論王莽,但在新王朝大臣眼裏,他們心中的大新皇帝,實際上並不是那樣高尚、神聖,而是一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心胸狹隘的君王。皇帝陛下反思施政的失誤,也永遠也不會,從自身失誤的原因找起。
王莽從來都沒有意識到,也永遠也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心胸狹窄,唯我獨尊,聽不進別人意見和建議的領袖。
王莽部下的大臣將領,那些老戰友,都非常了解,他們的英明君王的這一弱點。
王莽的太學老同學,討穢(穢)將軍嚴尤,借著與王莽的關係,一直親密,常常與同僚、部屬開玩笑,嘲笑新朝廷君臣,自以為是的言行舉止說道:
“妄自尊大,老子天下第一,也許是唯我獨尊的老大們,都有的共同特點。
哪怕是朝廷上麵,一個芝麻大小部門的小官員,也是如此,自以為了不起。何況地位,更加崇高的大人物呢?”
同僚、部屬,知道嚴尤含沙射影,所指的究竟是什麽,沒有一個人,敢於做出回應。
7
在協助製定治國方略,處理與匈奴汗國等四方蠻族的關係中,討穢將軍嚴尤,對王莽的多次勸諫,王莽都不肯接受,並對嚴尤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討穢(穢)將軍嚴尤,高瞻遠矚的謀略和建議,不僅沒有改變王莽的主意,反而令王莽更加懊惱。
王莽更加想證明自己超人一等,非同凡品,更加想向天下臣民證明,他這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智慧超群、能力高人一等。他這個皇帝的所有決策,都是最英明、最偉大、最正確的。
新王朝的臣民逐漸明白,就像天底下所有的獨裁者一樣,他們的大新皇帝,也一向迷戀、信任自己的皇帝權力,迷信自己的皇帝強權,能夠征服一切。
他們的大新皇帝,寧願死,也不會相信,也不願意相信,他自己作為堂堂中華王朝,一個最偉大的領袖,一個有著堯舜之君偉大夢想的君王,會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蠻夷,一個僻處北疆苦寒之地的匈奴汗國。
8
苦苦的思考探索,並沒有改變王莽的決策。
王莽一意孤行,最終還是決定,與匈奴汗國,徹底地決裂,依靠新王朝的強大武力,消滅匈奴汗國,分割匈奴汗國諸部,一勞永逸地徹底地解決邊塞問題。
“如果連小小的匈奴汗國,欒提知這樣的蠻夷小醜,朕也不能夠對付,沒有能力把他們碾成齏粉,不是讓四方蠻夷和天下臣民,都看朕的笑話嗎?
連小小的四方蠻夷,都無法擺平,朕怎麽能夠實現,朕的改製圖興的治國宏圖呢?
朕倒要讓欒提知這一群跳梁小醜好好看看,究竟是誰人,能夠笑到最後!”
焦頭爛額的王莽,暗暗發誓道。
9
實際上,討穢將軍嚴尤等文臣武將,都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都知道王莽為什麽,始終也不願放棄,攻打匈奴汗國的計劃,其實還有一個難以言說的目的。
那時,新王朝災難頻繁,賦稅沉重,流民四起。
流民成群結隊,走街串巷,四處流浪乞食,甚至成為盜賊土匪,已經成為了一個,造成社會動蕩、威脅新王朝安定的嚴重問題。
所以,王莽下旨,招募流民,當兵從軍,一方麵希望,解決流民危害問題。
另一方麵,可以將朝廷招募的幾十萬流民,組成的軍隊,留在邊塞,給匈奴汗國施加壓力。
這些流民,無論是戰死,還是餓死,都在邊疆,不會禍害內地郡縣,可以保障內地安定。
基於這樣的念頭,新王朝君臣,最終拿定自己的主意,以懲罰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的桀驁不馴為理由,希望借此,徹底根除匈奴汗國和流民對新王朝的威脅。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449
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王莽下旨,派尚書大夫趙並,出使北部邊塞,代表新王朝皇帝,慰問邊塞軍民。
慰勞邊塞軍民回朝後,尚書大夫趙並,立即向王莽上書,報告邊塞軍情,提出戍邊建議道:
“陛下:
臣奉命巡視,邊塞大賢縣、五原郡北假縣等地,發現那些地方,土地肥沃,非常適宜種穀,以前朝廷,經常設有田官,屯墾管理。
臣建議皇帝下旨,仿效漢王朝田官的設置,留兵屯墾,威懾塞外蠻夷。”
尚書大夫趙並的建議,與王莽的策略,不謀而合。王莽大為欣賞,下旨同意道:
“尚書大夫的意見很好,朕當適時實施。”
於是,王莽下旨,任命尚書大夫趙並,擔任田禾將軍,征發邊防兵士,在五原郡北假縣一帶屯田,開荒屯墾,以增加軍糧供應,補助軍隊給養。
王莽接著下令,實施他分割匈奴汗國的戰略部署。
王莽打算,依照戰略部署,將前來歸順的呼韓邪單於的兒孫們,分封為十五個小單於,分而治之,達到分割和削弱匈奴汗國的目的。
