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吳子顏平定廣樂 蓋巨卿攻克睢陽

字數:14543   加入書籤

A+A-


    1

    征西大將軍馮異如願平定了關中,劉秀從此,沒有了西顧之憂,漢朝廷就能夠心無旁騖地騰出手來,集中漢朝廷的優勢兵力,得心應手著力對付,東南方向的強勁對手-各路割據勢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四月,劉秀給大司馬吳漢下旨,命令大司馬吳漢,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七位將軍,著力進攻睢陽漢帝劉永,包圍梁王劉永的部下大將大司馬蘇茂的基地,廣樂(河南虞城縣西)城池。

    大司馬吳漢不敢怠慢,立即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七路漢軍,迅速行動了起來。

    得知大司馬吳漢向廣樂進軍,睢陽漢帝劉永,大驚失色,知道驍將大司馬蘇茂一旦受挫,其禍不小,急派另一大將周建,集結十餘萬人的梁軍,前往廣樂縣,救援大司馬蘇茂。

    大司馬吳漢等漢將,偵知睢陽漢帝劉永援軍的動向,急忙派軍,進行攔截。漢梁兩軍,在廣樂城外,展開激戰。

    大戰開始,大司馬吳漢,統領的漢軍初戰失利。大司馬吳漢,也從戰馬上摔下,傷到了自己的膝蓋。大司馬吳漢,隻好忍住身體劇痛,掙紮著勉強收軍回營。

    睢陽漢帝劉永部下的大將周建,乘此良機,急急率領自己的救兵,進入了廣樂城,與大司馬蘇茂一道堅守城池。

    漢軍進攻受挫,自己的主帥大司馬吳漢也受了重傷,大司馬吳漢率領的漢軍,一時軍心不寧。

    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七位漢軍高級將領,得知大司馬吳漢受傷,心急如焚,急忙紛紛前往大司馬吳漢的中軍大營,去探望主將大司馬吳漢的傷情。

    強弩將軍陳俊,走到大司馬吳漢的床前,一邊探望大司馬吳漢的傷情,一邊勸說大司馬吳漢道:

    “大司馬大人:

    不知你的傷情,究竟如何,是否有所好轉。不瞞大司馬大人,如今大敵當前,軍心恐懼,而大司馬大人又重傷在身。不是末將危言聳聽,如今我軍的情況,危在旦夕,非常危急,十分不妙。恐怕最終,我們會辜負陛下的信任,有負陛下重托,傷害陛下的中興大計,損傷大司馬大人的一世英名。

    不知大司馬大人,如何應對當前的危局呢?不知道大司馬大人,有什麽神機妙策沒有,以便挽救當前的危機呢?

    對此,末將們心裏,很是擔心!

    末將希望,大司馬大人能夠迅速振作起來,率領我們漢軍,迎戰盜賊,度過眼前這場度過危機。”

    躺在病床上養傷的大司馬吳漢,聞聽強弩將軍陳俊等漢軍諸將的反應,倜然驚覺,急忙從床上,一躍而起。

    大司馬吳漢,發怒變色,震驚不安,親手扯下包紮的繃帶,裹好自己膝部的創傷,忍住傷痛,奮力走進中軍帳,對諸將發號施令。

    大司馬吳漢,立即下令,殺牛宰羊,犒賞慰勞漢軍大小將士,並傳令軍中,激勵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漢軍將士們說道:

    “諸君:

    不要為本司馬的傷勢擔憂。本司馬不過是受了盜賊的創傷,皮破流血而已,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傳令軍中,殺牛宰羊,犒賞慰勞漢軍大小將士。

    本司馬以為,劉永的賊眾雖多,卻都是一些,隻知道劫掠、沒有遠見卓識的群盜而已。

    勝了,盜賊各不相讓,你搶我奪;敗了各不相救,自求多福,並非有仗著忠節,願為義而死的忠臣烈士。

    本司馬的傷,不過是皮肉之苦而已,何足掛齒,有什麽大不了的呢?

