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貪富貴樊崇西進 無遠慮諸侯抗命

字數:9172   加入書籤

A+A-


    1

    那時,在諸路流民軍裏,兵力最為強大的,是曾經據守琅琊郡、濮陽(河南省濮陽縣)等地,號稱有百萬之眾的赤眉軍流民軍。

    那時,赤眉軍大首領樊崇,正準備統領自己的赤眉部屬,南下進軍,前去攻擊,前“厭新將軍”舂陵侯宗室潁川郡太守劉茂,據守的潁川郡(河南省禹縣),劫掠潁川郡的糧食和財富,大撈一把。

    赤眉軍大統領三老樊崇下令,把赤眉軍的部眾,分為兩個方麵軍,分頭行動。

    樊崇自己,與大將逢安一道,率領赤眉軍一個方麵軍;徐宣,謝祿,楊音等赤眉軍將領,則率領赤眉軍另一個方麵軍。

    那時,樊崇統領的赤眉軍,人多勢眾,兵力最為強大,淩駕於諸部流民軍之上。

    雖然先先後後,赤眉軍在與新莽軍隊、玄漢軍隊、以及其他流民軍對手的戰鬥中,是屢戰屢勝。但事實上,赤眉軍也早已經是,筋疲力盡,軍心不穩,士卒厭戰,到了強弩之末。

    那些出生於琅琊郡等地,祖祖輩輩都是莊稼漢出生,帶著自己的宗室家族子弟親屬從軍的赤眉軍普通將士,早已經對戰亂,十分厭倦,害著嚴重的思鄉病,渴望歸家,榮歸故裏。

    赤眉軍軍營裏,赤眉軍將士,憂愁不安,常常日夜哭泣,想念自己的家鄉和親戚朋友。

    普通的赤眉軍將士,隻希望自己的首腦們同意,能夠攜帶自己,搶劫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等錢財,回到自己東方的老家琅琊郡(山東省諸城縣)裏,去買田置地,重操舊業。

    大統領三老樊崇,視察軍營,見軍心如此,擔憂不已,擔心將士潰逃,那就大勢已去。

    大統領三老樊崇,急忙召來從事徐宣、謝祿、楊音、逢安等赤眉軍大首領,商議對策。

    三老樊崇,率先開言說道:

    “諸位從事、卒史兄弟,諸位首領:

    巨人兄弟們,都想回到自己的故鄉,不想再過,打家劫舍,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大哥我以為,我們的隊伍,一旦回到,我們東方的老家琅琊郡,勢必會一哄而散,各回自己的故鄉,再也無法再聚了。

    大哥我聽人說過,西京長安,富甲天下,富庶非凡,市民以黃金白銀鋪地,尤其是皇宮之中,更是酒池瓊林,金銀珠寶成堆,山珍海味成山。

    我們不如,向西而去,攻擊玄漢王朝的西京長安,大撈一筆以後,再回我們的老家琅琊郡,各自營生。

    如果這樣,我們的子孫後代,幾十年,甚至百年時間,都會吃穿不愁,幾輩子都不會,受窮挨餓,再受我輩的辛苦折磨了。”

    一聽說掠奪,西京長安的金銀珠寶,從事、卒史等首領們,就來了勁,一個個財迷心竅,也不考慮有什麽危險了,紛紛出言,讚同大統領三老樊崇的建議道:

    “還是三老大哥英明,我們敬聽三老大哥的命令。”赤眉的首領們,就這樣計議已定。

    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十二月,到了寒冬臘月時節,天氣已經十分寒冷。

    赤眉三老樊崇,從事徐宣、謝祿、逢安、楊音等赤眉首領,統領將近百萬之眾的赤眉軍主力大軍,分成兩路人馬,改變進攻方向,轉而向西,向西京長安快速挺進。

    三老樊崇、從事逢安等赤眉首領為一路,穿過武關(陝西省商縣),向西京長安突擊;從事徐宣,謝祿,楊音等為一路,則率軍穿過陸渾關(河南省嵩縣東北),向西京長安突擊。

    赤眉軍主力部隊兩路將領,被西京的龐大財富迷惑,率領數十萬赤眉將士,馬不停蹄地向西京長安,向前突擊,攻擊駐守城池關隘的玄漢軍隊,掃清西進長安障礙。

    2

    得知赤眉樊崇,統領百萬赤眉大軍,前來進犯關中的意圖以後,更始帝君臣,恐懼萬分。

    更始帝急忙下旨,調兵勤王,抵禦赤眉軍攻擊。

    更始帝命令,泚陽王、綠林軍新市兵大統領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綠林下江兵大統領成丹,以及抗威將軍劉均,大司徒李鬆,大司馬朱鮪等,分別駐防河東郡(山西省夏縣),弘農郡(河南省靈寶縣)等地,嚴密防守,竭力堵截,赤眉百萬大軍的西進道路。

