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劉秀抱憾娶新媳 麗華尋夫失蹤跡
字數:10102 加入書籤
1
在尷尬與愧疚中,大司馬劉秀與妻子郭聖通,行完婚姻大禮,終於醉眼朦朧地進入了洞房。
到了這時,劉秀才第一次看清他的妻子郭聖通。
郭聖通的確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美女,她身上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和優雅的氣質,嬌柔中,帶點貴族女性的高傲、刁蠻和任性。
看見高貴美麗的新婚妻子郭聖通,劉秀不禁在心裏暗自歎息起來道:
“聖通啊,你是如此地生不逢時啊!如果你能夠在麗華之前出現,也許我劉秀也會死心塌地地愛上你,把全部的摯愛,都獻給你啊!
可惜啊,可惜!你生不逢時,我身不由己。
麗華是如此的美麗、賢淑,善解人意,如此地叩動我的心弦,她是我的女神,在我心中的地位,至高無上,早已經無人能夠代替!”
郭聖通看見劉秀,心裏一陣欣喜道:
“舅舅啊,甥女真誠地感謝你!是舅舅你,促成了我與文叔的佳緣,你並沒有欺騙甥女啊!
文叔是如此的英俊瀟灑,成熟穩重,如此的才智雙全,堪稱完美。甥女看見文叔的第一眼,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啊!”
隻是,幼稚的郭聖通,哪裏能夠真正明白,舅舅與夫君劉秀聯姻的深意,和舅舅自己的如意算盤呢?
對於這樣的好親事,為什麽舅舅,沒有選擇他自己的女兒,而是要選擇讓自己的甥女,與劉秀成親呢?
天真純真的聖通,也許一輩子也不會明白,舅舅劉楊心中潛藏的深意。
也許裏麵的深意,可能是那樣地不可告人;如果不幸知道了其中的真相,甚至會令人不寒而栗。
2
然而,劉秀與郭聖通的這次聯姻,卻的的確確,為大司馬劉秀,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真定王劉楊,履行當初的承諾,徹底地改變了當初自己的立場,背棄了邯鄲劉子輿,宣布與玄漢大司馬劉秀結盟,繼續效忠,長安更始帝。
真定王劉楊統領的十萬大軍,成為了擁護大司馬劉秀的一支生力軍。
大司馬劉秀,遂率領自己的主力大軍,進入真定郡駐紮。
兩軍聯合以後,漢軍兵力達到了二十萬之多。大司馬劉秀統領的玄漢兵團的兵威,更加地強盛。
到了此時,北方戰線,玄漢兵團的軍力,與邯鄲劉子輿的趙漢朝廷兵力,開始逆轉。
趙漢朝廷囂張一時的氣焰,正在被逐步澆滅。勝利的太平,開始向大司馬劉秀傾斜。
3
劉秀的妻子郭聖通的父親郭昌,當初在真定郡裏,也可算是赫赫有名的一個達人。
郭昌本是真定郡鄗縣人,郭氏家族,是真定郡裏首屈一指的豪族大姓。
當初,郭昌在真定郡郡府裏任職,曾經擔任過,真定郡郡府的郡功曹(科級幹部)一職。
雖然郭昌的官職,並不是很高,但是郭昌高風亮節,他的品行和才幹,都十分優異,深得當時人們的讚賞,大有賢明士大夫的名聲和氣魄。
在那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爾虞我詐的年代裏,郭昌身為郭氏家族嫡長子,一家之主,曾經主動將家裏,價值數百萬的田宅財產等家產,分給了他自己的異母弟弟等親人,堪稱時代楷模。
郭昌慷慨大度,獨立特行,仗義疏財的舉動,出人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真定郡郡國的官吏百姓,都十分讚賞,郭昌的慷慨好義的行為,認為郭昌這人,很有道義氣節。
最後,郡功曹郭昌,居然被真定共王劉普相中,魚躍龍門,娶了共王劉普的女兒郭郡主,即劉楊的妹妹,郭主為妻。
郭郡主為自己的丈夫郭昌,生下了一兒一女,就是長女郭聖通和小兒子郭況。
郭昌兒女雙全,但好人命不長,郭昌去世得卻很早。長女郭聖通和小兒子郭況,都由守寡的郭郡主,撫育成人。
郭郡主,雖然是漢室宗室貴族家庭出生,卻好禮節儉,有人母典範之德,深得真定郡的官吏百姓賢明士大夫讚譽。
4
天已經黃昏了,新野縣城附近,淯陽城裏將軍鄧奉的鄧家堡寨裏,卻亂成了一團。
