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劉莊苦思定國計 諸王癡迷興佛事

字數:9012   加入書籤

A+A-




    1

    永平八年(公元65年)秋季,漢朝廷十四個郡國,都發生一場場大洪水,百姓受災嚴重,災民遍地,漢朝廷君臣憂心不已,連忙安排賑災救災事宜,安撫安置百姓。

    其時,漢朝廷把主要的精力和物力、財力,皆放在修建北宮上,並沒有考慮治理水患的問題。

    眼看受災百姓的慘境,回想當初,與父皇談論,有關治理黃河的設想,劉莊治理水患的心願未成,禁不住感歎唏噓,惆悵不已。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十月,漢朝廷花費數年心血,精心修建的洛陽北宮,終於順利落成。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十月初四,劉莊君臣一行,駕臨辟雍(太學),下旨賞賜三老、五更酒食。

    禮畢,劉莊詔令三公,安排充實邊防、防範邊防蠻族反叛的具體措施,三公依令而行。

    漢朝廷下旨,募集郡國之中,犯有死罪的囚徒,減罪一等,不要笞打,送到度遼將軍兵營,去當兵戍邊,防備匈奴汗國等北方蠻族部落發生異動。

    凡是逃亡的罪犯,也可以分別贖罪,自願前往度遼營當兵立功的,可以依據,不同的立功受獎情況,各分等級贖罪,減輕或撤銷,原來的指控或判決。

    屯墾朔方郡、五原郡邊郡的將士,如果妻子,自願相隨丈夫一道戍邊的,便算邊縣戶籍,父母同胞兄弟,想換替的,一律照準,並給予賞賜。

    凡是願意,遷移邊郡居住生活的,官府賞賜,弓弩、衣服、口糧等錢財,妥善安置。

    漢朝廷的實邊措施,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2

    不想,這一邊實邊措施,才剛剛布置妥當,稍有成效,那一邊,永平八年(公元65年)十月三十日,京師洛陽,又再次出現了一場讓百姓驚恐不安的日全食。

    劉莊也非常擔心憂慮,於是向群臣,反省自己的施政道:

    “諸君:

    如今天災不斷,日食頻繁,難道是天帝神靈,對朕的執政,不太滿意的緣故嗎?”

    文武大臣,皆不敢說話,聽著劉莊自言自語。

    於是,劉莊反思檢討,自己執政的過失,勉勵百官,各盡職守,奉公守法,提高行政效率,用最直率的態度,去批評朝政,而無所忌諱。

    劉莊下詔,自責說道:

    “布告天下:

    朕繼承皇家大業,因為薄德,下給百姓怨尤,上更是震動日月星辰,讓天帝神靈不滿,朕心內惶恐不安。

    日蝕的變故,災害最大。所以,《春秋》以及符命圖讖,皆認為是對當政者的極大的譴責。

    朕久久地反省自己的過咎,知道責任,完全在予一人的身上。希望朝廷所有官員,盡忠職守,勉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量批評政事,不要有什麽忌諱。”

    於是,朝廷文武官員,紛紛呈上,密封的奏章(親啟密奏),暢言理政得失,議論指責,朝政存在的弊端。

    劉莊觀看大臣們的奏章,深自責備,便將一些,很有見地的親啟密奏,向文武百官公布,獎勵群臣的直言無忌。

    劉莊再次下詔,深自反省說道:

    “布告天下萬民:

    群臣指摘批評朝廷之事,都是朕的錯誤與過失所致。

    下層百姓的冤屈,不能昭雪平反,貪官汙吏的陰險刻薄,得不到禁止,黑還惡勢力不能懲罰,反複輕率地使用民力,勞民傷財,營建宮室,開支與征稅無節製,都是朝廷存在的弊病。

    而且,朕的性格,太過嚴厲冷峻,有些喜怒無常,不能中肯地接受,臣下的建議。

    回顧古人的鑒戒,朕不禁心內毛骨竦然,戰戰栗栗,倜然警覺,十分恐懼擔心。

    而更加可怕的是,隻怕朕,品德寡薄,日久生怠,影響國家大政方針的順利實施!

    以前,人主荒政,賢人歌《關雎》諷刺。心神不定像飛蓬,微子感歎。

    希望諸君,多多努力,匡扶朕的遺失,拯救萬民。”

    大臣公卿們,見皇帝自責奮發,齊呼英明。

    這一邊,劉莊在努力反思,力求匡正時弊,興利除弊,革新朝廷的沉屙宿疾。

    那一邊,諸侯親王們,依然我行我素,驕奢淫逸,並不能夠體諒朝廷的窘迫和困難。

    劉莊聞訊,心內憂慮擔心不已。

    3

    劉莊的弟弟楚王劉英,是劉秀的妃嬪許美人所生的兒子,一向癡迷佛事。

    其時,楚王劉英,心內不安,自知罪孽深重。於是,楚王劉英,派遣自己的部屬郎中令,帶著三十匹黃色細絹和素色薄綢,前去求見自己的封國楚國國相,請求為自己贖罪。楚國國相,代表朝廷行事職權,實際上是封國的最高行政官。

