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談:父母五十金律(下)

字數:5463   加入書籤

A+A-




    (承接第十談)

    、將家庭團聚定期化

    家庭的團聚很重要,直接灌輸的是親情與愛的凝聚。

    要麽一周、要麽一個月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大聲朗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或者一起到某個地方散步、爬山、遊泳或者野餐。而不是你找各種理由,去擺脫這本來就是你的責任。

    當一個家庭活動定期化後,它會成為孩子一生記憶中的珍寶。

    、把暴力傾向扼殺在萌芽裏

    不要讓孩子使性子打你、罵你和嗬斥你。哪怕你知道他生氣了或者有了挫折,你也要勸阻他(當然不能以暴製暴)。並告訴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媽媽。”

    孩子出現這種傾向,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從一開始就不能一笑了之,底線一旦破防,未來會有一連串的後果。

    、教孩子一些人生箴言或詩詞

    這對孩子日後的思想啟蒙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現在很方便,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隨便上網找找都是。

    、別讓孩子老在你懷裏入睡

    孩子困了,打著哈欠,喜歡把頭拱在媽媽的懷裏睡覺。

    實際上這背後,更多的是撒嬌。

    很多父母很享受孩子的依賴,錯啦,這時候把他放到床上,讓他自己學會安靜入睡,而不是一直抱到二十歲。

    、承認錯誤

    對孩子說聲“對不起,是爸爸的錯,我把事情弄糟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要讓孩子知道,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在承認錯誤的同時,還要學會諒解別人的錯(即使是孩子)。

    、自我監督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老師,你意識到了嗎?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可能正在某個角落默默觀察你,並把你作為模仿的對象,千萬不要“誤已子弟”噢!(是否有一種被時刻監控的感覺呢。沒辦法,既然選擇為人父母,那你便給自己宣判了最甜蜜的無期徒刑。)

    、相信與信任

    如果有些人給你提出的建議讓你不信任,你的直覺極有可能是對的。

    所以你一定要在意,孩子也有這種直覺。

    隻有取得孩子的信任,他(她)才能相信你的每一個建議。否則他(她)寧肯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有的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其實孩子並不信任你,可悲的是你還不知道。

    、避免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錯事,你說了遍也不管用,那麽就別再給他第次警告,不妨想一個辦法,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更有趣味些。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那麽就釘一個適合他身高的衣鉤,並且做好榜樣,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

    、允許孩子探險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或是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拆得一地都是,但這是孩子的學習捷徑,我想每一個父母都不會剝奪他們孩子“自學”的機會吧。

    探險是比這更刺激的一步,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敢輕易讓孩子去嚐試,用防火牆物理隔離孩子的“獵奇”心,永遠不是一個好辦法,比如“抽煙”,男孩子是一定要試一下才知道。

    、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時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早晨叫他,中午他或許會比較容易睡個午覺;下午叫醒他,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喜歡睡到自然醒的孩子,恐怕在未來的生活上一團糟。

    、禁止孩子說壞話

    怨恨、忌妒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慢慢養成的。別在你的孩子麵前尖刻地說別人的壞話,否則他長大了一定會愛背後議論和撥弄是非。

    要幫孩子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尊重他人的特長;學會體諒別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一起做菜一起當家

    讓孩子一同決定買什麽和做什麽菜,可以的話,讓他給大廚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說不定會更好,他對自己的勞動果實當然會倍感珍惜哦!

    膽大的父母,可以把一周的生活費交給孩子,讓他(她)來嚐試打理全家的日用和夥食。可能孩子會弄的一團糟,這時,不正好是父母引導的好機會嗎?

