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道理驅神

字數:7176   加入書籤

A+A-




    “今日所得香火,勝比過去三年!”

    “而且禮數甚高,似我等小縣陰神,過去哪得這般禮遇?”、

    ……

    西村野地,城隍廟前。

    一場熱鬧的祭祀結束後,留下一地的香灰餘燼。

    寒風卷著淡黃香火氣浮空,聚攏升騰三丈,&nbp;&nbp;其中顯現城隍、判官、主簿神形。

    他們目送返城的君子、官家、百姓,笑談所得香火和儒家禮法。

    判官道“最難得的是,那先生燒來‘真學墨寶’,以真學祈神,請我等辦事。”

    “有這封書信,足以裝點大人門麵了,&nbp;&nbp;無需再求謝帖。”

    主簿嗯聲點頭,與他同看城隍老爺手中那封信。

    信封‘臨安城隍啟’五字珠璣顯明真學,&nbp;&nbp;映照他們陰神。

    而內容,其實就是祭祀前‘劉彥與城隍蒙朗所說那些’,乃請上神一查‘潘生與庶母前世恩怨’。

    不過,書麵言詞遠比君子口述顯得豐盈。

    劉彥寫書信的筆法,即有文章之彩,又有練達人情,還有‘道理’在其中。

    蒙朗看完此信後,神靈被他‘文詞’驅使一般,生出‘我當幫他辦此事’之念頭。

    使得這位城隍神靈抖擻三次,暗驚‘儒家妙筆通神’!

    他拿起手中信,複看封麵文光暗說“道家法咒律令,天家王法敕令,皆能通玄明,號令驅使鬼神。”

    “世才先生這封‘請神信’,卻與二者不同。”

    “他是以微妙言詞,&nbp;&nbp;直通我神靈。詞句微含天地道理,&nbp;&nbp;驅使我的便是其中‘道理’。”

    “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我縱是神道中人,聞此‘道理’,&nbp;&nbp;也要順從‘它’。”

    “儒家諸子,真是玄而聖明的存在。”

    “儒術之精妙,就在對道理的闡解和運用。”

    “先生已得其中三昧,所以筆下通神驅神!”

    思量至此,蒙朗把書信收入袖中。

    決定順從信中‘道理’和自家心念,助君查明此事,這也是他分內應盡之事。

    “你看,他來了。”

    判官手指幾丈外拄拐過來的村老者。

    主簿和城隍各都舉目望去。

    見那老者滿頭銀發,左右兒孫攙扶著,正是早晨在村口求劉世才,想在東山鬼穀下葬的老人。

    他仰麵看著廟門前飄起的香火氣,見氣聚而不散,便知神明存身其中,兩手推開兒孫,跪地上拜扣頭。

    “小人拜見大老爺。”

    他一拜,兒孫慌忙跪地。

    虛空香火氣收攏降下,城隍顯出虛像說“譚翁請起,&nbp;&nbp;你可得先生允許?”

    被稱‘譚翁’的老者起來道“先生已允許小人下葬東山穀,小人來就是稟明大老爺。”

    城隍蒙朗望東山說“隻要得先生允許,鬼穀鄉民就不會為難與你。你死後可以搬去享受清福。”

    “你在本縣陰司當差數十年,&nbp;&nbp;苦功甚高。”

    “地上還有些香灰銀兩,少說有三五百兩,你稍後清掃收入罐子裏。”

    “回頭一起下葬,可做你死後之用。”

    判官接道“可別小看此三五百兩香火。這都是上等香火,夠你受用幾十年的,去到鬼穀可享富裕了。”

    譚翁福至心靈,看著滿地香灰如視珍寶,跪地三拜答謝大老爺厚賜。

    城隍受用禮謝,吩咐一事說“今夜一更,你再出一趟陰差,帶領廟中眾鬼,去臨安城潘家,把那大公子潘子逑與我拘來。”

    “此差辦完,你就無事了,可在家盡天年,安排自家後事。”

    說完,他卷香火氣,攜帶判官主簿歸入廟中神像。

    廟外譚翁高聲領喏,歡喜對左右兒孫吩咐“快回家拿盆取甕,這些香火可比金子貴哩。”

    “以後這便是我家陰間的家底,你等也能受用。”

    孫兒聽爺爺的歡快跑回家。

    兒子轉看眼廟內,小聲問“潘家門第不小,不知所犯何事,使得大老爺欽點拘魂?”

    譚翁捏須思量,把手兒子拉一旁道“我聞鬼穀鄉親說,此子為富不仁,吝嗇狹隘,他家有小人精作祟。”

    “許是犯了什麽傷天害理之事,被神目照見了。”

    又道“今日劉郎開金口,允諾我下葬,恩情甚大,你等當謹記。往後先生如有差遣,義不容辭。”

    兒子應喏領下父命。

    劉彥卻不知,自己隨口一句許諾,對於一家人如此‘恩重如山’。

    此時他和一眾官民已入城,官家邀他後衙議事。

    華明淵先行告辭,回家操持晌午‘答謝宴’。

    ……

    “宴席訂下了嗎?”