    今天,正是建功封侯、報效陛下的良機,我輩豪傑義士,豈能夠落後呢?諸君多加努力!”

    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等漢軍將士,見主將大司馬吳漢已經振作奮起,軍心也隨之安定和振奮。軍士激怒,士氣倍增。

    第二天一早,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聽說漢軍主帥大司馬吳漢,受了重傷,以為有機可乘。

    於是,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主動出兵,圍攻大司馬吳漢統領的漢軍。

    但大司馬吳漢、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七位漢軍將領,已經早有準備。

    大司馬吳漢出敵不意,挑選四部精兵,黃頭吳河等精銳漢軍將士,以及烏桓部落的突騎三千多人,一齊鼓噪而進,全力反擊梁王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統領的梁國軍隊。

    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猝不及防,梁軍大潰,反身奔回廣樂城中,躲避漢軍的反擊。

    大司馬吳漢趁勝率軍,長驅追擊梁軍潰兵,爭奪廣樂城門,並力而入。

    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措手不及,無力抵禦漢軍反擊。大司馬吳漢,大破周建、蘇茂統領的梁軍,梁王軍隊在廣樂遭遇慘敗,損失慘重,城池失守。

    梁軍主將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等,見廣樂城池,已經無法堅守,隻好下令,放棄大司馬蘇茂的基地廣樂城池,率領他們的敗軍之卒,突圍而走,前去投奔湖陵(山東魚台縣)的睢陽漢帝劉永,與劉永回合。

    睢陽漢帝劉永,見自己的軍隊,連續遭遇失利,徹夜憂急,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料此時,漢朝廷新近收複的睢陽(河南省商丘市)城池,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兵變。

    睢陽漢帝劉永的窘況,因為這一次睢陽突然的兵變事件,絕處逢生,又有了一線轉機。

    3

    從前,效忠睢陽漢帝劉永的那一股武裝力量,一直潛伏在睢陽城裏,沒有得到漢朝廷的徹底清除。

    等待漢軍主力,從城裏撤出以後,效忠睢陽漢帝劉永的官員官兵,遂東山再起,率領叛軍再起,驅逐了劉秀任命的漢朝廷睢陽的地方官員,並迎接睢陽漢帝劉永,還都舊京睢陽。

    聞聽睢陽的官吏百姓,重新反叛了洛陽漢朝廷,睢陽城又重新落入睢陽漢帝劉永之手,劉秀大驚。

    劉秀急忙下旨,急令在軹縣掃蕩青犢等流民軍殘餘勢力的虎牙大將軍蓋延等漢將,回軍南下,重新包圍了反叛漢朝廷的睢陽。

    大司馬吳漢,聞聽睢陽反叛的緊急軍情,也遭到睢陽的情況十分緊急,麻痹大意不得。

    於是,大司馬吳漢,留下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兩將,據守廣樂縣城,鎮撫新近收複的城池。

    而大司馬吳漢,則親率漢軍主力大軍,前往睢陽,協助虎牙大將軍蓋延,加強對睢陽的進攻,對睢陽形成合圍之勢。

    睢陽漢帝劉永,才剛剛得意不久,就處境突變,再次陷入帝都睢陽被漢軍主力所圍的窘困之中。

    3

    此前,建武三年(公元27年)年初以來,劉秀領軍在外,禦駕親征,討伐各地的反叛與割據勢力,心裏一直十分擔心,京師洛陽的安危。

    那時候,漢軍各部主力,大司馬吳漢統領的各路漢軍,大都被劉秀派遣到各地作戰,鏟除叛軍和割據勢力。而虎牙大將軍蓋延等漢軍將領,率軍南下以後,東都洛陽的守備力量,顯得更加空虛了。