鄧氏家族的男仆侍女們,慌裏慌張地跑出跑進,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陰德侯、行大將軍事陰識,煩躁不安地待在,鄧氏家族的的堂屋裏,不停地踱來踱去。
當初,劉縯、劉舯、劉秀三兄弟,在舂陵大起義兵,聚義之時,陰識正遊學長安太學。
聽說劉縯、劉秀諸舂陵兄弟,在白水聚眾起兵的消息以後,陰識興奮不已,躍躍欲試。
於是,陰識幹脆放棄自己的太學學業而歸,率領陰氏家族的子弟、宗族、賓客千餘人,一道去拜見,柱天都部劉縯從軍,參加反莽大業。
柱天都部劉縯,見陰家兄弟,前來投奔,大喜,於是任命陰識,擔任柱天都部帳下的校尉。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陰識立下軍功。更始帝升遷陰識,為偏將軍,隨從大司徒劉縯一道,去攻打宛城。
偏將軍陰識,隨從主將大司徒劉縯一道,一連收複了新野縣、淯陽縣、杜衍縣、冠軍縣、湖陽縣等諸多縣城,功勳卓著。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更始帝下旨,晉封陰識,為陰德侯,行大將軍事。
大司徒劉縯遇害、大司馬劉秀,北巡以後,陰識就率領自己的母親、弟弟陰興、妹妹陰麗華等家人,投靠了自己的親戚鄧氏家族,在鄧氏家族的堡寨裏生活。
鄧晨的侄子,長房長孫的鄧奉,其時正擔任鄧氏家族宗室軍隊的大首領。
此時,陰識正焦慮不安地,呆在鄧奉家的大廳裏,等待妹妹陰麗華的消息。
不一會,弟弟陰興,氣喘籲籲,垂頭喪氣地跑了進來。
陰識急忙焦急地詢問弟弟陰興道:
“小弟啊,你帶人四處去尋找小妹了嗎?有什麽消息嗎?妹子找著了嗎?”
“還沒有呢!鄧將軍親自帶領大批人馬,四處尋找去了!”陰興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大哥陰識道。
“哎,麗華妹子真是!那麽大個人,都成家立業了,還是那麽孩子氣!整天就想著,尋找她的郎君。
現在兵荒馬亂的,天下又不太平,要是出了事,我們該如何向娘親和文叔兄弟交代呢?”
陰識憂心忡忡地說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大姐吉人天相,聰明伶俐,有膽有識,一定不會有事的!”
陰興底氣不足地安慰自己的大哥陰識道。
“都怪大哥不好啊!
小弟啊,都怪我,我為什麽要將文叔娶親的事情,說漏嘴了呢?你看,這不是平白惹出事情來了嗎?”陰識自怨自艾道。
“沒有大哥的事情!還不是那些卑賤的奴婢們,多嘴多事,才惹出這些事端嗎?”
陰興勸慰陰識道,“剛才鄧家那些奴婢們,躲在房後,還在風言風語地,議論著什麽呢!
那些家夥胡說什麽,他們的主人,一向英勇無畏,在昆陽之戰中,隨太常偏將軍劉文叔,擊敗王莽的官軍,並手刃身長一丈,令人聞風喪膽的新軍壘尉巨無霸。
可一把年紀,主人還不成親。他們的主人,是在暗戀著麗華姨娘什麽的。
小弟聽了,心裏十分生氣。
要不是看在奉兒、偉卿大哥的麵子上,小弟我,恨不得狠狠地痛打他們一頓呢!”
陰興有些惱火地對大哥陰識說道。
“小弟啊,你沒有生氣,做得很對!
奉兒英勇善戰,體恤士卒,愛惜下人,甚得大家的歡心;他對我們陰氏族人和我們兄弟姐妹,也是客氣和尊敬得很。
奉兒的奴婢們,為他這個主人抱不平,是忠心主人的表現。小弟大可不必,為此生氣。
再說大哥我和我們的娘親,也非常清楚,奉兒一直暗戀著麗華小妹這件事情。
當初,奉兒也曾經托人,到我們陰家提過親。
隻是因為,麗華對文叔心有所屬,加之輩分的問題,我們陰、鄧兩家,才沒有親上加親,結成這門親事。
大哥我一向自以為,有知人之明,知道文叔終非池中之物,一定會成大氣。
所以大哥我,才竭力主張,促成了麗華妹妹的這門親事。
奉兒這孩子,一向重情重義,深明大義,胸襟坦蕩。他一直把對麗華的真摯感情,深藏自己的心底。
我們怎麽能夠,無端地猜忌別人的好心好意呢?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盡快把麗華妹子找回來。小弟,你說呢?”陰識語重心長地說服弟弟陰興道。
“大哥教訓得是!我們哥倆,怎麽能夠呆在屋裏,讓主人費心,不去尋找自己的妹子呢?
