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還有這種操作?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A+A-




    因著楚寧講學,承安帝提前收到了不少告假的折子。看到臣子們也有心提升一下自己這方麵的學識,承安帝很是欣慰,準假準得十分痛快。

    且聽聞因為地方受限,隻能排得下八十人,很多想聽的完全沒機會時,承安帝大手一揮,下令國子學將專門給皇家講禮的章德殿騰出,給楚寧講學用。

    瞬間,找尹學正的人又多了幾番。

    章德殿是曆代帝王聽“禮”的地方,每年年尾,一品文士大儒就會在這殿中宣揚禮法,帝王率領皇家眾人潛心受教。自建國以來,還未有非皇家人可以堂而皇之地坐在裏麵。

    更不要說一個女子來此講學,簡直想都不敢想。

    由此,眾人更是堅定,楚大人在聖上麵前,是真的很有麵,日後可千萬得多敬著些,萬萬不能得罪。

    而且,聖上果然是大力支持國子學的這次講學,看來自己跟著柳大人他們一起遞告假折子這事,做得委實妥帖。

    瞧瞧,這不得比拍十次龍屁有效果得多?

    被一眾臣子揣摩心思的承安帝其實也想溜出宮去聽一聽,但那批學子和去的大臣都認得他,就算喬裝打扮也有被認出的風險。要是被發現他一同在聽講,必然攪得一番動靜,實在不合適。

    隻好繼續在宮裏苦命地批奏折。

    ……

    國子學周邊住的都是清流人家、文人墨客,往常這裏是最清淨不過的,今日卻一反常態。

    打從辰時初起,這裏就驟然多了許多乘著車馬來的大官,噠噠的馬蹄聲此起彼伏,驚得周圍住的人都不免疑惑詢問,今日國子學莫非有什麽大事不成?

    不對啊,這裏也就隻有年尾講禮才會陣仗龐大,畢竟是皇家人駕臨,一整條街都要戒嚴。這非年非節的,到底發生了什麽?

    好一番打聽才知道,今日楚寧楚大人要來國子學講學呢。

    這講學他們能理解,以往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但是這些官員是怎麽回事,今日可不是休沐的時日。

    有人心頭一個大膽的猜測——總不會全部都是特地告假來聽的?

    還有,剛剛好像聽守衛在喊“七王爺到……”,難不成連七王爺都來了?

    有人擠眉弄眼道,“那是,聽說就連一心沉迷於垂釣,許多不曾走動的裕老公爺也來了。”

    !!!

    這……

    可是楚大人要講什麽呢,修補這一行看起來高深莫測,沒有經驗的人僅憑一次短短的講學能聽懂什麽?

    難不成這些大人們也想學點修補技藝?

    聽起來好似哪裏奇怪的樣子。

    圍觀的百姓很是費解。

    其實就連來聽的一些學子們心中也是好奇楚寧今日講學的重點,甚至不少人隻是想來多見識一下,並沒有想過能真正學些什麽回去。畢竟,他們對此一知半解,也從來沒有上手操作過,真要讓他們聽一次講學就能回頭修補家裏的器物,也是不大可能。

    隻有少部分人提前知道楚寧這回會有一部分講鑒別,他們早就提前準備好了紙筆,等著記下關鍵之處。

    於是,當這些得知內幕的官僚或學子找好位置坐下開始研墨時,其餘人紛紛傻眼,什麽情況,還自帶紙筆!

    這會不會太誇張了些。

    等到差不多時辰,尹學正帶著楚寧進來。她顯然被殿中這驚人的人數嚇到,愣了愣,卻又很快鎮定下來,緩緩走到主位上坐下。

    國子學的人除了那曾經在楚寧麵前露過麵,結果被懟得臉色鐵青的幾人,其餘少有見過楚寧真容的。一直隻聽朝野談論這位奇女子,雖然知道她是程大人的妻子,今日見到,他們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氣,這也……

    太年輕了些!

    容貌同樣是驚人的美。

    但是很快,他們已經無暇驚歎楚寧的外在,所有的心思都被楚寧講的內容所吸引。

    誰能想到,先開始講的居然是修補典籍的幾個容易操作的方法!!

    “各位家中想必都有心愛的藏書,隨著時日漸久,書籍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各位的藏書大部分應該都隻是蟲蛀、受潮,或是容易補上的破損。想要修複這樣的典籍,其實隻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就好。”

    楚寧拱手行了一個先生禮,落座後,和往常講學的大儒不一樣的是,她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直接就開始講如何做。

    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聱牙戟口的難懂之話,而是用所有人都能聽明白的言語,講著他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啊,讀書之人,哪個沒有一櫃子的藏書?尤其這裏坐著的都是當朝重臣、世家公子,府中的藏書更是多到驚人。

    大周以往不是沒有修補這方麵的人才,然而自打楚寧在戶部開始修古籍後,他們才知道以往那些修補古籍的方式實在缺陷多多。過程複雜不說,且修補的成效也不大令人滿意。

    一時間,所有人都挺直了背脊,拿出了平生最認真聽講的架勢。

    楚寧拿一本書做示範,講清掃、噴水、揭紙、選配紙等手法,把漿水的配比和各種清洗方式與揭紙方式一一說明。眾人無不是在錯愕中瘋狂記筆記。

    眼睛又要看示範,手裏又要記重點,簡直忙到飛起。

    但是,真的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聽起來,好似沒有想象中那麽難。

    今日回去,立馬拿書房的書試上一試。

    大殿一片安靜,正當楚寧講,如何把脆化的書頁碎片拚接起來時,吏部尚書秦樟突然拿出了自己帶來的書,剛好有脆化的現象,表示可以給楚寧拿來充當講學範例。

    其餘人呆滯:“……”摔!還有這種操作?!

    要不怎麽說是做尚書的人,這方法,他們怎麽就沒想到過。

    看著楚寧在講學過程中,親手把這本《明吏通鑒》幾處脆化的部分修好,甚至還順手把其他一些問題也都處理妥當,眾人簡直想捶胸頓足一番。

    好氣!失策了!

    典籍修複要是鋪開來說,一時半會根本完不成,隻能側重幾點細說。不知不覺,時辰就過了一半,楚寧收個尾,開始講鑒別古畫真偽的方法。

    她不好把皇帝陛下曾經淘到假貨這個例子直接講出來,便換一種說法,給在場的人科普如何辨別一些知名繪畫大家的作品。

    例如魏朝顧伯崇老先生的畫。

    畢竟連皇帝陛下都會受騙,可見全民打假,勢在必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