    、轉移注意力來製止淘氣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義正詞嚴的訓斥。試試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記搗亂。比如說孩子把盤子裏的菜亂攪,弄得哪兒都是,這時你若遞給他一杯奶,或許比批評更有效。

    未成年人的破壞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幾乎相等,有過程、有結果,才能讓他們從感覺中找到規律。但並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從破壞開始,父母的引導,就是幫助他們把分散的注意力專注到一件事情上去。

    、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各有所好”

    孩子可能特別喜歡某個東西,比如說甜食,而你喜歡青菜。把這種差別明確地告訴孩子特別重要,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蘿卜茄子各有所好,深刻了解這一點將受益無窮。

    、分享你的美好

    無論是你喜愛的歌、最喜歡的詩、最愛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難忘的一些片段,哪怕是你的什麽“癖好”,你對某些事物的理解,都可以拿來和孩子分享。

    同樣,父母要知道傾訴是孩子們的天性,而傾聽則是父母的美德。

    、鼓勵建立友情,而不是嘩眾取寵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這不可能,也沒必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引導孩子慎交朋友。不要試圖過多插手他的交往,不過倒是可以多聽聽他對小朋友們的評價,以此來了解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情況,適時幫助矯正。

    、樂觀一切

    你的樂觀對孩子建立自信至關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會帶出“愛討好”、“愛撒謊”的孩子。

    漢語那麽豐富,能用褒義詞就多用點,貶義詞用多了反而會使臉上皺紋“加密”。比如,與其對孩子說“你太好動”還不如說“我的孩子精力真旺盛”。

    、別讓孩子發育數據幹擾你

    愛因斯坦五歲才會說話,他可不是笨蛋哦!孩子的發育有不同的節奏,別太急。時機一到,孩子一定會給你信號我要開始出門找同學玩了,自己去看電影了,我還會上網呢。

    所以,對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等待。

    、不吝惜也不濫用誇獎

    有的家庭喜歡搞“內部獎勵機製”,孩子真正做得好時,會給點鼓勵。但作者建議你,把你的誇獎改變一下,別說“我的孩子真棒,媽媽給點獎勵!”

    而是說“做得好!你可以獎勵一下自己。”

    、讓孩子自己做作業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不是父母的。如果父母總是插手,孩子就會形成依賴,什麽難題都想求助於人,反正最後有你。

    父母永遠都是輔導員,特別是輔導作業時,不可以直接告訴他解題的過程與答案。

    、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父母對當時發生的情況了解不夠,就不要當“魔鬼代言人”或者“正義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樣公正而毫厘不差的爸爸媽媽。比如孩子說“我們的老師太壞了!今天她當著全班的麵笑話我。”你如果不了解來龍去脈,不要說“你肯定搗亂老師才批評你。”孩子同樣需要理解,請不要因為你的無心而傷了孩子的心。

    、別盲從專家意見

    別去把什麽莫紮特胎教、孩子心理專家、孩子教育大全奉為權威認證。專家其實都不認識你的孩子,而你也沒有那些專家的“認知”與環境。

    專家的意見永遠隻是參考與借鑒。通過學習,保持自己的家教風格,哪怕它有時有些笨拙,有些呆板,甚至有些走彎路,都不要緊。一切從實際出發,隻要結果是正確的,你就堅持。但是前提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這就足夠了。

    、以誠為貴

    父母永遠不要在孩子麵前說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力——比如你接通電話時不想參加一個應酬,當著孩子的麵,而謊稱夫人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顧孩子。

    那麽,孩子會和你一樣,遇到同樣的情況,誠實將蕩然無存。

    、安排好孩子的睡眠環境

    在孩子大時,你就應該把他放到他二十歲以後讓他睡覺的地方,否則,以後想改變他的睡眠環境就比較難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張大床上,就在這時候去把他轉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讓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盤”,他的世界。

    、偶爾打破常規

    在晚飯後來個冰淇淋大餐,全家舉行仰臥起坐比賽等等(創意無限),反正偶爾做一兩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給孩子一個驚喜,不是很好嗎?

    這些所謂的金律,再編個一百條也沒有問題,關鍵是做父母的自己逐一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