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西征北伐大計定 內憂外困玄漢急
字數:17876 加入書籤
1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年末,青州琅琊郡赤眉流民軍的隊伍,在三老樊崇等赤眉軍大首領的指揮下,兵分兩路,向西京長安,快速推進,很快就抵達了函穀關附近。
更始帝君臣,聞聽樊崇統領百萬赤眉軍,逼近函穀關的消息,越發驚恐不寧,寢食難安,急謀自救之策。
為了解救西京長安的危機,拯救玄漢王朝的頹勢,更始帝急忙下旨,命令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及其他玄漢朝廷將領,分別據守河東郡、弘農郡等戰略要地,阻遏赤眉大軍,向西京長安的進軍步伐。
然而,在樊崇等大首領蠱惑下,擁有百萬之眾的赤眉軍,不僅人馬眾多,兵力強大,而且對西京長安,誌在必得,士氣旺盛。
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玄漢將領們,安於享樂,驕奢淫逸,早就沒有了當年,與莽軍作戰的勇氣和銳氣,根本就沒有力量,也沒有能力,去抵禦,赤眉大軍的猛烈進攻。
一向穩如泰山的玄漢王朝京師長安,突然處在了赤眉大軍的強大壓力之下,軍事包圍之中,岌岌可危,情況萬分危急。
玄漢王朝君臣,麵臨強大壓力,都有了一種大劫將至,朝不保夕,大廈將傾的強烈感覺。
2
此時此刻,樊崇統領赤眉大軍,突然戰略轉移,向西攻擊西京長安,有人歡喜,有人憂。
遠在河北邯鄲、河內郡等地,安撫地方,收複流民隊伍的蕭王劉秀,壓力頓時大減,不禁長舒了一口大氣。
但蕭王劉秀,雖然壓力減輕,但也並不輕鬆,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赤眉軍及五校、鐵脛軍等其他流民大軍,咄咄逼人的氣勢和強大壓力,知道流民軍,不可小覷。
一個人獨自呆在中軍營帳裏,處理政事,考慮國事,蕭王劉秀的心情,一會兒暢快輕鬆,一會兒焦慮不安。
當初,剛到河北之時,與鄧禹、馮異、耿弇等親信部屬,私下探討、精心謀劃的大戰略,又浮現在了劉秀的腦海裏。
劉秀回想局勢的發展,感慨萬千,暗自讚許鄧禹、馮異、耿弇等親信部屬的遠見卓識道:
“仲華、公孫、伯昭等部屬將領,當初提出的遠大戰略,是多麽的高瞻遠矚,富有遠見啊!”
劉秀不禁暗自慶幸起來道:
“由此可見,雖然本王,命途多舛,但天帝神靈,並沒有虧待我劉秀,拋棄我劉秀啊!
如今,複興漢室的責任,係於本王的一身。
既然天帝神靈,已經毫不吝惜地,把天底下最優秀的人才,把這些賢良士大夫,都送給了我劉秀。我劉秀,怎麽能夠不把握天賜良機、有所作為,實現拯救蒼生,複興漢室的重任呢?
無論麵對,怎樣的困難和挫折,哪怕是從頭再來,無論怎樣的艱苦卓絕,我劉秀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完成伯升大哥未竟的大業,完成複興漢室的曆史使命。
可是,經曆數年的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如今依然是前途難測,當前我劉秀,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劉秀在心裏精心地籌劃,默默地思考著,怎樣把握,老天賜下的良機,實現自己的大誌。
“我真是自尋煩惱啊!”劉秀豁然開朗,笑了起來道,“我不是常常,一本正經地教訓部屬將領,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要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多多聽取,大家的意見嗎?
為什麽輪到了我自己,就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蓋世,一個人獨自思索,鑽牛角尖,走進死胡同了呢?”
劉秀靈光乍現,“與其閉門造車,冥思苦想,哪裏趕得上,集思廣益,為我所用呢?
哪怕是處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何況本王思考的,是關係全局的大事呢?
