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96章 真相大白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柏子山東坡的柏樹墳。一個小土墳剛剛隆起,紙煙升騰。枝子、陳冰瑩跪著哭泣。陳得索、楊抗利、吳九清、陳明等默立。

    四人走上前,柏雲、柏典好奇,宋名、單虎詫異……

    單虎問楊抗利:“誰死了?”

    楊抗利說:“陳青岩。”

    單虎睜大眼睛問:“怎麽死的?”

    楊抗利回答:“昨天下午,他在柏子山柏樹墳,指認謀殺陳子義墓地現場,突發腦出血。”

    宋名問:“陳青岩承認謀殺了陳子義?”

    楊抗利答:“是的。”

    宋名又問:“陳子義的屍骨找到了嗎?”

    楊抗利答:“就是因為找到了,陳青岩才恐懼而死!”

    宋名問:“有筆錄嗎?”

    楊抗利答:“有。”

    宋名問:“向王書記報告了嗎?”

    楊抗利答:“報告了。王書記等你們回去研究有關事宜。”

    宋名麵露遺憾:“可惜‘柏子山計劃案’還是迷。”

    在一旁的柏雲麵顯愧色,柏典若有所思......

    縣委會議室內。王新明坐在橢圓桌中間,楊括、龍根、化一等縣領導列坐左側。柏雲、柏典父子和宋名、單虎、時任公安局長楊抗利、刑警隊副隊長陳得索以及華西縣發展局長秦威、孔廟鎮長秦平、副鎮長劉喜貴等列席人員坐右側。

    王新明掃視大家後,開始講話:“同誌們,今天,召開共商華西經濟發展座談會,並特邀回華西的台胞柏雲父子列席,在此向他們表示熱烈歡迎!

    “隨著形勢發展,我們要發揮縣區域優勢,促進我縣社會經濟持續和諧發展。下麵請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建言獻策,謀劃發展大計。”

    宋名服了幾粒丹參丸,首先發言:“王書記提出謀劃我縣發展戰略布局,我完全讚成。華西是全國少有的千年古縣之一。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遠古文明,留下了十餘處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這裏是伏羲氏二代柏皇氏故地及其後裔古柏國封地,是人文始祖黃帝元妃嫘祖故裏。”

    龍根接著發言:“春秋戰國時期,我們這裏留下了孔子講學的足跡,留下管仲、鮑叔牙取義分金的分金廟,走出了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積澱了厚重的儒家文化、法家文化、誠信文化。同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冶鐵基地之一,開創了人類冶鐵文明。”

    接著是楊括發言:“先祖的大愛和智慧,其後裔的生生不息和頑強拚搏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華西人民克難攻堅、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

    化一接話:“華西西部山清水秀,東部土地肥沃。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造就了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農牧養殖及糧食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華西交通發達,國家四條南北大通道穿境過,一條國道貫東西。”

    上述人員發言後,大家陷入沉思。陳得索看沒有人發言,站了起來。他掃視大家,人們看著他,表情不一。

    陳得索娓娓道來:“剛才各位領導分別闡述了華西發展經濟的區域優勢和古今厚重的曆史文化。我是在漫灘湖邊上長大的,熟悉周邊的環境。我認為漫灘湖區域獨特的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最能代表華西的區域優勢,我想能不能參照沿海地區經濟特區模式,圍繞漫灘湖把孔廟鎮、柏子山、二郎山、陳家莊、虎牙山、鳳凰穀、九頭崖等地連起來,設立漫灘湖經濟特區,築巢引鳳,讓漫灘湖四周如明珠繞金項,華麗生輝!”

    王新明、宋名微笑。柏雲、柏典點頭。楊括、龍根、化一驚奇。秦威、秦平、劉喜貴驚愕……

    王新明微笑,誠懇道:“柏先生先生,您父子有何高見?請賜教。”

    柏雲站起擺手:“不敢不敢!這次回華西主要是走親訪友,故地重遊;參加此會,隻洗耳恭聽,不敢妄議。”

    宋名鼓動他:“老團長,你要放下包袱,不要心有餘悸。”