    楚王劉英,對封國國相玉祁即說道:

    “國相大人:

    本王身居藩國,深知自己的罪過,積累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為了感謝國相大人的指教訓導的大恩,本王請求,非常恭敬地獻上自己所有的細絹薄綢三十匹,以贖本王的大罪。”

    封國國相玉祁即,知道與朝廷官員與諸侯親王交往,是朝廷大忌,擔心大臣官員彈劾,不敢向朝廷隱瞞,楚王劉英,贈送給自己禮品一事,於是就將此事,上報皇帝知道。

    得到楚國國相的報告,劉莊立即下詔,給楚國國相玉祁即,答複楚國國相說道:

    “楚王口念黃帝、老子的精微之言,崇尚佛家的仁愛和慈悲,沐浴更衣,吃齋念佛,達三個月之久,又在神祗前,立下重誓。

    楚王如今,究竟有什麽猜嫌和疑問,應當自責悔恨,需要請求贖罪的呢?

    把那些贖罪之物,細絹薄綢等,統統退還給楚王,讚助楚王,款待佛門弟子沙門,多擺上幾座酒席,宴請僧侶等佛門弟子,以彰顯楚王崇信神佛的虔誠。”

    於是,劉莊將賜予楚王國相的聖旨,公開班示給諸親王的中傅等臣僚觀看。

    見皇帝並未責怪自己佞佛,楚王劉英大喜,於是仗恃皇帝寵愛,借機大肆交結方士沙門,製作金龜玉鶴,刻文字以為符瑞,為自己祈福,尋求更大的幸福。

    4

    劉莊之所以大度容許和支持楚王劉英,信佛佞佛,實際上是有緣由的。

    其時,佛教已經傳播到了中土,擁有了眾多的信眾。

    一天晚上,劉莊沉睡中做夢,夢見了一個金人,他的頭上,冒著白光,從皇宮大殿上飄起來,向西飛馳而去。

    第二天早上醒來,劉莊心裏依然對這個夢境,感到十分疑惑不安,憂心忡忡,不知道究竟是福是禍。

    當天,舉行朝會結束,劉莊便將自己所做的這個夢,告訴了文武百官,向文武百官查問此事,詢問這個所做的這個夢,究竟是何吉凶,有什麽樣的象征性的意義。

    群臣大多不解此夢含義,都不敢輕率地回答皇帝,隨意解說,夢的吉凶禍福。

    隻有博士傅毅,見聞十分廣博,對佛教等頗有耳聞,於是大膽地走出自己的行列,出班向劉莊解釋說道:

    “陛下:

    臣聽說西方有神祗,輕舉能飛身,身有金光,名為神佛,傳有佛經和佛教。

    陛下所夢,是不是佛祖呢?

    從前,武帝陛下,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統領將士,前去征討匈奴汗國。

    漢軍大勝,驃騎將軍霍去病,曾經繳獲過匈奴汗國休屠王一個祭天的金人,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之內,不進行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初的情形。

    張騫出使大夏國之時,傳大夏旁邊,有一個國家名叫身毒國(印度),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

    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接受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口授的浮屠經,中國開始聽聞此教,但並不深信。

    戰亂之後,列於甘泉宮之內的金人,已經不知去向,不知道究竟流失到了哪裏。

    臣私下猜測以為,陛下昨晚夢見的金人,想來可能是,神佛的幻影啊!”

    博士傅毅的這一席話,一下子引起了劉莊的好奇心,劉莊恍然大悟道:

    “多謝傅大人指教,想必就是如此。朕才得知,朕己所夢見的,大約就是西方與中土信眾口中,叫做佛祖的神祗。

    神佛之事,奧秘難測,不可盡信,也不可不信啊!”

    不久,劉莊下旨,派郎中蔡愔和秦景等十八人,作為漢朝廷的使者,前往西方的天竺國(今印度半島),去求取佛經,尋找探求,佛教的道義與真諦。

    郎中蔡愔和秦景等漢朝廷使者,奉旨,前往西方的天竺國,最終在西域諸國,尋找到了佛經,並帶著攝摩騰、竺法蘭等佛教高僧,回到了中原,開始建廟講經。

    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一行,當時是用白馬,馱著佛教的經典,抵達國門,來到中土的。

    最終,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一行,在今天洛陽的白馬寺一帶,停留下來,建廟講經。這就是佛教白馬寺的由來。

    佛經經典,大抵以一切虛無為本,認為人死之後,精神不滅,可以再次投胎轉世。

    而人生前所作的善事與惡事,全都會有因果報應。因此,慈悲仁愛,是一項最尊貴的品德,崇尚慈悲,不殺生。

    因此,佛教徒們,都竭力地提倡,修煉自己的精神和行為,以達到,立地成“佛”的最高境界。

    佛家擅長使用,恢弘博大、高深莫測的言詞,去勸化和誘導愚昧的凡夫俗子,信奉佛教。而出家修行,精通佛家道義的人,則被稱之為“沙門”(和尚)。

    從此以後,佛教便開始在中原,傳播和盛行開來。佛教信徒們,或圖畫或塑造,佛的各種形像,加以崇拜。

    在天子、諸王和皇親國戚當中,唯獨楚王劉英,最先信奉佛教,而又堅信佛教教義,崇拜備至,態度最為虔誠。

    5

    同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一樣,佛教在中土的傳播,也一波三折,經曆了很多艱難曲折。

