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95章 故地重遊,撫今追昔
字數:5776 加入書籤
單虎坐副駕駛位帶路,去焦子廟、焦坡寨路上。司機目視前方,麵無表情;柏雲坐在司機後,頭晃動,默默無語。宋名、柏典陪坐。
柏雲腦海裏閃著過去的畫麵——
與日軍作戰,敗退柏子山,孔廟鎮失陷......
西山密洞,曲折險要,神秘的大峽穀激流轟然......
夜幕下的焦子廟、焦坡寨。炮火連天,國民黨軍東跑西竄......
轎車途經焦坡寨。單虎打斷了柏雲支離破碎的回憶——
單虎身子前探,道:“柏先生,焦坡寨到了。”
柏雲欠身,道:“停車,看看!”
柏典好奇,先跳下車。
單虎介紹:“這裏已是一個小學,曾是國民黨軍的指揮部,看,牆上還殘留著槍眼。”
柏雲走近寨牆。青磚風化脫皮,凸凹不平,窟窟窿窿的槍眼,好似蜂窩。他禁不住傷感起來:“當時我的雷旅長就命喪於此了!”
宋名好奇地問:“當時我軍把國民黨軍第三師第三旅圍住了,你怎麽能跑出來呢?”
柏雲詭異一笑,而後麵容凝重說道:“1947年隆冬,黃昏,大雪紛飛。豫南焦子廟、焦坡寨被共軍圍困,炮火連天。突然,一發炮彈帶著呼嘯把我所在的國民黨軍第三師第三旅指揮部炸塌。文件飛散,電台在地上滾動......我掩護雷旅長向東南突圍,命令陳青岩帶著無線電台率丁苟、毛領等餘部往西突圍,回西山密洞,等待時機......”柏雲腦際浮現昔日畫麵——
夜幕下的焦坡寨,國民黨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團長柏雲攙攜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三旅長雷無修狼狽往東南突圍,解放軍一陣猛射,雷無修渾身變成篩子……
柏雲縮回三旅指揮部,無法躲避,隻得倉皇北逃跳進寨溝,往西跑,爬上溝,跑進一家農戶。農戶人家,人去室空。柏雲脫去軍衣扔在院外雪地,凍得直哆嗦,他亂翻一陣,找一破黑馬褂,他迅速穿上。略小。他把頭發弄蓬亂,把臉抹得又髒又黑,欲逃。外麵喊殺一片,他又把頭縮回,鑽進床底下......
拂曉,槍聲漸息。解放軍排長單虎率戰士甲乙持槍走進農戶家室內,喊道:“老鄉,有人嗎?”
柏雲在床下窸窸窣窣......
戰士甲警覺,拉槍栓:“誰?出來!”
柏雲從床下爬出來:“長官,別開槍,俺出來!”
單虎警惕走近柏雲,上下打量問:“你是幹啥的?”
柏雲恐懼、低頭,心想:“完了!這小子是宋名手下的。”他渾身哆嗦,“我,我在俺家呀!”
戰士乙問:“家裏其他人呢?”
柏雲故作鎮定道:“都嚇跑了,我沒來得及跑!”
突然,解放軍集結號吹響:“滴滴答、滴滴答……”
單虎遲疑後突然激動起來:“老鄉,不要怕了,解放啦,快找你的家人吧!”
柏雲貓著腰答應:“唉,我去!”他一溜煙往西北河坡跑去......
畫麵從柏雲腦際消失。
宋名流露出遺憾和欽佩:“您這不是從單虎眼皮子底下溜走的嗎?”
柏雲得意一笑:“如果你在場,我會現出原形。”
單虎顯得懊喪:“他當時穿著破黑馬褂,頭發蓬亂,臉髒黑,加上集結號吹得急,對他有懷疑,但沒有多想。”
柏典伸出大拇指,得意道:“還是老爸有點子!”
柏雲狡猾一笑:“也是被逼生智。”
單虎好奇地追問:“後來,您怎麽逃走的?”
柏雲洋洋得意:“你讓我找家人,我就往西北跑。這一帶我地形熟,途徑孔廟鎮,進泌陽入南郡,投奔到南郡守軍司令王淩雲部下,曆經輾轉到了台島!”說到此,柏雲搖搖頭,顯得落魄無奈,“我生不逢時,屢吃敗仗。給日本人打,人家的武器好,打不過。和共軍打,也不行,共軍可比國民黨軍的武器差多了,俺的整編第三師是一流的美式裝備呀!這是什麽原因呢?”
宋名眉毛一揚道:“很簡單,後勤跟不上呀!”
柏雲很詫異問:“怎麽講?”
宋名道出玄機:“你想想,國民黨軍在焦子廟、焦坡寨被困,人去室空,彈盡糧絕。解放軍攻打你們,百姓支援又歡迎。這是誰得民心誰得天下呀!”
柏雲頻頻點頭說:“說得對。國民黨敗退大陸,也反思過這個問題。”
柏典小聲嘀咕:“可惜晚了!”
宋名、單虎沉默。
柏雲沉思片刻,揮手道:“走,去柏子山!”
車向柏子山方向飛馳……
單虎扭頭問:“柏團長的祖籍在哪裏?”
柏雲低聲道:“在長春。”
單虎有疑惑問:“為什麽不先回長春?”