    劉秀自己,當然最清楚,帝都洛陽的守備情況,所以時刻擔心帝都不保,危害國家根基。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四月,在平定了帝國南方南陽郡董、鄧奉的叛軍以後不久,劉秀下旨,在小長安聚,舉行儀式,祭奠曆次戰役中,戰死的英烈。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五月二十四日,祭奠完戰死的英烈以後,劉秀急忙聽從大司徒伏湛建議,立即率軍,北返帝都洛陽,由皇帝自己親自坐鎮京師洛陽,指揮全國各地的戰事。

    京師洛陽的守衛,終於安排妥帖,劉秀才稍稍安心。

    但劉秀沒有想到,自己前腳率領漢軍,剛從南陽郡撤走,後腳,南陽郡就來了大批的敵人,威脅著新近收複的南陽城池。

    4

    先前,在關中被征西大將軍馮異,擊敗的“武安王”延岑,率領自己的大軍,突破漢軍的重重包圍,向南陽郡方向,步步推進。

    不久,“武安王”延岑統領的流民軍,就進入了南陽郡的轄境之內,威脅著新進歸順漢朝廷的荊州、南陽郡國。

    其時,劉秀的主力漢軍,已經跟隨皇帝,撤離了南陽,派往各地,執行新的任務。

    “武安王”延岑,遂利用劉秀大軍,剛剛撤出南陽郡各地,南陽郡所屬各地,守備空虛的機會,很快率軍,趁虛而入,奪取了南陽郡下屬的數個縣城。

    穰城人杜弘等,也再次起兵,反叛漢朝廷,率其部眾,響應“武安王”延岑。

    剛剛恢複太平日子不久的南陽郡,一時之間,又成為了兵火綿延之地。

    5

    聞聽“武安王”延岑,統領數十萬流民大軍,欲流竄南陽郡,正在南陽郡城宛城,鎮撫各地軍民的建威大將軍耿弇,非常擔憂,急忙率領自己統領的漢軍,在穰城(河南鄧縣南)一帶,阻截“武安王”延岑大軍南下。

