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陛下都怒了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A+A-




    不同於楚寧這樣的門外漢,得知這種曆史性的發現,雖然激動,但很快就能平靜下來。鄭澗出於翰林院的名聲,這樣的好事對他而言是揚名立功的機會,歡喜的心情更複雜些。至於太醫署……

    他們的興奮已不能簡單形容!

    自打知道還有新發現的《內病方經》,太醫署一眾太醫一湧而來,差點把翰林院的門檻踏平。一個個如同餓了三天三夜的狼崽子,一進門揪著衣領就瘋狂追問——

    聽說發現晚燕的《內病方經》了?

    謄寫的書稿呢,在哪裏,快拿給我們看看。

    具體寫的是哪方麵的內容,是髒腑、經絡,還是針灸?

    確定是《內病方經》嗎,誰斷定的,應該不會看錯吧?

    你們是在哪兒發現的,原稿有多少,字跡還能看清楚嗎,有沒有受到什麽損壞?

    ……

    一番炮語連珠,把翰林院裏的人弄得腦殼“嗡嗡”地響。鄭澗眼冒金星地捂著額頭,大聲喊了句,“停!”,才勉強讓屋子安靜下來。

    梁坤根本冷靜不了,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欣喜若狂。但凡是有點追求的醫者,不喝酒吃肉慶祝一番,都對不起自己的身份。

    “鄭大人,你就別藏著掖著了,我們可都聽說你們翻對出了這本奇書,當下就扔了手上的事務,趕緊衝過來。你瞧我們醫令大人,氣都還沒喘勻呢。”

    鄭澗順勢一看,角落裏,年邁的陳醫令果然正扶著大柱子,累到直翻白眼。

    額,為了能早一眼看到,確實是很拚命了。

    鄭澗一個頭兩個大,太醫署一群人將他團團圍住,那期待的目光讓他頓時覺得自己像一塊大肥肉似的,可是……

    “各位大人,並非是我不想給你們看,這……”

    他尷尬地抿了抿嘴,硬著頭皮道,“我們方才雖然翻對了許久,但要論完整的意思,也隻翻對出了這題頭的四字,其餘內容,我們實在是看得一頭霧水啊。”

    梁坤一揮手,不以為意道,“鄭大人畢竟行外人,不懂醫家言語,再正常不過。我們這些人雖然不說是當世名醫,卻自小浸染醫道,讀過無數醫書,想必對我們而言,讀起來不會有太大問題。”

    其餘太醫也紛紛應和,“是啊是啊,不管怎樣,先讓我們過過眼嘛。就算我們幾個不懂,我們陳醫令怎麽也能認出個十之六七啊。”

    鄭澗一想,倒有幾分道理,他們畢竟都是大周朝赫赫有名的醫者,在這方麵確實比他有經驗得多。

    於是又派人去賢文堂,讓那幾位正仔細研究的屬官,將書稿再送回來。

    梁坤等人見到派去的人捧著文書回來,紛紛快步上前,激動地接過,期待地打開,認真地研讀……

    一刻鍾後……

    雀躍的笑容在臉上慢慢垮下來,太醫們麵麵相覷,僵硬地將希望的目光望向陳醫令和梁坤,卻見他們二人也怔愣當場,雙眼迷茫。

    陳醫令:“……”

    梁坤:“……”打擾了。

    緊接著是雙方間一陣幹笑,鄭澗清了清嗓子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這是岐文,大周各大藏書閣中幾乎找不到對岐文的記載。”

    梁坤悲傷湧上眉頭,哭喪著臉問,“楚寧那邊,可有什麽說法?”

    鄭澗搖了搖頭,給他們再加了一盆冷水,“楚大人之前來過,這文稿就是她送來的,本是想詢問翰林院是否有破譯之人。”

    “那就是,毫無辦法可言了。”

    “也不是……”鄭澗幽幽道,“若是……”又覺得更不可能,算了。

    沒有想象中的驚喜,太醫署眾人奔跑而來,喪氣而歸。然而此事著急也沒有用,隻好希望翰林院的大人們早日有破解之法。

    這裏一番跌宕起伏,程府裏,楚寧一回府就被楊氏拉著相看衣裳。

    楚寧這才記起,明日便是楊氏去易國公府赴宴的日子了。

    這段時日,程禦請來的嬤嬤,給楊氏進行了魔鬼般的突擊訓練,從站姿、坐姿、行禮、用膳、回話、玩樂等一一特訓。

    時間緊,一係列禮儀又繁瑣,對楊氏來說,真是一團亂麻。好在她吃慣了苦,又不想給程禦丟人,對反複練上數十遍的一個動作,也能靜下心來。

    幾日過去,粗略應付個場麵是足夠了,加上有付夫人看顧,楊氏懸著的心也慢慢安穩下來。

    楚寧和劉姑等人,按著嬤嬤去定做的幾套衣裳,給楊氏逐件試穿後,選了一套青褐色的衣裙,看著端莊大氣,人也精神。

    次日,仔細盤了發,拾掇妥當,楊氏帶著劉姑出了門。

    楊氏去了才確定,易國公夫人確實如傳聞所說,和善慈目。這次她下了二十來張帖子,均是宴請高門顯貴中同她一般年紀的老夫人,一應吃喝都安排得十分妥帖,丫鬟們也大方有禮,楊氏起初進門找不到方向,也立即有人和聲細語地一路指引過來。

    付夫人帶著她認了一圈,簡單說了賓客們的身份,楊氏趕緊暗暗記下,否則叫錯了人可就徒增笑柄了。

    見她逐漸適應,付夫人便想起身去找易國公夫人說些體己話,走之前還笑著叮囑道,“若遇到什麽不懂的,隻管差人來叫我。我也不會去太久,很快便回來。”

    楊氏連忙應她,“夫人隻管去,我在這裏吃吃茶,不打緊。”

    她也確實是埋頭吃茶,直到一道陰影遮下來,楊氏抬頭一看,在腦海中拚命回憶,這位,方才說是誰來著。

    哦,是通政司參議傅家的那位老夫人。

    孫氏。

    傅老夫人有個極疼愛的長孫,在國子學讀書,正是之前那群嘲笑何錦書、江明等人去城西做雜活,還到處造謠他們自甘下賤的紈絝子弟之一。

    沒想到奚落過後,反被楚寧狠狠打臉,被富養長大的傅家嫡子怎麽受得了這等屈辱,便常在府中說楚寧等人的不是。聽得久了,溺愛長孫的傅老夫人便對楚寧沒有絲毫好感,這會一來,也是一開口就夾槍帶棒。

    貴婦人之間這種文縐縐的用詞,楊氏實在聽不慣,但是她大概是聽懂了傅老夫人陰陽怪氣的言下之意。

    說得直白些就是——你那兒媳雖然能幹,但女子最主要的還是傳宗接代。這都進門半年多了,怎麽還不見動靜。我說呀,你可得上點心,別到了最後,空有聖上給的品階,卻落下了這等大事。

    楊氏又不是糊塗婦人,也不像那些惡婆婆一樣非得立什麽規矩鐵則。她對楚寧一向是寬宥愛護,不會因為這麽蹩腳的離間就真的回去催促。於是,當下也就是皮笑肉不笑地應付幾句,並沒有真正放在心上。

    更不會回去和楚寧說起這些,就當是左耳進,右耳出了。

    然而,這件事不知怎麽傳到了宮中,承安帝聽聞此事,竟比楊氏都還要惱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