來人啊,劉安哥,你速去通知主簿大人、護軍大人、刺奸將軍等諸將,前來本王行營,召開軍事會議。”
麵對危機,劉秀決定,召集智囊,商討對策,於是下令侍衛總管劉安,去召來諸將,醞釀解決這些重大的問題。
3
得到蕭王命令,馮異、鄧禹、吳漢等諸將,不敢怠慢,按照蕭王的要求,早早地來到了劉秀的大帳,與蕭王劉秀一道,商討應對之策。
劉秀還是那樣的風格,見諸位親信的智囊、部屬將領到齊,很是滿意,劉秀注視了諸將幾眼,急忙開門見山地開言道:
“諸君:
如今的局勢,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正朝著仲華、公孫兄當初,所預言的方向前進。
據本王私下推測,如果西京長安,陷落赤眉盜賊之手,玄漢朝廷必然崩潰覆滅。到時候,天下無主,局勢將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難以預測。
今天,本王召集諸君,就是想謀劃一下,我們下一步的後續計劃,盡快實現,漢室的複興,安撫天下百姓。
請問諸君,本王將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把握赤眉西行,這天賜良機,壯大我們的事業呢?”
劉秀提起這個緊迫嚴峻的問題,詢問諸將意見道。諸將一聽,都知道情況緊急,問題重要,都默默沉思起來。
思索一會,鄧禹見蕭王劉秀發著急焦慮,急忙站起來答道:
“大王:
請不要著急憂慮,所謂謀定而後動。
如今,請讓屬下,在為蕭王殿下和諸位士大夫,分析一下當前的局勢。
更始帝昏聵糊塗,大臣貪暴短視,玄漢覆滅,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隻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赤眉流民軍兵強馬壯,他們氣勢洶洶地攻擊,西京長安,與玄漢爭鬥,即使兩敗俱傷,但到了最後,樊崇赤眉軍,也必然依仗人多勢眾之勢,攻破玄漢朝廷的首都長安城池,占據長安稱王稱霸,這也是可以預料的結局。
然而,如果赤眉軍做大,占據京師長安,重新擁立一個新的宗室,繼位漢帝,並以此號令天下。我們豈不是,又多了一個新的強大敵人,將會再次受製於人了嗎?
到了那時,我們該如何主動應對呢?請大王仔細思量。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對於西京長安三輔、東京洛陽諸戰略要地,不僅是大王一個人,關注重視,其他強橫勢力,也是虎視眈眈,甚至垂涎三尺。
他們如今,也同大王一樣,都在坐山觀虎鬥,觀看玄漢與赤眉的爭鬥曆程。
大家都在翹首以待,等待著自己的對手,出現一絲破綻和錯誤,迎來一個,撿落地桃子的大好機會。
對於如此的局勢,大王怎麽能夠,置身事外,不趁機分上一杯羹呢?
與而不取,禍將斯及。既然天帝神靈,已經給了大王,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坐觀成敗的大好機會,大王又怎麽能夠,無動於衷,輕易放棄這個天賜良機呢?”
劉秀聽了鄧禹所言,砰然心動,讚歎道:
“仲華分析得很對。本王受教了。”
馮異也不敢落後,急忙向劉秀進言建議道:
“大王啊,仲華兄說得太好了。
正如仲華兄的預言,天下明智賢良的士大夫,都已經能夠看出,赤眉集團西進長安,攻擊玄漢王朝,最後的結局,隻能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一方最終覆滅,另一方必然也是,傷痕累累。
如果大王,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的機會,趁火打劫,從中漁利,乘機派兵西征,開辟第二戰場,並吞關中地區,發號施令,豈不是就能夠實現,大王的偉大抱負,實現拯救百姓,複興漢室、回歸舊都的雄偉戰略嗎?”
劉秀一聽,十分興奮。沉思一會,劉秀果斷做出決策道:
“公孫兄言之有理。
撿落地桃子,雖然輕鬆,但可能是別人,丟棄不要的爛桃子,豈是本王所願呢?