    不幸,這時候,玄漢王朝,是禍不單行。

    不久,河北地界,又傳來了大司馬蕭王劉秀,擊斬尚書令謝躬,吞並他部下的七路軍隊的消息。

    更始帝劉玄聞訊,憂心如焚,悔恨交加。當著肉墩等親近侍臣,更始帝反躬自省,不斷埋怨自己道:

    “肉墩啊,為什麽朕當初,鬼迷心竅,沒有聽從舞陰王李大人,大司馬朱大人的建議,對蕭王劉秀,來個斬草除根呢?

    都怪朕一時仁慈心軟,聽信宛王大哥、曹竟、曹詡父子,那些家夥的胡說八道,最終放走了劉秀這個奸賊,縱虎歸山,終於釀成了今天的大錯。

    如今,劉秀雄踞河北,羽翼已成,他的勢力,已經不可小視,朕該怎麽辦呢?

    如果朕公開下旨,剝奪劉秀職位爵位,勢必激怒劉秀,再樹一個強敵,就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了。劉秀的複仇之劍,恐怕早晚,都會指向朕這個大漢皇帝了。

    何況如今,朕已經有了,赤眉盜賊這樣的強大對手,那朕究竟應該,怎麽辦呢?

    哎呀,都怪大司徒、右丞相他們,當年處事不當,放虎歸山,放走了樊崇這群亂賊,以致貽害無窮,造成今天的亂局啊!”

    侍臣肉墩,經曆幾代皇帝,什麽大風大浪,沒有見過呢?見更始帝焦慮不安,肉墩急忙上前,勸說更始帝道:

    “陛下:

    請陛下不要著急,亂了陣腳,影響朝廷大局。現在,赤眉亂賊,距離西京長安,還遠著呢?

    定國上公,成國上公,大司徒,大司馬大人等,都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大豪傑,他們已經調兵遣將,攔截赤眉亂賊去了。陛下還擔心憂慮什麽呢?

    肉墩私下以為,如今陛下的關鍵措施,重中之重,還是在於,努力地穩定長安三輔的局勢。

    隻要陛下守住了京師長安三輔,穩定了社稷根本,赤眉就不足為懼了。

    今後,陛下才能夠抽出,充足的兵力,去對付蕭王對陛下造成的威脅和傷害,一統天下。

    如今的當務之急,就是尋找大司徒、大司馬等三公大人,前來商討,應對之策為宜。”

    聽了肉墩的建議,更始帝稍稍鬆了一口氣,對肉墩說道:

    “還是老人家見多識廣,冷靜鎮定。多謝肉墩指教!朕立即傳旨,命令大司徒大人,右大司馬大人等諸位三公大臣,前來宮中商議應對赤眉盜賊之策。”

    很快,大司徒李鬆,右大司馬趙萌,左丞相曹竟,尚書令曹詡等親信大臣,就來到了未央宮,與更始帝一道,緊急磋商。

    很快,就有了結果。更始帝君臣決定,先鞏固自己的後方基地,拱衛西京三輔為宜。

    於是,更始帝下旨,派遣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李忠等玄漢將領,率漢軍萬餘人,南下進攻,奪取漢中郡、蜀郡,以拓展自己的地盤,穩定自己的大後方。

    不想,更始帝君臣,偷雞不著蝕把米。

    據守成都的蜀郡太守公孫述,得知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李忠,統領玄漢軍隊來犯,也毫不客氣,立即派遣自己的弟弟公孫恢,率領蜀軍,前去迎擊玄漢軍隊。

    其時,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李忠,已經率軍到了綿竹,兵臨成都城下。公孫恢正以逸待勞,等著玄漢軍隊。