    建威大將軍耿弇,與“武安王”延岑統領的流民大軍,在穰城一帶,狹路相逢,當即展開了一場大激戰。

    建威大將軍耿弇,大破“武安王”延岑的流民大軍,斬首三千餘級,活捉武安王”延岑部屬的將士五千餘人,得其印綬三百。

    反叛漢朝廷的穰城人杜弘等豪族大姓,見勢不妙,也順應形勢,立即再次歸降了建威大將軍耿弇。

    “武安王”延岑統領的軍隊,遭遇建威大將軍耿弇沉重打擊,經受慘敗以後,“武安王”延岑十分恐慌,慌不擇路。

    “武安王”延岑,率領部下幾位親信的騎兵將領,引領著他們的主力殘兵數萬人,逃到東陽(河南鄧縣南穰東鎮)一帶固守。

    楚黎王秦豐,聽說“武安王”延岑,逃到東陽,大喜,急忙與“武安王”延岑等割據勢力聯合,準備一起結盟,對抗漢朝廷的討伐大軍。

    為了與“武安王”延岑,締結更深的聯盟,楚黎王秦豐還決定,把自己的女兒秦嘉,嫁給“武安王”延岑為妻,以此大力籠絡“武安王”延岑,爭取“武安王”延岑的歸順。

    “武安王”延岑,見楚黎王秦豐,慷慨收留,絕處逢生,欣喜不已,遂重整大軍威勢。

    自此以後,“武安王”延岑與楚黎王秦豐緊密結合,結成了生死聯盟,唇齒相依,共同對抗漢朝廷的討伐。

    6

    此時,剛剛被恢複職位不久的建義大將軍朱祐,接受劉秀的派遣,正在新野、隨縣等地,平定南陽還未歸順的堡寨和割據勢力。

    聞聽“武安王”延岑,入侵南陽郡的消息後,建義大將軍朱祐,就立即率領征虜將軍祭遵,從淯陽(南陽縣南綠楊村)堡寨南下,攻擊在東陽縣固守的“武安王”延岑。

    當初,“武安王”延岑,在穰城一帶,被建威大將軍耿弇擊被之後,就與楚黎王秦豐結盟,與楚黎王秦豐的部將張成的軍隊,會合在了一起。

    建義大將軍朱祐,遂率領征虜將軍祭遵等將領統領的漢軍,與“武安王”延岑、張成的聯軍,戰於東陽一帶。

    建義大將軍朱祐、征虜將軍祭遵等將領統領的漢軍,銳不可當,大破“武安王”延岑、張成聯軍,臨陣斬殺了楚黎王秦豐的部將張成等楚國將領。

    建義大將軍朱祐,收得“武安王”延岑、張成聯軍的印綬共九十七件。

    建義大將軍朱祐,乘勝前進,率軍進擊占據黃郵聚的“武安王”延岑部將。

    黃郵聚的“武安王”延岑守軍,不能夠抵禦漢軍猛烈攻擊,也歸降了建義大將軍朱祐。

    聞聽建義大將軍朱祐、征虜將軍祭遵等將領,立下大功,劉秀大喜,下旨賞賜漢軍主將建義大將軍朱祐等,黃金三十斤。

    建義大將軍朱祐,一向愛惜自己的部下,不敢獨享賞賜,立即將皇帝的賞賜,分給了自己的部下。

    經曆數次沉重打擊,一向自詡英勇無敵的“武安王”延岑,再也無法在南陽郡立足。

    “武安王”延岑,隻好率領部屬將士,繼續向南逃竄,準備前去投奔,基地位於黎丘(河北宜城縣)的楚黎王秦豐。

    建義大將軍朱祐的大軍,與征南大將軍岑彭的大軍,終於在南陽郡勝利會師,掃蕩南陽各路割據勢力的戰事,進展十分順利。

    征南大將軍岑彭,決定不給“武安王”延岑,以喘息之機,於是上書皇帝,請求繼續率領部屬大軍,乘勝南下,追擊“武安王”延岑的殘軍,掃清“武安王”延岑、楚黎王秦豐等割據勢力。

    劉秀下旨批準。

    7

    當時,“武安王”延岑部下的護軍(軍事總監)鄧仲況,與他的智囊劉龔等,領軍占領著陰縣(湖北光化縣)一帶,對抗著漢朝廷大軍的討伐。

    劉龔,是前新朝國師劉歆的孫兒。

    前侍中扶風郡人蘇竟,於是寫書信,勸導護軍鄧仲況、智囊劉龔等,希望他們,看清形勢,盡快歸順漢朝廷。

    鄧仲況、劉龔等,皆讚同侍中蘇竟的看法,於是放棄抵抗,率軍歸降了漢朝廷。

    自從“武安王”延岑的護軍鄧仲況,歸降漢朝廷以後,武安王”延岑,再受沉重打擊,武安王”延岑的勢力更弱了。

    楚黎王秦豐聞報,大驚著對部下將領官員道:

    “諸君:

    我們應該非常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恐怕武安王覆滅,下一個輪到的,可能就是本王了。

    請問諸君,又什麽指教孤家的?”

    部下將領官員,皆讚同楚黎王秦豐看法,同意派兵挽救屢受打擊的“武安王”延岑道:“君上言之有理!唇亡齒寒,幫助武安王,就是幫助我們大楚啊!”

    楚黎王秦豐見臣下沒有異議,於是派遣部將張楊等,統領楚國部隊,到達鄧縣,前去堵截征南大將軍岑彭大軍南下,掩護“武安王”延岑殘軍,向楚國撤離。

    8

    不想,楚黎王秦豐一招失計,全盤皆輸。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七月,征南大將軍岑彭,率領漢軍,對楚黎王秦豐部將張楊統領的援軍,迎頭痛擊。

