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劉文叔涉險除賊 陳子昭設計破敵

字數:15008   加入書籤

A+A-


    1

    其時,北方流民軍“銅馬軍”、“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諸部,雲集元氏縣一帶,與各地強橫勢力抗衡。

    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四月,蕭王劉秀,親率部下主力大軍北征,大舉討伐北方各股流民軍,掃清北方流民軍的殘餘勢力,力圖一統北方。

    不久,蕭王劉秀親統漢軍,也順利抵達元氏縣(河北省元氏縣)城下,直逼北方流民軍營寨。

    到達元氏縣前線,蕭王劉秀立即召集部屬將領,開始商討部署,攻擊“銅馬軍”、“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等部流民軍隊伍的方略。

    劉秀決定擒賊擒王,首先攻擊,在元氏一帶活動,且最有影響力的“銅馬”軍孫登餘部,威懾其他各部流民軍。

    當時,河北流民軍諸部之中,除了樊崇統領的赤眉軍以外,就以“銅馬”軍餘部的實力,最為強大。他部流民軍,多以“銅馬軍”餘部將領孫登之命是從。

    上次漢軍與銅馬軍的大決戰之中,雖然“銅馬”軍的主力,已經失敗,大首領東山荒禿、上淮況等將領,也已經歸順了劉秀,但“銅馬”軍的餘部的實力尚存,依然不可小覷。

    於是,“銅馬”軍殘部,在首領孫登等將領的帶領下,繼續以“銅馬軍”的名號自稱,孫登還與“尤來”、“大槍”、“五幡”諸部流民軍,抱團取暖,合兵並進,共同抵禦蕭王劉秀的討伐。

    “銅馬”軍將士,早就已經遭受過劉秀漢軍的沉重打擊,知道漢軍的強悍。而劉秀部下的漢軍各部,很多都是以前歸降的“銅馬”軍將士組成。

    “銅馬”軍餘部,缺衣少食,士氣低落,聞聽蕭王劉秀,親臨前線,揮軍來戰,無不心驚膽戰,兵無戰心。

    蕭王劉秀,一聲令下,大將軍耿弇、吳漢、將軍馬武等漢軍勇將,立即勇往直前,奮勇爭先,率領自己統領的漢軍精兵,大舉向前,進攻“銅馬”軍餘部。

    漢軍銳不可當,大破“銅馬軍”餘部,銅馬軍將士四散逃亡,紛紛歸順。

    其他流民軍隊,得知銅馬軍敗亡,望風而逃。

    2

    初戰孫登統領的“銅馬”軍殘部,取得大捷,劉秀抑製不住自己戰勝流民軍的喜悅,召集諸將歡宴,大餉軍士。

    慶功宴上,劉秀洋洋自得,輕鬆悠閑地大笑著,對大將軍耿弇、吳漢、偏將軍馬武等將領談論道:

    “諸君:

    ‘銅馬’、‘尤來’、‘大槍’、‘五幡’諸部流民軍的士氣,已經遭受我軍重擊,士氣低落,已經不堪一擊了。

    我們應該,趁著戰勝盜賊之威,繼續猛烈攻擊這群盜賊,不給盜賊喘息,死灰複燃的機會。”

    漢軍諸將也誌得意滿,得意忘形。大將軍吳漢,讚同劉秀的意見道:

    “蕭王殿下言之有理!

    盜賊們氣勢已衰,我們正當趁此良機,對盜賊各部,發動猛烈攻擊,一勞永逸地根除這夥盜賊,恢複北方和平。”