如今,雖然邯鄲劉子輿,尚書令劉躬等逆賊,都已經被本王屠滅,銅馬軍兄弟,也已經順應形勢,歸順了本王,幽州、河內諸郡,也在本王的掌控之中,但本王深知,離完成複興漢室、拯救天下蒼生的大業,還非常遙遠。
本王並不希望,僅僅滿足這一點成就,做一個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君王。
本王決定,接受公孫兄以及諸位將領的建議,兵分兩路,開始向四方征討,力爭一統天下。
一路大軍,繼續留在河北,掃蕩群賊,鞏固我們的勝利成果,建立一個牢固的後方基地。
我們要充分利用,漢軍屠滅邯鄲劉子輿,尚書令劉躬,收複銅馬兄弟的優勢和影響力,對北方燕趙地區的流民軍,以及其他割據勢力,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打擊,肅清我們後方的所有殘敵,一勞永逸地安定,我們的後方基地。
另一路,則尾隨赤眉軍隊,開辟新的戰場,直接向西部州郡進軍,伺機收複,長安三輔。
可是如今,河北州郡,還未徹底安定。
本王根本就無法脫身,親自前去長安三輔,開辟第二戰場,前去西京長安,與赤眉等群雄較量,一決雌雄。
而開辟關中戰線的重大責任,也不是一般的平庸將領,所能夠承擔的。
征西軍統帥的問題,一直讓本王躊躇不安,猶豫不決。
諸位卿家,你們可有什麽,好的人選和建議,說出來讓本王聽聽,本王十分感激!
請問諸君,本王將派遣誰人,率軍西征最好呢?誰是西征軍統帥,最合適的人選呢?”
一聽劉秀詢問,諸將都沉默下來。
劉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身邊最能幹的親信部屬馮異、鄧禹、朱浮、吳漢、耿弇、朱祐、王霸等人的麵前,一掃而過。
似乎身邊的這些人,一個個都非常合適,但又一個個,都被劉秀否決了。
想到這個棘手的問題,劉秀仿佛有些大傷腦筋。他不時看看身邊,沉默的部屬將領,反複權衡,仿佛已經絞盡了自己的腦汁。
但劉秀躊躇不決,一直思考了很久,始終也無法決定,究竟派誰,去擔當這個重任,才更為合適。
見西征戰略,既然已經最終確定,而蕭王劉秀,冥思苦想,卻一直不拍板決定,究竟派何人,去擔任西征軍統帥。
鄧禹見狀,有些著急了,急忙自告奮勇上前,對劉秀說道:
“大王啊:
選拔西征軍統帥這點小事,你苦惱什麽呢?要是大王放心,就派末將去吧!”
鄧禹義不容辭道。
“仲華啊,你和公孫兄,都要隨軍參讚軍務。本王怎麽能夠,讓你倆離開呢?”
劉秀直接否決鄧禹的意見道。一見劉秀否決鄧禹建議,諸將都默不出聲,再次考慮起來。
3
大將軍吳漢,雖受將軍鄧禹的大力推薦,最終得以被劉秀委以重任,擔任大將軍,在軍中嶄露頭角,大有後來居上的意味。
但吳漢陰鷙狡詐,心胸狹窄,詭計多端,自知不是蕭王最早、最親密的部下,內心深處,一種不知名的嫉妒和恐懼,總是籠罩在吳漢心裏。
見劉秀下令,征求選拔征西軍統帥的意見,大將軍吳漢,動心不已,暗自思忖道:
“雖然我吳漢,很受大王重視,被大王委以重任。但在蕭王心裏,最親信的部屬將領,非鄧禹與馮異兩人莫屬啊!
看樣子,隻要有鄧禹與馮異兩位大哥,罩在我吳漢的前麵,我在蕭王心裏的地位,就永遠隻有,居於老三的位置啊!可是,誰不願意,做老大呢?
況且,論才能,論本事,我吳漢與鄧禹、馮異兩位大哥,都是在伯仲之間。
為什麽鄧禹、馮異這兩位大哥,能夠深受蕭王的器重與信任,而我吳漢,就不能呢?”
