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雲中狼煙起

字數:7041   加入書籤

A+A-




    “大同鎮八百裏加急!”

    “大同鎮八百裏加急!”

    京城外的黃土官道上,一卷黃塵滾滾,被插三角黃綢龍紋旌旗的士兵,身下駿馬飛馳,徑直入了承天門,將軍報遞送兵部。

    片刻之後,便見兵部尚書嚴華鬆急匆匆的離開了兵部大堂,往文淵閣而去。

    華蓋殿內,嘉德與朝中六部以上的大臣齊聚一堂,人人麵色凝重。

    隻聽首輔李恩第說道:“陛下,鄧恩遇從大同遞來的軍報,匈奴左穀蠡王部五萬大軍圍城,其後還有匈奴博爾濟吉特汗王庭的十萬主力,中線歸化、雲川、榆林等五城已經告破,東線戰事已經推進到了晾馬台、虎峪口、白羊口一線,西線偏頭關已經被攻破,胡人大軍直入河曲,大同全線告急。鄧恩遇請求朝廷調兵北上支援,情況危急,請陛下決斷。”

    嘉德的麵色有些難看,老天似乎專與他嘉德朝作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時才能是個頭啊!

    “宣府有沒有軍報遞來?薊州呢?邊軍都是幹什麽吃的,事先怎會一點察覺都沒有!”

    剛剛升任兵部尚書的嚴華鬆屁股還沒坐穩,就遇上了這等大事,額頭上此刻都已經布滿了密汗。聽到皇帝詢問,急忙出班回道:“陛下,數日前,隨同北靜王西巡的兵部員外郎賈瑛曾向兵部送來一封急遞,說草原今歲可能遭了大旱,請求朝廷責令邊關密切注意匈奴人的動向。

    接道賈瑛的急遞之後,臣便命人去了宣府和薊州二鎮,讓他們查探匈奴人的動向。

    五日前宣府曾向兵部遞來一份軍報,說是關外草原上的遊騎突然多了起來,兵部已經調了一營兵馬北上,並下令宣府總兵派人將情況查探清楚,目前還未收到回報。薊州則尚無軍情遞送入京。”

    武英殿大學士周荃聞言,眉間一皺,看向嚴華鬆問道:“嚴大人,既是宣府遞送來的軍報,為何不見兵部向內閣呈報?還有賈瑛遞送來的折子,為何也不見兵部上報?你這是貽誤軍機!”

    嚴華鬆聞言,心中不由一緊,今日收到大同八百裏加急軍報的一瞬,嚴華鬆就有預感,朝中必然會有人想他這個新人兵部尚書發難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周閣老,並非是兵部不報,隻是賈瑛與宣府遞送來的軍報所提及之事,多是未曾證實的,下官為穩妥起見,本是準備讓宣府那邊將情況查實之後,再想內閣呈遞的。”嚴華鬆解釋道。

    一旁的傅東萊也出聲說道:“周閣老,這件事情嚴大人是向我匯報過得,此事李閣老也是清楚的,事關重大不得不慎,嚴大人的處置並沒有什麽不妥。”

    周荃聞言,見李恩第沉默不語,便知傅東萊說的是事實,也不再開口。

    卻聽坐在禦座上的嘉德開口說道:“大同一線已經起了戰事,宣府外既然有遊騎出沒,想來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裏,那九邊的其他幾處呢?偏頭關已經被攻破了,當下最緊要的是內閣應該拿出一個應對的方案,而不是在這裏追問誰的責任的時候。”

    “這會兒內閣的幾位閣老,朝廷的六部大臣都在這裏,說說吧,該怎麽應對。”

    皇帝要內閣拿出應對方案,李恩第身為首輔,在這個時候自然要拿出首輔該有的擔當來。

    隻見李恩第說道:“陛下,老臣以為眼下有五件是最為緊要。其一是朝廷必須要搞清楚匈奴人是隻進犯了大同一鎮,還是九邊都起了戰事。另外,西邊的甘肅、固原、延綏、寧夏、大同幾鎮,還有東邊的遼東鎮,離著京師太遠,往來信息傳遞不便,未免貽誤戰機,朝廷需要派出欽差統攝幾鎮邊軍,相機作出決斷。

    其二,鄧恩遇奏報之中說,大同鎮守軍隻有五萬餘人,而匈奴僅左穀蠡王一部就有五萬人,還不說十萬人的匈奴王庭主力,因此朝廷必須要盡快派出援兵。

    其三就是軍費的問題,朝廷必須要做好九邊全線開戰的準備。老臣與傅大人粗略的算了一下,九邊合計四十萬大軍,朝廷第一期就需要準備五百萬兩的軍費備著,另外還要先行撥付大同鎮的一百萬兩軍費。