大哥啊,呆在家裏,也是著急擔心,不如我們兄弟,也出去好好地找找麗華吧!”
陰興建議大哥陰識道。
“小弟說得很是!我真是急昏頭了,不知道幹什麽了!事不宜遲,趁天還沒有黑盡,我們哥兒倆,也去找找麗華這個傻丫頭吧!”
話剛說完,陰識就拉著陰興,急匆匆地騎著馬,向鄧家堡寨外麵走去。
正在這時,一團黑影,飆到了眼前。陰識、陰興一看,原來是鄧家的男仆鄧貴,騎馬奔了回來。
“陰大將軍,你們哥倆,要到哪裏去呢?我家將軍,叫我飛馬回來,告訴大將軍,姨娘已經找到了。”
鄧貴來不及喘息,急不可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陰識、陰興兩兄弟。
陰識、陰興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地。
“鄧貴,你趕快說說,究竟是怎麽回事?”陰識欣喜若狂,急促地追問鄧貴道。
“好的,大將軍!
事情是這樣的。姨娘一向非常想念,大司馬大人,她知道大司馬大人,奉皇帝之命,前去撫巡河北,就在真定一帶以後,她就急不可待地帶著自己的侍女,女扮男裝,一直要向北走,想去尋找大司馬大人。
還是我家將軍聰明,他很快猜測出了姨娘的心思,可能姨娘是向北,尋找大司馬大人去了。
我家將軍,就下令兵分三路,約定我們一道,在宛城回合。
於是,我們一路向西,朝鄧州方向尋找;一路向東,朝唐河縣方向打聽。
我家將軍,猜測姨娘心急如焚,一定是走捷徑。於是,我家將軍,親自率領人馬,向正北,朝宛城方向搜尋。
果不其然,在去宛城的大路之上,我們就十分幸運地趕上了姨娘一行,找著了她們。
謝天謝地!幸好當時,路途還算平安。而姨娘一行,都是女人,走的很慢。所以,我們才能夠,很快追上她們。
我家將軍,怕大將軍親人兄弟擔心,所以,急急忙忙派小人回來,向大將軍報訊。
姨娘一行,還不肯回來。
我家將軍,軟說硬說,解釋河北地區的遙遠廣大和路途的艱辛和危險,旅途上赤眉等盜賊蜂起,才終於打消了姨娘的心思。姨娘已經答應,跟隨我家將軍回來。
我家將軍說了,要是姨娘回來,請大將軍不要責怪姨娘,免得姨娘傷心難過。
情況就是這樣,大將軍可以放心了!”鄧貴心急火燎地講完了尋找麗華的經過。
“謝天謝地!老天保佑!多謝你家將軍,多謝鄧貴!我們兄弟,馬上回去,向娘親報訊。
要不然,娘親她老人家,可要急瘋了!”