吳漢善於窺伺他人心事,已經看出了劉秀的心思。吳漢知道,劉秀渴望尋找一個,特別值得信任的將領,擔任西征軍統帥的那種迫切的心理。
4
大將軍吳漢,眉頭一皺,很快就想出了一個,無懈可擊的建議,而且這個建議看起來,很是公正無私,很少有人,能夠拒絕。
劉秀剛剛說完,吳漢就騰地一下站了起來,急不可耐地建議劉秀道:
“大王啊:
吳漢竊以為,一個人的能力,必須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一係列的曆練,才能夠真正地培養起來,哪怕他有絕頂的聰明與智慧才幹也絕對不行。
仲華與公孫兩位大哥,一向足智多謀,高瞻遠矚,大公無私,是主公的張良、蕭何,吳漢自愧不如。
吳漢一向,坦誠直率,以大局為重。
吳漢私下以為,仲華與公孫兩位兄弟,都才華蓋世,是卿相之才,但都還缺少,實際工作的曆練,對兩位大哥的成長,極為不利。
即使仲華與公孫兩位兄弟,有通天的智慧和才能,如果未經曆練,也隻會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一類人才。
末將私下以為,大王任用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擔任西征軍的統帥,都非常合適。
末將建議蕭王,就不要拒絕,仲華兄的意見,對仲華兄,委以重任,重用仲華與公孫兩位兄弟,讓他們經受鍛煉。
末將稍稍讀過,一些史書典籍,知道晉烈公時的大夫智宣子,選擇接班人智瑤的失誤,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警示。
晉國的智宣子,當初想以智瑤,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智宣子的族人智果,明確表示反對說道:
‘大夫啊,選擇智瑤,不如選擇智宵啊!智瑤有五項超越他人的優點,隻有一項明顯的缺點。
一表人才,頭發美麗,是他的第一大優點;
精於騎射,武藝高強,是他的第二大優點;
才藝雙全,多才多藝,是他的第三大優點;
能言善辯,文章流利,是他的第四大優點;
辦事堅毅,處事果斷,是他的第五大優點。
然而,智瑤為人,心胸狹窄,刻薄寡恩,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喜歡占人家的小便宜。
智瑤有這樣的五項長處,卻毫無容人之量,非常喜歡,去做一些不仁不義的惡事。
請問,誰能夠和他,和睦相處,容忍他的惡行呢?
智果鬥膽預言,要是大夫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的話,那麽智氏宗族,一定會在他的手裏滅亡。’
而智宣子卻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瑤(智襄子)當政。
一天,智瑤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飲宴。席間,智瑤戲弄韓康子,又侮辱韓康子的家相段規。
智瑤的家臣智果,聽說此事以後,就告誡智瑤說:
‘主公啊,您激怒對方,而不防備別人的報複,就一定會給自己招來災禍。不久,你的災禍就一定會來了!’
智瑤不屑地對說智果說道:
‘大人,人的生死災禍都取決於我智瑤。我智瑤不給他們降臨災禍,就算他們的好運氣了!誰還敢興風作浪,與我智瑤作對呢!’
智國見智瑤如此狂妄,不可理喻,更加憂慮,於是繼續勸解智瑤說道:
‘主公,你這話可不妥啊!
《夏書》中說:‘一個人屢次三番犯錯誤,結下的仇怨豈能在明處,應該在它沒有表現時就提防,不能因為看不見就粗心大意。’
賢德的人能夠謹慎地處理小事,所以才能夠避免大的憂患,不會招致大禍。
主公在一次宴會上,就開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而自己又不戒備他們,隻是一味自信地說:
‘他們不敢興風作浪。’你的這種態度恐怕不行吧!
蚊子、螞蟻、蜜蜂、蠍子,之類小蟲,都能害人,何況他們是國君、國相,是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的首領人物和他的得力助手呢!’
智瑤一笑置之。
後來,智瑤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給了他;智瑤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的要求,魏桓子也給了他,智瑤更加得意忘形。
智瑤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卻拒絕不給。
智瑤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就率領韓、魏兩家的甲兵,前去攻打趙家。
沒有想到,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一舉滅掉了智瑤,瓜分了智瑤的領地。
由此可見,像智瑤這樣,絕頂聰明的人,也會因一點點的缺憾,而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像仲華、公孫兄弟這樣的英才,雖然有運籌帷幄的超常智慧,而沒有經過實際的曆練,最終的結局,將會是怎樣的呢?請英明的大王三思!”
劉秀大喜,讚揚大將軍吳漢道:
“子顏愛卿,說得很對。不經曆曆練,怎麽能夠成大器呢?子顏的建議,發自忠誠,很有道理,孤意已決!”
5
於是最後,劉秀拍板決定道:
“諸君:
仲華勇挑重擔,令人欽佩不已。子顏大將軍說得很對,仲華眼界開闊,大度深沉,有勇有謀,愛護士卒,最適合擔當,西征軍統帥的重任。
雖然本王,非常需要仲華,舍不得仲華,離開本王身邊,但公孫兄、子顏諸將,已經有了任用,隻有辛苦仲華,獨當一麵了。
諸君聽令:
茲任命鄧禹,為前將軍,持節,統領精銳漢軍將士二萬人,西入關中地區,前去開辟第二戰場,做漢軍的前驅。
為了更加有利於,前將軍的工作,前將軍可以在全軍之中,隨意地選擇,願意跟隨前將軍的將領與幕僚,挑選自己最最中意的精銳將士。
讓我們大家,提前祝願前將軍,旗開得勝!”