不久,王莽就派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等將領大臣,率領一萬餘騎兵,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前往雲中郡邊塞,招請和引誘匈奴呼韓邪單於的兒孫們,前來新王朝歸順。
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等大臣將領,得到王莽旨意,立即依計行事。
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等將領,派翻譯出塞,用花言巧語,物質引誘,將呼韓邪單於的幼子左犁紆王欒提鹹,以及欒提鹹的兒子欒提助、欒提登,父子三人,都誘騙到了雲中郡塞下。
欒提鹹的兒子欒提助、欒提登,父子三人,到達新王朝雲中郡邊塞以後,王莽下旨,晉封欒提鹹為孝單於,封欒提鹹的長子欒提助為順單於,給予他們父子厚重的賞賜,試圖恩威並用,拉攏匈奴汗國部眾,達到分裂匈奴汗國,削弱單於欒提知勢力的目的。
不久,王莽命令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等將領,用朝廷的驛馬車,把欒提鹹、欒提助、欒提登父子三人,保護著,護送到京師長安,朝見皇帝。
中郎將藺苞大喜,立即快馬加鞭,派將士將左犁紆王欒提鹹、欒提助、欒提登父子三人,送到京了師常安。
王莽看見自己分割匈奴汗國的謀略,初見成效,不禁十分得意,信心百倍。
王莽特別下旨,表彰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等將領的功勞,晉封中郎將藺苞為宣威公、任命為虎牙將軍;晉封副校尉戴級為揚威公、任命為虎賁將軍,以彰顯他倆貫徹皇帝旨意的功績。
11
王莽引誘欒提鹹、欒提助、欒提登父子三人入朝朝拜,陰謀分割匈奴汗國的行動,更加激怒了匈奴汗國大單於欒提知。
聽到左犁紆王欒提鹹父子三人,被新王朝官員,誘騙到新王朝首都常安的消息以後,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勃然大怒。
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對著手下的侯王大臣們,怒氣衝衝地叫道:
“諸君:
你們大家可知道,新王朝那個叫做王莽的狗皇帝,究竟是什麽東西嗎?
那個卑賤的狗賊,不過是一個篡位的僭王而已。他們居然妄自尊大,敢於對我匈奴汗國無禮,侮慢我堂堂單於,想分割離間我們匈奴汗國!
我們的先祖,呼韓邪單於,在匈奴汗國遭遇劫難之時,曾經受過大漢宣帝陛下的極大的恩惠。
從道義上來說,我們絕對不能辜負,漢王朝君王的恩德,我們不能夠被四方蠻夷屬國看輕,說我們匈奴汗國君臣,是忘恩負義之輩。
現在,那個中國皇帝王莽,他並不是大漢宣帝的嫡係子孫。他有什麽資格,坐上大漢皇帝的寶座呢?
我們憑什麽,要服從他的命令呢?
本單於對天發誓,我們要報答漢王朝皇帝的宏大恩德,懲罰那個欺世盜名的僭位者,報答大漢宣帝的再生之德。”
自此,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不滿王莽離間舉動,報複新王朝的心願,更加強烈。
12
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庚即下令,派部將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欒提呼盧訾、左賢王欒提樂等將領,兵分幾路,分別率領各部大軍,入侵新王朝的雲中郡益壽塞等地,大肆屠殺抵抗匈奴汗國軍隊的中國官吏和無辜平民。
不久,匈奴單於欒提知,又下令各部,匈奴汗國的左右部都尉、各沿邊親王等,皆出兵侵擾,新王朝邊塞郡縣。
匈奴汗國各部首領得令,大喜,紛紛率領各部軍隊,侵入中國邊塞,燒殺攻掠,掠奪新王朝邊塞軍民的財富。
漢宣帝以來,中原王朝與匈奴汗國建立的友好睦鄰關係,徹底破裂。
自此以後,匈奴汗國軍隊,屢次進攻新王朝邊塞。
匈奴汗國進攻的規模大時,入侵邊塞諸郡的匈奴汗國軍隊,可以達到一萬餘人;
中等規模的入侵,則有軍隊數千人;就是小規模的入侵,也有軍隊數百人。
先先後後,匈奴汗國軍隊,接連擊殺了雁門郡太守、朔方郡太守等新王朝高官,以及這兩郡的都尉等將士,屠殺、擄掠了大批的官吏和百姓。匈奴汗國軍隊,掠奪新王朝邊塞軍民的牲畜和財產,不可勝數。
新王朝北方沿邊一帶的郡縣,頓時陷入戰亂的巨大破壞之中。
當初的一片繁榮、交易繁盛、人流攢動的邊塞郡縣,頃刻之間,變得蕭條冷落,漸成空虛衰敗之景。
邊塞郡縣軍民,紛紛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隻有苟延殘喘,維持一家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