    其四則是糧草的問題,一但打起仗來,糧食必定會變得緊缺,糧價上漲,朝廷要趁著邊關戰事的消息尚未傳到中原內陸的時機,從山東、河南、蘇杭等地的商賈手中購買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一點則是關於安置災民的問題,匈奴大軍已經突破了偏頭關,必然會有大量的災民南下或是東進,朝廷需要派專人去處理安置災民的問題。”

    李恩第話音落下,傅東萊緊接著說道:“陛下,李閣老言之有理,戶部這邊會盡快籌措軍費糧草,不過眼下國庫才剛見好轉,戶部無法一下子拿出五百萬兩的軍費來,臣與李閣老商議,剩下的銀子,還是要從鹽道和織造入手,臣請陛下派出欽差到江南籌銀購糧。

    另外,北靜王眼下就在山西境內,西寧侯、葉百川和王子騰在陝西,陛下可令四人統攝大同、延綏等邊鎮兵馬,北抗匈奴。”

    嘉德聞言不僅點了點頭,看向李恩第和傅東萊,神色之中帶著一絲滿意,傅東萊雖然還沒有正式接替徐遮幕留下的次輔之位,可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首輔和次輔能共應難關,他這個皇帝總算要輕鬆一些。

    “兩位愛卿當屬我大乾謀國良臣,能得你等相助,朕何其之幸。”

    李、傅二人急忙拜道:“為陛下盡忠,乃臣等本分。”

    “就依二位愛卿之言,命北靜王為西軍統帥,王子騰次之,葉百川為監軍,統攝節製甘肅、固原、寧夏、延綏、大同、偏關,宣府七鎮大軍,北抗匈奴。命西寧侯藍田玉為右軍都督,前往薊州、遼東,以防東胡人進犯邊境。”

    “嗯,至於南下江南籌措糧餉之人,眾位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嘉德看向眾人問道。

    李恩第和傅東萊卻是注意到了皇帝的安排,其他人的安排倒沒什麽問題,北靜王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而已,實際主掌權利的還是王子騰和葉百川,可是為何要將藍田玉調到遼東一線呢?雖然前一陣子藍田玉遭遇兵敗,可他身在西軍二十餘載,對西北的熟悉是誰都比不上的,將他調走,不是自斬一員強將嗎?

    兩人都有些看不懂嘉德的安排,隻是眼下正是君臣共濟難關的時候,卻又不好發問。

    麵對皇帝的詢問,傅東萊站了出來,說道:“臣舉薦督察院左副都禦史林如海擔當此任。陛下林如海在江南任鹽道官數年之久,熟悉地方民風政情,正是不二人選。”

    嘉德點了點頭,複又看向李恩第問道:“李閣老覺得如何?”

    李恩第應聲回道:“臣讚成傅大人的建議。不過,南直隸、浙江、福建三省改稻為桑之事才剛剛邁入正軌,未免朝廷籌措軍費一事牽動地方政改大計,老臣認為還應再設副使一名,以熟悉江南政務的地方官員充任。”

    “閣老可有合適人選?”嘉德平靜的問道。

    “老臣保舉順天府尹賈雨村充任副使一職。”李恩第奏道。

    嘉德目光在李、傅二人之間巡視一圈,點頭應了下來。臣子之間如果真的一團和氣,那他這個皇帝反倒擔心了。

    嘉德又將目光轉向嚴華鬆問道:“嚴愛卿,調兵增援大同一事,你有什麽想法?”

    嚴華鬆微微思索一番,回道:“陛下,朝廷北邊的兵馬主要就是京防十二營和各地的都司衛所,如今已經從京營中抽調了一營兵馬北上宣府,剩下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動了。若是朝廷從各地衛所抽調兵馬,這卻需要時間,臣隻怕大同那邊”

    “從各地抽調援兵,兵部需要多長時間?”嘉德問道。

    嚴華鬆回道:“回陛下,臣與兵部的幾位同僚商議過了,想要解大同之圍,朝廷這邊最少需要派出一支五萬人的大軍,再加上運送後勤的民夫,最少也得十五萬人。兵部可以從山東、河南兩省抽調所需人馬糧草,從大軍集結,再到馳援大同,最少也許月餘時間。”

    嘉德麵色凝重,沉聲說道:“一個月的時間太久了,等你派的人到了大同,恐怕匈奴人已經打到朕的京城了!”

    大殿中的眾人也都紛紛議論了起來,兵貴神速,一個月的時間確實太久了。

    嚴華鬆何嚐不懂這個道理,可他也沒辦法啊!地方衛所都是分散各地的,想要將這些人集結起來,十天半個月都已經是短的了。何況還有民夫,而眼下又正值秋收時節,打仗本就缺糧,無論如何也不能耽誤了秋收,這也是傅東萊特意叮囑過他的。

    處處掣肘,你讓他這個兵部尚書能怎麽辦?