劉秀一掃愁容,慷慨激昂地宣布任命決定道。眾將聽了,歡呼雀躍起來。
自此,劉秀開辟第二戰場的決策已定。
6
然而,前將軍鄧禹,統領的西征軍,雖然是一支兩萬人的隊伍,號稱漢軍精銳,但畢竟人馬太少,力量太弱。
與玄漢王朝的數十萬大軍,和赤眉流民軍的百萬之眾比起來,漢軍西征軍的兵力,微不足道,可以說是九牛一毛,軍力對比上,明顯處於劣勢。
實際上,馮異非常了解鄧禹,知道鄧禹長於謀略,短於領軍,並不是最佳的西征軍統帥人選。
更加嚴重的問題是,鄧禹年紀輕輕,威望不足,雖然學問淵博,實際上屬於張良一類,出謀劃策的人才,是最佳的參謀策士,善於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
鄧禹在軍隊將士中,也並無多大的威望,帶兵作戰,獨當一麵,並不是鄧禹的特長。
像鄧禹這樣的智囊參謀人才,其實並不完全適合,獨立擔任大軍統帥;而西征軍大軍,又缺少必要的後勤補給能力。
但是,蕭王部下,雖然賢才很多,實際上此時,吳漢、耿弇等將才,已經有任用,劉秀部下,是無將可用,隻有如此決定了。
何況,這是鄧禹自告奮勇,提出的領軍申請,怎麽能夠挫傷,鄧禹的積極性,傷害鄧禹情麵,讓鄧禹打退堂鼓呢?
所有這些存在的問題,都為後來,西征軍在與赤眉軍的強烈對壘中,功敗垂成,埋下了伏筆。
7
就連前將軍鄧禹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勢。但鄧禹忠心耿耿,卻沒有考慮,自己的榮譽得失。
眼見蕭王,對自己委以重任,命令自己獨當一麵,領兵作戰,前將軍鄧禹,十分感動,對蕭王對自己的器重與信任,感激涕零。
所以最後,鄧禹依然十分愉快地,接受了劉秀的命令,開始調兵遣將,組建自己的西征軍。
前將軍鄧禹,根據蕭王劉秀的命令,開始組建自己的西征軍司令部。
劉秀下令,任命前河內郡太守韓歆,為西征軍軍師;任命李文、李春、陳慮,為西征軍祭酒;任命馮愔,為西征軍的積弩將軍;任命樊崇,為西征軍的驍騎將軍;任命宗歆,為西征軍的車騎將軍;任命鄧尋,為西征軍的建威將軍;任命耿欣,為西征軍的赤眉將軍;任命左於,為西征軍的軍師將軍。
不久,這一切,就準備就緒。
前將軍鄧禹,征得蕭王劉秀的同意之後,打算選擇良辰吉日,率領西征軍將士,向西進軍,前去討伐赤眉,安撫關中百姓,拓展蕭王的地盤。
8
玄漢王朝更始帝君臣,麵對赤眉軍的西侵,一個個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實際上,天下賢明士大夫,都已經非常清楚,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無病呻吟,而是更始帝君臣,麵對危機的一種正常反應。
此時此刻,玄漢王朝,四麵受敵,危機重重,已經開始麵臨,以下幾方麵的強大壓力。
長安三輔地區,赤眉大軍已經兵臨城下;東方洛陽前線,蕭王劉秀虎視眈眈;南方西蜀漢中,公孫述也在蜀地厲兵秣馬;而西部甘隴地區,也是亂象紛呈。
但玄漢王朝,麵臨的最為嚴重、最為急迫的威脅,還是西進的樊崇赤眉軍和河北地區蕭王的軍隊。
有時,危機會讓人,驚慌失措;也會讓人清醒、認清赤裸裸的現實。更始帝就是如此。
更始帝非常清楚,玄漢王朝麵臨的種種危機,決心孤注一擲,獲得翻盤的可能。
於是,更始帝除了下旨,加強西京長安的防守之外,還命令大司馬朱鮪,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白虎公陳僑等玄漢將領,率領號稱三十萬人馬的精兵部隊,跟河南郡郡守武勃等玄漢官吏將領一道,嚴密守衛,東都洛陽,防止蕭王劉秀,趁火打劫,可能發動,對東都洛陽的偷襲和進攻。