柏雲說出原由:“一九三一年,日侵占東北,我家破人亡,17歲就入中原當兵。我興在華西,敗在華西。華西有我的親朋,台島有華西的戰友。回華西看看,是我和華西老兵的夙願!”
宋名接話:“華西也是您的祖根。柏皇是你們柏氏祖先,也是華夏始祖之一,最早生息在華西,他協助伏羲安天下,居功而不自傲。據說中華第一圖——太極八卦圖也是柏皇協助伏羲創製的,後來他成為東方部落首領,尊稱柏皇氏。”
柏雲露出微笑:“謝謝老弟對我們柏氏祖先的推崇。”
宋名說:“華西人傑地靈,曆史文化厚重。我土生土長在華西,都是聽說的。”
柏典接話:“史料也有記載。五帝時代柏皇後裔柏高被封於華西,周朝時,柏冏輔助周穆王功高位顯,封柏地為國君,史稱柏國,就是現在的華西。春秋末期,柏國被楚國兼並。逃離柏國的王族後代和平民百姓,散居各地,不忘故國,就用原來的國名“柏”為姓,世代相沿至今。”
宋名誇讚柏雲父子:“您父子回華西是緬懷先祖,情係柏國呀。”
單虎扭頭接話:“聽說您這一批回大陸的台胞,是經過一番努力的?”
柏雲說:“是的。遊子思故鄉,本是常理事。可是,有人仍固守敵對的理念,不願與大陸往來。老兵們隻得奔走請願。”
宋名拉住柏雲的手:“請柏先生兄轉告台島同胞,我們歡迎台灣同胞回華西創業!”
柏雲點頭沉思,在想:“這次我回華西,除探親訪友,故地重遊外,重要的是考察體驗大陸地方政府是否關心民生和對台島老兵的誠意,看有沒有機會繼續實施‘柏子山計劃’”。但他話說出來,卻顯得高調,“台島民眾時刻想念大陸骨肉兄弟,期盼攜手謀劃中華民族複興大業!”
柏典接話:“昨天,老爺子點的幾個人都沒有見到,唯有那個陳青岩還在,卻是個殺人犯。”
柏雲扼腕歎息:“這也是天意。青岩這小子是有問題......”他話到嘴邊又改口,“但他也是不幸的人。”
車停柏子山山腳下。柏雲下車,手搭涼棚,仰望柏子山,映入他眼簾的是粗粗細細的柏樹和參差不齊的蒿草。
柏雲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過去的柏子山,柏樹鬱鬱蔥蔥,不見天日;現在怎麽變成了禿頂的老人頭?”
單虎看看宋名。宋名麵顯愧色,說道:“在58年大煉鋼鐵時,大的柏樹都被砍了。”
四人順蜿蜒的山路攀登。沿途不時出現過去的煉鐵爐殘存的一堆一堆紅渣土,或被砍伐而留下的柏樹腐爛的根茬……
四人登上柏子山頂,遠眺望湖光山色。青山起伏環翠湖,湖有寬窄顯胖瘦。湖中有島,島有碧樹和樓閣榭亭。湖上遊——水瘦銜遠山,黛山摘白雲。鐵路跨峽穀,火車似巨龍騰飛。湖中遊——漫灘湖水浩瀚,小島星羅棋布,鳥藏深處鳴……湖下遊——碧波洶湧,閘樓矗立......二郎山如天神,守護著薄霧縹緲的閘門……
柏雲目光向東俯視——國道貫南北,如黑色飄帶——隨二郎山蜿蜒,隨柏子山擺動,汽車來往如穿梭......,
柏雲目光收回腳下。柏子山,鬆柏稀疏,墳塋隱約......戰壕縱橫坍塌,亂石成堆,偶有生鏽的彈殼露出,染黃了周圍表層土。
柏雲說:“柏子山靠湖臨路,風景秀麗。她像慈母,肩扛厚重文化,胸抱富饒糧川!”
宋名說:“周代柏國君王曾在這裏封山植柏,祭柏皇之靈;孔子西遊,曾在這裏雅居講學,傳道授業;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共聯軍曾在這裏,浴血奮戰,痛擊日寇。1958年大煉鋼鐵,又聳立起一座座煉鐵爐。”
柏典感慨道:“可是,現在卻成荒山。不開發,真可惜!”
柏雲觀景傷感:“柏子山上有光榮,也有罪惡和恥辱!我們國民黨軍與日作戰,丟城失地;與共軍內戰,屢戰屢敗。真是丟人呀。”
宋名也在反思:“國共兩黨都有成功和失敗,都有經驗和教訓。”
柏雲誇讚:“現在好了。有鄧先生引導祖國中國改革開放,撥亂反正,政通人和,百業複興。”
宋名接應:“是的。不是改革開放,老百姓不可能有紅火日子,您也回不來故地重遊。”
柏雲道出政黨對國家民族的作用:“國共兩黨的執政曆史告誡世人,如果執政黨認清形勢,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就會英雄輩出,國泰民安。否則,牛鬼蛇神一齊出籠,禍國殃民。”
宋名附和:“不錯,時勢造就人。但是,我認為個人的信仰,對國家,對個人的影響也很重要。人們對時勢認識不同,信仰不同,有的成英雄,有的成敗類。”
宋名和柏雲在山頂談古論今,忽聽山下的柏樹墳響起鞭炮聲,四人好奇去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