    聽了大將軍吳漢之言,劉秀更加雄心勃勃。

    第二天,勞軍完畢,蕭王劉秀,就親自率領眾將,輕敵冒進,追擊流民軍各部。

    蕭王劉秀,揮軍深入,攻擊流民軍各部,一直追到了順水(河北保定附近的徐水)之北。

    “銅馬”、“尤來”、“大槍”、“五幡”等部流民軍,流動作戰,沒有後方基地可以依仗,糧草嚴重不足,隻能夠一邊逃跑,一邊搶掠,行動十分緩慢。

    劉秀統領的漢軍主力大軍,很快就追上“銅馬”、“尤來”、“大槍”、“五幡”等流民軍的隊伍。

    漢軍、流民軍兩軍,大戰於順水北岸。

    漢兵仗著連戰連捷的氣勢,銳不可當地攻擊流民軍。

    流民軍將士,無路可逃,唯有拚死一搏,才有機會活命。孫登索性破釜沉舟,率領各部流民軍,殊死與漢軍作戰,對漢軍將士,發動了有力的反擊。

    蕭王劉秀以及漢軍諸部將領,皆以為各部流民軍,定然是不堪一擊,一觸即潰,沒有防備孫登會統領流民軍,拚命反攻。

    流民軍將士要想活命,無不以一當十,奮起反擊漢軍,以求一逞。漢軍將士,猝不及防,陣地很快崩潰,將士們隻好潰散逃亡,自保要緊。

    蕭王劉秀,見漢軍迅速潰逃,大吃一驚,眼見局勢不利,心知不妙。

    劉秀騎馬飛奔,身先士卒,急忙親自揮刀上前,衝鋒陷陣,阻止漢軍將士潰退,希望穩住漢軍陣地,以便重新組織漢軍將士,反攻流民軍的進攻。

    但倉促之間,劉秀還沒有組織好,漢軍將士的反攻,流民軍將士,就已經率先,殺到了蕭王劉秀的中軍大營之前。

    大將軍耿弇,最先發現劉秀的險情。見流民軍將士大舉反撲漢軍,直撲漢軍的中軍大營,大將軍耿弇大吃一驚,急忙呼叫部將道:

    “孩兒們,蕭王危急,立即上前增援。”

    大將軍耿弇,擔心蕭王劉秀的安危,急忙阻止部屬潰散,命令部屬將士,集成陣勢,用利箭猛烈射擊流民軍軍。

    大將軍耿弇部下將士,與流民軍將士直接交鋒,阻止流民軍向蕭王劉秀逼近。

    但流民軍將士,如潮水一般地湧來,大將軍耿弇勢單力薄,也無法抵禦。流民軍猛烈反撲,漢軍大敗。

    大將軍耿弇隻得命令部下將士,用陣勢護住蕭王劉秀,且戰且逃,保護蕭王劉秀,向後撤離,流民軍將士,無法接近劉秀。

    蕭王劉秀的號令不暢,始終無法組織指揮漢軍,進行有力的反擊,隻得在大將軍耿弇等將士的掩護之下,匆匆忙忙地率領自己的親軍將士,一邊反擊流民軍追擊,一邊向後敗退。

    蕭王劉秀,在大將軍耿弇的掩護和親軍護衛下,拚命作戰,終於從敵陣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流民軍將士,看見蕭王劉秀的衣帽鎧甲以及頭上的紅纓光鮮亮潔,似乎意識到眼前的那一位漢將,是一位大人物,於是冒著如蜂的箭矢,拚命追擊蕭王劉秀。