    楚軍大敗,狼狽逃離。征南大將軍岑彭,乘勝追擊楚軍,包圍了楚黎王秦豐的老巢帝都黎丘。

    先前,劉秀曾經下令,任命征南大將軍岑彭,擔任漢軍主將,引領積弩將軍兼侍中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等將領,率領漢軍三萬餘人,南下攻擊,駐守在黎丘城的流民軍首領楚黎王秦豐。

    起初,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之時,征南大將軍岑彭、積弩將軍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與建義大將軍朱祐諸部聯合,一舉攻拔了黃郵聚等地。

    漢軍的進展,十分順利。

    後來,楚黎王秦豐與他的部下大將蔡宏等,率領楚軍主力,在鄧縣等地,抗拒征南大將軍岑彭統領的漢軍。楚軍拚死抵禦,堅守鄧縣,征南大將軍岑彭諸將,不能夠取勝。

    漢軍在鄧縣受挫,數月都不能夠前進一步。

    眼見漢軍起初進軍順利,如今卻屢屢受挫,無法前行,劉秀心裏,感到十分奇怪,心內生疑,下旨責備漢軍主將征南大將軍岑彭道:

    “征南大將軍大人:

    麵對楚軍這夥盜賊,大將軍你畏縮不前,數月都沒有進展,取得成效。大將軍心裏,是否首鼠兩端,有別的想法呢?”

    征南大將軍岑彭,見劉秀猜疑,內心十分恐懼,遂秘密設計,攻擊楚黎王秦豐,以寬釋皇帝心中的疑慮。

    征南大將軍岑彭,知道自己軍中,潛伏有楚黎王秦豐細作,遂將計就計,故意在夜晚時分,在大帳集合積弩將軍兼侍中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等全軍將領,傳達皇帝旨意,申令軍中道:

    “諸君:

    我們出戰盜賊不利,停滯不前,已經受到陛下的猜疑和責備。我們不如,明天一早,就派軍前去,攻擊山都縣,打消陛下的疑慮,以讓陛下放心。”

    征南大將軍岑彭,故意放鬆對楚軍俘虜以及營中奸細的管理,讓他們偷偷逃亡,回去向楚黎王秦豐稟告漢軍部署。

    楚黎王秦豐,果然中計,就將所有楚軍,向西調動,埋伏起來,準備邀擊征南大將軍岑彭進攻山都縣的隊伍。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七月,征南大將軍岑彭,暗中率兵,渡過了沔水,前去攻擊楚黎王秦豐的部將張楊。

    在阿頭山一帶,征南大將軍岑彭統領的漢軍,大破楚黎王秦豐的部將張楊的軍隊。

    得勝以後,征南大將軍岑彭,又從山穀間,伐木開道,直襲楚黎王秦豐的老巢黎丘,擊破楚黎王秦豐駐守的各路屯兵。

    楚黎王秦豐,聞知自己的老巢黎丘,被征南大將軍岑彭襲擊,大驚失色,急忙親自率領自己的楚軍主力部隊,還軍援救京師黎丘。

    征南大將軍岑彭,與積弩將軍兼侍中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等漢軍諸將,依托東山,步步為營。

    楚黎王秦豐與部將蔡宏等,見漢軍兵臨老巢黎丘城下,十分擔心,準備乘夜間時分,前去偷襲征南大將軍岑彭大營。

    征南大將軍岑彭,探知楚軍陰謀,預先已經作好了防備,故意不動聲色,引誘楚軍進攻。

    楚黎王秦豐與部將蔡宏等,果然中計。

    征南大將軍岑彭,統領積弩將軍兼侍中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等漢軍諸將,出兵反攻偷襲漢軍的楚軍,秦豐偷襲的軍隊,不敵漢軍的猛烈反擊,最終失利敗走。

    征南大將軍岑彭,統領積弩將軍兼侍中傅俊,騎都尉臧宮,大將劉宏等漢軍諸將,迅速追擊,斬殺了楚黎王秦豐的部將蔡宏。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七月底,劉秀終於得到征南大將軍岑彭大勝的消息,轉怒為喜,下旨獎賞將士們立下的功勞,晉封征南大將軍岑彭,為舞陰侯。