    蜀漢兩軍,在綿竹展開一場會戰,蜀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諸多有利條件,玄漢軍隊後援以及糧食不足,結果大敗。

    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李忠,無法再戰,見勢不妙,隻好率領殘餘的玄漢軍隊,狼狽撤退,回到京師長安,向更始帝複命。

    得知南征西蜀失利,更始帝更加擔心,憂慮蜀郡太守公孫述,趁機反擊,偷襲長安。

    此時,玄漢王朝的局勢,變得更加地不穩。

    好在蜀郡太守公孫述,忙於在成都稱帝,無暇顧及爭奪西京的問題,玄漢朝廷,才避開了一個強敵。

    3

    此時,玄漢王朝亂象重生,敗相紛呈,朝廷的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禦史大夫隗囂的小叔父隗崔、大叔父隗義兩兄弟,深謀遠慮,眼光獨到,見玄漢王朝亂象紛呈,心中憂慮不安,於是開始暗中謀劃,脫身之計。

    隗崔、隗義,遂抽空,跟侄兒隗囂等人,秘密商議道:

    “禦史大夫大人:

    如今,大漢朝廷已經亂象紛呈,結局堪虞。

    叔父打算,逃離京師長安,回到我們的老家,天水基地,重操我們的舊業,召集我們的舊部,割據一方,以待天時。

    如此,定能夠保全,我們的家族。”

    禦史大夫隗囂,膽小怕事,心裏顧慮重重,認為玄漢朝廷依然勢大,恐怕事情敗露以後,最終會牽連到自己,不敢答應。

    隗崔、隗義,見侄子隗囂,疑慮重重,膽小怕事,不敢果斷決斷,遂怒氣衝衝不顧而去。

    隗囂明哲保身,希望給予叔父們一些教訓,遂大義滅親,向更始帝告密道:

    “陛下:

    臣聽說,大義滅親,是一個臣子的美德。臣的叔父隗崔、隗義兩人,不顧朝廷大義,欲私自逃回天水,對陛下不忠。

    臣忠於陛下,不敢不揭發,叔父隗崔、隗義等,對陛下不忠的罪行,表達臣的耿耿忠心。請陛下處罰。”

    更始帝接到隗囂報告,理智失去了控製,勃然大怒道:

    “隗崔、隗義,身為朝廷大臣,位列將軍之位,沒有君命,私自逃亡回鄉,不是背棄君王,還是什麽呢?罪該處死!”

    更始帝見情況變化,畏懼臣子背叛自己,欲殺一儆百。

    更始帝遂決定,嚴厲處罰隗義、隗崔等人,下旨誅殺了隗囂的叔父隗義、隗崔兩人,對禦史大夫隗囂,依然信任如故。

    隗囂沒有想到,自己大義滅親,舉報叔父逃亡,居然會讓自己的兩個親叔父,因此喪命。

    隗囂心裏愧悔不已,憂慮隗氏家族親人仇恨背離,但更加畏懼更始帝、綠林豪傑君臣勢大,隻有忍辱負重,暫且隱忍。

    而更始帝阻止背叛的努力,也沒有多大成效。就連同樣出生於舂陵侯家族的宗室親人,叔父國三老劉良、宗室兄弟太常將軍劉祉等親屬,也萌生了脫離更始帝,離開西京長安的心思。

    4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隗崔、隗義兄弟,密謀私逃回家鄉天水郡的事件,剛剛平息,而梁王劉永,又在他的睢陽封國內,起兵自立,與玄漢分庭抗禮的消息,又傳到了京師長安。

    更始帝聞訊,越發惱怒不安,憤懣不已,大怒著對宰相李鬆、左丞相曹竟等親近大臣說道:

    “宰相大人啊,大事不妙!

    梁王劉永,背叛君王,公開自立為帝,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啊!

    梁王的背叛,不僅意味著梁王劉永,脫離了朝廷的管轄範圍,而且這個梁王,將會成為朝廷的一大勁敵。如果蕭王劉秀等諸侯,群起效仿,公開自立,分庭抗禮,朕該怎麽應對呢?”