    蕭王劉秀,走投無路,最終被流民軍將士逼到了一個懸崖邊上,依然難以脫身,情況危急萬分。

    懸崖很高,騎上戰馬,根本就無法攀爬。劉秀隻得自投馬下,在馬屁股後麵拍上一下,棄馬而去,開始徒步逃跑。

    到了此刻,流民軍追兵,已經蜂擁而至,一邊追趕劉秀的戰馬,一邊追趕劉秀。

    劉秀身邊的箭矢用盡,根本無路可去,眼看無處逃生。劉秀隻得硬著頭皮,冒著身後如蝗的箭矢,一邊向後,拋撒亂石、泥土,一邊拚命,向懸崖上麵攀登。

    流民軍將士舍不得這個大人物,一邊用盾牌遮護自己,一邊繼續徒步,追趕劉秀,一直緊追不舍。

    劉秀害怕被身後的流民軍追兵俘虜,遭到殺戮不說,還會遭受流民軍將士的羞辱。

    於是,頂住身後如蝗的箭矢,劉秀繼續冒險向山頂爬去。好在劉秀,吉人天相,山路曲折崎嶇,居然沒有受傷,終於順利登上山頂。

    劉秀居高臨下,眼看著山路上的流民軍將士,依然不肯放棄,在繼續追趕自己。

    劉秀站在山頂,俯視四周,隻有來時的小路,並無其他小徑,而流民軍將士,依然在步步逼近。

    劉秀無可奈何,見無處逃生,隻有冒著生命危險,從另一麵的懸崖跳下,依靠草木樹叢掩護,倉皇逃生。

    3

    好在不幸中的萬幸,那一麵雖然沒有小路,但雜草叢生,樹木茂密,劉秀從山崖上跳下,居然沒有受傷。

    劉秀跳下山崖以後,不敢懈怠,忍住饑餓疲勞,奮力前行,終於逃脫了流民軍將士的追趕。

    脫身以後,劉秀狼狽不堪,衣帽鎧甲以及頭上的紅纓已經破落不堪,隻好繼續小心謹慎地,快步前行,走到一條匯合的小路之上。

    恰在此時,劉秀正好遇見了,同樣剛從戰場上脫身的上穀郡騎兵突擊部隊將士王豐,孤身一人,騎馬如飛而至。

    蕭王劉秀,一邊嚴密戒備,一邊呼喊王豐。

    上穀郡突騎將士王豐,見是蕭王劉秀,又驚又喜,急忙把自己的馬匹,交給劉秀,對劉秀請求到:

    “大王殿下,想不到末將,能夠在這裏,有幸遇見大王。大王,小將有禮了。

    大王,快來騎上小將的戰馬,小將親自護送大王,回歸我們的中軍大營!”

    劉秀撫著王豐的肩頭,一邊上馬,一邊對王豐說道:

    “這位勇士,多謝你的戰馬。剛才好險,本王差點為賊人所突擊,成為他們的俘虜,淪為笑柄!”

    劉秀終於放鬆了下來,恢複了樂觀豁達的心緒。劉秀、王豐兩人,一邊閑聊,一邊快步前行。

    走了一段路程,終於遇上了將軍馬武一行。將軍馬武,見劉秀已經逃出流民軍包圍,大喜,對劉秀說道:

    “大王吉人天相,安然無恙,真是國之大幸。

    來人啊,立即牽來一匹戰馬,讓大王騎行,保護大王回營,本帥在後麵壓陣。”

    將軍馬武親率漢軍將士,在後麵壓陣,監視流民軍,阻遏流民軍可能發動的攻擊。

    好在天色將晚,流民軍將士,紛紛回營,沒有繼續派兵,追擊劉秀和漢軍。

    見流民軍各部,向後撤退,並沒有繼續跟蹤追擊漢軍,將軍馬武、王豐諸將,稍稍放心。

    將軍馬武、王豐兩人,這才突然發現,蕭王劉秀的腳,已經負了傷,心情非常的著急,急忙關切地詢問劉秀道:

    “哎呀,大王,不好了!你的腳受傷了,這可怎麽辦呢?到底礙不礙事啊?”

    劉秀見將軍馬武、王豐為自己著急,心裏大為不安,急忙安慰將軍馬武、王豐,笑著自嘲說道:

    “兩位壯士,你們不要為本王擔心!本王腳扭了一下,一點小傷罷了,稍稍治療一下就好了!本王吉人天相,安然無恙,沒有什麽大事的!

    兩位豪傑,你們真是本王的救星啊!

    要不是你們倆,來得及時,本王不是受傷斃命,就要被強盜們俘虜,成為賊人們的笑柄了!”

    將軍馬武和突騎戰士王豐,聞聽劉秀並無大礙,頓時輕鬆了下來,哈哈大笑了起來。將軍馬武對劉秀說道:

    “蕭王福大命大!這夥蟊賊,又能把蕭王怎麽樣呢?

    我們還要依靠蕭王,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名垂青史,蕭王怎麽會戰死沙場呢?”