另外幾位玄漢官員將領,尚書仆射鮑永、大將田邑等,則率領玄漢軍隊,駐軍並州等地,作為東都洛陽的側翼,牽製蕭王的軍隊,掩護洛陽守軍。
洛陽守軍,已經嚴陣以待,做好了對付蕭王劉秀等外來敵人,攻擊東都洛陽的準備。
7
眼見更始帝君臣,已經識破了自己的戰略意圖,洛陽守軍,戒備森嚴,防守十分嚴密,劉秀憂慮不安。
一種新的擔憂,湧上了劉秀的心頭。
此時,前將軍鄧禹一行,正在積極籌備,西征事宜,還沒有成行西征。
蕭王劉秀憂慮,就緊急吩咐劉安道:
“劉安啊,你速去叫仲華,迅速前來蕭王大營。孤要召見前將軍,商量一件重要的大事。”
劉安得令,立即前去,尋找前將軍鄧禹。
不多一會,前將軍鄧禹,就步履匆匆地趕到了蕭王行營。鄧禹剛一坐下,劉秀就十分著急地對鄧禹,講了起來道:
“仲華啊:
剛才,本王想到了一個十分急迫的問題,心裏十分憂慮。所以本王才緊急召見仲華,聆聽仲華的建議。
河內郡地勢險要,正當南北要衝,百姓富庶,人口眾多,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失掉了河內郡,我們將無家可歸,那就大勢已去。
本王打算,在我們的將領中,物色一位幹才,任命他前去,擔任河內郡太守,擔當起鞏固我們的後方基地的重任。
本王反複斟酌,卻一時物色不到,心裏著急萬分。所以,本王才急急忙忙地召見仲華,征求仲華的意見。
請問仲華,你一向善於識人,對士大夫們了解最深。
你的心裏,可有什麽,合適中意的人選呢?仲華以為,諸將中有誰,可使堅守河內,保障基地安全呢?
請仲華不吝賜教。”劉秀十分誠懇地詢問鄧禹道。
“大王不用客氣。如果不是大王提起,鄧禹公務勞碌,差點忘了這件大事。
鄧禹私下以為,河內郡太守之職,非寇子翼(寇恂)這人,其他士大夫恐怕都不能夠勝任。
當初,寇子翼與上穀、漁陽諸將一道,義無反顧地率領上穀、漁陽突騎南下,與大司馬會師,就很受大王的信任。
寇子翼被大王拜為偏將軍,封承義侯,跟從大王一道,擊破群賊,功勞顯赫。
鄧禹曾經奉上牛酒,與寇恂共飲,多次與寇子翼,私下交流談論,交歡暢談,更加了解寇恂的誌趣和修養,十分讚賞寇恂的才幹和品行,認為寇子翼,堪當大任。
主公啊,昔日高祖皇帝,任命蕭何,治理關中,再也沒有西顧之憂,所以得以全幅身心,精心地策劃謀奪山東的戰略,終於成就帝王大業。
今河內郡,傍臨黃河,易守難攻,十分牢固,戶口殷實,人才濟濟。北麵連通上黨郡,南麵迫近東都洛陽,是戰略要地。
末將以為,主公手下的將領中,雖然英才雲集,唯有寇子翼,文武全才,忠心耿耿,有治理地方,安撫百姓,統禦部眾的能力。
除了寇子翼,我看啊,就再沒有,更加合適的人選了。請主公仔細地斟酌,斟酌,好好地考慮!考慮!
所以鄧禹,特別向大王推薦。”
鄧禹好像早就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似的,他沒有怎麽考慮,就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道。
劉秀一聽鄧禹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不禁喜出望外,大笑著,拍手叫好道:
“哈哈哈!仲華實在高明!與本王不謀而合,本王也時常想到寇子翼治理地方的才幹和能力,可是一直擔心,害怕本王會看走眼了,一著不慎呢?
仲華啊,還是你分析得十分周全,完全合符事實!你對寇子冀的推薦很好,深得本王之意!