    柏雲合掌鞠躬:“謝謝。那我談點感想吧。首先,感謝領導和朋友們對我們父子的盛情款待和信任包容。剛才各位精準闡述,加之我對焦子廟、焦坡寨、柏子山、漫灘湖實地考察,倍感華西文化厚重,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民風淳樸,更欽佩華西現在的官員思想超前,既有幹事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又有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信心和決心,這樣消除了我的顧慮,特別是陳得索這位年輕人,提出圍繞漫灘湖建經濟特區,很有創意,我很欣慰,完全讚同他的建議。老實說,這次兒子陪我回華西,除探親訪友,故地重遊外,還要考察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現狀,為今後投資興業提供基礎依據。如果華西縣委縣政府設立漫灘湖經濟特區,我讓兒子柏典回來投資興業,惠及我曾生活戰鬥的華西,繼續實施‘柏子山計劃’。”

    一提起‘柏子山計劃’,大家繃緊了神經。單虎欲站起來,被宋名悄悄按著腿……突然,於秋葉在會議室門外邊進邊叫:“誰是‘柏子山計劃’主謀?”

    柏雲吃驚地呆站著。大家好奇地扭頭看著於秋葉這位不速之客。宋名、楊抗利、陳得索等站起……

    於秋葉戴住眼鏡,脖掛項鏈,手提名貴皮包,掃視眾人後,優雅地走到宋名跟前,恭敬溫婉道:“老書記!”

    宋名握住於秋葉的手小聲道:“正在開座談會,柏雲先生正發言,先別插話,坐下聽。”

    龍根急忙給於秋葉找位子移動凳子。

    宋名向大家介紹:“這位女士是原華西教育局長於偉中的女兒,現在是大學教授。”

    於秋葉給大家鞠躬施禮:“對不起,打擾大家了。一聽到‘柏子山計劃’,我很激動。因為我父親於偉中也是‘柏子山計劃案’的直接受害者。”

    王新明客氣表態:“歡迎於老師列席。”他招呼柏雲,“請柏先生繼續講。”

    柏雲微笑點頭,顯得很淡定,他緩緩道:“我知道,一提起1951年的‘柏子山計劃’,大家都很敏感。這是一場鬧劇甚至是悲劇,使不少人遭受磨難,有的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是我的敗筆,也是我的罪過。在此我向華西縣委縣政府致歉,向因此案遭受冤屈的於偉中、陳國清、楊慶典及其後人謝罪!”

    柏雲兩眼含淚向與會者鞠躬;陳得索、於秋葉、楊抗利等拭淚;楊括、化一、龍根目瞪口呆;宋名、單虎麵顯愧色;秦平、秦威、劉喜貴因是局外人,顯得若無其事,神情淡定。

    王新明給柏雲台階下:“柏先生不要過分糾結自責。時過境遷,彼此要摒棄前嫌,凝聚共識,共同發展。”

    柏雲鞠躬致謝,接著講:“現在華西幹部和民眾對我這麽包容,加之陳青岩已經自掘墳墓,去了他該去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再隱瞞‘柏子山計劃’真相了。”

    單虎忍不住插話:“‘柏子山計劃’內容是什麽?”

    柏雲脫口而出:“以柏子山為主,繪漫灘湖周邊圖,製‘柏子山計劃’。當心,東邊有耳。”

    陳得索急不可待問:“是什麽含義?”

    柏雲說出案底:“以柏子山為中心,繪製柏子山圖。這是秘密計劃,請‘陳’小心,不要被發現。”

    單虎急問:“這個‘陳’,指的是誰?”

    柏雲坦白:“指的陳青岩。”他看大家困惑,續道:“1951年春,我在台中某縣當副縣長,正年富力強,有進取心,按照當局要求,對陳青岩發出投石問路的電文,即‘柏子山計劃’。因為在華西陳青岩曾死心塌地跟隨我,在華西焦子廟、焦坡寨戰役中,我讓他抱電台逃跑。如果他沒有回應,他可能戰死;如果他回應我的電文,且有所作為,證明他還活著。當時我想,我如果回華西當縣長,讓陳青岩當鎮長領導開發建設孔廟鎮、柏子山、漫灘湖、虎牙山一帶,讓這片聖地繁榮昌盛。可惜斷橋夢碎,事不遂願。陳青岩沒有死,但沒有回應我,實際‘柏子山計劃’早已破產了!”

    王新明笑著賦予新意:“如果柏先生在柏子山開發置業,又在重新啟動‘柏子山計劃’啊!”

    柏雲眉開眼笑:“哈、哈、哈!王書記說得好,說得好呀。”

    宋名也高興起來:“我們共同努力,讓‘柏子山計劃’成為海峽兩岸合作共贏的典範!”

    宋名話音落,大家沉默片刻,忽然爆發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