    但此時,將軍馬武、突騎王豐等將士與蕭王劉秀,雖然還在勉強說笑,但實際上已經緊張擔心得,到了極點。

    將軍馬武和突騎戰士王豐一行,繼續張弓射箭,嚴密護衛,保護著蕭王劉秀,向大本營的方向撤離。

    大家曉行夜宿,盡量避開流民軍的陣地。但在路上,劉秀一行,還是不免遇上一些散兵,射來矢如流蝗的箭矢。

    將軍馬武,立即上前,擊退騷擾的散兵,終於掩護蕭王劉秀,逃到了安全地帶。

    蕭王劉秀、將軍馬武和突騎戰士王豐等將士,最終衝破險境而回,得以免死。

    而在此時,潰散以後的漢軍軍士,已經潰退到了範陽(今河北新城西南),在各部將領們的帶領下,堅守範陽城池,防備流民軍趁勢發動攻擊。

    此次戰鬥,漢軍將士,損失嚴重,受傷的將士無數,死亡將士數千人。

    漢軍將領大將軍吳漢、耿弇等,也一時不知道,蕭王劉秀的生死,不知道蕭王劉秀的去向究竟如何。

    4

    漢軍諸將,發現自己的首領蕭王劉秀在戰場失蹤以後,心裏都十分震驚、恐懼。

    軍中甚至有將士,傳言說道:“蕭王已經被盜賊逼上了懸崖,無路可逃,估計已經陣亡了。”

    全軍將士,惶惶不安,擔心不已。大將軍耿弇等將領也不知道,如何應對,群龍無首的危局。

    5

    麵對驚慌失措,沮喪不安的全軍將士,大將軍吳漢,這時顯得很是鎮靜,展現出了大將的威嚴和氣度。

    大將軍吳漢意識到,如果漢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那就大勢已去,急忙安慰諸將道:

    “諸位兄弟:

    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司馬主公,絕對不會有事的!

    當初,更始帝、朱大司馬、五威將軍,如此陷害大王,大王都最終遇難成祥,脫離死地。

    如今,這股不受天帝神靈庇護的無知盜賊,還能夠把神靈護佑的大王怎麽樣呢?

    此戰,我們雖然失利,但賊軍的損失,也十分慘重。我們千萬不能懈怠,慢了軍心啊!

    何況,大王的兄長,大司徒大人的兩個兒子,就在南陽郡裏居住呢!

    即使大王不在了,我們趕快派人,去迎接他們兄弟為首領,何必擔心,我們沒有自己的主人呢?

    我們眼前,還是多多努力,穩定我們的軍心,最為主要,不要被盜賊所趁,陷入死地啊!”