    “訂了,老奴剛從酒樓回來,他們片刻就把酒菜送來。”

    “嗯,今日閉門謝客,莫讓外人攪了我和兩位仁兄雅興。”

    華府前院。

    華明淵背一手,與老仆人談問宴席準備,並事先交代些事宜,以防有人登門攪擾。

    老仆人連連應喏,回稟一事說“聽說潘家大公子快不行了,這兩日不省人事。”

    “他家請神婆看香,神婆說他得罪了大人,被人施法懲罰。”

    “潘弘私下與老奴說,他家公子口中癡念劉世才之名,家人猜測是‘劉郎下咒懲罰大公子’。”

    “問神婆,神婆說‘不敢提其名諱,怕遭大人怒火’。”

    “荒謬!”

    明淵不假思索駁斥道“世才兄光明磊落,乃我儒門學士,豈會學神漢巫祝,對一小人下咒作法?”

    “潘子逑該遭報應,神婆之言和潘家之言,皆不可信。”

    “你告訴其他下人,誰敢傳言、聽信此事,我將其趕出門!”

    “是是……”

    老仆人慌忙應喏,心思‘我還是把這五兩銀子還給潘府管家,莫因小失大……’,後麵的話,他也不敢再提了。

    華明淵闊步去後院,又問起‘竹舍碳火燒的如何。’

    一刻不到,酒樓佳肴送來,而後劉彥和楊萬山登門。

    三人相見談笑風生。

    劉彥手指平兒手中的食匣說“桂花湯圓我已帶來,稍後讓家人燒水煮熟,便可品嚐食用。”

    華明淵十分好奇,讓平兒打開看一眼。

    一顆顆白丸子排列其中,好似雪球團成,頓覺此物風雅,內有文章。

    讚道“仁兄學問做得好,對於美食也有獨到創新。後園寒舍碳火燒暖,我等溫酒品梅敘話。”

    “甚好。”

    楊萬山爽然同意,劉彥叫平兒指點華府下人煮湯圓。

    他們三人步入後院桂花園。

    隻見園內一地白雪,平整幹淨,中間桂樹灑下大片金花,點綴雪地。

    樹上枝頭凝結冰淩,金花、白雪、綠葉柔和成詩意。

    劉彥觀賞,聞寒風吹來,淡雅桂花香,似天地文章之氣沁人心脾。

    他讚譽這園天造美景,說“明淵選擇此園待客,使我心神多了幾分愉悅,此間天地之景,包含詩意和人情,乃是一篇極好的文章。”

    “你能不傷一園雪,說明你通了真學,見到天地造化靈秀了。”

    華明淵得其點撥,有所明白。

    再看一園雪景以及他們三人,這不正是‘天地人文章’?

    “世才兄高見!”

    “非仁兄指點,小生不得明悟。”

    “果真是我通了真學,心境更高了?”

    “早晨我吩咐下人準備宴席,看見這桂園一地白雪,隻覺欣悅清爽,覺得在此宴客能添雅興,卻不及世才兄這般通透。”

    楊萬山笑說“家父曾言,乾坤之造化靈秀直抵人心,因而得一篇佳作文章。其實我等文章,皆是從天地間抄來的。”

    “令尊高見!”

    華明淵撫掌稱讚,心竅明光閃爍,更多明悟匯聚於神思。

    他已迫不及待想與二人煮酒品談詩詞文章。

    劉彥適時開口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

    “今日我等就以這一園天地文章,煮酒論學,如何?”

    “好!”

    “善!”

    萬山、明淵先後抖擻應承。

    主人請著二客沿邊路,進入園北的竹舍內。

    竹舍不大,二丈見方。

    原來是華明淵少年時養學之所,如今舍中藏書都搬去西子城,竹舍空置將近三年了。

    昨日他叫下人打開清掃,又用檀香熏了一夜。

    此時碳火烘烤舍內如春,竹舍氣味雜糅,除了煮酒氣、美食氣,更有一種竹香與檀香。

    外麵寒風一吹入,又添桂花香,諸般韻味匯聚這小小雅舍。

    劉彥頗為喜歡。

    他四顧地上竹席矮案、銅盆火炭、小爐酒壺、湖魚佳肴,斂袖坐下與二人談起文章詞賦。

    三人品字而坐,舉杯談聊之時,卻不知竹舍各處皆有目光看他們,多大數千眾!

    而且越來越多的目光,從竹舍縫隙走出來,好似群蟻出巢穴。

    仔細觀察,那些目光主人都是一個個小人。

    這些小人最大不過蚊蠅,最小的如跳蚤。

    衣帽穿著與人一樣,其中有寒門、有富戶、有達官貴人,有百姓家奴。

    他們圍著三人宴席討論,猶如觀賞天地奇景、人間奇事一般。

    這時,北邊一眾軍士開道。

    排頭眾位猛士,各個人高馬大,騎著蟋蟀大的駿馬。

    左右小人驅黃鷹、牽獵犬相隨,身後幾輛金駕馬車,載著君王、妃子、公主、公子……

    有幾個黃門官模樣小人,手持長鞭揮舞做響,高聲道“王駕到——”

    ……

    。