仲華啊,你真是本王的張良啊!本王還真是舍不得你離去,前去擔任西征軍統領呢!
本王就聽從仲華建議,任命寇子翼,為河內郡郡守,代理大將軍職務,為本王堅守河內郡,做孤的蕭何,好好鎮守河內。”
劉秀此時,聽了鄧禹深謀遠慮的推薦,對鄧禹即將離開自己,更加依依不舍。
8
劉秀下達了任職命令以後,專門下令,召見承義侯、大將軍寇恂,推心置腹地對河內郡郡守寇恂,殷殷囑托,勉勵寇恂道:
“子翼啊,河內郡完整富裕,本王將依靠河內郡而崛起,完成興複漢室大業。
從前,高祖皇帝把關中,交給蕭何去打理,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今,本王把河內郡交給你,希望河內郡,能夠成為各郡典範,成為本王最可依靠的牢固基地。
盼望子翼大人,能夠供應討伐大軍,糧草不斷,提供兵源不絕,還能夠阻擋住,其他方麵的割據軍隊的襲擊,使其不能北渡黃河,騷擾我軍。
如此多的重任,都要多多地勞累子翼了!”
河內郡太守寇恂,對劉秀的委任,感激涕零,十分爽快地一口應承劉秀道:
“感謝蕭王的信任!屬下一定不負,主公的寵信,將河內郡治理得平安富裕,變成大王可靠穩固的基地!”
劉秀聽了,甚是欣慰,慰勉寇恂道:
“有子翼鎮守河內,本王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9
後來的局勢發展,也表明了鄧禹的善於識才和劉秀的知人善任。河內郡太守寇恂,果然不負劉秀、鄧禹所望,沒有辜負蕭王劉秀的殷切希望和寄予的重托。
在河內郡太守任上,寇恂統領河內郡屬縣,講兵肄射,安撫百姓,獎勵耕織,河內郡穩定安寧,人口繁衍,富甲一方。
河內郡太守寇恂,在安定地方,發展生產,休養生息的同時,還積極支援前線,供應前線軍需糧草。
寇恂命令自己的部屬官吏,砍伐淇園的竹林,造箭百萬餘枝,養馬二千餘匹,收租四百萬斛,轉運前線,大力支援在前方征討的蕭王劉秀。
河內郡供應前方的軍需物質,從不匱乏,成為了劉秀最最穩定的根據地之一,奠定了大漢的基業。
到了後來,隻要與自己的部屬將領,一談起河內郡太守寇恂所做的傑出貢獻之時,劉秀都對鄧禹的善於識人欣賞不已,讚賞鄧禹、寇恂道:
“諸君:
供應前線糧草軍需不乏,都是子翼的傑出貢獻!在這裏麵,也有仲華老弟的一份成績啊!
要不是仲華老弟,遠見卓識的識人眼光,不避嫌疑地,竭力推舉子翼擔當重任,本王又怎麽能夠發現,子翼的大才,獲得子冀傑出的貢獻呢?”
劉秀的部屬將領,皆對鄧禹、寇恂稱頌不已。劉秀聽了,欣慰不已,對鄧禹、寇恂更加看重。
9
劉秀處事小心謹慎,務求萬全,非常清楚,河內郡的重要性。
任命寇恂擔任河內郡郡守以後,劉秀還不放心,為求萬無一失,劉秀還加強了保衛河內郡的軍事部署,防範各方勢力,覬覦河內郡。
於是,為了慎重起見,劉秀同時又下令,任命大司馬主簿馮異,擔任孟津(今河南洛陽北)將軍,主管軍事,負責統轄魏郡、河內郡等郡的地方武裝部隊,保衛河內郡等郡安全,窺視東都洛陽。
孟津將軍馮異,得到蕭王命令以後,立即沿著黃河北岸,進行布防,嚴密保衛河內郡、魏郡等郡的安全,監視東都洛陽方麵的玄漢軍隊的行蹤,伺機出擊,攻打東都洛陽。
孟津渡口,位於黃河的北岸,是黃河上最重要渡口之一,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穩定後方基地河內郡等郡的軍政大事,終於安排妥當,劉秀稍稍鬆了一口氣。
於是,劉秀開始積極準備,實施北征各路流民軍,掃平河北群雄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