陰識、陰興兩兄弟道完謝,就騎馬飛奔而去。
5
大司馬劉秀,與真定王劉楊聯軍兵強馬壯,聲名遠揚,邯鄲劉子輿震驚不已。
大司馬劉秀,以順應民心,安集百姓為號召。因此,征討趙漢皇帝劉子輿的軍事行動,越發地順利。
大司馬劉秀率領的漢軍,接連攻陷元氏縣(河北元氏縣),防子縣(河北高邑縣)等城邑,進抵鄗縣(河北柏鄉縣)城池。
鄗縣順利歸降,大司馬劉秀,非常高興,下令把大司馬的中軍大帳,安排在鄗縣傳舍(旅舍)。
其時,鄗縣雖然歸順玄漢,但人心不穩。
鄗縣豪族大姓蘇公造等,秘密與邯鄲劉子輿勾結,企圖偷襲大司馬劉秀,擒賊擒王。
蘇公造遂派人,與劉子輿(王郎)的大將李惲秘密聯絡,準備打開鄗縣城門,裏應外合,放劉子輿部下的大將李惲(暈)入城,偷襲漢軍,一舉消滅漢軍。
那天晚上,趙漢大軍,開始向鄗縣進發,進抵鄗縣城下。前將軍耿純,十分警覺,最先發覺趙漢軍隊,偷襲鄗縣的情況。
然而,敵軍偷襲,情況緊急,前將軍耿純,來不及向大司馬劉秀報警,就率領自己所屬宗室隊伍,與劉子輿的大將李惲,在城門口展開了一場激戰,狙擊趙漢軍進城。
前將軍耿純,勇不可擋,大破劉子輿(王郎)偷襲鄗縣的軍隊,並擊斬了劉子輿的大將李惲。
得知李惲,偷襲鄗縣失敗的消息,劉秀勃然大怒,命令漢軍,乘勝追擊,反攻劉子輿軍隊,守衛的城池。
大司馬劉秀統領的漢軍鬥誌昂揚,以一當十,銳不可當,漢軍節節勝利,不斷向趙漢首府邯鄲推進。
6
麵對玄漢大司馬劉秀,咄咄逼人的攻勢,邯鄲劉子輿(王郎)、劉林、李育、張參等趙漢君臣,也不甘示弱,積極派兵應對。
劉子輿下旨,派趙漢大司馬李育,擔任大將軍,率趙漢大軍,駐守柏人城(河北省唐山市),阻遏大司馬劉秀大軍對京師邯鄲的攻擊。
其時,玄漢大司馬劉秀,反擊劉子輿的軍事行動,一直進行得十分順利。驕傲輕敵的情緒,一時之間,籠罩在漢軍軍營。
7
不僅僅是漢軍普通將領,認為趙漢軍隊不堪一擊,對趙漢軍隊的反擊不以為意,玄漢軍主將大司馬劉秀,也有些得意忘形,情不自禁地對自己的部屬吹噓道:
“諸君:
李育不過是一個邯鄲豪強,並無軍事才能,依仗一時的機遇,而突然崛起,根本就不足為懼。
由此可見,王郎這個惡賊,已經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了,不得不把這些爛蠍子,也吆上戰場。
諸君隻需要,鞏固我們自己的陣地,聽從大司馬府進攻的指令,就行了。”
“大司馬英明!
大司馬說得很對,李育那個惡賊,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家夥,從未上過戰陣。
他臨時糾結的一群烏合之眾,與我戰無不勝的漢軍對壘,能夠有什麽勝算呢?”
大司馬主簿偏將軍朱浮等,漢軍高級將領,也附和大司馬劉秀的話說道。
見自己的主將大司馬劉秀,如此信心滿滿,漢軍上下,都對趙漢軍,嗤之以鼻。驕傲輕敵的情緒,越發濃厚。
當時,偏將軍鄧禹、偏將軍朱浮等人,率領的漢軍隊伍,是玄漢大司馬劉秀的前鋒部隊。
實際上,漢軍前鋒主將,偏將軍鄧禹,偏將軍朱浮等將領,並不了解,趙漢劉子輿軍隊的戰力和兵力,也並不了解柏人守將的本事,以及柏人守將的布防情況。
偏將軍鄧禹,偏將軍朱浮二將,一致以為,漢軍兵力強大,勢不可擋,拿下柏人城池,不過是小菜一碟。於是乎,加之驕傲輕敵的情緒,籠罩在漢軍軍營。
前鋒漢軍,未經充分準備,就貿然對趙漢軍隊的營壘,發動了猛烈攻擊。
驕傲輕敵的報應,迅速來臨。漢軍前鋒,很快就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劉子輿陛下的大將,大司馬李育,見漢軍攻擊不力,趁漢軍疏忽大意,輕敵不備,率領趙漢軍隊,悄悄出城,發動奇襲,反擊漢軍。
偏將軍鄧禹、偏將軍朱浮等人,率領的漢軍攻城部隊,猝不及防,被劉子輿的大將大司馬李育所敗。
不僅漢軍前鋒部隊的將士,傷亡慘重,漢軍前鋒部隊,還丟失了很多寶貴的輜重和糧食。
聽到偏將軍鄧禹、偏將軍朱浮率領的漢軍,在柏人城下戰敗的消息,大司馬劉秀,惱怒萬分,一時怒火攻心,難以自持。
漢軍的失敗,終於讓劉秀恢複了冷靜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