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皆為吾師
字數:5506 加入書籤
“果真?”
“此事乃我親眼所見,劉世才在其胸口畫符,周慕白就醒了!”
“真想不到那劉三第竟得神仙授法。他現在何處?”
午時,秋雨見收。
臨安東城一家酒樓上,幾個秀才公子吃喝攀談。
他們都是本城富戶子弟,家中都有避瘟靈符和驅趕瘟病的靈丹妙藥,因而瘟神剪命沒剪到他們頭上。
昨夜郭主簿請他們查書尋方,一個個托病不出,生怕去了沾染瘟疫,今日卻在此聚眾吃酒,調侃生員。
七人之中,隻有窗邊那位華公子去了。
他家與另外六家通生意往來,但不喜商賈自利自私,今日赴宴不過應酬。
聞對麵張公子直呼劉彥綽號,問他在哪。
華公子暗下鄙夷,麵色如常說“自然被知縣大人列為上賓,請入後衙敘話。”
“劉兄得仙家賜法,如今臨安乃至州府百姓生死,係於他手上,知縣安能不敬?”
北座陶公子拍桌氣憤“那仙長莫非瞎了眼不成?”
“劉世才一窮酸蠢人,何德何能授之驅瘟法?不是糟踐東西?”
“我家剛去蜀地買藥,回頭讓他一攪合,豈不砸了生意?”
“也就叫愚人有愚福。”
旁邊汪公子笑談“那劉世才得妙法不知利用,當眾在人前顯露,可見此人愚直不虛。”
“諸兄應該想想,如何與其結交,從他身上詐取好處。”
“嗯!汪賢弟此言在理。”
做東的蔡公子扶桌思量,支走周圍家奴商談算計。
華公子隻覺有汙心耳,借故告辭下樓。
汪生起身欲留,遭身旁陶生扯袖。
等其走後,蔡公子眼望窗外道“他走了也好,此人與我等同船不同路,以免他聽後走漏風聲。”
“諸兄都說說,那劉三第還有何好處可詐取?”
六人如六蠅嗡嗡謀劃著。
樓外華公子行步長街,心神舒暢不少,看天氣自語“老師說得對,與小人為伍,頭痛心麻。”
“此等小人不但毫無德行,目光也極為短視,劉兄蒙仙家看中,豈無根由?”
“必有道理在其中,隻是不足對外人道而已。”
說著他眼眸北望,拂袖向西去。
北城縣衙後園,涼亭內酒菜糕點逐漸上齊。
劉彥、陸侯、楊萬山水榭中觀魚池說話。
“萬山兄有急智,我沒想到之事,你想到了。”
“如此一來,那書中藥方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推廣使用。”
“往後,亦能借‘仙家所傳之法’名義來做文章!”
“而且還幫我解圍,不讓我在眾目睽睽之下尷尬。謝了。”
說著,劉彥略施一禮。
楊萬山滿麵紅光,受用誇讚說“我能想到這個計策,皆因世才兄街上之言。”
“我還記得你說‘眼下治疫,要從心治開始……’”
“先給予百姓信心,使大眾相信瘟疫可知,方能凝聚全縣民心。”
“民心凝結一股繩,辦任何事都不難!”
“因此,你畫符顯妙之後,我刹那心起靈光,想著‘何不借此機會行計?’”
“想必現在,半個臨安縣已知這件奇聞,全縣民心寄托於仁兄身上!”
“後麵可借兄之名義來發號施令,引導大眾齊心協力。”
“小弟智短,隻能想到這些,後麵請你和內兄出謀劃策。”
陸侯黑麵展露笑容,眼與內弟相視道“應該看世才謀略,愚兄連你都不及,更別提與劉世才相提並論。”
劉彥笑了笑,見慧靜和一位貴氣婦人攜手入園,轉話問道“那位夫人,可是官家之妻?”
陸知縣伴望附和說“正是內助,昨夜內弟與內助談論世才。”
“我妻很想一睹君子風采,今日小宴故來見客。請。”
劉彥見他家不拘禮,也就不避諱官家夫人,隨請步入涼亭赴宴。
亭內楊氏夫人手挽慧靜,望說“劉世才果真氣度不凡,觀其身形,可見品德,與法師誇讚的相吻合。”
慧靜含笑談道“此君如青竹,一日長三尺,貧尼所談不過舊貌,夫人無需參照對比。”
一僧一俗兩句交談,陸侯領劉彥入亭引薦夫人。
見禮後,楊氏未敢入席,攜手慧靜落座席邊說話。
“聽下人傳言,巳時點名前,有一生員因病昏死過去,是公子畫符為他去疾……”
“才使那生員氣脈歸正,撿回一條命。”
“不知公子用的什麽符法?”
楊氏夫人一問,陸侯和萬山也好奇,剛才隻談妙計,忘了問這個。
劉彥已知楊家乃真學士族,見識頗多,直言道“小生用的是‘靈官法咒’‘文光畫符’。”
楊夫人刹那眼明,轉望夫君,替他問道“儒家文光何以請動道家神明?”
“心誠則靈。”
劉彥直指要領說“道家供奉神明,是借泥像攬收香火俗銀。而世間神明吃的是百姓香火俸祿,所以無論儒釋道,心誠則靈。”
“公子闡解的通透!”
楊氏口讚道“我夫因修儒術,一直避諱仙家鬼神,佛法都不沾。可說赤誠求學,但至今也沒換來五百文光,寄托文章入學。”
“反倒公子知鬼神事,學問通透,可否賜教一二?”
陸侯知道機不可失,起身施禮求教“願聽教誨。”
劉彥欣賞官家向學之心,分看在場說“劉彥不過初入真學,就算好為人師,亦不能亂與人指點。”
“我聞令嶽翁乃雲夢學士,君又是其下門生,如何做學問還用問我嗎?”
“世才兄此言差矣。你自學成才,必有獨到之處!”
萬山公子一言,暗驚官家夫婦。
楊氏不禁道“公子未拜名師?”
劉彥不知被問了多次,簡言說幾句入學經過,後道“小生以為修養真學,在於鑽研學問、明白道理。”
“道理通達,心竅自明。與拜不拜師關係不大。”
“名師固然可得授業解惑,但學問總歸要自己做。”
“讀書如種田,小農可以向老農請教耕種。但明白以後,田還要親耕。”
“天下沒有一樣的人,沒有一塊相同的田地,所以要因地製宜,修學也因人而異。”
“隻有找到適合自身修學之路,這才算吃透了‘耕種之法’,將來開闊見識,治田修身,小農亦能成為老農。”
“在我眼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因而我不避諱鬼神,天下人,天下事,皆為吾師!”
“極是!世才兄‘以耕田比喻修學’真是大妙!”
楊萬山似飲甘泉,把他的話喝到肚子裏,肺腑透爽,拱手說“今日聞道,喜不自勝!”
楊氏眼眸雪亮,思量道“家父向來愛好耕田,在府後開一塊小菜地,種豆種菜,無論四季細心經營,時常還去鄉下求教老農……”
“妾身隻當是個樂趣,今聞公子一場點撥,方知內中道理。”
“夫君若有明悟,何不敬酒答謝?”
陸侯神醒,話不多說,提壺倒酒,誠心敬上謝意。
劉彥不推辭,飲下笑問“可否開宴?”
“小生腹中饑餓,腸胃二兄叫著‘來食來食’,好生吵鬧!”
“哈哈哈……”
其風趣之言,令在場無不歡笑,午宴由此而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