    更始帝君臣,談到這裏,無不憂心忡忡。他們心裏十分清楚,朝廷發生這樣的巨大變故,意味著朝廷的控製力,已經嚴重削弱。

    於是,更始帝與宰相李鬆、左丞相曹竟等親近大臣,緊鑼密鼓地磋商起來,思考如何應對,諸侯紛紛背叛的窘境。

    5

    梁王劉永,是梁郡睢陽縣人,本是梁孝王劉武的第八代孫子。元始年間(公元1-5年),梁王的封爵,傳給了劉永的父親劉立之手。

    那時,王莽擔任大司馬專權,早就想剝奪,劉姓宗室諸侯的爵位了。於是,王莽借口,梁王劉立與漢平帝劉衎的外戚衛氏家族,相互勾結,密謀造反叛逆,於是借機殺害了梁王劉立,梁王封爵,從此被朝廷廢棄了。梁王劉立之子劉永等,也被廢為了庶民。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即位,梁王劉立之子劉永,最先到東都洛陽,去朝拜更始帝,承認更始帝的皇權。

    更始帝大喜,繼封劉永,為梁王,定都睢陽縣。

    6

    不想此時,梁王劉永,眼見更始帝朝政混亂,內憂外患加劇,知道更始帝必敗,也野心膨脹,有了割據之意。

    於是,梁王劉永,占據自己的封邑睢陽等地,起兵自立,自稱大漢皇帝,開始封官拜爵,任命大臣官吏,儼然又一漢庭。

    劉永下旨,任命自己的弟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任命另一個弟弟劉少公,為禦史大夫,晉封魯王。

    漢帝劉永還下旨,招攬天下英雄豪傑,賢良士大夫,作為自己的輔佐。

    沛縣人周建等英雄豪傑、士大夫們,前去投奔,接受劉永的封爵,被劉永任命為將帥,領軍南征北戰。

    自立為漢帝以後,響應劉永者眾。

    於是,睢陽漢帝劉永,命令部下大將,統領大軍,四處征討。睢陽漢帝劉永的軍隊,一連攻陷了濟陰郡,山陽郡,沛郡,楚郡,淮陽郡,汝南郡等郡縣,一共占領了二十八個縣城之多,儼然已成氣候。

    漢帝劉永,又派遣使者,招撫四方,拜西防縣流民郡首領山陽郡人佼強,為橫行將軍。

    這時,東海郡人董憲,在東海郡起兵,占據了東海郡。而琅琊郡人張步,也在齊地起兵,占領了齊地大部。

    漢帝劉永遂遣使招撫,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拜張步,為輔漢大將軍。

    漢帝劉永,與翼漢大將軍董憲,輔漢大將軍張步聯合,共同連兵,集結武力,統轄青州、徐州兩州,在東方稱霸。

    正如更始帝君臣所料,梁王自立為王,一開先例,各地割據勢力,紛紛效仿,先先後後叛離玄漢,自立山頭,占山為王。

    7

    就在此時,宜城人秦豐,也在黎丘一帶,聚眾起兵。秦豐率領軍隊,一連攻陷了宜城等十餘縣城,擁有部屬將士數萬人之多,遂開始自稱為“楚黎王”,割據一方。

    汝南郡人田戎,也攻陷了夷陵,自稱為“掃地大將軍”。

    “掃地大將軍”田戎,也率軍轉戰各個郡縣,不久就擁有了部屬將士數萬人之眾,成為了稱霸一方的勢力。

    到了此時,玄漢王朝統治的區域,越發四分五裂。更始帝君臣,四麵楚歌,處境更加危險。

    8

    麵對四方叛離的窘境,更始帝君臣,束手無策,更加無計可施,隻能夠,苟延殘喘,維持殘局。

    當初,綠林三部龍頭大哥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就欲架空更始帝,讓更始帝成為傀儡。此時此刻,玄漢將領,紛紛擁兵自重,更是不將更始帝放在眼裏。

    更始帝的身邊,早已經沒有了可用之將,可調之兵,也沒有多少,可以親信之人。

    憂上心頭,無處逃避,更始帝劉玄,隻能天天,與右大司馬趙萌的女兒趙妃、韓夫人等自己寵愛的妃嬪侍臣一道,飲酒作樂,以圖借酒澆愁而已。

    玄漢王朝的賢良士大夫,見此情景,更加憂心忡忡,不知道如何破解朝廷的困局。

    到了此時,玄漢王朝的有識之士、賢明士大夫們,都已經清清楚楚地明白,玄漢王朝大勢已去,早已經無可救藥,大廈將傾,無人能夠扶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