    6

    雖然大將軍吳漢的勸說,很有道理,稍稍打消了一些漢軍將領們的憂慮和恐懼,但大將軍耿弇等將領們,依然是驚魂未定,心裏疑懼不安。

    全軍上下,震恐失措,六神不寧。

    就連不久,蕭王劉秀,乘著王豐的戰馬,與馬武諸將一道,悄悄地回到漢軍的中軍大營,警覺的漢軍將士們,居然都沒有察覺。

    直到蕭王劉秀,出現在中軍帳裏,在護軍朱祐的護衛下,親自出麵,去安撫漢軍將士,召集漢軍眾將開會,人心這才安定,漢軍士氣,這才重新振作起來。

    經曆此次事件,護軍朱祐,自責愧悔不已,慶幸大司徒劉縯當年的悲劇,沒有再次重演。

    自此之後,護軍朱祐,吸取教訓,日日夜夜,護衛在劉秀身邊,不離左右,保護的劉秀安全。

    7

    “銅馬”、“尤來”、“大槍”、“五幡”諸部流民軍,雖然在此役中,戰勝了漢軍,但諸部流民軍自身,也損失慘重。

    再加上,諸部流民軍,懾於劉秀的威名,知道劉秀能夠降服數十萬銅馬軍將士,絕對不是等閑之士。

    諸部流民軍,也不了解漢軍確實的底細,因而對劉秀統領的漢軍,心懷忌憚。

    “銅馬”、“尤來”、“大槍”、“五幡”諸部流民軍的大首領孫登等將領,他們不敢擴大自己的戰果,貿然向漢軍進攻,遂乘著黑夜掩護,遠走他鄉,避開劉秀的鋒銳。

    流民軍各部軍隊,不像劉秀統領的漢軍一樣,兵員、糧食、輜重等,有河內郡、常山郡等後方基地,源源不斷的增援。

    實際上,此時,“銅馬”、“尤來”、“大槍”、“五幡”諸部流民軍殘軍,飽受漢軍的多次沉重打擊,自己的人馬損失,也十分慘重,糧食輜重等軍需,更是損失不少,難以補充,漸漸地招架不住,漢軍的攻擊和消耗了。

    流民軍首領孫登等,見勢不利,隻得率領自己部下的流民軍殘軍,急急地退入漁陽郡一帶,躲避漢軍的強大攻勢。

    流民軍殘軍,經過之處,燒殺搶掠,洗劫一空。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殘破,各地百姓,對流民軍怨恨不止。

    蕭王劉秀,見諸部漢軍將士,經過多次征戰以後,也是疲憊不堪,人馬不齊。

    於是,劉秀下令,命令漢軍將士,也退入範陽城裏,進行休整,等待再戰。

    漢軍修築壁壘,在範陽(河北省定興縣)、小廣陽縣、安次縣(河北省安次縣)等城裏堅守,等待攻打流民軍的最佳機會。

    蕭王劉秀,一邊安排將士們養精蓄銳,加緊訓練,補充兵員給養,一邊冥思苦想,集思廣益,與諸將探討破敵之策。

    8

    當初,強弩將軍陳俊與賈複,都是漢中王劉嘉部屬,跟從漢中王劉嘉一道,在漢中謀事。

    陳俊的偉大誌向,慢慢嶄露頭角,漢中王劉嘉,十分欣賞。但劉嘉自認為自己,安於平淡,能力有限,已經滿足於藩王的位置,沒有野心,用不上陳俊。

    後來,漢中王劉嘉,聽說自己的堂弟大司馬劉秀,撫巡河北,部下急需各方麵的人才。

    於是,漢中王劉嘉,遂向劉秀寫信,竭力推薦自己部下得力的助手陳俊與賈複,一道前去,投奔大司馬劉秀,為劉秀陣前效命。

    陳俊與賈複追上劉秀以後,大司馬劉秀大喜,當即任命陳俊,為大司馬安集掾,對賈複也委以重任。

    後來,大司馬安集掾陳俊,跟從大司馬劉秀一道,攻擊銅馬軍隊於青陽,攻擊到蒲陽等地,功勞顯著。

    劉秀十分讚賞陳俊立下的功勞,下令提升安集掾陳俊,為強弩將軍,讓陳俊獨自領軍,外出作戰,對陳俊十分信任。

    不久以後,大司馬劉秀,受封為蕭王。

    強弩將軍陳俊,於是率領一支漢軍,跟隨蕭王劉秀一道,與“五校”等流民軍,戰於安次等地。

    戰鬥之中,強弩將軍陳俊,常常跳下自己的戰馬,親自率領部下將士,衝鋒陷陣,與敵人短兵相接。

    強弩將軍陳俊統領的大軍,所向無不披靡,所到之處,必然勝利,劉秀更加讚賞。

    一次,劉秀親臨前線督戰。

    強弩將軍陳俊,親自率領自己統領的漢軍將士,追奔“五校”流民軍二十餘裏,殺“五校”流民軍大將武歡等將領,凱旋而歸。

    在中軍大營,劉秀遠遠望見,強弩將軍陳俊,率軍攻擊敵人的英姿,十分讚賞,欽慕不已,不由自主地對著護軍朱祐等麾下將領,讚歎強弩將軍陳俊說:

    “諸君:

    子昭統軍,英勇無畏,戰無不勝!如此豪傑,令人欽慕不已,油然而生敬意!