    楚黎王秦豐的宰相趙京,見楚黎王秦豐日蹙,敗局已定,遂舉宜城,歸降了征南大將軍岑彭。

    征南大將軍岑彭,以皇帝名義,拜降將趙京,為成漢將軍,讓成漢將軍趙京,與自己一道,領軍圍困在黎丘堅守的楚黎王秦豐。

    征南大將軍岑彭,還另派積弩將軍傅俊等,率領他們的軍隊,到江東(江蘇省南部)一帶,奪取土地。

    不久,揚州(江蘇省)等地,全部積弩將軍傅俊等漢將收複,歸屬於漢朝廷治理。

    9

    其時,新莽著名的賢良士大夫郅惲,也正在廬江隱居。

    積弩將軍傅俊,早就聽說了郅惲的鼎鼎大名,一向敬佩郅惲的高潔品行。

    積弩將軍傅俊,率軍經過廬江之時,打聽到了郅惲正在廬江隱居的消息。

    於是,積弩將軍傅俊,以禮相聘,招來郅惲,在軍中效力,並上書皇帝,舉薦郅惲,擔任自己部下的將兵長史,交給將兵長史郅惲,全權處理軍政要事的職責。

    郅惲十分感激。

    擔任將兵長史以後,郅惲新官上任三把火,決心整肅漢軍軍紀,樹立仁義之師的形象,籠係民心。

    於是,將兵長史郅惲領頭,率領漢軍諸將立誓道:

    “諸君:

    我們是仁義之師,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之師。我們對天盟誓,不掩襲無辜百姓,不窮追走投無路者,不任意殘害別人身體,不裸露死者形骸,不侮辱婦女。”

    諸將立誓,聽從將兵長史郅惲誓言。

    不想,在攻克敵方城市之後,積弩將軍傅俊手下的漢軍將士,卻違背當初立下的誓言,依然掘墳陳屍,燒殺搶掠,殘害占領區的官吏百姓和士大夫。

    將兵長史郅惲,勃然大怒,於是竭力勸導主將積弩將軍傅俊,希望積弩將軍傅俊,整飭軍紀,糾正將士們殘害百姓的暴行道:

    “將軍啊: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這並非隻是一句妄語,或愚弄下層百姓的口號,也並非是自欺欺人或是忽悠人的話語,而是導致曆朝興盛衰亡的根本原因啊!

    往昔,周文王不忍心暴露,死者的骨骸,周武王不肯因為,奪取天下,而枉殺一人性命。

    所以,才得到天地與百姓的感應,周王才最終擊敗,商紂王如森林一般稠密的軍隊。

    將軍為什麽不能夠效法文王、武王,而要觸犯天地好生之德的禁令,大量地傷害無辜百姓,甚至虐及枯骨,得罪天地神明,激怒天下百姓士大夫呢?

    將軍啊,如果閣下你,不能改變你的那些殘害百姓的做法,必然惹得,天下人怨恨,視你為寇仇。

    到時,恐怕將軍你,招惹眾怒,也難以保全你自己的性命了。

    希望將軍你,做好表率,收養傷者,撫恤百姓,埋葬死者,對被害的人表示哀悼,以表明那些將士的不當做法,不是將軍你的本意。

    如此,何愁人心不聚,百姓不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此之謂仁義之師,王者之師也!”