    在秦漢以前,中原王朝還沒有人,聽說過佛教。

    直到漢武帝征討匈奴汗國休屠王之後,才有佛像傳入,信奉的人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西域各國的國民,卻已經有很多人,早早信奉了。

    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王國派遣出使漢朝廷的使者,就能夠誦讀和講解,佛經教義了。

    漢朝的博士秦景,曾經請大月氏國的使者,傳授過一些佛經經典,卻因為佛教經典,深奧難解的緣故,博士秦景,並沒有進行仔細深入的研究。

    當初,蔡愔、秦景等十八人,經過萬水千山,飽嚐了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才終於到達了天竺國。

    蔡愔、秦景等十八人,為了不虛此行,於是到處訪問僧徒,尋找佛教經典的真諦。

    天竺人迷信佛教,僧侶很多很多。他們聽說遠方的中國人蔡愔、秦景等人到來求佛以後,卻也十分歡迎。

    於是,僧侶們取出經書,給蔡愔、秦景二人觀看,並給蔡愔、秦景等人,認真講解。

    蔡愔和秦景,都是著名士大夫,在洛陽都城之中,也算得上是文人中的領袖,知識淵博,見多識廣了,卻偏偏看不懂,這種佛教經書,更領會不了其中的含義。

    幸虧,有略知中國語言文字的佛教高僧,從中為蔡愔和秦景等,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蔡愔和秦景,才多少領會了一些。

    蔡愔、秦景等人於是決定,幹脆帶回這些佛經,又將攝摩騰和竺法蘭等兩位高僧,請到中原,讓他們去興建寺廟,傳講佛法。

    劉莊自己雖然也不懂佛經的深厚奧秘,並不崇拜佛教,卻不敢怠慢,他夢中神祗的使者。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劉莊下詔興建的佛教寺廟,在東都洛陽的東雍門外落成。

    劉莊於是下旨,任命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為新建寺廟的住持。

    而因為馱來佛教經書的,是一匹白馬,劉莊於是就給寺廟親自取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皇帝下詔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至今遺跡猶存,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不過,劉莊作為君王,日理萬機,尊敬儒家學派的大儒士大夫,並不特別崇信佛教。而且,作為一國之君,哪有什麽閑工夫,去研讀和鑽研什麽佛經呢?

    而王侯公卿以下,也多半不信佛教,當然也不去聽講佛經、傳揚佛法了。

    所以那時,佛教在中土,並不興盛。

    隻有楚王劉英,因為自己的封地,處於窮鄉僻壤的楚國,整天無所事事,精神空虛,要尋找精神寄托。

    聽說朝廷取來了佛經、有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指點,劉英非常有心,學習佛教知識。

    於是,楚王劉英特地從楚國,派遣使節,去向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學習佛法之道。

    攝摩騰和竺法蘭等兩位高僧,雖然逐一向門徒弟子講解,但因為佛教的內容,實在深奧難懂,加之語言隔閡等因素,楚國使節,也是茫然若迷,不得佛教要領。

    所以,到了最後,楚王劉英派遣的使節,也不過隻是將如何齋戒、如何拜祭之類的表麵皮毛功夫,一些禮儀拜佛的形式,返報楚王劉英知道。

    楚王劉英,卻如獲至寶,越發認為,佛教高深莫測,對佛教這個外來宗教,非常癡迷,以至於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楚王劉英,在自己的楚王宮中,供著佛像,朝夕頂禮膜拜,祈福禳災。

    楚王劉英對神佛的威力,深信不疑,常常得意洋洋地對部屬侍從誇耀道:

    “諸君:

    本王的虔誠,對神佛的敬重,已經感動了天帝神靈,怎麽不會得到神佛的保佑和庇護呢?

    神佛一定會賜福,與本王的。到時候,你們也會跟著本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享受無盡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的。”

    楚王府部屬侍從,急忙恭維楚王劉英道:

    “大王說得很對啊!既然大王,已經得到了神佛的保佑和庇護,成為了神佛的寵兒,大王一定會飛黃騰達,龍飛九天的。”

    楚王劉英,深以為然,哈哈大笑道:

    “諸君說得很對!術士,士大夫們,都一直稱讚,朕與先帝的相貌非常相似。先帝白手起家,創就了一番驚天偉業,我劉英,起點比起先帝,可以說是高多了,豈能夠讓先帝在天之靈失望,辜負先帝的殷切希望呢?”

    自此以後,楚王劉英,有恃無恐,自以為有神佛保佑,可以為所欲為,恣意妄行了。

    楚王劉英的一言一行和為人處世,也開始越來越乖戾大膽,跋扈放肆了,甚至不時有僭妄的言行出現。(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