    如果本王麾下的戰將們,都能夠像子昭這樣,勇於衝鋒陷陣,奮勇殺敵,我軍定然戰無不克,攻無不克。有將如此,本王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護軍朱祐等麾下將領,聽了劉秀對陳俊的讚賞,心中內愧不已,敬慕強弩將軍陳俊的英勇和功績,也處處爭先,欲為國立功,與陳俊爭勝,漢軍士氣大盛。

    “五校”等部流民軍,受到強弩將軍陳俊等漢將的奮勇攻擊,無力抵禦,於是流民軍撤退,退入漁陽郡一帶活動。

    其時,“五校”流民軍諸部,沒有郡縣為軍隊供應軍需,所到之處,流民軍都靠擄掠搶劫維生。漁陽郡百姓,不堪其擾,對“五校”等部流民軍深惡痛疾。

    強弩將軍陳俊聞聽漁陽郡等郡百姓災難,也為漁陽郡官吏百姓難過,發誓出兵,拯救漁陽郡百姓。

    9

    一天,強弩將軍陳俊,思索停當,當即走進蕭王劉秀的中軍大帳,向劉秀獻計獻策,貢獻自己的謀略說道:

    “大王啊:

    ‘五校’流民軍,燒殺搶掠,荼毒生靈,殘害百姓,百姓深惡痛疾,屬下等,也是義憤填膺,欲幫助大王,安定北方郡國。

    末將經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已經抓住了盜賊‘五校’等部流民軍的軟肋。

    這群盜賊,雖然十分強悍,人馬眾多,戰鬥力極強,但他們行軍打仗,根本就不攜帶,輜重糧食,全靠搶劫民間的糧秣財物,來維持和供應他們的大軍,以致激起民憤,民怨沸騰,人人欲誅之而後快。

    屬下以為,這就是他們行軍作戰的短板所在。

    屬下以為,我們對付這夥盜賊的唯一辦法,就是使這夥盜賊,搶劫不到任何東西,徹底斷絕,他們的糧秣供應。如此,我們就能夠不戰而勝,擊潰這夥盜賊。

    末將在此,建議大王,我們最好派出,我們的輕騎兵將士,繞到‘五校’等部流民軍大軍的身後,在盜賊們準備襲擊郡縣城邑之前,率先傳令,沿途郡縣的官吏百姓,修築營壘,以求自保,堅壁清野,斷絕盜賊,燒殺搶掠的希望。

    這群盜賊,搶劫不到任何糧食財物,必受饑餓的威脅折磨,最終不戰而潰。

    那麽,到了最後,我們漢軍,根本用不著戰鬥,就能把他們這夥‘五校’流民軍盜賊,徹底消滅了!”

    劉秀聽了強弩將軍陳俊堅壁清野的計謀以後,頓時大喜,對陳俊的計謀讚歎不已,稱讚強弩將軍陳俊道:

    “強弩將軍的計謀,果然高明!一群饑餓之眾,饑腸轆轆,怎麽能夠維持作戰,最終能夠有什麽作為呢?

    好啊,本王就決定,立即采用強弩將軍的堅壁清野之策,派遣強弩將軍,親自率領多路突騎兵,馳出於流民軍隊之前,實施餓死盜賊的堅壁清野戰略。”

    劉秀很以為然,遂下令道。

    強弩將軍陳俊見劉秀實施自己的戰略,心裏非常高興,接令以後,立即率領部下的突騎兵,巡查四野,通告各地郡國的官吏百姓,實施堅壁清野。

    強弩將軍陳俊,見到百姓保守的壁壘城邑,堅固完好的,就令官吏百姓固守待援。

    見到放散在外的的村寨,無法派軍堅守的,陳俊就命令漢軍將士,先行掠取、或者強迫官吏百姓,遷移到城邑之中居住,不給“五校”流民軍,任何一個,搶掠官府、百姓糧食的機會。

    強弩將軍陳俊的計謀,很快取得了成效。“五校”流民軍沒有糧草供給,漸漸不能夠支持。

    劉秀見狀,大喜,準備派軍,反擊“五校”流民軍。

    漢軍休整幾天以後,蕭王劉秀,命令大將軍吳漢,率領大將軍耿弇、景丹、蓋延、朱祐、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陳俊、馬武等十二位將軍,率領漢軍的精銳突騎,開始分路出擊“五校”流民軍。