    正當眾人爭論不休的時候,一直未曾出聲的臨敬殿大學士楊景卻站了出來說道:“嚴大人,兵部可以讓兩省衛所兵馬不用完成集結之後再出發,而是先行北上,等到了山西境內再行集結,或是行軍的路上完成集結,民夫和糧草後勤可以稍緩,這樣時間上會不會更短一些?”

    嘉德聞言,眼神一亮,看向了嚴華鬆。

    嚴華鬆本欲再說些什麽,可是看到大殿之中眾人向他投來的目光,最終還是點頭說道:“也隻好如此了。”

    楊景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可嚴華鬆卻是從心底裏不看好這個建議,楊景是過於高看大乾衛所士兵的素質了,強力約束下都有逃兵,這樣分散開來,那就不是大軍行進了,而是放羊,漫山遍野亂跑的羊群。

    不過這些話他卻不好再說出口。

    將一切敲定之後,大乾的君臣便各自行動了起來。

    就在朝庭收到大同告急軍報之前不久,遠在西邊的固原也同樣收到了來自延綏鎮轉遞來的一份軍報。

    “什麽?北靜王被困在了馬河口?”聽完葉百川的話後,賈瑛驚呼一聲道。

    匈奴寇邊這一消息,對於賈瑛來說一點都不覺的震驚,在大同鎮的時候他便有了察覺,還曾向兵部遞了一個折子。來到固原之後,也曾與葉百川提及過此事。

    還有王子騰,同樣有所察覺,並且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部署。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匈奴人居然這麽快就突破了長城防線,延綏、偏頭關兩處都被突破了,更關鍵的是北靜王居然被困在了馬河口。

    北靜王府幾代人抗擊匈奴鎮守大乾北境,某種程度上,“北靜王”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大乾九邊的代名詞,若是北靜王落在了匈奴手中,賈瑛無法想象那會是怎樣一種可怕的後果。

    葉百川也同樣麵色凝重說道:“延綏鎮如今自顧不暇,已經抽調不出兵力援救了,寧夏和甘肅兩處也傳來了軍報,兩地關外都有打量的匈奴騎兵出沒,兩地的邊軍同樣不能調動,眼下就隻有固原了。”

    可是固原這邊同樣抽調不出太多的兵力。

    “匈奴人此次大舉南犯,不可能將戰線拖的這麽長,想要攻城本身就需要數倍於我的兵力,九邊綿延萬裏,就算是博爾濟吉特將所有的匈奴部落無論老少都拉過來,也填不滿這麽長的戰線。如今看來,大同至延綏一線才是他們的主攻方向,其他幾處隻是為了牽製我大軍無法相援罷了。”

    匈奴人的額這一招,在賈瑛眼中並不算新鮮,隻要了解一下北方胡人數次南傾的曆史就知道,陝西荒涼,遼東薊州苦寒,匈奴人不會耗費太大的精力去攻打這兩處地方,這樣對他們來說有些得不償失。

    而宣府的難免就是京城,那裏防守嚴密,長城城牆不僅厚,而且還高,宣府一鎮綿延一千多利,沒有留下一處缺口,糧草匱乏下的匈奴人不會冒險去進攻宣府。

    唯有大同延綏一線,曆經戰火,邊關城牆殘破,且又幾處缺口,是匈奴人最好的進攻方向。最關鍵的是,山西有他們想要的糧食。

    葉百川點了點頭,嘴裏卻說道:“可即便如此,甘肅和寧夏的大軍也不能隨意調動。”

    “王大人呢?”賈瑛出聲問道。

    葉百川說道:“日前來信,已經在去往寧夏鎮的路上了,恐怕這兩日就到了,想解延綏之困,唯有依靠相隔不遠的寧夏鎮兵馬了。”

    “大人想讓我做什麽?”

    葉百川既然將他喊來商議,就不會沒有安排,時間緊迫,賈瑛當下直接了當的問道。

    隻聽葉百川說道:“老夫想讓你帶著湘軍營的九千餘人即刻東進,解馬河口之圍,護送北靜王返回太原府。然後在山西組織兵馬,攔下匈奴人南下的腳步,至於能不能馳援大同,你可相機而定。王子騰會以九邊總督的名義,給你便宜行事之權。至於老夫,尚需要釘在固原,讓王子騰沒了後顧之憂,全力解決延綏之困。”

    賈瑛起身抱拳道:“下官定不負大人之命。”

    葉百川點了點頭,站起身來拍了拍賈瑛肩膀道:“這天下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準備一下就出發吧,一路珍重!”

    “大人多多保重!”

    賈瑛抱拳一禮之後,轉身出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