    積弩將軍傅俊,深以為然,讚揚將兵長史郅惲的建議道:

    “多謝長史大人指教。本將軍將立時三令五申,申明軍紀,嚴厲禁止漢兵的暴行。”

    果然,積弩將軍傅俊大軍,所到之處,百姓士大夫心悅誠服,由衷感激,無不望風投降。

    不久,揚州(江蘇)遂全部歸順,順利平定。

    得知積弩將軍傅俊,接受將兵長史郅惲的建議,申明軍紀,收服民心,安撫揚州的舉措,劉秀很是欣慰讚賞。

    劉秀庚即下旨,通令天下,表彰積弩將軍傅俊和將兵長史郅惲建立的功績和愛民的舉措,指令漢軍將領們效法。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630

    自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虎牙大將軍蓋延,大司馬吳漢,率領主力漢軍,包圍梁王劉永據守的京師睢陽以來,直到如今建武三年(公元27年)的六月,已經一百多天時間過去了。

    虎牙大將軍蓋延,大司馬吳漢,指揮漢軍大軍主力,對睢陽采取了圍而不攻,困住敵人的謀略。

    城裏的睢陽漢帝劉永,與外界部眾聯係的交通,都被漢軍將士切斷。睢陽漢帝劉永君臣,軍隊將士,困守睢陽孤城,漸漸彈盡糧絕,不能支持。

    城裏睢陽漢帝劉永的軍馬雖多,卻無用武之地;而城內不僅糧草將盡,就是飲水,也漸成問題;沒有外援的支持,睢陽漢帝劉永,束手無策,隻能坐以待斃。

    而虎牙大將軍蓋延,大司馬吳漢的大軍,卻搶收睢陽城外,百姓田地裏的麥子,軍糧十分充足,漢軍士氣,也十分高昂振奮。

    久困睢陽孤城,睢陽漢帝劉永的大軍將士,是更加地饑餓疲憊。梁軍士氣低落,防衛漸漸鬆懈。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六月的一天晚上,虎牙大將軍蓋延,決定奇襲梁軍,於是親自帶領漢軍將士,悄悄地爬上睢陽的城頭,偷襲漢帝劉永城裏的守軍。

    漢帝劉永的守軍,無法抵禦虎牙大將軍蓋延的奇襲。虎牙大將軍蓋延率領的漢軍,偷襲成功,順利攻進睢陽城裏,最終搶占了各處戰略要地,大獲全勝。

    漢帝劉永見勢不妙,知道大勢已去,睢陽城池再也無法堅守,走為上計。

    睢陽漢帝劉永,隻好率領他的大司馬蘇茂,大將周建等部將,突圍而出,準備逃往酂縣(河南永城縣)暫避。

    漢帝劉永的弟弟大將軍劉防,在睢陽無法獨立抵禦漢軍攻擊,隻好舉城投降了虎牙大將軍蓋延。

    見敵酋漢帝劉永逃走,虎牙大將軍蓋延,急忙派軍,奮勇追擊漢帝劉永君臣。

    到了這時,逃亡中的漢帝劉永,早已經人心不附,眾叛親離。在虎牙大將軍蓋延的漢軍追趕下,劉永統領的大軍突然再次崩潰。

    漢帝劉永部下的大將慶吾等,見劉永大勢已去,保命要緊,於是砍下漢帝劉永的人頭,投降了虎牙大將軍蓋延。

    虎牙大將軍蓋延大喜,急忙向劉秀報捷。劉秀下旨,獎勵慶吾認清形勢,及時歸順的行為,封慶吾為列侯,以招降更多的反叛者。

    最後,隻有漢帝劉永的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等將領,率領自己的嫡係敗軍,順利逃出漢軍重圍。

    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的敗軍,日夜不停地逃竄,終於逃奔到了垂惠(安徽蒙城縣)紮營。

    在垂惠(安徽蒙城縣)喘息已定以後,大司馬蘇茂,大將軍周建等將領,擁戴劉永的兒子劉紆,繼任睢陽漢帝。

    梁王劉紆在垂惠繼位以後,立即派人召集,睢陽漢帝劉永舊部,號令他們勤王。

    逃到西防據守的睢陽漢帝劉永的另一大將佼彊,響應梁王劉紆的號召,派軍與梁王劉紆聯合,繼續對抗洛陽漢朝廷。

    南方戰事,繼續膠著相持,但劉秀的洛陽漢朝廷,已經漸入佳境,明顯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