    漢軍連戰連捷,追擊“五校”流民軍殘部,到了潞東縣、平穀縣一帶。

    “五校”流民軍見勢不妙,無法抵禦,於是再次撤退到安次縣一帶,躲避漢軍攻擊。

    大將軍吳漢,率領耿弇等十二位將軍,繼續統領漢軍主力,尾隨“五校”流民軍,追到安次。

    大將軍吳漢,再次發動,對“五校”流民軍的一連串的攻擊。漢軍作戰,十分順利,每次都大破“五校”流民軍。

    “五校”流民軍兵少食盡,處境越發窘困,隻有四處亂竄。“五校”流民軍,每逃到一處地方,都發現官吏百姓,已經堅壁清野,幾乎一無所得,“五校”流民軍軍心更加惶恐。

    最終,“五校”流民軍,已經搶劫不到任何糧秣了。“五校”流民軍將士,饑餓難忍,最終果然潰散,被漢軍圍殲一萬三千多人。

    “五校”流民軍餘眾,更加無法支持,隻有躲避到山林草野,苟延殘喘,勉強支撐。

    但大將軍吳漢,哪裏能給“五校”流民軍機會呢?吳漢見“五校”流民軍勢弱,趁勢窮追不舍,繼續向前進軍,務必一勞永逸,徹底剿滅“五校”流民軍。

    不久,大將軍吳漢率軍,追趕“五校”流民軍,到了右北平(河北滿城縣)一帶。

    大將軍吳漢再次發動攻擊,斬殺“五校”流民軍將士五千餘人。“五校”流民軍的處境更加艱難。

    最後,大將軍吳漢,指揮漢軍,窮追“五校”流民軍,到了無終、土垠之間,到平穀縣、浚靡縣等地的邊界,才率漢軍而還。

    “五校”流民軍餘眾,再也不敢回歸漢地,隻得散入遼西郡、遼東郡等地,或被烏桓人、貊人所蠻族部落襲擊,大多死亡或者歸順蠻族部落。

    北方諸地,逐步平定。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598

    大將軍吳漢,統領十二位將軍,大勝歸來。劉秀大喜,舉行大宴,犒勞大將軍吳漢等漢軍將士。

    大宴之上,希望劉秀興高采烈,當著大將軍吳漢等眾將,褒獎稱讚強弩將軍陳俊等將領的謀略道:

    “諸君:

    子昭閣下,智勇雙全,謀略高深,令人十分敬佩!這群盜匪,之所以能夠順利地被我漢軍解決,最終困擾這群賊虜的,都是將軍堅壁清野的遠大策略啊!

    子昭閣下,你真是孤的韓信啊!

    來人啊,賞賜諸位將領,給強弩將軍,記上首功。”

    劉秀下令,對強弩將軍陳俊等諸將,大加賞賜獎勵,將領們皆羨慕強弩將軍陳俊等立功諸將不已。

    11

    然而此時,蕭王劉秀的大軍,雖然攻打“五校”“銅馬”流民軍順利,但自身也遭到了嚴重的損耗,麵臨諸多問題。

    蕭王劉秀深知,平定“五校”等部流民軍,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平定北方諸豪,一統天下,還任重道遠,自己還沒有取得,平定河北諸雄的決定性勝利。

    所幸的是,不僅是劉秀漢軍的北方戰線,連戰連捷,而劉秀漢軍的南方戰線,孟津將軍馮異、河內郡太守寇恂等官員將領,也沒有閑著,對玄漢軍隊等地方割據勢力步步緊逼,接連取得戰績。

    此時的玄漢王朝,內憂外患,內部爭權奪利,矛盾重重不說,外部還麵臨赤眉軍、蕭王劉秀部將鄧禹等各路強有力勢力的連續攻擊,即將崩潰。

    眼見誅滅群豪,十分順利,天下局勢的發展,對自己一統天下的計劃,越來越有利。劉秀雄心勃勃,開始謀劃更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